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唐枭贼 > 第64章 血色江陵

大唐枭贼 第64章 血色江陵

簡繁轉換
作者:曲墨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2:40 来源:源1

刘鄩是个听劝的人。

当他找到自己的营帐之后,焰帅派“凰剑”陈丽卿送来了一口墨斗,这时陈丽卿早不是婢女打扮,一袭金甲凤冠,神态相当桀骜。

在发现自己实在不明白送这个东西是什么意思时,他终于决定去忠武军营地,向王建请教。

无论如何,王建如今风头正盛,隐有被推为大唐军方青年一辈第一人的势头,还比他刘鄩多十年以上的人生经验。

王建对于这种请教,向来热情解答。他熟络地拍着刘鄩的肩膀:“听说刘兄弟是平卢的神童,想必兵书是读过很多了?”

“读过一些。”刘鄩当然不好在王建面前炫耀自己腹笥深广。

“兵书当然是要读的。”王建叹了口气:“可惜王某人字都不认识多少,许多兵书只能听读书人给咱讲,自然看不了太多。”

王建从军之前,在淮阳帮范掌柜手底下管账目往来的事情,基础的识字是会的,但高深的文章,确实看不太明白。

刘鄩当然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名将并不太看兵书,打仗主要靠天赋。

王建仍没有直接回答刘鄩的问题:“那刘兄弟以为,把一头大象放进箱子里要几步?”

刘鄩愣了愣:“大象怎么可能放进箱子里?莫非要杀了大象切成一块块不成?”

“你瞧,老哥我可没说是多大的箱子。箱子为什么不能做得比大象更大?”王建拍了拍手,道:“所以就三步,打开箱子门,把大象赶进去,关上箱子。”

“就这样?”刘鄩问道。

“就这样。”王建笃定地点点头。

王建讲的问题,确实是刘鄩在什么兵书上都看不到的。

王建这时候才不紧不慢地拿过刘鄩带来的墨斗,在木制行军榻上点了两个点,画了一条墨线。

“墨斗是这么用的,所谓两点之间,直道最短。”

刘鄩当然知道墨斗是这么用的。

但他此时才咂摸明白焰帅送给自己一个墨斗的部分用意:“焰帅的意思是,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其实这点,小弟并非没想过。但若计策没有多重转折,又怎能骗过敌人?”

王建耸了耸肩:“所以老哥才跟你讲大象的故事。你瞧瞧,大象放进箱子,需要三步,你设一个计策,最好也不要超过三步。算的层数越多,变数就越大,等你需要随机应变的时候,也反应不过来了。”

即使有再完美的庙算,无限推演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本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简单到王建不用看兵书就能想明白。

焰帅送一个墨斗给刘鄩,无疑也暗藏着对接下来用兵的布局思路。

但王建却没必要给刘鄩说,他觉得对于一个刚认识的同僚,自己按照焰帅要求的用心教了教,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

与其好为人师地喋喋不休,不如趁着还没正式开战,多和手下的弟兄们喝点小酒,好好交流感情。

“多谢王兄指教!”刘鄩忽然露出醍醐灌顶的神情,恭敬地行了个大礼。

王建的厉害,刘鄩当然不会不知道。

但刘鄩究竟学到了多少,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白雪如絮,飘飘洒洒,江陵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气氛中。

城内长沙寺、天居寺、袛洹寺等几座大寺,均已人头汹涌。钟声传扬,梵音缥缈之间,许多百姓在金塑的佛像前祈福许愿,许诺倘能避过此番草军攻城之祸,必然捐资重塑金身。

然而城外的护城河已彻底被填平,守军在伤亡惨重之后,亦只能将防御重点放在坚固的内城,占城池大部分的罗城,破城只在旦夕之间。

作为大唐有数的重镇,江陵城竟落到如此局面,实是一系列偶然的结果。

此前尚让献策之下,王仙芝出兵佯攻富庶的唐州、邓州,使得南阳富民士绅人心大乱。偏偏随后黄巢部也有向唐邓挺进的迹象。

南阳一带的门阀士族们不干了,纷纷请求国家以重兵囤聚唐邓,守护百姓。而这些人的意见,并不用等送到皇帝的案头,就能发挥作用。

结果就是襄阳、荆门乃至江陵,沿着汉江一线的兵力都被调到南阳,使得江陵重镇陷入了极度的空虚。

草军此时已经攻陷了随州、安州。发现宝贵战机的尚让,马上建议王仙芝改变一路向南,直取江夏,饮马大江的计划;而是向西南方向急进,准备抢渡汉水。

唐军急忙拼凑一支兵力在贾堑渡阻拦,并征集了民间几乎所有的渡船。

但义军直接在江北岸点起柴草,借着冬日猛烈的北风,浓烟滚滚,熏得对岸的唐军睁不开眼。

趁此机会,尚让与兄长尚君长,草军大将秦彦、曹师雄等人,率领精骑,在冰寒刺骨的汉江水当中,渡江而至。其时天寒地冻,一片白茫茫中,唯有马首和人首浮在水面上,相次如堵。

不时一个急浪打来,便有人马卷入其中,陷入漩涡,顷刻冲得无影无踪。然而渡江战士人人胆气如铁,竟无人脸上有一丝惧意。

冬天汉江枯水,急流也少,容易抢渡。战马上岸之后,尚让等诸将人不着甲,也不甩干身上冰水,就策马向笼罩在浓烟中咳嗽不已的唐军冲杀过去。

江陵官军本来也不擅长用长枪,只以弓弩和刀盾拒敌,被快马一冲,守渡官军兵败如山倒,死伤无算,渡船尽入草军之手。夺得渡船之后,尚让才令吓得浑身颤抖的被俘艄公们划到对岸,将主力渡过江来。

渡过汉水之后,前往江陵的道路便是一片坦途。

这座富庶的城市,已经三百多年未经大规模战火。由于当年隋末群雄中的萧铣面对唐朝压境大军,孤身出降受戮,保全了全城百姓,江陵上次被大军洗荡,还是南北朝时代,西魏攻杀梁元帝萧绎时的事情。

久不习战的城兵,面对义军迅猛的攻击,抵抗了数日之后就退入内城自保,把大部分的百姓扔给了草军。能找到些关系的百姓都带着家财蜂拥钻入内城,也有许多人如同黑压压的蚂蚁般挤在内城城门前,而后被恼火的城兵直接连弩齐发,射杀了一大片,才一个个哭泣着逃散。

可笑的是,到草军打算继续进攻子城的时候,荆南节度使杨知温才不紧不慢地从官署里,挺着大肚子,穿着一袭纱帽皂裘出来,声称要到城墙上激励将士。幕僚们劝杨节度换上盔甲,以免被流矢所中,于是杨知温又慢悠悠地赋诗一首,饮酒三杯,声称以诗赋鼓舞士气,才被将佐搀扶着披上甲胄,一步一喘地爬到子城门楼上。

草军的军纪,并不算极其糟糕,至少比起当年的安史叛军,或者河朔三镇的牙兵们,几乎可以称得上王师。

但军队本来就没有不施暴的道理。此番大雪中疾行,破三关,渡汉江,冻死的人马都有二三千之数,加上攻城的伤亡,即便以王仙芝的威望,想要控制义军秋毫无犯,也堪称是白日做梦。

义军之所以在贫穷的地区军纪反而会更好一些,是由于那些地方人口稀疏,劫掠并不容易,不如和乡县说得上话的人谈一谈,征集些物资就和平过境。

而江陵这样富庶的地方,百姓们却往往不会那么顺从地献上自己的财物。富人们常常因为地窖里的财宝被翻出来而失控地率领家丁袭击已经入城的草军,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流血事件。

震天的哭声中,鲜血与眼泪洒落在大地上,而积雪早已被践踏得污黑满地,与士民的血泪模糊地混合在一起。

沾了血之后,人就变成了野兽。有人用长枪挑着婴儿作乐,有人剖开孕妇的腹部,有人驱迫父女、母子相交媾,然后斩下他们的首级,将无头尸首推入大街两侧的排水沟中。

这样的疯狂中,某些有正义感的士兵去阻拦他们,都可能被他们当场杀害。

绰影俏立高墙之上,俯瞰着城内一片惨象,叹息道:“被诛杀的自然有平日里鱼肉百姓之辈,但必然还是无辜居多。”

与她并肩而立的尚让也有些感喟,毕竟草军之前从未攻下过江陵这样大的城市,也从未制造过如此大规模的暴行。

王仙芝并非不想约束军纪,但义军本来就是江湖群雄,甚至包括一批新近加入的大别山山民和江汉水贼,拼凑而来。经过前所未有的严酷行军与战斗之后,他们的劫杀**,已经很难得到控制。

“自己的谋策带来前所未有的胜利之时,也带来了有生以来见过最残忍的景象。”尚让叹息道:“不好过的情绪,简直要将成就感都全部冲散了。”

虽说乱世当中,本来起兵时就当有这样的觉悟。但真正见到这样的场景,未免令人见之心痛。

为苍生补天的口号,并不能当饭吃。

尚让也知道,面对这样的局面,能做的也就是战后抓几个几十个尤其残忍的出来杀鸡儆猴,斩首示众,以此稍微约束下军纪,安抚下民心而已。

后世史载“江陵城下旧三十万户,至是死者什三四”。

这自然是相当夸大的数字,因为三十万户是城内外的全部人口,而城外人口稀疏,义军还要留兵进攻内城,短时间内绝不可能对城外形成大规模洗荡。

然而江陵百姓的死亡,亦超过了一万之数,相比于全城十五万的口数而言,已相当可观。至于被侵犯侮辱的女性,更不必说。

这次屠戮的规模当然远远赶不上三百多年前,宇文氏鲜卑人在江陵制造的那场浩劫。却也是三百年中,长久未经兵燹的江陵,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灾难。

尚让的用兵战策,模仿了昔年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的汉东攻略。然而杨忠当年也参与了西魏攻克江陵的作战,虽然杨忠所部并未真正入城,只是在外围配合,使得杨忠本人双手免于沾染江陵百姓的鲜血,但这仍成为杨忠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千载之后,后人又该如何评价我尚让呢?”这位容貌清隽的年轻人在城头临着寒风,战袍猎猎,喃喃自语:“是豪杰,还是恶魔?”

他当然知道,如果能到魏武帝曹操、太宗皇帝李世民那个历史地位,什么屠城杀掠,都不值一提。

但煌煌青史,能到那个位置的,又有几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