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173章 开打,开打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73章 开打,开打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173章开打,开打(第1/2页)

满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六月初三,中缅边境。

鉴于上次侄子明瑞专由陆路进军,结果导致补给不畅,缅军也可以专注陆上防御,导致大军败北的教训。

傅恒与清军众将商议之后,决定顺水而下,大军分三路。

一路主力一万二千人走后世密支那一带,清剿伊洛瓦底江以西投靠了缅军的土司。

然后顺势而下,先拿下白象王的老家木梳,再从侧翼攻击阿瓦。

一路偏师八千人在伊洛瓦底江上游造战船,等战船建好后,顺水而下,并囤积军粮以为保障。

一路偏师六千人走耿马土司领地,先拿下贡榜王朝在缅北的盟友木邦土司。

随后这两路偏师夹击新街和老官屯,拿下了这个伊洛瓦底江上游最关键的水路要冲,水陆并进直打阿瓦。

最后三路大军会师阿瓦城下,消灭贡榜王朝。

可以说,经过三次战败之后,满清终于开始重视贡榜王朝这个对手了。

傅恒这个安排,显示了他作为大军主帅对敌我态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特别是两军的战力对比方面。

傅恒并未因为明瑞的战败,就过高估计缅军战斗力。

反而清晰的认识到了缅军战力并不强,但交通、气候、补给才是大问题。

这次乾隆抽调了全国的精兵给傅恒,也使得他看似三路出击,但这三路,不管是哪一路,都有单独击败贡榜王朝的实力,并不会因为分兵被各个击破。

所以,三路出击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有一路成功,贡榜王朝就要崩。

但,傅恒的英明也就仅止于此了,因为他完全没想到,在经过三次丢脸之后,整个滇西、滇南的土司中,有大量的人投靠了贡榜王朝。

使得清军还在野牛坝等地造船、造炮的时候,他们的作战计划就已经暴露了。

同时,傅恒也缺少对缅甸境内情况的实地调研。

他主力西路军这一路,道路交通是本地人看了都要鬼见愁,根本不可能通过大军。

是以,七月中,傅恒亲自率主力一万两千人西进,拿下几个投靠了贡榜王朝的土司之后,立刻就傻眼了。

上万人在江心坡、野人山这些密林中东闯西撞,要不是本地向导给力,差点就没走过来。

这导致原本计划六月底就到孟养(密支那)的西路主力,结果足足迟到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中,光是运输军粮的骡马就摔死、病死了上万匹。

且这些骡马上都是驮着粮食,每摔死一个骡子,就表示一兵至少十五天的口粮没了。

而过了密支那后,道路更加艰难。

于是傅恒只能放弃了这条路,与众将商议后,直接向东插到新街去,与中路偏师汇合,走这里南下吧。

同一时间,清军东路的偏师进展倒是很顺利,只不过后世这块属于佤邦的区域,已经在三次清缅战争中几乎被打成废墟了。

清军没取得多少战果,沿途还要设立兵站,整的士卒疲惫不已。

现在好了,本来是三路进兵,在阿瓦城下会合。

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之后,变成了都在新街、老官屯一带会合,还是跟明瑞一样,只能一路南下。

当然,犯傻的不止傅恒一个,白象王也开始秀操作了。

这次战争对于白象王来说,也是基本开了全地图的。

他本来也在新街和老官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一等清军不来,二等清军不来。

每日就看着新街北面的清军,大炮、战船哗啦啦的造。

白象王和缅军将领不由得升起一个疑惑,会不会是清军上次精兵的损失也很惨重,导致他们行军跟不上,或者连东西两面的土司都很难击败。

这样的话,对面清军只有八千,那我是不是可以用重兵主动出击?

只要击败这路清军,烧毁他们的战舰,熔化他们的大炮,这一仗不就打赢了嘛。

于是,八月初,白象王命马哈.希哈修亚,梯诃波底,登贾.敏康三将率一万七千大军水陆并进,主动挑战清军。

清军诸将是满清老将阿里衮,一看哟嚯,还有这好事,赶紧命令全军乘坐刚造好的战舰顺流而下。

双方在一处两江交汇口相遇。

缅军八千先锋精兵先列阵,火枪手居中列阵,两翼以长枪兵守护,内藏骑兵与象兵。

清军悍将阿桂率四千人到达,见缅军列阵完毕那是丝毫不带怕的,立刻命全军压上。

清军以两千蒙古弓箭手和一千内外火器营鸟枪手为中军,主动前出求战。

而缅军在上次大战中,火枪手损失惨重,特别是失去了战斗力最强的欧洲奴隶火枪手,让他们的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厉害。

剩下的这些垃圾火枪手,四千燧发枪对阵两千满清弓箭手和一千鸟枪手,竟然被清军打的抬不起头来。

阿桂则亲自领骑兵在两翼骚扰,不断引诱掩护侧翼的缅军火枪手和火炮开火。

而正面清军的火枪手,虽然在燧发枪和火炮的打击下死伤惨重,但仍然不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3章开打,开打(第2/2页)

逼得缅军先锋将军登贾.敏康,不得不冒险选择命骑兵从阵中出击,去压迫清军的中军。

结果他刚刚变阵,人马稍微一混乱,阿桂就竖起冲锋的大旗,一千八旗骑兵发力猛冲。

登贾.敏康本来是想用侧翼的长枪手和火炮来顶住清军的骑兵,结果清军骑兵选的时机极为恰当。

看着漫山遍野的八旗彩甲骑兵冲来,缅军骑兵则开始犹豫,他们有些不想出去,万一被清军骑兵逮住,哪还有命在。

就是这么一耽搁,阵线没让出来,缅军长枪手没有完全到位,清军骑兵直接以雷霆般的速度撞了进来。

这一下,清军骑兵,连带着缅军长枪手和骑兵一起给冲散了。

缅军骑兵的战马被吓炸了毛,反而成了清军骑兵的前驱,开始践踏自己的阵线。

远处,阿里衮指挥的清军步兵见骑兵已经陷阵,他们也不引弓放枪了,立刻集体手持长枪大刀冲了过来。

而缅军,其实早就被清军打怕了,登贾.敏康稍微一混乱,军队就失去了指挥,建制完全失灵。

半个小时后,缅军死伤六七百,全军崩溃。

马哈.希哈修亚见状,赶紧命水军向前,希望在江边接应溃退的登贾.敏康。

但此时,哈国兴和叶相德两人,早已在河湾转角处架设好了大炮,缅军水师刚转过湾,就被清军集火,被打沉十三艘大型战船。

台湾镇总兵叶相德见缅军舰队大乱,立刻抽刀命令麾下的福建水师两千精兵出击。

缅水军刚被炮轰猛轰,哪还有抵抗的能力。

其中某福建水师水兵,独自一人跳帮到缅军小船上,缅水兵竟然大惊失色不能应对。

被这福佬一人砍死数人,其余二十余人宁愿往江中跳,也不敢返身接战。

登贾.敏康是打游击出身,眼看水军也败,立刻带领心腹拔腿就跑。

主帅马哈.希哈修亚手里还有九千人,本可以一战,但考虑一下后,也选择了撤兵。

此战,清军以偏师击败缅军主力,缅军战死、溺死两千余,伤者数千,大小战船损失超过五十艘,缅将宾雅德诺等数员将领战死。

白象王吓得菊花一凉,赶紧命王弟到新街、老官屯督战,严令任何人不准出战,只准固守。

清军经此一战,士气愈发高昂,而缅军的表现,实际上远不如与明瑞对阵时期。

也侧面证明了,他们的精锐在第三次清缅战争中损失确实很严重。

甚为可惜的是,就在缅军战败十几天后,傅恒的先头部队也出现在伊洛瓦底江西岸。

若是他早来一点,估计能把缅军这一万七千主力给堵住,真要这些人没了,贡榜王朝就全部完蛋了。

毛淡棉,巴拉敏丁拿着手里他收到的密信,眉头皱成了一个几字。

这封密信,是白象王安插在谬乌城的内应发出来的。

只说了一件事,谬乌城的普兰王与土瓦的莫子布约定,将在月底合谋袭击仰光。

不过巴拉敏丁皱眉的原因,不是他很难应付这种局面,而是他有点怀疑真假。

在巴拉敏丁看来,阿拉干的普兰王没有必要参与到这些烂事中来。

目前的贡榜王朝看起来还是很辉煌鼎盛的,普兰王真有这么大的胆子,或者有这么失智?

不过马上,巴拉敏丁就不再怀疑了,因为他安排的巡逻水师,观察到了丹老暹罗水师的大规模调动,预计人数,不会少于六千。

巴拉敏丁立刻把副将敏哈找了过来,对他说道:

“贼众至多不过九千,兵少而精,猥集于丹老、土瓦极难征讨,今天赐良机,我意让你固守仰光。

仰光城池坚固,我给你一千本兵,一千孟人,你守住三个月,我必破贼而还,到时候勃固之地无忧也。”

巴拉敏丁的意思,是让敏哈去固守有坚城利炮的仰光,他则带领主力主动出击去打土瓦。

敏哈看着巴拉敏丁,有些迟疑的问道:“以目前的态势,大将镇守毛淡棉各族安泰,暹罗贼前番劫掠毛淡棉又失了人心,何必冒险出动出击。

再说了,万一这是陷阱呢?”

巴拉敏丁再次思考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不太可能,因为暹罗人无法指挥普兰王。

再说就算是陷阱,他们已经走了六千人,没那么容易又调回来。”

当然,巴拉敏丁没说最真实的原因,那就是白象王在缅北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已经下令,让巴拉敏丁做好冒险北返的准备了。

但巴拉敏丁舍不得,这下缅甸是在他稳住的,这就是他功劳的具体体现,万一撤走,他的辛苦就白费了。

而且,他的族人已经在这**个月中在毛淡棉附近占据了大片良田,要是他撤走了,这些族人怎么办?

所以巴拉敏丁非常希望能在白象王命令下达前,解决土瓦的暹罗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