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56章 这下真成仁德公了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56章 这下真成仁德公了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256章这下真成仁德公了(第1/2页)

满清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八,小雪。西元1772年11月22日。

北河郑主郑森在东京城被骂的受不住了,于是点起宿卫番上的三府军优兵,往西京(清化省永禄县)而去。

这一切所反映出来的,其实是郑主权威开始不断下降。

这也是郑森的父亲郑楹选择往左,当一个‘保王派’的真正原因。

因为北郑府僚走过二百年的历程后,在朝中始终不能摆脱三府军的挟制。

在朝外,各地京汉高门通过垄断知识和科举舞弊的方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官僚集团,他们甚至开始插手地方镇军的组建。

历史上十几年后,郑森的儿子郑楷不能压制各方,竟然发生了三府军杀参从阮霑,挟持郑楷要赏钱。

然后各地京汉高门各组镇军,打着救援郑楷的旗号攻打东京城的闹剧。

几乎与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差不多了。

这种内外都要失控的危险郑楹看到了,于是拼命裱糊,还把自己打造成忠臣,希望借着后黎朝不多的威望,一起稳住朝廷。

只可惜他的儿子郑森看不到。

郑森只看到了在他父亲郑楹的治理下郑氏又中兴了,不但剿灭了阮有求这样的大盗,连黄公质也被逼到了猛天峒(奠边府一带)。

现在他自己命黄五福南下灭了百年宿敌南阮,又剿灭了自称天南帝子的黎维密。

危机?哪里有危机?

所以在郑森看来,郑氏已经在他们父子手中复兴,如此威名赫赫,武功极盛,杀个黎维祎算什么?

结果这一杀,立刻就把北郑的问题的给暴露了。

郑森更是有胆子杀人,却没胆子承受责骂,选择了南下避避风头。

冬月初一,郑森驾临西京,随后开始召山西、山南、兴化、乂安四外镇统领和清化的正副都领带兵前来汇合。

不久山西镇统领段阮俶,乂安统领裴世达,兴化统领黄廷体都率军赶到。

几日后,留守的参从上报山南之兵需要拱卫定东京,最好不要调遣,郑森同意。

又有清化正督领阮潘上书请求只率外镇之兵前来汇合,内镇之兵需要弹压地方。

此时的清化由于太重要,被拆分成了内外两镇,设正副督领分别控制。

郑森考虑到外镇才是清化精兵所在,又确实有弹压地方的需要,于是准许。

于是冬月初五,清化正督领阮潘率清化镇兵四千赶到,至此郑军几乎都汇集到了西京。

出发时,郑森带走了东京城大部分的三府军优兵,共一万二千人。

乂安、兴化和清化外镇共一万镇兵,都是刚刚剿灭黎维密的,士气旺盛。

山西之兵七千,本来是要去剿灭黄公质的,如今也被郑森召了过来。

于是,郑森带着身边的优兵和镇兵(也叫一兵),总计有两万九千,加上他的亲随护卫之军,正好三万。

其余民夫、丁壮等等负责转运粮食,运送器械辎重者,也有近五万人之多。

这个规模,在北郑的历史上,是非常罕有的。

只有当年北郑南阮互相争斗最激烈的时候,才会出动这个规模。

可是人一多,消耗就海了去了,侍郎武陈绍劝郑森道:“如今国家四处用兵,实未有一日修整。

前年、去年北河之地皆有所歉收,近屯大兵八万在西京,各地供给困难,劳民伤财,实不可取。”

郑森把眼一斜,“我岂不知军粮供需之大,但消灭阮氏一统大南机会近在眼前,些许粮草还舍不得。

就算北河供应不足,还有广南之地,吾手提十万雄狮,还不能就食于广南吗?”

郑森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军需供应非常紧张,但他郑氏不是大王而是僭主。

他这僭主出京,不把精兵都带在身边,难道要留给其他有心人吗?

只不过斥责完武陈绍,郑森马上就感受到了压力。

这三府军跟着他从东京出走,离开繁华之所,到这西京偏狭之地。

而且西京比东京小了很多,导致很多三府军都没法驻扎在城内,只能在旷野扎营,加上供应紧张,因而怨声载道。

于是这些骄兵开始鼓噪起来,大吵大闹要郑森放赏。

而清化和乂安的镇兵跟这些三府军是乡党,看着三府军在闹事,他们也学着加入了进来。

消息传来,郑森可不敢怠慢,因为越南的清化和乂安两省,自古以来就是武德充沛的革命老区。

放到中国,这两方就相当于河西陇右和幽并二州,历来是出精兵又爱闹事的区域。

安南历史上,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藩镇割据,亦或者有大气运者入主东京为王,基本不是在清化起事,就是在乂安起事。

想到这些,郑森只能给三府军每兵放赏一贯,清化、乂安的镇兵放赏十陌。

此时的北郑币制混乱。

贯、缗、陌、两、钱等单位混乱通用。

一贯钱大约等于一两银,一钱银值两陌,但是一贯钱却又只值十六陌。

这完全就是政府用来坑害百姓的伎俩,他们通过复杂的换算,在表面的税率上狠狠地多收。

而同时,北郑境内铸币则更加混乱,官方铸造的要分新钱和旧钱,各种年份的质量都有差别。

同时还有大量豪门铸造的假钱,以及勾结官府私人铸造,连假钱都算不上的极劣质钱币。

最惨的铜钱一贯,仅仅只能值两钱银子。

所以,听到是赏钱一贯,三府军又开始闹事了,因为凡是用贯和陌的,必定是给铜钱。

“叼阿母!”一个队卞吏手持短刀大骂,“咱们出京护卫国主走了几百里路,就值这点烂钱,把咱当要饭的呢?”

郑森在城内听到城外的鼓噪,心里哗哗的流血,极度无奈的他,只能下令把一贯钱换成一两银。

而得到消息的山西、兴化的镇兵也开始不满,他们也要放赏,郑森毫无办法,只能继续放赏。

最后按照三府军给一两,镇兵给五钱,都给银子,才把事情给压下去。

此时的安南,由于缺少出口的拳头产品,国内的白银是非常珍贵的,郑森这一下就花了二三万两白银,心里疼的都快淌血了。

他感觉自己不能继续再呆在西京,必须尽快南下,把这些痛苦转移到顺化的广南人身上去,于是便开始不断派人催促黄五福准备好钱粮与物资。

而随着郑森的催逼,顺化的广南百姓这才感觉到什么叫做占领军。

黄五福本来是下令出动军队去找广南的高门‘借’一点,但下面的兵丁,哪管你这些。

他们出了顺化城立刻就开始放抢,不给米不给钱就烧你们的房子,杀你们的人。

猪羊鸡鸭更是直接牵走、甚至宝贵的耕牛很多都被牵走杀掉,至于奸淫,那就更常见了。

郑军在三十日内超额完成任务,上缴军粮十三万石。

但实际上顺化以北和以南的郑军控制范围内,高门与百姓的损失最少高达三十万石以上。

数万女性被奸淫,数万男丁被抓为壮丁,被杀死者都有五六百,简直一个人间地狱。

见识到了郑军的残暴后,顺化的广南百姓开始大逃亡,潮水一般的涌向莫子布的控制区域。

形势逼得我莫大将军也不得不北上,他将幕府大本营选在了有险可守的沱灢(岘港),尽力延缓难民大潮对军队的冲击。

“大将军,实在太惨了,北河兵简直不是人。”

有多惨呢,惨到吴廷恕这样的奸臣都看不下去了,他红着眼睛进来向莫子布报告。

而等到莫子布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出城视察的时候,只见到在沱灢城外,漫山遍野怕不得有数万百姓,拖家带口的奔了过来。

他们当中好多人由于逃难匆忙,全家上下的家当就只有几件衣服,有的翻山越岭走了五六十里路一口饭没吃,饿的几乎脱形。

虽然有大量的孩童,却听不见多少哭叫的声音,因为很多孩童都被饿的奄奄一息了。

他们逃走前,北郑已经把这些人家里任何值钱的都给抢走,他们是空着手逃命的,根本没有粮食。

一个饿的神情恍惚的孩童,跌跌撞撞的走到莫子布的身前。

在最高只有二十来度的冬日,他**着上身,全身被泥垢覆盖,头发扭结成一团,像是一头栽进泥地里又被捞起来的猴崽子。

别说看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你甚至不注意都很难认出他是一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6章这下真成仁德公了(第2/2页)

突然看到身着青衣的莫子布,小孩子显然被吓了一大跳,他本能的要哭泣,但张了张嘴巴,虚弱使得他一点哭声也没发出来。

不远处可能是小孩祖母的女人也看到了莫子布,畏惧使得她不敢过来抢夺,只是把头不停在脏兮兮的泥水地里面磕,做无声的乞求。

一阵冷风吹来,这几天温度比较低,哪怕在顺化这种标准的热带,下午也只有了十几度左右。

随着这阵冷风而来的,除了被吹得到处都是的恶臭,还有人群的瑟瑟发抖。

“是驸马爷,是驸马爷来了!”突然有人看到了莫子布的旗号和身后的卫兵。

随着呼喊声,大量百姓涌了过来,他们渴求的看着莫子布,哭声震天,就连爬不起的人,也在地上呼号着,似乎是看到了亲人一般。

唉!莫子布长长叹息了一声,看到这种情景,哪怕他们是安南人,但莫子布还是觉得有点太惨了。

“驸马爷救命,驸马爷救命啊!”最初只有几个人在喊,不一会就变成所有人山呼海啸的请求。

这些广南人在被郑军疯狂蹂躏之后,突然想起了一直流传的忠义驸马戏码,把莫子布当成了青天大老爷和最后的希望。

人群中一些读书人和小官吏也扑了过来,跪在莫子布面前诉说北河兵的残暴,要莫子布给他们做主。

而我莫大将军,这下算是真的被套牢了。

如果没有这个名声,他还可以不管,但是有了这个名声,沉没成本就太高了。

“郑庆、黎光宪登记人口、划定营区,安抚人心,准备放饭救济。”

“武仁,你带着边和团负责维持秩序,严禁抢劫、殴斗和欺负妇孺。”

“刘知三,开军粮五百石,布匹、咸鱼、果干都准备点,先把人救下来再说。”

“武世秀,派人去通知陈光耀和武文勇,让他们扩大警戒范围。”

人啊,还是逃不过自己的良心。

若是没看见,莫子布自然就可以当做没发生,但是亲眼看见了,一般人就很难再下得了狠心,更何况这些人又把你当成了依靠。

随着莫子布的一道道命令,欢呼声震天响起,不知道多少颗脑袋起起伏伏的在向莫子布磕头。

驸马爷仁德的呼喊声,也响彻沱灢城外。

莫子布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俨然爱民如子的大老爷般四处视察各项救济工作展开,与百姓亲切交谈几句。

还从这些难民中选了百十个能读能写的,充做暂时官吏,一时间,更是赢得了铺天盖地的赞誉。

只不过等回到沱灢城头后,莫子布的脸色就垮了下来。

经过这两年的战争,从归仁到顺化,到处已经被糟蹋的不像样子了。

除非莫子布愿意像郑军这样直接开抢,不然根本弄不到多少粮食,他现在的军粮,都还在等着暹罗和嘉定的大米呢。

而城外的这些难民,一顿起码就要消耗三四百石的粮食,一天就是一千多石,且人数还在增加。

每多一天,就是一天负担。

不过户曹参军吴从周不这么看,他笑着对莫子布说道:“大将军仁德之名,不久就要传到顺化乃至北河了,到时候,人心尽归大将军矣。”

莫子布在亲近眼前,也不做姿态了,苦笑一声说道:“人心固然是好,也是我之所欲,但对目前却没什么用处。

现在军粮紧张,不知道要养着这些百姓到几时。”

吴从周细长眼睛一眯,“怎么会没有用处呢?大将军请看城外,北河兵将丁壮抓走,空余数万妇人,岂非天赐之!”

嗯?莫子布看向吴从周,心里已经有了个模糊的想法,“参军说说看,这些人该如何用?”

“听闻大将军的安戴之地,物产丰饶、地广人稀,如今已有客家、闽南百姓二十余万,但其中妇人不过一二万,余者皆是丁壮。

而此处妇人恐怕有二三万,岂不是天作之合,哪怕就是孩童,那也是大有用处。

六七岁就能帮着干活,**岁就是个小大人,十二三岁就与成人无异。

成年后男孩可耕可战,女孩又可嫁人,这都是大王的丁口劳力啊!

且安南女子多多少少也受了些圣人教诲,懂得一些纲常伦理,岂不比占婆、高棉、暹罗女子好上百倍!”

莫子布倒不是没想过这个,而是觉得这样做有些乘人之危,他思索了片刻,还是摇头说道:

“安戴离此数千里,一旦分离,就再无相见之日,她们已经如此凄惨,我于心何忍。”

吴从周奇怪的看了莫子布一眼,马上又垂下了目光,他有点看不清这位大将军了。

看他对待占婆人和西山军余孽,心可够狠了,杀头,捕拿为奴,几万占婆女子被他跟猪羊一样,说装船送走就送走。

搞得归仁、富安、平顺、平康四府人口十不存一,怎么这会又仁慈起来了?

不过腹诽归腹诽,表面上吴从周还是把手一拱赞叹道:“大将军真仁义玄德也。

不过这些妇孺要是大将军不让她们去安戴,那就是死路一条了。

眼看战事又起,她们失去了父兄丈夫,在这乱世,自己是断断活不了的,大将军现在让他们去安戴有个家,才是天大的恩赐。”

莫子布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算他养的起,但又能把这些妇孺养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个女人独自也能生活的时代,没了男人的庇护,没有任何女人可以活得下去,耕地耕不动,自卫的能力也基本等于零。

确实自己要是不安排他们的话,这些妇孺的命运,将会极难。

吴从周看莫子布还在考虑,于是继续劝说道:“以后若是他们的父兄丈夫被救了回来侥幸没死,那就从北河抓些女子给他们。

有父兄在的,就给些钱财买,想来他们也愿意。

万一跟丈夫在一起的,那就让丈夫进军中效命,死了就安排他们妻女去好人家,不死以后反正地也空出来了,给他们多分点地就是。”

莫子布点了点头,人家都分析到这份上了,他还要矫情,那就是不知好歹了。

于是,他立刻让吴从周的户曹和由他监管的刑曹官吏们去办理。

几天后,结果让莫子布大为震惊,因为这些在他看来有些苛刻的条件,反而得到了更多的赞誉和欢呼。

失去了父兄丈夫的妇孺们正在担心未来的命运,现在得到了肯定的安排,心中顿时有了指望。

逃难逃的一无所有的男人们,也愿意让自己的姐妹女儿远嫁,换得一笔钱和大战结束后的土地,让全家能得以生存下去。

哪怕就是妻儿在身边的男人们,也觉得莫子布帮他们养着妻儿,他们为莫子布卖力是个很公平的买卖。

在他们看来,死了妻儿也有条活路,不死好日子还能回来,那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了。

这副场面,彻底击碎了我莫大将军身上带着的最后一丝,来自和平与生产力相当发达后世的矫情。

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在历经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爆炸前。

吃饱喝足、无论灾年荒年都至少不担心被饿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好时代了。

后世人身上的牵绊与矫情,在这个人命比狗稍好,但绝对赶不上战马耕牛的时代,根本不值一提。

两天后,行军司马武世秀与兵曹参军鄚龙前来报告,两人认为这些安南妇人非常珍贵,不能随便分发下去。

用武世秀的话语来说,如今安戴地区的婚恋市场中,哪怕是暹罗女人都是抢手货。

就是上次带过去的两万多占婆妇人中,有些黝黑番婆都找到了人接手。

这些安南妇人懂得一些儒家纲常,能吃苦耐劳,勉强还能听懂一点点的粤语,所做饭食与粤人相近,耕种亦是好手,与唐女相差无几了,是很宝贵的资源。

莫子布一想也对,于是立刻下令,这些妇人按照武世秀和鄚龙的建议,按照军功赏赐给战士。

至于这些战士是选择赠送给兄弟、亲朋好友,还是选择高价转让,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节约了一大笔军功赏赐的莫大将军心情极好。

随后冬月十二,从暹罗和嘉定来的大米赶到,一次性就运了八万石,粮食危机完全缓解。

莫子布于是一边让这些粮船把妇孺运走,一面积极开始布置准备北上顺化。

他估计郑主的大军已经快要南下了,于是准备先于郑主大军到达之前,打一打顺化,让郑军来的更匆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