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20章 谁在偷偷改规则?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20章 谁在偷偷改规则?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第120章谁在偷偷改规则?(第1/2页)

晨光透过县发改委的百叶窗,在苏绾的文件上切出一道道金棱,光影如刀,将纸面割裂成明暗交错的条纹。

她指尖抚过第七页,墨香还带着打印室刚出炉的微温,钢笔却“咔嗒”一声滑落桌沿——

那句黑体加粗的“村级公共资金使用明细须强制公开”,此刻竟变成了轻飘飘的“可选择性公开”;更下方,“村民有权发起资金使用复核”的条款被整段剜去,只余一片刺目的空白,像被虫蛀蚀的叶片,边缘还残留着打印时未干的淡淡晕痕。

“张主任,这版是谁校对的?”她抓起文件冲进隔壁办公室,指节叩在副主任的桌上,声音撞在墙壁上反弹出清脆的回响。

张副主任正端着保温杯吹热气,茶水被惊得一颤,溅在深灰裤腿上,洇开一圈湿痕。

“昨儿后半夜县府办传过来的,说是紧急印发……”他抬眼瞥见苏绾冷峻的脸,语气不自觉地软下来,“小苏啊,别太较劲,试行办法本来就有调整空间。”

苏绾没接话。

她盯着文件边缘那圈还泛着油墨清香的齿孔,纸张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突然想起昨夜肖锋在电话里说的那句:“制度是镜子。”

镜子要是蒙了灰,照出来的就不是真相,是鬼蜮。

她摸出手机,金属外壳冰凉贴着手心,手指在通讯录里快速划过,最终按下肖锋的号码。

“有人在改规则。”电话接通的瞬间,她直奔主题,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月牙形的红痕,“资金明细从强制变可选,复核权没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肖锋的声音再响起时,带着股让她安心的沉稳:“不是疏忽。”他像是在踱步,背景里传来村委会旧风扇的嗡鸣,叶片吱呀转动,搅动着闷热的空气,“上回张副局长被村民打脸,青藤会的人坐不住了。他们要把阳光指数变成纸糊的灯笼——看着亮,吹口气就灭。”

苏绾望着窗外摇晃的法桐叶,叶影斑驳地爬过她的手背,忽然笑了:“那我们就给这灯笼灌钢筋。”

“正有此意。”肖锋的语气里浮起点笑意,纸页翻动的沙沙声隐约可闻,“中午让小陈组织五个试点村联署《修改建议书》,三条核心:保留强制公开、加季度质询会、建县级备案库。记住,用村民口吻写,别太专业。”

“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的从来不是文件,是举着文件找他们说理的老百姓。”肖锋的声音低了些,像是在翻笔记本,笔尖划过纸面的窸窣声清晰可辨,“你看王婶昨天举手机的样子——她不识字,但她知道扫码能查账,这就是火种。”

苏绾捏着文件的手松了松,纸张的棱角不再硌手。

她望着窗台上自己养的绿萝,藤蔓正顺着窗框往阳光里爬,嫩叶微颤,像在试探光的温度——像极了肖锋说的“群众觉醒”。

中午的柳河村晒谷场飘着新收的稻香气,暖风裹挟着谷粒的甜味扑在脸上。

小陈蹲在石磨旁,手机贴在耳边,耳畔传来轻微的电流杂音:

“李婶,您家二小子不是在镇里当会计吗?让他帮着念两句?对,就说‘我们种了一辈子地,最懂庄稼要浇水,村里的钱也要见光’……”

她抬头时,王婶拎着个蓝布包走过来,布包上还沾着灶灰,指尖粗糙,带着柴火余温。

“小陈啊,我让隔壁念初中的娃写了段,你看看中不中?”她掏出皱巴巴的信纸,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墨迹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咱农民不傻,修戏台子的砖是新是旧,扫街的扫帚是粗是细,我们摸得着。钱怎么花,得让我们摸得着账。”

小陈喉咙发紧,眼眶微微发热。

她想起三个月前自己抱着账本躲在村委仓库哭——

那时每笔报销单都像团乱麻,现在村民举着手机追着问“这笔买树苗的钱,发票上的日期对不对”,声音里带着泥土般的执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20章谁在偷偷改规则?(第2/2页)

她掏出钢笔,在王婶的信纸上画了颗五角星,笔尖划出清脆的“沙”声:“婶子,您这写得比我专业。”

下午三点,省委组织部的会议室里,赵科把打印好的聊天记录推到会议桌中央。

纸张摩擦的声响像根细针,扎破了满室的沉默。

窗外城市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冷光,与柳河村的稻田遥遥相对。

“这是张某心腹‘老周’和马桥镇刘主任的聊天。”他的声音比平时高了两度,指节抵着“阳光指数就是作秀,咱们得统一口径反对”的聊天截图,指尖微微发颤,“他们不是在讨论政策,是在串供。”

主位上的处长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遮住了眼神:“小赵,你之前不是主张谨慎推广吗?”

“那是因为没看到真东西。”赵科想起三个月前跟着肖锋翻山看灌溉渠的场景——

浑浊的渠水漫过肖锋的皮鞋,泥浆溅上裤脚,他却蹲在田埂上给老农解释“阳光指数”怎么防贪腐。

老农拍着他肩膀说:“娃,你这政策要是能落实,比给我家多分半亩地都实在。”

他突然站起身,后背撞得椅子发出轻响:“柳河经验为什么有效?因为它把权力关进了玻璃柜——干部看得见监督,群众看得见公平。现在有人要给玻璃柜拉窗帘,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

会议室里响起零星的掌声,掌心相击的闷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赵科坐下时,掌心全是汗,黏腻地贴着裤缝。

他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叶片在风中轻晃,阳光透过缝隙洒落,像碎金铺地——原来当你把真相摊开在太阳下,连阴影都会帮你说话。

傍晚的县道上,苏绾的调研车正往柳河村开。

车载广播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滋啦作响,像某种警告的低语。

手机在她膝头震动,屏幕亮起:“未知号码”。

“苏局长,劝你别太积极。”男声带着变声器的沙哑,电流扭曲了音调,却掩不住那股阴冷的威胁,“你爸当年的事,查得那么干净?”

苏绾的手指在方向盘上顿住,皮革的触感冰冷坚硬。

车窗映出她泛白的指节——父亲被政敌构陷的那些夜晚,她在医院守着高烧的母亲,听着电话里的威胁,也是这样的颤抖。

但这次,她摸出西装内袋的录音笔,金属外壳带着体温,按下录音键,然后回拨过去。

“请问您是哪位?”她的声音冷静得像块冰,吐字清晰,“我正在整理一份‘干扰基层改革人员名单’,正好需要您的联系方式。”

对方沉默了三秒,“咔”地挂断。

苏绾望着手机屏幕上的通话记录,把录音笔塞进副驾的文件袋。

那里躺着肖锋昨天给的“重要证据”文件夹,封皮上还留着他的钢笔印——是他特有的瘦金体,锋锐如刃。

深夜的村委办公室,台灯在肖锋的笔记本上投下暖黄的光晕,笔尖悬停片刻,落下时字迹有力:“让规则自己咬人。”窗外突然起风,吹得窗台上的仙人掌晃了晃,刺尖在月光下闪着微光。

他起身关窗,指尖触到冰凉的窗框,瞥见院墙外的槐树影里,有个黑影一闪而过。

他没动,只是盯着那片阴影——像极了三个月前蹲在墙角偷听的“老七”。

风卷着树叶沙沙作响,远处狗吠隐约可闻。

肖锋摸出抽屉里的“暂封”便签,对着月光看了看。

墨迹泛着浅蓝,像黎明前的天空。

后半夜,村委大院的铁门“吱呀”响了一声,锈迹在月光下泛着暗红。

值班的老张头裹着军大衣出来查看,只看见门口的青石板上,躺着张皱巴巴的纸条。

他捡起来凑近路灯,借着昏黄的光念出上面的字:“小心老七的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