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69章 尔虞我诈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269章 尔虞我诈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269章尔虞我诈(第1/2页)

农历八月的南洋,烈日如同一团火般在天空尽情的燃烧着,而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稻米生长的最关键时期。

莫大将军穿着麻布短衣短裤,脚上踏着草鞋,带着大臣和侍卫们,穿梭在顺化的田间地野。

在顺化周围的三千几百户顺化户,是莫子布的核心地盘。

没有他们的话,被顺化京汉高门围在顺化城中的莫大将军,连睡觉都会睡不踏实的。

所以哪怕有万千种事情要做,但他仍然抽出大量时间,跋山涉水,几乎是一户一户的确认。

确认他分下去的田产、农具、耕牛和女人是否已经到每户军户的手中。

跟在安戴地区的客家户、闽南户一样,顺化的顺化户也采用的是合作社模式。

即水利、耕牛这样的大型、重要,一家一户无法独立建设与维护的,由合作社牵头群策群力,其余则是分配到户。

唯一不同的,就是安戴地区的这种半军户是用封臣的模式组织的。

有的合作社是属于莫大将军私人的,只不过挂着政府的名头。

有的合作社是属于各级宣慰使、镇守使、城主等等。

还有那种几十户团结在一起发展,形同村民自治的。

也就是说,在安戴地区,莫子布的政府只有军政两条主干,主干上长出来的枝枝叶叶,则是下面人自发填充,多种多样的。

而之所以名目这么多,就是因为莫子布基本盘太小。

要尽快吞并、守住安戴地区,就只有把大量的权力,下放给过番来的华人移民,以换取他们的效忠,大家一起稳住这块难得的家园。

也是因为莫子布现在还只是个保境安民大将军,不是王者,没法分封公侯伯子男,所以称呼上暂时就是乱来的。

但顺化这边就不一样了,这是安南人经营了几百年的熟地,人民已经基本汉化,确切地说叫儒家化了。

这样地方就没必要用封臣系统,必须是流官统治,哪怕以后北复中原了也一样。

所以莫子布将顺化户分成了左中右三卫,设左中右三个千户控制,他们轮流番上,顺化及周围的捕盗、探奸、缉私等都由他们负责。

“大将军,大将军,小的给您磕头了!”

看着莫子布的旗帜路过,一个带着两个女子在田边大树下歇凉的黑汉子,立刻用有点怪怪的客家话,大声喊了起来。

当然,这怪怪的不是莫子布说的,而是叶小妹说的,莫子布的客家话现在停留在勉强能交流简单词汇,还分辨不出来口音。

“怎么样,地和房子都分下来了吗,这两妇娘婆也是分的?”莫子布笑呵呵的,一点也不严肃,就跟和邻居攀谈一样。

其实这才是正常的状态,一般来说,社会中最上层和最下层基本是没有直接矛盾的,所有矛盾都在大小官吏这个基层给消化、转圜了。

“分了,分下来了,房子、地都有了,还分了一头驴子。这大的还带了个十岁的女仔,已经能操持家务了,不算负担。”

随着这家伙手指的方向看去,莫子布才发现他口中所说的大的,是跪在田边不敢抬头的一个安南妇人。

可能在三十岁上下,在这个时代,确实可以称得上年龄有些大了。

不过另一个年纪不大,腹部已经有些隆起,以至于跪都有些跪不下去了。

莫子布也赶紧让这两个女人起来。

但这个顺化户竟然是个话痨,他看莫子布并不严厉的让人害怕,继续嘀嘀呱呱的说道:

“就是可惜,我立的功太小了!”莫子布看他的神色,好像很想给自己两耳光似的。

“从宋城北上的时候,阿叔就劝我买把好点的自发火铳,可惜当时没舍得,只买了一杆佛山鸟枪。

结果到了战场上才知道,别人发两铳,我才发一铳,要打狠仗了,一看我拿的是鸟枪,也不让我上。

而且还不能装刺刀,顺州大战已经打乱的时候,如果不是运气好在地上捡了一把梭镖,连五个人都砍不死。”

嘶,莫子布暗中倒吸一口冷气,开始正眼看着这个矮壮矮壮的小黑子。

合着你个回良人,光靠捡了一把梭镖就捅死了五个人,拿到了军功,连老婆都分了两个,你还觉得你杀人杀少了,没立什么功是吧。

小黑子没注意莫子布诧异的目光,最后他竟然有些请求的说道:

“大将军,小人还有二十亩地的分配权,但我的地已经够大了,能不能把这个转给我在大隘岭的兄长?”

说着,小黑子拍了拍胸脯,“大将军放心,我兄长可厉害了,大隘岭上下再横的人,我兄长也敢上门去打他。”

听到大隘岭三个字,叶小妹就在莫子布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莫子布恍然大悟。

感情这家伙是大隘岭来的,难怪这么猛。

这大隘岭在哪呢?

在赣闽边界处,西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瑞金,东边是客家名城,战斗力爆棚的汀州。

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雄关当道、猛人辈出的地方,当年他们的祖辈,可是把王阳明王圣人都给愁坏了的。

当然一百多年后更猛,瑞金苏区没有人瞎指挥的话,常凯申打一辈子都打不下来。

莫子布这时候也才知道,他招揽客家人的名声,已经传到赣中的吉安、袁州去了。

几乎所有闽北、赣中南的客家人都知道有他这么一号南洋客家王。

想到这,莫子布更加兴奋了,赣中南生活着一千多万客家人,也普遍战斗力很强,是非常好的屯垦兵。

“叫,都叫下来,你们大隘岭来多少我收多少,来了有地的种地,没地的就当回良人,立功了跟你一样分地。”

这样人的自然多多益善,莫子布大手一挥,立刻就同意了。

小黑子喜不自胜,带着两个老婆就往家去,说是这会就请人写信回乡。

而就是这么耽搁了一小会,周围的顺化军户都来了,他们挑着吃食,捧着米酒、浆水,乐呵呵的来奉献给我莫大将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9章尔虞我诈(第2/2页)

莫子布也笑嘻嘻的跟着这些军户们就在田边吃了一顿饭。

慰问好这些军户,基本确定三千户顺化户都按照战功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军户的上下级系统也基本建立。

行军司马署衙和兵曹分别派驻的军法官和训练官都到位之后,莫子布才开始返回。

不过也不是没有隐忧,莫子布一路下来,一共查处了六起基层军官违法活动。

他们倒是精明的很,不敢直接侵吞功田,但是他们敢跟顺化周围的京汉高门合谋。

把犍牛换成京汉高门的病牛,成年牛换成亚成年的小牛,上田换成中田等等手段来牟利。

“这六起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军律一刻也不能放松,司马署一定要继续严加侦查,不管他是谁,只要敢犯罪,立刻拿下。”

嘱咐完了行军司马武世秀,莫子布又对身边的左典簿兼刑曹参军郑庆说道:

“刑曹这边,对于那些高门也要加强监管,要用严刑峻法告诉他们,谁敢再跟军中将官勾结,老子直接抄他们的家。”

等走到香茶县的时候,右典簿兼户曹参军吴含珠又有些着急的来报告。

今年的顺化周围耕种执行的不是很好,原因是原本熟悉顺化周围农时的老农被杀了不少。

而新定居的顺化客家军户们还按照在粤北、赣南老家的习惯耕种,结果导致了一定的损失。

怎么说呢,安南这种一年三熟的地方,一般是在年初的1到2月种早稻,按照四个月的成熟期来算,那么就是5到6月收获。

晚稻在6到7月播种,10到11月收割。

从实际成长的时间看,这相当于只种了两季而已,所以剩下的一熟叫做中稻,一般要在3月和10月趁着空隙抢种。

这样早稻和晚稻各收割一次,中稻插空收割两次,但由于中稻会受各种情况制约,所以收获两次的粮食,可能跟早晚稻差不多。

算起来就是一年三熟了。

但这种抢种,由于是在早稻和晚稻中间插空进行,所以非常考验农夫对农时和天时以及地里生长情况的熟悉程度。

更难的是,晚稻比较容易受气候的影响,如果降温太快,也会影响收成。

此外早稻如果太过丰收,过度吸收了土地营养,也会造成晚稻大规模减产。

因此更需要有经验的老农夫指导,他们可以提前判断出天气的影响,用抢种中稻的方式减少晚稻歉收的影响。

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把涨势非常喜人的早稻,人为清除一些,以给晚稻留出生长空间。

这林林总总,跟在粤北和赣南种地还是有些区别的。

以前莫子布在安戴地区的时候,那些马来土著根本不怎么会种田,所以随便客家人怎么种,比起以往都是丰收。

而到了同样会种地的安南人这里,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莫子布听的一个头有两个大,他能分清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就很了不起了,哪还懂这些。

但他知道怎么解决,想了想,莫子布对吴含珠说道:

“嘉定的明香人中有很多种地好手,让林通牵头,你们两一起回一趟嘉定。

招募三百户明香人北上吧,把他们安在顺化三千户中间,教他们本地农时。”

“另外,据第一兵工厂董事会上报,嘉定道学的天工院中有位擅长制作火药的真人急着要见我,说我不去他就要回大陆了,你让林通替我去请一下,把他请到顺化来。”

莫子布确实没时间去嘉定,所以也只能让林通代表他一下了。

李与隆擦了擦头上的汗珠,感慨的说道:“感情一国之主要想当好,那还真是不容易啊!

我还以为王爷现在是天天醇酒美人、宝马香车呢,结果比制台大人还忙。”

李老哥隔得近,河仙也经常有船往返广州,所以李与隆很快就到了顺化,见到了莫子布。

莫子布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珠,苦笑一声说道:

“老哥你现在也看见了,我这那是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精力去打北河,只要郑家不来找事,我是肯定不会北上的。”

李与隆习惯性点了点头,却慢慢把背挺直了那么点,不再一副奴才样了,他沉默半晌,还是开口说道:

“王爷,小人也算是跟你有点交情了,我知道,您一定会北上的。

缅甸那么硬的骨头,您老都要冒险去狠咬一口,这北河如同放在嘴边的大肥肉,你怎么可能不吃。”

“小人也知道,咱是劝不了你的,但有一条,李制台在两广的时候,您别动手。

我呢,回去了也劝制台大人尽快换个地方,咱们两家不伤和气。

万一后边九天之上来了雷霆之怒,咱们也能圜转一二。”

莫子布愕然了,谁说满清没人才的,这老狗就清醒的很。

不过呢,他的聪明全在给自己捞好处上。而且莫子布有点怀疑,这老小子是在诈自己。

于是他想了想,故意装出一副我不装了的样子对李与隆说道:

“那就请老兄回去告诉李制台,五年之内,我肯定是进不了安南东都的,但五年之后,那就不好说了。”

哼哼,就以现在北河郑主虚弱的模样,莫子布肯定不会让他们安生五年,最多两三年就要动手。

李与隆终究是旗人,莫子布虽然装的很仗义,但不可能不防着。

李与隆却有些信了,因为莫子布说的,跟他估计的差不多。

他是亲眼看着顺化周围几乎被打成了一片白地,到现在城墙都没修好的。

原本商贸兴旺的会安,也被烧没了半个城,没有三几年根本恢复不了元气。

而后就算立刻开打,两年内打灭北河,也没那么容易,甚至五年都说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