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01章 蜜月期过的也太快了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01章 蜜月期过的也太快了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201章蜜月期过的也太快了(第1/2页)

莫子布现在有三件事要干。

第一件事写信给老妈陈氏,把已经送给她的五卷贝叶经给要回来。估计陈氏又要在心里,给莫子布记上一笔了。

第二件事就是郑信这边,莫子布必须要去谈谈了。

因为经过最初的蜜月期之后,两人的路线分歧,开始不断扩大。

郑信是搞唐暹混血的,手下华人不少,但暹罗人也同样多。

且由于暹罗人高达几百万,郑信本人也是混血儿,所以他的治国模式和政体跟历代暹罗王朝是一脉相承的。

而莫子布呢,他走的路子是正宗的华人路子,是要在南洋再建中华的,这就导致了两人路线完全相反。

在消灭白象王这个威胁之后,甚至没消灭白象王之前,郑信手下的纳真和暹罗人,就开始不断排挤莫子布。

他们害怕莫子布对郑信影响太深,使郑信走上了跟莫子布一样的道路。

那样的话,吞武里王朝可就成了真正的华人王朝,他们这些混血与土著的地位,肯定是要降低的。

同时,郑信也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所以必须要开始与莫子布保持距离。

更严重的是,莫子布这也有问题。

在莫子布麾下的文臣武将乃至士兵看来,整个安戴地区都是莫子布打下来的,原本暹罗对这些地方,也只是羁縻而已。

因此安戴地区就不该属于暹罗,而应该独立出去与河仙连成一体,建立一个以莫子布为王的汉人国家。

他们特别不喜欢暹罗的什么銮、坤、万等等爵位,也不喜欢暹罗的官职称呼。

这比起公侯伯,以及知府、知县或者宣慰使、镇守使差多了,听着就是蛮夷,一点也不威。

民意汹涌下,莫子布甚至都不得不把原本带着暹罗味道的县一级官职,改成了镇守使。

莫子布叹了口气,暹罗不可能放弃安戴地区,更别提还有丹老和土瓦。

郑信这边能容忍莫子布的半独立地位,但肯定不能允许莫子布把安戴地区与丹那沙林归于河仙。

而莫子布下面的部属,包括吴让、庄春德、叶丰昌这样的外围,却在每时每刻的搞事,希望脱离暹罗,建立华人国家。

思考良久,莫子布明白,在回河仙起兵收回嘉定之前,一定要去吞武里跟郑信好好谈谈。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至少是得不到缓和,那么搞不好历史上的郑莫冲突,还是会上演。

第三件事,就是莫子布一直想要的十三行。

如今暹罗的使团,正在北京朝见乾隆,明德也应该把莫子布的心思带回了北京城。

按说他立了这么大的功勋,一个十三行的总商资格应该不难。

但现在突然收到乾隆竟然对他十分警惕的消息,莫子布一时间又觉得没了把握。

刚把给母亲的信写完,陈成吉一阵旋风般的冲了进来,嘴里还在大声喊着。

“生了,生了,王世子降世了!”

莫子布还没明白怎么回事,随着陈成吉的大嘴巴,整个洛坤王宫内外,立刻就欢呼了起来。

终于想起是什么事的莫子布,哭笑不得的给了陈成吉一巴掌。

“什么他妈的叫降世,你会不会用词?

还有,老子才是王世子,你外甥还不是,别他妈乱喊。”

莫子布身后的鄚子潢立刻抬头看天,右手扣了扣下巴,好像天上有什么好风景般,一副我没听见的样子。

莫子布也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大哥,你就别装模作样了,咱老豆早就知道了,要不你回去给我打个前站?”

莫子布这的事也不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手下这些人,已经在希望鄚天赐退位了。

陈成吉敢大张旗鼓的到处喊‘王世子降世’,就是明证。

“也行,那就恭喜大王了,我这大伯也正好备些礼物,回去看看我这刚出生的小侄子。”

鄚子潢只觉得这世界变化太快,一两年前,还是他在跟莫子布争世子的位置。

到了今天,竟然连老豆这个李渊,也有点当不下去了。

两兄弟又说了几句话,只听得欢呼的声音越来越大,从王宫所在的半山看去,黑压压的一群正在朝着广场聚集过来。

对于儿子的降生,莫子布没有多大的感觉,甚至心里都没起多少波澜。

陈家小表妹阿珍跟在身边断断续续两三个月就怀孕了,刚怀上不久,又被母亲陈氏接走。

一来莫子布没时间照顾,二来以莫子布这样的身份,孩子从怀上到出生,都必须要严格记录,并且要有可靠之人,眼睁睁看着从肚子里生下来。

所以,莫子布跟小表妹的感情都还没到多深,也完全没参与过妊娠后的任何一件事,能有什么感觉就怪了。

他只是知道小表妹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他的关键任务算是完成一大半,以后可以不用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了。

但下面的人可不这么看,此时人心中,从龙之功,与国同休这两个词的分量还是很重的。

一个王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接班人,至少是必须要展现出能制造后代的能力。

不然万一出点问题,江山便宜了别人,老兄弟们跟着你上刀山下火海的,利益就完全没法保证,人心定然是不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1章蜜月期过的也太快了(第2/2页)

所以,莫子布看来的不算大事,在其他人眼中,那就是超级大事了。

当真正的报喜使者,莫大王表叔裴建南到达洛坤的时候,整个城市一片喜气洋洋。

无数已经开始在南洋立稳跟脚的客家人,把自家的红公鸡姜酒、糯米粉、红鸡蛋,一挑挑兴高采烈的往王宫送。

洗三朝的苏茅草和竹叶,堆得比房子还高。

裴建南带着随从刚下船,就沿途吃了好几碗姜酒汤圆、姜糖水红蛋包等。

这些东西,有的是满月才会弄的,但热情高涨的客家移民,早就准备好了。

还不是最近准备的,而是怀孕还只有六七个月的时候,就有人自发的在准备,他们甚至比莫子布都更知道产期是什么时候。

至于主动前去祝贺的人,那就更多了,粤西人、潮州人、客家人,漳泉的闽南人,一路络绎不绝。

等裴建南到达王宫,庆贺的酒席已经开始摆了。

莫子布身边的伺候人不多,军中的厨子也不适合摆宴席。

但大量的客家人和闽南人,他们喜气洋洋的亲自动手,什么都不用莫子布操心,两百多桌的席面不多时都准备好了。

大量食材运过来的时候,莫子布甚至都不知道该把钱付给谁。

叶小妹挑着一大挑红鸡蛋,左右两边筐子里各八十八个,加起来连筐带稻草二十多斤的重量,她轻轻松松健步如飞,仿佛没有重量一般,

来到莫子布眼前,叶小妹不知道脸是羞红了,还是累红的,他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点也不怯场的说道:

“大王,洛坤府新嘉县客家人给您道喜了,这些鸡蛋都是我们到了南洋后,新养鸡下的,是大家感谢大王带我们来这宝地的贺礼。”

新嘉县这名字,一听就是嘉应州客家人的聚居区。

洛坤府的土地对于珠三角的广府人来说,很难称得上宝地。

但是对于在嘉应州苦挨的客家人来说,说一声宝地绝不为过。

这些人来南洋不过一年多点,但已经开垦出了大量的田地。

虽然目前还在经历用人畜鸡鸭粪便,树叶、火灰增肥的时期,但某些调教好的地方已经开始出产粮食。

同时,南洋极为丰富的渔获与密林中大量可以果腹的水果,就基本能覆盖他们的**成食物需求。

所有人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被点燃了起来。

因为现在就能勉强吃饱,那么等田地增肥成功,好日子那就不远了。

莫子布亲手接过这一挑红鸡蛋,随口问道:“小妹在洛坤,还习惯吗?”

莫子布会这么问,那是因为他已经算是很了解这个女孩子了。

顶着给他当王妃的光环南下,但莫子布军务繁忙,一扔就是一年没怎么管她。

这一年来,叶小妹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口出怨言,她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客家大脚妇一样,烧山开荒,养猪养牛,撑船捕鱼,鸡鸭成群。

她养的猪,是新嘉县所有妇女中最肥最壮的,一个人承担了十多亩地的农活,还负担了六个叶家兄长的洗衣做饭,属于那种,最能吃苦耐劳的中国农妇典型。

这样的女孩,正适合莫子布捧起来,加强他与客家人的联系。

因为这个还未像历史上那样大规模下南洋的族群,将是他未来南洋基业的核心族群。

那么要是莫子布身边这根与客家人联络的纽带,是一个很能作的心机婊,未来一定会成为大麻烦的。

只有叶小妹这种性格,才不至于推波助澜、兴风作浪的破坏团结。

听到莫子布的问候,叶小妹终于有点不好意思的扭捏了起来。

“托大王的福,我们所有坐大海船来的人,都过得不错。”

哟,还多少懂一点政治,看来这小姑娘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么完全就是个农妇。

“那就好,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说着莫子布看向了叶小妹。

“这几天都会很忙,我身边人少,小妹就请过来,到王宫中安排一下酒宴吧。”

更大的欢呼声响了起来,尤其以客家人最为高兴。

其实他们这么兴奋的为莫子布庆祝喜得麟儿,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长子从粤西陈家人的肚子里出来后,叶家的小妹,才能到大王身边。

李全就在莫子布身后,看着眉毛飞上天的叶宪阳,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选定的还有他小妹。

结果等叶宪阳去他家一看,父母已经早早把妹妹嫁人,十六岁的姑娘,孩子都快满一岁了。

郁闷的他往家里寄了点钱后,就再也没过问。

而裴建南看着远处的这一切,心里已经完全明了,不提莫子布手下的虎狼,就是这一年多下到南洋的小十万客家人,他们就不会认鄚天赐。

本来,裴建南到洛坤,是想来劝一劝莫子布的。

毕竟莫子布父亲,自己的表哥鄚天赐虽然快七十了,但精神矍铄,人也没有老糊涂,完全可以再为莫子布掌舵个三五年。

但是现在,他只想回河仙去劝鄚天赐,别说三五年,再稳个一两年,就赶紧交权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