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182章 历史的车轮(二合一)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82章 历史的车轮(二合一)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182章历史的车轮(二合一)(第1/2页)

阿瓦城,白象王从惊恐的噩梦中醒来,他大叫一声,周围侍立的卫士和宫人赶紧跪了下去。

冷汗,从这位自继位起就战无不胜的君王额头上簌簌而下。

他把手放到了腰间,那里有一柄镶嵌着名贵宝石的燧发手铳,已经装填完毕了。

呃,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君王,跟我莫大王一样,睡觉的时候床头摆放着钢丝锁子甲,触手可及的地方放着燧发手铳。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禁卫军大将舍瓦利耶.米拉尔快步跑了进来。

看见一头灰发的前法国海军军官出现在自己眼前,白象王长长的松了口气。

这位长相清秀的法国人不但和他关系暧昧,同时又不属于贡榜王朝任何派系,权力全部来自白象王的支持。

因此,他是白象王认为最值得信任的人。

历史上,舍瓦利耶.米拉尔与白象王的关系亲密到同睡一间房,甚至是同睡一张床,看不到他,白象王几乎不能入睡。

在历史上的清缅战争中,舍瓦利耶.米拉尔成功说服了本地治理的法国总督,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770年,使缅甸与法国恢复了商贸关系,并使法国人登陆仰光,开始为白象王建造舰队,巩固海防。

可以说,历史上白象王一顿瞎操作之后,历经动乱的贡榜王朝,还能在白象王孟驳的弟弟波道帕耶孟云手中复兴,舍瓦利耶.米拉尔功不可没。

但现在,他面对的是天降豪杰莫大王,贡榜王朝和法国和解的路,直接就被堵死了,这使得贡榜王朝处境,比历史上要艰难的多。

“至高无上的王,你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吗?”舍瓦利耶.米拉尔用已经非常熟练的缅语,轻柔的问道。

白象王挥了挥手把侍卫和宫人赶了出去,又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问题,然后任由舍瓦利耶.米拉尔亲手用毛巾擦掉他脸上的冷汗。

白象王当然不会说,因为他梦到自己变成了东吁王朝的莽应里,被四国联军堵着阿瓦城攻打。

他在城头哭着跪求父亲雍籍牙降临拯救他,但却被人从后面推下了城墙。

“巴拉敏丁!”白象王咬牙切齿的低沉呼唤着这个叛徒的名字,他其实可以原谅巴拉敏丁被击败,因为敌人十分强大。

但是他不能原谅巴拉敏丁直接畏罪潜逃,这让白象王根本不知道下缅甸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让高棉军队攻入了腹地,把事情变得如此糟糕。

嗯,白象王当然知道河仙鄚家,所以他断定是河仙鄚家为了从满清得到高棉王的册封,而选择听从满清的号令来攻打他。

“王,让我去拦截吧。”舍瓦利耶.米拉尔单膝跪地请求道:

“如果将城内的罪犯和贵族家的奴隶,以及城外的农奴都集结起来,免除他的罪责和奴隶身份以及所欠税款,至少能得到一万五千人。

高棉人的军队并不多,肯定没有八万人,臣估算最多两万人,其中的精兵不会超过六千人。

臣虽然不能保证将他们击败,但至少可以阻止他们靠近王城。”

要是别人这么说,白象王会考虑他的动机,但舍瓦利耶.米拉尔这么说,肯定是出于真心。

但白象王思考了一下后,直接拒绝了。

“我忠诚的米拉尔,现在还没到这个时候。”

白象王从噩梦中恢复了神智,他走到地图上,在卑谬点了点。

“这些高棉人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现在他们在卑谬一停就是十几日,我看,他们是走不动了。

当军官和士兵们都获得了太多钱财之后,他们只会想着把这些东西运回家好好享受,不会有多少心思打仗的。”

舍瓦利耶.米拉尔的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色,“您说的对,王上,吃饱的猎狗,是很难驱使他们继续打猎的,那位精明的高棉王子,应该清楚的知道这一点。

而且打到卑谬,已经足够他和清国交代了。

只要这些高棉人不继续深入,对我们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嗯,是影响不会太大,就在李献文派船把金银、女奴、布匹、牲畜、铁制农具等一切有用东西运走的时候。

莫子布已经大概完成了整风运动。

当然,与历史上的整风运动比起来,莫子布这狗屁都不算,只能算是统一思想和强调纪律的座谈会。

但效果还是显著的,至少下面的士兵,对交出财物按照战功分配,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了。

同时,也对莫子布提出打下阿瓦后,再从阿瓦往回一路劫掠的策略表示了认同以及兴奋。

稳定了主力的士气、人心之后,莫子布又迅速给一万辅兵和两万民夫、船夫中的强壮者画饼。

把他们原本一文钱战利品都得不到的待遇,提升到了主力的五成。

个别英勇者立下功劳之后,甚至能获得与主力一样的战利品分配,乃至爵位封赏。

给这些人把帐算明白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也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莫子布又把上次就跟他勾结过的缅奸,全部就地提拔了起来,同时在卑谬开仓放粮,吸引了大量的缅人百姓前来。

此时的贡榜王朝看似打遍东南亚无敌手,连满清都可以绊倒几次,强则强矣,但百姓过的那是真的苦,说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绝不夸张。

所以,哪怕是莫子布这种口碑并不好的外人开仓放粮,仍然有大量的贫民冒险从几十里外赶过来。

他们中有些赤贫的,甚至都连布袋子都没有,背着用棕榈叶编制的篮子、大小筐,拖家带口的赶到卑谬。

莫子布在城头看见了一家六口,男主人扛着一个比他人还大的破布包,女主人和孩子们也用在尽全力拖拽着分发下来的粮食。

连一个看起来只有五六岁,勉强能动的小女孩,都背着一个跟她身体差不多大小的一包米,小脸憋的通红,艰难的跟上父兄的步伐。

莫子布指着这一家人,对身边的芒洛说道:“白象王犯下的罪孽,太过深重了。

他不但害苦了暹罗人、孟人、克伦人,还把自己的百姓也陷害到了死亡的边缘。

所以,我才会率领大军,配合大清、暹罗等国的正义之师,前来消灭他。

我们是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定然会胜利!”

人呐,就是这样,我莫大王指挥士兵们抢劫缅人,女奴都抓了好几万的时候,没见他有半分的仁慈。

但是现在,看到这为了生存挣扎的一家六口,他突然就仁慈了起来。

芒洛能说什么呢,您老枪炮犀利,大军无往不胜,那就是正确的,而且他从莫子布的口中,明确听到了白象王的未来。

但,这个恐怖的君王,给芒洛的印象太深刻了,曾几何时在阿瓦的王宫中,芒洛觉得白象王就是神佛,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此时的莫子布,也让他开始有这种感觉了。

是以,他难以置信的接口问道:“王,辛骠信(白象王)真的会像南达勃因(莽应里)那样走向末路吗?”

“肯定会!”莫子布斩钉截铁的点了点头,“因为大清皇帝,暹罗王,我,以及你父亲和苏基将军,等等这些被白象王穷兵黩武迫害的人,都不会让他活着。”

说着,莫子布拍了拍芒洛的肩膀,看着被莫子布一指,以为要大祸临头,已经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一家六口说道:

“如果你们父子能善待他们这样的人,卑谬城,就一定可以成为你们家族永远的封地。”

芒洛大喜,追上莫子布问道:“王愿意把卑谬城给我们?”

他与父亲巴拉敏丁商议后认为,莫子布最多给个小城让他们安身,毕竟,谁也不会舍得把好地方给被迫来降的新人。

“你父亲应该离此不远吧?”莫子布回头看着跟上来的芒洛说道:

“我不是白象王那样的残忍的君王,不会随便杀害一位有名望的贤臣。

让他放宽心,抓紧时间,在我离开之前到卑谬来。

如果你们家族能在消灭白象王的战斗中,立下功劳,卑谬城以及周围二十个城镇就属于你们家族了。

我是高棉人和孟人的王子,不是缅人的王子,这些属于缅人的地方,最后都会留给你们缅人自己统治。”

芒洛脸上浮现出了惭愧的神色,他父亲巴拉敏丁,确实就在距离卑谬的三十多公里外的村子中隐藏着。

他更听懂了莫子布的言外之意,这位高棉王世子所要达成的目标只有两个。

一是处死白象王,使之不会再威胁到他。二是抢走足够多的金银以犒劳军队。

至于土地,他不打算占据,给谁都是给,只要他们家族愿意在表面上臣服,那就能得到大片的土地。

说话间,莫子布走到了这一家人面前,他再次把手一指,侍卫将这家的一个儿子拎了起来。

小崽子并不怎么黑,面孔更类似华人,可能有傣族人血统。

莫子布满意的点了点头,相貌,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

骤然被人拎在了空中,小崽子虽然只有十岁左右,也很害怕,但依然凶猛的反抗着。

他拳打脚踢上嘴咬,不停的挣扎,哪怕立刻被啪啪打了两个耳光,又被摁进了尘土中,依然像是一头野兽般,绝望的反抗着。

母亲大声哭嚎了出来,父亲则看着周围其余的几个孩子,眼神逐渐从凶狠,变成了乞求。

周围的来领米的缅人百姓也被吓坏了,纷纷跪在路边,无声的祈求着。

莫子布走过去,拨开了侍卫的手,将一块糯米糍粑递给了尘土里的小崽子。

小崽子停下疯狂的挣扎,在灰头土脸上中,惊讶的抬头看着莫子布。

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这一块有他手掌大小,沾满了糖浆,看起来就非常美味的雪白糍粑给吸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2章历史的车轮(二合一)(第2/2页)

他迟疑着,缓缓爬起来,好像生怕惊扰到莫子布,就会使得这块美味糍粑被收回去一般。

“吃吧,这是给你的。”莫子布脸上浮现出了无可挑剔的温柔笑容,就像是一位慈父,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

莫子布的缅语不太熟练,但最简单的交流没问题,小崽子听懂了莫子布的话,他张开嘴巴,就要往嘴里面送,但突然停住了。

他小心翼翼的爬过去,把其中一大块狠狠扯下,塞进了最小的妹妹嘴里,然后是母亲、父亲、兄长和弟弟。

等轮到他自己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手指上沾着的蜜糖可以舔舐了。

他快速把每个指头都嗦了两下,又飞快爬了回来,跪倒在莫子布身前,眼睛里充满了渴望。

莫子布更满意了,他大笑起来,走到这家男主人的面前,将一把安法大宝铜钱扔到了地上,大约有四五百文的样子。

“你的儿子与我有缘,从今天起,他就是我的奴仆和卫士了!”

男人听完,立刻跪下急速说了一大串,莫子布有点听不懂了。芒洛则赶紧过来翻译道:

“他说他养大一个九岁的儿子不容易,请王再添一点。”

莫子布点了点头,“那就给一两,我要二百个孩童。”

“阿楚,你配合芒洛挑选一下。”

王无楚大声应命,他知道莫子布的意思,挑选的意思就是不要那么黑的,长相更类似华人的。

莫子布之所以要在缅甸招募两百孩童,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东南亚这片,要想控制住南洋,湄南河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必须要实控,这样才有充足的人口和物资调派,不用什么事都需要从本土万里赶来。

要控制印度洋,影响、钳制印度,缅甸就需要实控。

但缅甸这地方华人太少了,没有湄南河与湄公河那样的条件,那就得慢慢埋钉子,每年挑选几百孩童回去培养。

而这一个孩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他们的父母兄弟在未来,会非常容易成为带路党,日后等恢复山河以后,再来控制缅甸,就要轻松多了。

说不定把古羌人这个说法搬出来,可以慢慢同化了他们。

清迈,莫子布这边进展顺利,以至于劫掠的财物太多,只能开战整风、座谈会来稳定军心,郑信这边则是亏的要掉眼泪了。

作为一块不能牢牢控制,在缅人手里算是养不熟的狗的兰纳国。

白象王在进攻暹罗的时候,自然要好好搜刮这里,让兰纳人为贡榜王朝狠狠效力。

所以,郑信接手的,是一个比他吞武里王朝还要百废待兴的穷破兰纳国,甚至可以称得上饿殍遍野了。

见到这种情况,想要收拾兰纳人心,把他们融入暹罗的郑信,只能咬着牙从吞武里调来大批物资,救援兰纳的灾民。

同时,他还不得不开始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因为满清的使者就在军中等着呢。

莫子布可以不在乎请封,因为难度大,他本人也不想受封。

但郑信想啊,他一个严格来说纳真都算不上的华人,要坐稳暹罗王的位置,来自母国的支持极为重要。

那么作为目前中央朝廷的满清,册封他为暹罗王,就是最明确的支持方式了。

郑信现在,无比的想念莫子布,他需要人来给他解套。

因为只要郑信呆在兰纳,就必须要为目前兰纳的穷困潦倒负责,把本就不多的资源,源源不断调往清迈、南奔等地。

如果郑信不在这里而是在吞武里,那么大可以硬下心肠有选择性的救援。

出了问题,那也是下面的人办了坏事,他这大王还是好的。

同理,郑信如果在吞武里,那么率军走掸邦高原去夹击贡榜王朝,配合清军战略的军事行动,就可以让麾下将领去。

万一没完成,那也是下面人办事不力,他这暹罗王是尽力了,对大清忠心耿耿啊!

特别是眼目前下,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出兵掸邦高原。

这块地盘在后世大名鼎鼎,什么佤邦、小勐拉、果敢、腊戍、大其力等等,全部都在这地方。

此时的掸邦高原,形势非常混乱,生存着大量傣族(掸族)、佤族土王,他们风吹两边倒,立场极不坚定。

同时由于四次清缅战争已经把他们给祸害的应激了,因此他们此时非常排外,极为反对暹罗军从此过境,郑信派了好几拨使者都谈不拢。

同时,这里还残留了大量的华人势力,他们一部分是昔年李晋王不肯降清的部将子孙,一部分是在掸邦高原银矿、锡矿中工作的华人矿工和商人。

一个听起来很黑色幽默的事情是,李定国这个名字在如今满清控制的大陆,几乎已经无人知晓,就算记得,浮现出的影响也大多不好。

但是在掸邦高原,不管是傣、佤等大族,还是克钦、德昂、苗等族,除了本族供奉的神仙以外,最崇拜的人竟然是诸葛亮和李定国。

据说诸葛丞相出师表中说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不毛,并不是指不毛之地,而是八莫,也就是现在清军和缅军对峙的新街、老官屯附近。

如今的掸邦高原,也四处可见诸葛丞相的庙宇,纪念李晋王的望乡台以及庙宇。

写下‘读罢残碑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的刘彬,便是从此地北返的,崇拜李晋王的风俗,也一直是在此地保存。

后世英国人侵略此地的时候,各地佤族土王,也是用诸葛丞相的名义发布檄文,表明立场,凝聚人心的。

而眼目前下,这样的人,莫子布是最喜欢的,因为可以很容易的把他们变成志同道合的同志。

但对于郑信来说,他一来并不想与反清势力有过多的交集,二来掸邦的主体掸族其实就是傣族。

他们对贡榜王朝戒心极大,对傣族南迁形成的泰人暹罗国戒心也很大,他们害怕郑信借路是假,假途伐虢是真。

在这种情况下,郑信根本不敢兵出清迈,出了清迈,大概率就要跟傣、佤等族的土王开战了。

他这吞武里王朝的开国大王要是为了册封,把自己陷在了掸邦高原,那乐子就大了。

退一步说,吞武里王朝国内并不平静,郑信此刻离境冒险远征,也是在给心怀不轨的递刀子。

所以,现在郑信就尬住了,他不管是从眼前还是未来,都无法领军进入缅甸。

但他要是不去,满清的使者就在军中,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所以郑信很想莫子布在身边,要是莫子布在这,不管是真去,还是假去,都可以为他解决问题。

不过莫子布此刻远在卑谬,肯定无法为郑信排忧解难,于是,另一个有心人出现了。

已经被郑信打发到柯叻城镇守的通,靠着在郑信身边做贴身侍卫的弟弟刍知,准确捕捉到了郑信的难题。

于是,他先命人飞马到清迈向郑信报告,做出国内有人造反的假象,且大张旗鼓,三日一报,好像很紧急的样子。

郑信正是进退不得,一看报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因为要是真有动乱,应该是负责留守的郑敏成,或者宗室耆老郑莫赛来报告,不会是在东边镇守的通。

于是郑信也开始大肆炒作国内动乱,摆出不得不返回的样子。

满清使者傻眼了,你总不能拦着不让郑信回国处理叛乱吧,可要是郑信回去了,那谁去帮助大军夹击缅人?

在此时的满清使者看来,暹罗是南洋大国,郑信的暹罗军,才是夹击缅军的主力,莫子布那只能是小打小闹,做做样子。

不然也不会让李与隆去跟着莫子布,而傅恒的心腹戈什哈是跟着郑信的。

于是,在满清使者堵门的半是威胁,半是恳求下,郑信‘把牙一咬’,当即留了八千军队在清迈,并调自己的悍将披耶柯叻-通,率三千本部北上。

用这一万一千人,前去缅甸策应清军,他自己则率一万人左右的主力,返回吞武里。

果然,历史的车轮,还是要滚滚向前的。

郑信身边,除了莫子布,就没有任何一人能与通相比,不管是从能力、关系还是其他方面。

是以在莫子布离开之后,通的地位,仍然会不停地水涨船高,因为他是极少数能单方面、全方位为郑信解决问题的人。

同样的,历史的车轮,也开始在满清大营中开始转动了,瘟疫之神在它注定的时间,猛然来袭。

最开始不过是索伦兵营爆发了以拉肚子为主的疫病。

傅恒知道后,倒是第一时间就把他们进行了隔离,这点简单的常识,满清的统帅们还是有。

但是,太迟了。

隔离数百索伦兵后不久,与索伦兵营并不相接的福建水师兵营突然也爆发疫病,随后是云南绿营,搞得全军人心惶惶。

十余日后,至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底。

傅恒的心腹,刚刚擢拔为云南丽江镇总兵的吴士胜。

刚由台湾镇总兵,因功提拔为福建水师提督的叶相德。

相继因为急速腹泻不能止而病死。

同时,满将护军统领伍三泰,加提督衔本进忠等大小将官十余人,也接连染病。

清军至此,完全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军中将官不停暗示甚至明示傅恒,要求退兵。

傅恒深知乾隆脾气,打到此刻了再要退兵,无疑是在打乾隆的脸,因此强硬表示不能退兵。

但傅恒也知道,清军打不动了,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莫子布和郑信两路援军身上。

他派出投靠满清的佤、克钦等族的本地人,走掸邦高原寻找这两路援军的动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