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 > 第十三章 陈皮梅香饮子

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 第十三章 陈皮梅香饮子

簡繁轉換
作者:喉舌之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20 16:16:55 来源:源1

第十三章陈皮梅香饮子(第1/2页)

摆弄了些时日的食摊,戚萝做糯米烧麦的本事愈发熟络。

单手抄起竹制盏,拇指食指轻轻一夹,泡得油润的糯米裹着肉沫,便如流金般滑落盏中,粒粒分明饱满,不带一星半点泼洒。

跟着手腕轻旋,抓把青豆笋子粒,往盏里一扬,料像长了腿,齐齐铺满糯米面,绝无东厚西薄的。

末了捏褶,三指快速收拢,眨眼间,烧麦顶便开出朵小巧“菱花”,利落得好似漕船水手收帆绳。

她盯着案上码好的烧麦,心里暗笑:这撒料捏褶的模样,倒有点像老船工说的“撒豆成兵”,不过是把糯米当豆、烧麦作兵,在这漕船摊儿上,也能排兵布阵呢。

买卖愈发兴旺,除了常来的熟脸,连船头撑篙的老把式,也绕路来尝鲜,说咬开这烧麦,糯米香能从船头飘到船尾,吃一个,跑三十里水路都不带饿的。

漕船上来往的富贵客,常差小厮丫鬟来买。

“我家老爷尝过你做的烧麦,在舱里试着让厨子仿,怎就没这漕水滋养的烟火气!”一个十四五岁的小丫鬟,攥着丝帕边等边念叨。

姑娘眉眼俏,笑时鲜活讨喜。

“老爷说,你调的糯米馅藏着门道,到底添了啥?”

戚萝擦净手,眼尾弯出笑:“我天天在这漕船支摊,老爷若馋这口,差人直接来取便是,水上漂着本就难,何苦费神琢磨蒸制,省些心力看两岸风光不好?”

小丫鬟听完,眨眨眼,觉得在理。

有那心思活络的男人,凑上来搭讪。

“小娘子怎么称呼?”

“在这条漕船多久啦?”

这类人,要么是跑惯水路、油滑的船帮贩子,要么是富家货舱里,爱凑热闹的闲伙计。

戚萝抬眼扫过,那人慌慌摆手,怕女郎翻脸。

她却慢悠悠开口:“要裹笋丁肉沫的烧麦,还是配着绿豆饮子汤?”

被这不着四六的回击打了个愣,可看她笑盈盈的,发作显得自己没品,大多蔫头耷脑,乖乖报要啥吃食。

戚萝当然更不气恼,这种程度,比船帮汉凑到摊前眯眼笑“小娘子这烧麦褶捏得俏,跟你眉眼似的,给留两笼,让老子夜里揣着暖心窝”还含蓄呢。

今日这位搭讪的,却不一样。

不油滑,也不故作风流。

眉眼带着三分文气羞意,年纪轻轻二十来岁,身着月白锦袍,腰悬温润玉珏,举止间自有股从容雅致。

让戚萝恍然想起在金陵见过的那些公子。

他们或倚在画舫,或立在朱楼,望过来时,也有这般藏着三分赧然、七分诚挚的眼神。

像被柔光浸过的旧年玉扣,虽隔了漕船风浪,却仍泛着温润的光。

“再也回不去的金陵光景哟。”她在心里轻叹。

因着这缕怅惘,戚萝看向他时,多了分耐心。

看书生对着笼屉出神,主动搭话:“客官想尝几只?这烧麦是糯米实心馅,吃多易滞,配碗绿豆饮子汤最相宜,能把那股黏腻顺开。”

书生抬眼,睫毛颤了颤,斟酌道:“两只烧麦,再劳烦女郎,一碗汤添桂花蜜,一碗留本味。”

戚萝眼梢带笑应下,看他付了银钱,将食盒仔细收入靛青布囊,临了又回头朝自己笑了笑才走。

第二日,这书生又来。

一气儿要了五个肉沫笋丁糯米烧麦。

简称豪华版烧麦。

戚萝睨他一眼,心里犯嘀咕:这是吃上瘾了?

还是胃口赛漕船囤粮舱,不怕糯米黏嗓子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陈皮梅香饮子(第2/2页)

到底有钱不赚白不赚,又利利索索装了两杯本味绿豆饮子、三杯浇桂花蜜绿豆饮子。

嘴上玩笑没把住门:“郎君买足十个烧麦,赠碗能顺嗓子眼的秘制汤饮哟。”

书生微羞涩地看戚萝一眼,抿了抿唇,“下次一定。”

戚萝被这羞意烫了下,倒不好再打趣了,低头摆弄竹屉的手都快了几分。

第三日,虽没变成十个,却也变成了八个。

可真是位大客户。

戚萝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但愿这郎君是家境富裕,若只是贪嘴,那赶考的费用和读书的束脩,可不大够这么造的。

漕船某处舱内,四个同去汴京读书的书生,每人捧着个糯米烧麦嚼着,时不时牛饮一下。

“幸好有方仲槐,不然我等就要饿着肚子读《水经注》了。”一个袍角还带着晨起潮气的道。

年轻人,夜读船灯晃,睡得晚,起得自然也晚。

每日磨蹭着从卧榻爬起来,略整了整衣容,便急匆匆往外赶。

连着几日要么啃生炉妈妈的油炸面窝,要么抢不上热乎的就只能啃凉透的糙米饭,早就吃腻了。

偏这船上伙堂的饭点卡得比船锚还死,过了时辰,火塘里的余烬都凉透,求那管事也无用,只能空着肚子啃书本。

学子方仲槐起得还算早,某次幸运买到了两只戚萝没卖完的烧麦,被饿到腿软的同窗分食了去,顿时惊为天人。

这裹着鲜货的糯米香,混着笋丁的脆、肉末的鲜,把糙米饭的干硬、面窝的油腻全比下去了!

一举成为本船最爱饭食!

“这配着桂花蜜饮子汤的烧麦,吃着比伙堂的饭舒坦十倍!仲槐,明儿务必多给我带几只!”

“诸位可瞧见?这女郎卖食极讲究。烧麦用油纸包得四四方方,热气跑不丢,饭粒漏不了,捧着走一路,衣裳沾不上油星子,指尖也不黏糊;

饮子虽得自个儿带盏,可送回去时,她必刷得莹润透亮,半文钱手工费不收。

比起生炉妈妈那敞口木盒摞面窝、油渍蹭衣襟的吃法,不知干净爽利多少!”

这些话顺着漕船廊下的风飘远,戚萝听不见。

她把前日跟船贩买的陈皮泡软了切丝,混着炒香的白梅肉煮成稠汁,装在洗净的瓷瓶里。

这陈皮梅香饮子,酸中带甘,比桂花蜜多了层清冽。

又试了用炒焦的米磨粉,冲成米香浓郁的米饮,竟有种温厚的呼应。

“这些饮子得配着新法子存。”七罗将瓷瓶挪开放置,码在铺了干草的竹箱里,“等有了印记,连瓶儿都能标上记号,往后食客要哪种,一眼就能挑出来。”

说干就干。

她猫在临水的房里,把油纸揉成一团掷到竹筐。

方才试着在布巾上绣“萝”字,针脚歪歪扭扭像虫爬;拿炭笔在油纸画记号,一沾水汽就晕成黑团,折腾半个时辰,连块像样的标记都弄不出。

“罢了,这手艺活哪是我瞎琢磨能成的,别再糟蹋了从李管事那借用的笔墨。”

戚萝拍了拍手上的灰,摸出藏在枕下的钱袋,沉甸甸的。

这几日摆食摊攒下的碎银,够去城里最好的刻章铺定制个正经章子了。

她盘算着:“贵就贵点,要刻得精致些,篆体‘萝’字配朵小莲花,盖在油纸上清清楚楚。这东西能长久用,往后人家见了这印,就知是我做的饭食,值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