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81章 辫子与拳头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81章 辫子与拳头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381章辫子与拳头(第1/2页)

王无病和陈联正在主持收复福建的军事行动,而我莫子布正在广州带着点恶趣味的看人打架。

自我莫大皇帝恢复汉家之后,并没有急着在民间推行恢复衣冠的行动。

因为对此时百姓来说,不管衣服还是裤子都是很重要的财产,况且底层百姓的衣裤变动不是特别大。

至于头发嘛,就是剪头来说,也算是一笔开支,能让一个成人吃一餐饭呢。

而且满清剃发易服这么多年了,民间也没那么多会挽发髻的人了。

更因为强行推行的话,你保不准有些心思歪的,会借机勒索敲诈百姓,就像是民国时期那样,本来兴复汉家是一件好事,结果吃亏的还是百姓。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目前在军队中,又是在炎热的南方,束发确实不是什么好选择。

以前在南洋的时候就发生过士兵束发被热晕,交战时头发被火药点燃,差点没把自己烧死的事情。

因此莫子布只规定了文官和勋爵,确切地说就是非任军职的所有官吏和勋贵,必须恢复衣冠,将束发作为了授官的第一标准,此外都不强求。

所以现在的大虞,发型那叫一个千奇百怪。

军中大多短发甚至光头,民间也差不多,甚至有人把头发蓄起来了,也懒得扎,随便一捆的,也有只把辫子割了,完全是个阴阳头的。

当然,更多的还是拖着一条长长辫子的,这都是一百多年了,很多底层百姓习惯了这副样子,甚至审美都被扭曲了。

在他们看来,莫大皇帝的兴唐军又是短发又是光头的,那才叫难看呢,至于束发,小老百姓哪来的那个精力去整。

这种情况,持续了小半年,莫子布有点坐不住了。

虽然他确实不希望在头发上做文章来骚扰百姓,也觉得没必要在普通百姓中把头发问题政治化。

可是这看着又挺难受,每当莫子布在西山上看到满城辫子的时候,心里那个堵啊!

我特么这到底是恢复华夏了,还是没恢复呢?

于是,想了两天,莫子布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计划,那就是专门从军队里找一些人出去,故意跟百姓打架。

这不,在小西门,一个矮个士兵就顺利和一个跟他差不多身材的百姓成功打了起来。

然后围观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其他百姓,就发现了一个他们最近在广州经常看见的场面。

两人身材差不多,看起来也都是没练过的王八拳,但是光头或者短发的那一方,总是能获胜。

这不,光头士兵一把揪住辫子渔民的大辫子,像是拽猪尾巴一样,把这渔民拽的满地跑,疼的他哇哇叫。

渔民好不容易挣脱,没过一会又被抓住了辫子,连光头士兵的脸都没看见,便挨了一顿好揍。

刚开始,一群留着辫子的老广还在看热闹,看着看着,脸就绿了。

这他妈的,留着辫子打架简直太劣势了,你一把抓去,最多能把别人头皮抓红,而人家揪着你辫子,就能把你一顿好打。

“你老母的,这广州最近光头和短发的越来越多了。”有人摸了摸自己的辫子,看着那个被揪着辫子打的鼻青脸肿的渔夫,嘴里低声嘟囔着。

“老子这就回去把辫子剪了,不然哪天跟人打起来,不也得被人打个半死!”

而在现在,渔民已经被打服了,他仰天躺在街角的石板上,完全失去了战斗**,只剩嘴里啊咦噢哟的呻吟着。

士兵嘿嘿一笑,丢出几分银馃子,故意大声笑着说道:“哈哈哈哈,你也别报官了,老子今天打的很爽,这五分银,你拿去就当汤药费了。”

笑完,还故意踩了踩渔民的大辫子,又奚落的大笑起来,“不是有这辫子在,老子今天还差点打不过你个扑街!”

玛德,这话一说,周围一群留着辫子的脸上更绿了。

莫子布则在几个近卫的护卫下,一脸的坏笑,这么阴损的鬼主意,也就我莫大王能想的出来了。

“好,这好,军中注意尽量多选在广南、日南、嘉庆等省的士兵,不要被人认出来。再把赔偿金额提高一点,看情况给六分到八分银。

地方也要扩大,不但广州人要挨打,惠州的、潮州的、佛冈的、肇庆的都跑不掉,给我狠狠地打,打的他们鼻青脸肿,打的他们不敢再留辫子。”

这骚操作,连几个殿前安全处的特务都觉得有些无语,但又不得不承认,效果还不错,至少广州最近少了好多留辫子的。

客家人,其实并不怎么好相处。

不管是此时还是后世,客家人最大的特点的就是保守、蛮横、父权很重、脾气火爆、非常喜欢抱团,连说话都听起来像是吵架,还有让人诟病不断的重男轻女。

这是他们生存环境造成的。

客家民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汉民族的受难史。

历史上不管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还是靖康之耻,都是汉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事件。

在这些汉人大规模从中原南逃的时代中,绝大部分衣冠士族去了江南立足。

但是别忘了,汉人不只是有衣冠士族,还有大量的平头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1章辫子与拳头(第2/2页)

可彼时以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为主的江南,其实没有多少地,很多地方还沼泽遍地,能够用来安置人口的土地相对有限。

这就导致了这些地方只容得下南逃的士族,最多再加上一点依附于他们的北人精壮部曲和佃户。

其他更穷困的底层人士,只能往江南的上游走,这些人最后大多数都来到了现在客家人聚居的赣南、闽西等地定居。

他们与先秦两汉被政府征发到此平定百越的汉人互相融合,在这些山区挣扎求存。

恶劣的生存环境,难以对付的敌人,相对闭塞的地理条件再加上没有多少文化,让客家人养成了这样的保守又团结然后还带着些凶狠的性格。

在各大汉族民系的支系中,客家人的很多特征,其实是最像两汉以前的上古汉人,最像祖宗的。

阴承方大步走在一条不算宽阔的大道上,这里是宁都州西南,莲花山底。

虽然阴先生差点把我莫大皇帝都给带到沟里去了,但那只是因为他没有在满清高层混过,而导致认识不全面而已,这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和在客家人中的威望。

虽然已经是莫子布任命的赣南巡抚了,但阴承方依然不改本色,一身粗麻青衣道袍,一双草鞋,脑袋上的头发长了不少,已经能简单挽一个发髻了。

在他身边走过的,也全是穿着粗布衣服,踏着草鞋的客家兵,他们大声交谈着,走的极快,时不时还有人专门过来看看阴承方这个客家人中很有名声的大儒。

此时就是这样,儒家文人在后世都被批烂了,但是在此时,他们仍然掌握着从朝堂到乡野的话语权,越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就越是尊敬他们。

这种发自内心对学问的尊敬,几乎贯穿了中国人的始终。

部队走了没多久,就到达了宁都州城外不远处,而宁都城头,已经飘扬着象征大虞的红底金日大旗了。

满清在江西的兵力极为薄弱,全江西只有南赣和九江两个总兵,以及袁州等四个协,加上抚州的水师营,全省兵力只有一万三千人。

而且江西又是极少没有绿营提督,由巡抚兼任兵事的省份。没了提督,就表示在其他省份还算精锐的提督提标营也没有。

更惨的是,北河之战时,唯一在赣南的南赣镇绿营也被征发过去,直接损失了接近千人。

以此时来说,南赣镇总共就五千的兵额,吃空饷吃了一千多,还剩三千多,北河损失的千把人,几乎就是南赣绿营所有的精兵和能机动的兵力了。

因此,阴承方一直故意不打宁都州城,就是想看看南赣镇绿营还能不能抽出兵力来。

结果十几天过去了,南赣镇的绿营不但没有北上,反而被赣州知府把附近几个县的绿营,甚至连汛兵都抽了回去,死守赣州城,就怕阴承方去打赣州。

这把阴承方也给尬住了,他看着声势挺大,但也没多少正规军啊!

唯一能称得上很有战斗力的,就是叶宪纯率领的一个营六百人,其余全部是从各个山上下来的客家丁壮,大约有三四千人。

“叶将军,我部现在也就四五千人,想要去打赣州恐怕有力未逮,而南赣镇的绿营也不北上,如之奈何?”

阴承方看着这个兴唐军中的客家悍将问道,作为在赣南、闽西客家人中威望很高的大儒,阴承方能说各种方言。

这个方言,不是粤语、闽南语这种方言,而是客家话中各个方言。

别看都是客家人,赣南的客家人与闽西的客家人,语言还是有很大不同,然后他们与粤北嘉应州的客家人,语言上也有一定隔阂。

甚至就在他们之间,还有十几种不同的口音,而阴承方是极少能贯通这些方言的人,这也是他在客家人中有威望的重要原因。

叶宪纯沉思了一会,“那就把宁都州的知州给放了,让他去南昌府报信,江西巡抚手里还有抚标一千五百人,九江镇五千绿营,抚州协一千五百绿营,总计八千人左右。

如果能把他们调动出来消灭,全江西省,就没什么兵力可以调动,满清就需要从江南抽调兵力过来了。”

叶宪纯说的,就是他们在赣南闽西发动客家人起义的目的,用声东击西的方式,把江南的绿营调到江西来,让满清以为莫子布是准备从江西北上。

并把江南的绿营,消耗在江西,因为莫子布实际是要从海路北上进攻江南的,且他不愿意跟满清打一个南京攻防战。

但如果满清不管,那叶宪纯就发育后北上截断九江附近的长江,进一步逼迫他们不得不派人前来江西堵截。

阴承方听完点了点头,“陛下废华夷之辩而用天下为公,那些被指为汉奸的大量江南士林,极可能更加偏向鞑子,至少是不会有原本我们以为的那么多偏向大虞。

所以把江南的督标、抚标、河标调动到江西来消灭,对于主力取江南是有大好处的,但光一个宁都知州可能还不够分量。

还需要抽调兵力继续北上攻打广昌、南丰、建昌等府县,威胁到抚州等要地,让满清不得不调兵才行。”

“克斋先生说的是,那我赶紧让闽省的小刀会运送一批火炮过来,有了火炮,攻打各府县就更容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