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38章 刀光剑影搞株连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38章 刀光剑影搞株连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338章刀光剑影搞株连(第1/2页)

郑氏统治北河二百年,号召力果然不是莫子布能比的。

五月初五进入东京城以后,莫子布就让人敲响了东京王宫的大钟,召集文武百官前来朝会。

特么的,结果竟然只来了小猫三两只,倒是王宫中侥幸逃得一条性命的宦官全来了,因为他们无处可去,王宫就是他们的家。

但这一次,郑森最后一次以大元帅总国政师上尚父睿断文功武德靖王发布教令。

声称郑氏气数已尽,解散主府,要求原郑氏府僚的官员出来为新朝效力,而他则因祖宗乃是汉家子,当回汉家地方苟全性命之后,人就来了。

而且来的还不少,大大小小的府僚官吏,包括陪从裴世达,陪讼阮俪等高级官员都来了。

有了这些人的回归怎么说呢,我莫大王终于可以摆脱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他到现在为止,仍然只是采用占领军模式,而没法行政的尴尬。

于是,莫子布也信守了承诺,郑森给出了郑主府库的位置后,莫子布在没有清点的情况下,就给郑森折了二十五万两白银,足够郑森逍遥过下半辈子了。

同时,郑森的家人,包括他的王妃、修容和美人十几个,以及姐妹儿女等,都一同放他们离开。

临上船之前,郑森看着一脸笑意的莫子布,心里的怨恨突然就小了很多。

他这样的亡国之主还能带上家人去暹罗做富家翁,已经是极好的结局了。

同时不用继续在肩膀上扛着的重担,也不用担心三府军与高门后,逍逍遥遥的过完下辈子,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郑森想了下,要是他逮住莫子布话,绝对不会这么大度,一定会杀了莫子布的,这个家伙虽然阴险无耻,但确实有王者金口玉言的风范。

“莫昭,你若真的想以北河为基驱逐鞑虏的话,就肯定要先在北河兴汉家,所以,你要警惕一个人。”想了想,郑森最后还是决定给莫子布一个忠告。

“哦,还请靖王明示。”我莫大王的姿态真的可以放的很低,除了恐吓郑森的时候,其余时间,他一直是以靖王称呼这位北河末代主的,并未有其他侮辱的举动。

郑森的三个妹妹和两个女儿也都好好保护了起来,没有任何不轨的企图。

“黎贵惇!”郑森脸上浮现出了挣扎的神色,说出名字后沉默了半晌,才继续说下去。

“此人已经入闲望圣,乃是名教在南国的集大成者,自李朝开始的南帝山河南帝居之天南中华理论,就要在此人手里完成。

如果你不能降服黎贵惇,那他一定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

此人目前正躲在山南下镇先兴府延河县老家,快去寻他吧,不要让他跑到北国去了。”

莫子布本来只是当笑话在听,但等听到入贤望圣四个字的时候,再也不敢轻视了。

因为在儒家来说,圣贤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代表着此人对儒学这门学科的境界、贡献和地位。

简单来说,儒家自孔圣人和亚圣孟子,后圣荀子之后,能得到儒家开宗立派圣人称号的,也就是天人感应的董仲舒,穷天理明人伦的朱熹,以及知行合一的王阳明。

余者哪怕是西蜀孔子杨雄,能让人程门立雪的二程,写出为生民立命的张载,都只能称为顶级的贤者大儒,而不是儒家的圣人。

郑森口中的黎贵惇莫子布没听过,他所说黎贵惇已经算是儒家贤者可以望圣人门槛,莫子布也是不相信的。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能被郑森这种可以被称为文学家、诗人的君王如此称赞,肯定是一个在儒学一道上有很深钻研的人。

特别郑森还提醒莫子布,黎贵惇正在完善‘南帝山河南帝居’这个天南中华的理论基础,那就更引起了莫子布的警惕。

他对着郑森郑重的一拱手,“多谢靖王提醒,你去了暹罗之后,可以用郑这个姓氏与我外父多走动。

他极重乡党与家门,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靖王如此一定会得到优待的。

另外,暹罗实行的还是奴隶制,靖王去了暹罗之后,可以先向暹罗王请一个爵位,然后就可以大买奴隶与田产,不但可保自身无忧,还能广蓄田产留给子孙。”

说着,莫子布觉得还是不保险,“靖王如果相信在下的话,可以让护送的军将在会安稍作停留。

王后身边有数百很好用的暹罗仆役,可以拨二十人为靖王之管家,有了他们,靖王在暹罗当可更快立足。”

郑森看着莫子布,眼睛里的表情很复杂,他缓缓抬起手,对着莫子布施了一礼,“多谢仁德王,那在下就不推辞了。”

莫子布也对着郑森还了一礼,“靖王一路顺风,请恕不能远送了!”

目睹郑森远去,莫子布立刻把霍然叫了过来,“秘密监视黎贵惇全家,你亲自去坐镇,在黎家四周布满明暗哨。

若是他们不跑,监视就好,如果要跑,全家上下,连带婢女小厮,洗衣做饭的老妈子都给我带回来,一个不留。”

霍然领命下去了,莫子布又把郑锦水叫了过来问道:“吴时仕,吴时任,潘辉益父子三人来了没有?”

郑锦水赶紧回答道:“接到大王教令后,三人均已启行,最多三日就能到达东京。”

莫子布点了点头,他当然不会信郑森的一面之词,所以要问问吴家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儒学大家,一定知道的更加具体。

“让他们三人到东京后,立刻进宫觐见。”

马车上,吴时任和潘辉益满头大汗的正帮着吴时仕在删减内容。

因为吴时仕在莫子布进北河前,担任的是为二百多年前史官吴士连,也是他的堂祖宗续写《大越史记全书》的任务。

这刚把莫朝的历史写完,我莫大王就打到东京城了,吓得吴时仕赶紧把以前骂莫朝的文字进行删减,然后填补上一些符合莫子布理论的好话。

至于为什么这么着急来删减,那是因为吴时仕担任史官,续写大越史记全书的事,北河上下都知道。

而且吴时仕为了给自己造声望,连写到哪里都说出去了。

好家伙,不赶紧删减并增加一些的话,万一这次莫大王召他们父子三人到东京,就是为了看看这史书呢。

真要原文呈上去,父子三人的脑袋保不保得住,都是未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8章刀光剑影搞株连(第2/2页)

一路改的手都要抽筋了,终于在进东京城之前删改完毕,父子三人同时长长的松了口气,感觉灵魂终于回到了自己身上。

这父子三人怎么说呢,性格上并不属于那种非常清高,孤芳自赏又自诩忠义,为国为民的那种所谓清流。

历史上阮文惠进北河了,大部分高门都不愿意跟阮文惠合作,对西山朝授予的官职也拒不接受。

当时父亲吴时仕已死,但吴仕任和潘辉益二人都投靠了西山朝,当起西山朝的大官。

可以说,这三人的人生哲学,就是谁重用我,我跟谁混,也不求当多大的官,只要能把吴家世代相传的职业-史官给当下去,并维持清威吴家的高门和士林领袖地位就行。

更何况,在安南,儒学学的越好的,其实越倾向回归。

因为只要你学下去,最后总会发现,安南的一切,其实都源自中原,就是中原的一部分。

进入王宫,走到了殿门口,吴时任还忍不住问老爹吴时仕。

“父亲,咱们删减了对莫朝不利的话,拥护了仁德大王的主张,此事传出去,恐怕会惹得士林嘲笑啊!”

“是啊,桂堂先生(黎贵惇)也在编写大越通史,我们与他所写相反,恐怕会被归为异类,有伤吴氏在士林中的地位。”

吴时仕看着儿子吴时任和女婿潘辉益,又看了看近在咫尺的王宫万寿殿,压低声音说道:

“你们放心吧,黎贵惇死定了,因为他的大越通史正写完逆臣传,且把莫登庸定为天下第一逆臣,还放出话来,他黎贵惇将一字不改。

哼!今王上出身莫氏,岂能容他。”

吴时任和潘辉益闻言大喜,只要黎贵惇没了,那自然就没人出来指责他们了。

吴时仕看着这两个还有些天真的儿子和女婿,心头只觉得一紧,两人到现在都毫无政治警惕,若是不为他们安排好,日后自己百年以后,这两得把日子过成什么样。

嗯,也没怎么样,二十几年后,两人都被阮褔映阮小强拉到河内文庙脱光了衣服鞭笞后背。

吴时任被反目成仇的好友邓陈常活活打死,潘辉益羞恨难当,跑到乡下躲了起来,再也没有出仕甚至离开家乡过。

是以,怀着对儿子和女婿未来的忧虑,吴时仕没等莫子布问,就主动把他修改好的大越史记全书递给了莫子布,还特别贴心的直接翻到了莫朝的页面。

啊?你问要是吴时仕赌错了,莫子布在北河稳不住该怎么办?

放心吧,这些人精明着呢,目前整个安南就没有能跟莫子布掰手腕的,就算万一满清干涉导致进北河失败,那还可以进第二次嘛,满清总不能一直在北河驻扎军队。

就算一直在北河驻扎,那满清能稳住北河就不错了,他还能拿下仁德大王的广南、安戴和嘉西(西婆罗洲)吗?

这也是北河有心人看好莫子布的最大原因,我莫大王到此刻为止,基本立于不败之地了,只不过分为小赢,赢还是大赢特赢而已。

莫子布翻开一看,只见吴时仕的著述思路,基本与他吻合,即把大明当成大唐之后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认为莫登庸举国内附,是有大义的。

“午峰先生有心了,数百年来,世人曲解我伯祖大王多矣,有些人眼中只有天南这小家,没看到天下这大家,实在不应该。”

莫子布很满意,吴家三人态度恭顺,在士林之中又有影响力,是最好的团结对象。

吴时仕赶紧拱手施礼回答道:“王上说的是。且如今东虏占据中原,一如昔年蒙元之时,今又有大王承天应命,乘势而起,此正是我南国汉人的机会,我等正该附王上尾骥,驱逐鞑虏,回归故国。”

“说得好!”莫子布大赞,随后也不隐瞒,直接抛出了此次召吴氏父子三人来的最大原因。

“午峰先生与黎贵惇熟识否,其人治学如何?”

原来是为这事,吴时仕心中大定,立刻决定给黎贵惇下点烂药了。

这除了吴时仕想要交投名状,以保证有些天真的儿子和女婿未来仕途一片顺畅以外,吴时仕与黎贵惇在历史学术上的对立,也有很大的原因。

吴时仕主张尊儒学北,认为要多从中原吸收学习文化,赞成与中央王朝保持宗藩关系。

而黎贵惇则认为,安南就是南朝,中央王朝乃是北朝,学可以,但不必尊,宗藩关系实在耻辱,应当断绝,更主张以汉喃字彻底代替汉字。

此人甚至认为,越邦肇启、文明无逊中国。

他还专门对比汉代交趾郡与南海、苍梧、合浦、郁林的户口、地域数量、范围等,认为交趾发达于南海等郡。

并以交趾刺史兼统两广而治于龙编(东京)为据,认为以本国都城为正中之地、四方之所凑会。

按照这套理论,岭南三广中,广南(交趾)乃是三广中最富,河内远超广州,乃是三广的中心,河内就是南国的文明中心,以天南小中华的文明之光辐射周边。

而这两个思想,其实就是后世越南人认为广东广西属于他们,恬不知耻的来继承赵佗南越国的理论基础。

“狗贼!好大的胆子,简直丧心病狂!”我莫大王勃然大怒,继而破口大骂。

“按照此等歪理邪说,赵佗岂不是成了外国人,先汉世宗孝武皇帝收复岭南,岂不是在入侵,此贼居心叵测,实在可恨!”

“草民还听说,黎贵惇正在编纂大越国史,将王上的伯祖莫太祖定为逆臣之首,记录于逆臣传第一篇。”眼见火候到了,吴时仕立刻开始加料。

“欺天啦,芒奴何敢!”莫子布是真的气疯了,一脚就把面前的案几踹翻,嘴里还在大叫。

“叫李全来,让他带着羽林近卫去延河县,给我把黎贵惇全家老小,仆役婢女全部拘押到东京来,勿使一人走脱!”

不过看似狂怒已极,但莫子布发现,他找到了一个大肆株连高门的由头。

他要把这个修史案扩大化,将跟黎贵惇有关联的,有一样思想的,全部干掉。

想到这,莫子布立刻走到屏风后面,给武仁下令。

“你去找邓陈常,跟他一起去,把跟黎贵惇有师生关系的,也秘密抓捕起来,不要走脱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