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06章 天雷勾动地火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06章 天雷勾动地火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206章天雷勾动地火(第1/2页)

南阮,广南国。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与广南阮氏的**统治后,这个被阮氏统治的安南南部,其实已经极为虚弱了。

这片土地的大多数在一两百年前,还属于占城国,京人占据此地并没有多长的时间。

开发程度远没有后世想象的那么高,根本不能和已经开发两千年的红河平原相比。

这就导致广南阮氏的国力,是要远逊于北河郑氏的。

而国力处于弱势广南阮氏,之所以能长久与北河郑氏对峙。

其一靠第二代阮主仁国公阮福源和第三代阮主昭王阮福澜,父子二人的雄才大略。

这对父子,不但在军事上以弱胜强,屡次击败南下的北河郑主。还在南北交界处的灵河之南,修建了长达十一公里的长城。

这条长城高大宽阔,上面能走马车,每一丈设火炮一门,三到五丈设千斤以上重炮一门,在当时堪称火力极强。

到了阮福澜后期,又再次修筑了一道长城,防御更加完善,北河郑主的军队南下,根本无法突破。

其二则是阮福源时期,东西方贸易开始兴盛,阮福源同意葡萄牙商人在费福修建港口开展中转贸易。

这个叫做费福的港口,后来被华人改名,便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明香人之城会安。

自从会安开埠以后,北面的中国商人,东边的日本商人,西面的葡萄牙、法兰西、荷兰等国商人都云集这里。

这些人的到来,为阮氏广南国提供了强力的支持。

荷兰和葡萄牙人为阮氏铸炮并提供炮手,日本浪人充当火枪手和长矛手,中国商人与海盗则提供战船充当水师。

后面几次郑阮战争中,阮主军队多次被郑主军队击溃,险象环生。

但海面上的华人舰队往往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荷兰炮手与日本火枪兵则帮阮主守住灵河长城。

以至于郑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先赢后输,赢是大赢,输也是大输。

打到后来,郑阮两家突然发现,每次己方都赢,可是赢来赢去,双方实力却越来越孱弱。

而会安的商人大发战争财,赚的盆满钵满,士兵也因久经战阵越来越强大,再这么打下去,双方搞不好要翻车。

于是郑阮两家赶紧去求康麻子出面主持公道,麻哥大喜,以宗主身份当中间人作保,使南阮北郑不再互相攻打,这就是阮氏广南国能存在的第三重保障。

而到了现在,第一重保障的君主,就不用说了,连第九代主武王阮福阔都只是望之好似人君而已。

现在的第十代定王阮褔淳,也就是我莫大王的真正小舅子,连望之不似人君都做不到。

他是广南京人只要听到这个名字,都要吐口唾沫,大骂昏君的存在。

没了强力的君王保障,灵河长城也已经形同虚设,上面的火炮都被贪官污吏悄悄拉走熔化铸币或者卖钱了,现在要么空缺,要么是用木头弄的假货。

第二重保障的会安,也已经衰落下去了,再也无力帮助阮主对抗郑主。

更可怕的是,会安已经失控,阮主除了每年五六万两银子的包税以外,根本掌控不了会安,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自己武力和自治议会的自治市。

现在保障阮主地位的,仅仅剩下了大清皇帝的担保。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阮主并不孤单,他的生死大敌-北河郑主,也一同腐朽了。

在北郑,稍微像样点,莫子布荣市大败郑军时还在位的第九代郑主明王郑楹,已经在三年前,也就是1767年病逝。

现在继位的第十代郑主靖王郑森,真是侮辱了这个名字,他比第十代阮主定王阮褔淳还要重量级。

这一北一南两位第十代君主,好比卧龙凤雏,又似一时瑜亮,都是带引号的那种,两人加起来把这分裂两百年的安南,蹂躏的体无完肤。

归仁府以西三十公里处,长山山脉余脉,这里有一小块河流冲出来的平原,居住着七百户,约三四千百姓。

这在广南算是人口很不少的地方了,阮主因此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基层行政单位西山寨,并设寨主管理。

此时的安南,底层行政单位是比较混乱的,能严格执行郡县制的,只有北郑的红河平原核心区与阮主的顺化城周围。

其余地方,上面一级的,府、道、郡并行存在,下面就更加混乱。

约定成俗是县的地方,就设知县,另一地方叫土木堡的话,那就设个堡长。

又有叫张家庄的,那就首领就是庄头,这地叫西山寨,那就设寨主。

是以在广南,各种官职都有,知县有时候管的地盘和人口还不如一个庄头,甚至村正。

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上下级联系,只能看几百年前留下来的地名来定官长,税收基本等同于包税。

如此,可见阮氏广南国的统治基础,是何等的薄弱。

这个西山寨,历任寨主都姓胡,与胡朝建立者,就是那个被朱棣擒到应天去砍了脑袋的胡季犛是近亲。

五年前去世的寨主胡丕福有子三人,长子胡丕岳,身材高壮,豹头环眼,孔武有力,性情诡诈,还有一张极能蛊惑人心的嘴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06章天雷勾动地火(第2/2页)

没有继承寨主之位之前,胡丕岳做过阮家的巡卞吏,一种类似中国巡检的官职,但地位要低一些,手下没多少兵,主要负责收税。

因此胡丕岳也被人称为汴岳。

胡丕岳二弟胡丕侣虽然常年习武,可为人暗弱,素无大志,不值一提。

但他的三弟胡丕惠,今年虽然只有十八岁,却是远近闻名的少年豪杰。

胡丕惠身长五尺五寸,冠面如玉,为人大气,好打抱不平,擅使长枪,弓马娴熟,可在马背上连珠射箭,附近的少年都非常敬佩他。

难得的是,这三兄弟虽然武艺高强,却不是粗鄙武夫,他们家中,养着一位在安南堪称大儒级别的人物。

此人化名焦献,实则叫做张文献,他的父亲张文行乃是广南国的外右,相当于明代的次辅,在与张褔峦政斗的时候,落败被杀。

张文献就化名南逃,来到西山寨落脚,他见到西山寨主胡丕福的长子岳与三子惠,异于常人乃是大才,于是主动留下,无偿帮胡丕福教养这两个孩子。

这张文献深恨阮家和张福岳,又通晓古今,精于儒家经典,且在一国中枢见过世面,习得王霸之术。

在他的教导下,胡氏三兄弟从十岁起,就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干翻阮氏广南国。

这种文武两面的结合,带来的威力是巨大的。

胡丕岳十五岁起就敢深入长山山脉去与山里的土著上人交易,并装神弄鬼鼓动他们造反。

这些年,上人时常下山袭击,就是胡丕岳引导的,已经成了归仁巡抚的心头大患。

此外在五年前,胡丕岳故意去担任广南国的巡卞吏,在强征到税款后,又故意大哭,说不能帮昏君残害百姓,于是带领手下党羽将所有巡卞吏杀死,再把税款分给贫苦百姓。

在这番成功的运营下,胡丕岳的声望暴涨,瞬时间成为了整个广南赫赫有名的义士豪杰。

他退回西山寨之后,立刻得到了大量有志于闹事的各路土豪、游侠、江洋大盗的投靠,西山寨霎时间从广南的治地,成了反贼的老窝。

但此时,广南国的归仁巡抚阮克宣,根本无力前来镇压。

因为经过定王阮褔淳和张褔峦的横征暴敛,整个归仁处处烽火,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每天都有。

阮克宣只求胡丕岳这杆大旗不要在他任内立起来,让他安全落地回顺化就行,哪敢主动来撩拨他。

更何况,就在归仁城南,还有个华人大海盗李才带了五六百人控制了七八个渔村,占山为王。

阮克宣多次调集大军去征讨,都无功而返,反而让李广才声名远播,形成了一个跟胡丕岳差不多的造反窝点。

发展到现在,归仁府的正兵,已经只能守住归仁城和附近的几个富庶镇、寨了,根本无力出门‘剿匪’。

“大哥,李阿才那水猴子不肯到西山寨来,他还说,咱们真想两家联合,那就去他的泥渔村商议。”

一米八二的胡丕惠喘着粗气,一边向大哥胡丕岳报告,一边端起一碗茶水牛饮。

他是受大哥胡丕岳的安排,到泥渔村去联系李阿才的,因为胡氏兄弟觉得时机已到,准备起来立大旗搞事了。

“不可!”老二胡丕侣听到,立刻出来阻止,“这李阿才是北人中的粤人,与我南人不同。

这些粤人诡诈多变,贪财无比,他在归仁乃是客户,得防着他万一是收了那阮克宣的钱财要诱捕大哥。”

胡丕岳听完,看着身边头戴四方巾,身穿道袍一副儒士打扮的张文献,“师父,依你看呢?”

“依我看,这不是去不去得的问题,而是若要得胜,就必须要去。”张文献眼睛一眯,手捻胡须说道:“这李阿才与城北的李集亭不一样。

他虽说是客户,但在北面得罪了广州十三行的大人物,南面跟了忠义驸马又背叛逃走,到了归仁又抢了巡抚阮克宣的侍妾做压寨夫人。

此人现在是北面回不去,南边去不得。阮克宣为人偏狭好色又重颜面,被李阿才这么扫了颜面,早就恨之入骨。

我看就算阮克宣招揽,李阿才也不敢凑上去了。

他现在要让寨主去泥渔村,恰恰是他身居客地,走投无路,心中畏惧所致。

且此人原本是海上的豪客,还是有很多门路的,咱们要起事,一要仰仗他之英勇,更要通过此人采买刀剑火铳,必须得结交。”

胡丕惠此时喝完了茶水,喘匀了气,听到师父张文献这么说,把嘴巴上的水一抹。

“师父算无遗策,您说要去,咱就去。”他抽出心爱的手铳擦了擦。“大哥,让我领三百飞虎壮士去给你打前站。

李阿才不过就四五百人,打起来未必是咱对手,有三百飞虎在,谅他就算有诡计也不敢施。”

“二哥,你再领二十个兄弟,骑上快马监视归仁,一旦城内有兵马调动,立刻就来通知,如此也不怕有诈了。”

胡丕岳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说服了李阿才,我们立刻就在西山寨向四方下英雄帖,闹他个天翻地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