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86章 武德充沛承天府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386章 武德充沛承天府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386章武德充沛承天府(第1/2页)

莫子布没有回粤西去,因为还不到时候,他这种级别的人衣锦还乡的话,是要唱大风歌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就目前的情况,你让莫子布回去了怎么向曾祖父莫仕平和外公陈上川汇报呢。

难道要跟他们说,‘重/外孙我打了广东和半个福建,已经登基称帝了。’

但实际上呢,在大陆上的势力还跟当年的巅峰的李晋王和国姓爷差不多,连半壁江山都没有,实在不好意思回去告慰祖宗。

于是莫子布让父亲莫天赐和舅舅陈大胜回了粤西,去了雷州府,在海康县和吴川县分别给莫氏和陈氏修了帝王级别的家庙,但自己则在广州没有动。

“陛下,澄海伯陈联派人来请示,鞑子已经将闽省的粮草、兵员都集中到了福州,当年背叛国姓爷的施家、黄家都在,福州我们打不打?”

首辅裴建南拿着一本奏折进来,不过先说的却是福建的事。

莫子布思考了一会,问道:“施錪没有派人来找我说情?”

人是复杂的,具体到施琅这个人身上,就更加典型了,他简直就是复杂人性中最复杂的体现。

他早年跟随郑芝龙降清,后逃归国姓,多立战功却又飞扬跋扈。

此人跟国姓简直就是天生的对头,这两人一个鲁莽跋扈胆大妄为,一个屡遭打击有些小器多疑,于是惨事不可避免,施琅的父亲、弟弟被国姓所杀,最终又投降了满清。

莫子布长叹了一口气,国姓爷的气量,还是小了点,历史上三十九岁正要大展身手时却猝然怒而病逝,应当还是跟他这脾气有很大关系。

若是他能更加宽容一点对待施琅,此人将会是满清进攻闽南的最大和最危险的敌人,结果却被国姓自己白白给推到了满清那边去了。

而后,施琅率清军攻陷台湾,使孤悬海外的汉家最后政权东宁郑氏覆灭。

虽然在陈永华死后,冯锡范、刘国轩等人就已经把东宁郑氏的汉家成分败的差不多了,但是唉!

等到东宁郑氏被灭,满清畏惧海上难以掌控,康麻子是力主要放弃台湾的,又得施琅百般劝谏才没有把东宁汉人全部迁回。

此后施琅家族祖孙四代接力东宁郑氏不断开发台湾,使原本仅有先台南安平一带,民不过二十余万的台湾,到乾隆时期,从台北到台南都有屯垦地,百姓一百八十余万,真正让汉人开始稳固了在台湾的存在。

看着功莫大焉是吧,可是背地里,施家屯垦台湾,主要却是为了联合其他闽南大族,吞并郑氏的土地,并开垦新田据为己有,然后再收取施侯大租。

具体田亩有多少已经不可考了,乾隆曾派人去台湾清查,施家竟然能力压巡查人员,上报只有一万三四千亩。

这明摆着把乾隆当猴耍,乾隆最后都选择了忍下来,可见施家在台湾有多重要。

之后施家在台湾的地位就更稳固了,这笔朝台湾老百姓收的施侯大租,一直收到1894年日本占据台湾后,施家才被断绝了这笔财源。

同时这又使得施家极为憎恨日本人,开始出钱出人出力,大力支持国家海军建设,在甲午之后的海军建设中颇有功劳。

可以说,以莫子布穿越而来的见多识广,都没见过几个人像施琅和施家这样复杂多变,不可名状,不好评价的存在。

莫子布在回忆施琅这个人,裴建南却以为他在考虑怎么收拾施家,于是点了点头回答道:

“施錪是仅仅带着几个族人南下的,妻儿子女和老母都在京城,他根本不敢派人来乞降。

倒是来了几个施家支系想要投靠,他们说可以里应外合拿下福州,但是要陛下保留他们在台湾的一切不变。”

“不识好歹!”莫子布勃然变色,“还他妈想着收施侯大租,要不要老子把台湾封给他们施家,让他们建立一个施氏王国算了!”

发过怒之后,莫子布写下十二个字交给裴建南,“福州不打了,等满清多多往里面砸钱后,再一举攻陷。

首辅派人把这十二个字交给陈联,让他想办法送给施錪。跟施錪说,他们施家富贵一百多年也足够了,他不敢降,朕也不想收。

但是他家人的命运还可以商量,让他把忠于满清的汉奸都汇聚到福州城,让我一次性解决。

这样未来兴唐军进了北京,他的妻儿子女和老母亲还能有条活路。”

裴建南接过去一看,毛笔字终于练的不错的莫皇帝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十二个大字。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史册有名。’

这.,这用来评价施琅,还挺准确的。

承天广州府,南城,康良保刚一下船,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戏班子里面。

在他面前来去匆匆的人什么样的都有,光头的,平头的,断发的,扎着发髻的,少量留着辫子的,甚至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披头散发。

一辆马车轰隆隆的驶过,驾车的是一个金毛子,身后跟着跑的,是几个相当强壮的黑奴。

康良保四周看了看,好半天才确定他确实是回到了广州,而不是身在河仙。

怎么这广州,已经允许泰西夷人到处乱跑了吗?这些夷人比特么河仙还多。

“多好的牛马啊!”

康良保在震惊的时候,他身边一个穿着青色直身,勉强扎了一个发髻的读书人正跟他一样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身体,要是买一个回去种地,怕不是得一个当两个人使。”

康良保这才发现,这个读书人正眼馋的看着那个金毛子身后的高大黑奴,原来他口中的牛马不是真牛马,而是指那些昆仑奴。

熟知这玩意的康良保脑袋甩的跟拨浪鼓一般,“这位兄台,那你就错了,这些昆仑奴可笨了!

别说种地,他们连打铁都学不明白,吃的还多,只适合搬货,听说还有些金毛子把他们运到什么北美洲去采棉花。”

青衣士子听到康良保这么说,又看了看他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不禁眼睛一亮。

“先生这么熟悉,莫不是从兴唐省来的?在下姓陈,韶州府曲江县人。”

在现在的大虞,短头发不奇怪,但是会剪这种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又有些好看的平头者,大部分都是从南洋来的。

据说是皇帝发明的,很多人直接称呼为四海升平头。

一个冷知识是,印象中来自西方的平头,现在还不存在,因为西方人此时的头发也不短,光头的有,但这种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没有。

这种发型,实际上是慢慢从军队中演化过来的,很难说清起源何处,何时开始大流行的。

而在此时的中国,平头这个词也早已出现,但指的是一种百姓日常用的头饰,就是用一块布裹一下的那种,所以也有平头百姓这个词。

因此,莫子布把这发型给搞出来后,又因为方便很快在广大百姓中流行,于是他们给这种发型起了个名字叫四海升平头,简称升平头,认为是皇帝的发明。

甚至于在很多欧洲人眼中,这种升平头是目前中国人的显著特征,他们还以为这还是中国的传统发饰呢。

而从南洋回来的康良保听面前这个读书人自称是从韶州府曲江县来的,也诧异的瞪大了眼睛,因为韶州府现在还名义上在满清的治下。

陈姓读书人知道康良保在诧异什么,他摆了摆手。

“鞑子早就在韶关府呆不住了,从上面的士绅吏员,到下面的衙役、民壮,没一个听鞑子的。

两个月前有洪门的兄弟一闹,鞑子就全缩回湖南去了。”

“哦!”康良保点了点头,“在下康良保,兴唐省嘉定府人士,原本在嘉定开了个小小的铁匠铺,刚回广州,准备去佛山探亲,不知道兄台作何称呼,将要往何处去?”

“在下陈贺,听说陛下在黄埔设立了步军军官学校,特从韶关来考。”说着,陈贺拍了拍腰间,一阵叮当声传来。

康良保低头一看,那是一柄精钢长匕首,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读书人,竟然还是个玩刀的。

陈贺嘿嘿一笑,“韶关地少人多,民风彪悍,哪怕就是读书也得会点武,敢斩人。

以前读书人舞刀弄枪没人看得起,因此咱韶关出不来多少举人、秀才。但是现在,嘿嘿,万岁爷喜欢,咱这样的要发达了。”

康良保愣住了,这个陈贺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读书人的印象,他们不再是那种拿着一本书,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瘦高个,而是也开始拿着刀子会用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6章武德充沛承天府(第2/2页)

不过,作为一个龙兴之地来的铁匠,康良保决定给这位读书人一点小小的南洋震撼,他撩开短衫,从腰间摸出了一把制作精良的手铳。

“陈兄,相比起刀剑,还是这个好用!”康良保得意的晃了晃手里的手铳。

“诶呀,好东西啊!”陈贺倒是很识货,眼睛一下就亮了,“张兄、李兄、朱兄,你们快来看啊!”

陈贺大声呼喊着,把跟着他一起来的几个读书人都召唤了过来。

随后四五个韶关读书人就围着康良保一顿恭维,还从他手里接过火铳,一遍又一遍的摸着,嘴里啧啧称奇。

“早就听说陛下引入法兰西火铳生产技术,制造出的手铳天下无敌,在北河打的满清白甲兵哭爹喊娘的,今日终于是见到了。”

“好东西啊!不过方寸之大小,但一铳下去管你几层甲,顷刻毙命。遇有危险可藏在衣袍之内,抬手便打,任你是何等高手也防不胜防。”

“听说这位康兄自有铁匠铺,想来是自己锻造的,一定没少给兴唐军供给,这是义士啊!”

这几人确实读过书的,夸起人来一般人根本抵挡不住。

康良保有个屁的铁匠铺,他只是个学徒而已,但确实会打造火铳。

不过他比较倒霉,当年皇帝进嘉定的时候,他稍微一犹豫,没挣到军功,留在嘉定看着原本的一票师兄弟们个个发达,心里难受的不行,才想跑回老家散散心的。

此时得了众人的恭维,他失落已久的内心,逐渐被虚荣填满,浑身暖洋洋的。

忽然,人群中挤进来了另一个跟他差不多留着四海升平头的家伙。

这家伙带着几个黝黑瘦小的土人仆役,穿着黑色劲装,还系着一条武装带,典型的南洋封臣子弟打扮。

“兄台手艺不错啊!”

这个封臣子弟赫然便是柯城男爵世子,奉国少尉叶明月,他这次回来,是想看有没机会把未婚妻接出福州城,毕竟要打仗了。

但刚下马车他就被吸引住了,因为柯城和槟港特别需要几个手艺高超的铁匠,这样平日里的武器维护,农具打造,都有保障了。

甚至未来等槟港岛的荷兰人被赶走之后,还可以快速接受荷兰人在文岛冶炼锡矿的产业。

“这位兄台,不知我们可不可以试试这铳。”叶明月有些跃跃欲试,“在下自柯城岛而来,急需人才,愿出三百两招募一位铁匠大师傅。”

“对,康兄,你来试试这铳,咱们也只听说过还没见过呢,让咱们开开眼界!”

陈贺非常兴奋的接口说道,他很想看看这手铳,是不是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三百两!还铁匠大师!”

康良保一看叶明月的行头,再听到柯城岛这种在广州没多少人知道的地名,就知道这位很可能说的是真的。

他技术确实还行,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机会,如果能搭上一个封爵,再从老家佛山拉一票铁匠学徒过番,搞不好还真能干出一番事业。

于是他脑子一抽,也没多想,左右看了看,把手一指,“那边有个僻静处,我带你们去试一试。”

同样是在城南,李宝和阮庄也刚刚下车,两人是一起来的,李宝缩着左手,身穿青色正服,腰间缠着武装带。

所谓正服,是大虞兴唐陆军新一期的作战服。

这是莫子布借鉴后世,弄出来的一种代替鸳鸯战袍的作战服,圆领,有长袍和短衣两种,特点是紧身、方便、威风,口袋多,更适合大量装备火器的队伍。

目前正服还没开始列装,因为太贵了,七八万套加起来要几十万两银子呢,朝廷还没这么多预算。

也因为刚设计出来,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于是先给军官和退役军官发了一套,让他们测评一下。

李宝的后面,站着一个对一切都好奇的后生仔,看样子十五六岁,乃是李宝的幼弟李全。

“这几天我带着你和你嫂子在广州逛逛,吃点好吃的,再给你做几身衣裳,然后一切就要靠你了。

你一定要考进黄埔步军军官学校,我李家以后能不能成为武将世家,就要靠你了。”

李全有些兴奋的点了点头,马车里的阮小姐也下车了,虽然李宝左手没了三根手指头,但却是闻名军中的悍将,海阳伯、陆军少将武文勇曾经的亲信,在县里面连知县都要礼遇的存在。

而且李宝骤然娶了儿时的女神,对阮小姐极好,第一次尝到爱情滋润的阮小姐,自然十分满意,她看着小叔子李全笑道:

“叔叔确实要努力哟,日后你成了陛下的大将,光宗耀祖不说,还能照顾下你侄儿。”

李宝听完憨厚的一笑,阮小姐的肚子已经开始隆起了,他也要有后了。

“伯文兄,咱们就此别过了,小弟要下去精心准备准备圣人的考核了。

李全小弟的行文是没问题的,剩下的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

阮庄是来参加今年察举的,现在大虞的科举有些不同,考中进士授官之后,三年一个任期,到期要升任的话,必须再考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后,方可升官。

这也是莫子布苦心孤诣搞出来的玩意,他要确保手下的县以上地方官与他思想和目标一致。

如今他搞出来了天下为公的民族主义,又准备开始发展工商业,拓殖四方,可不希望下面的官员还是以前那种还沉浸在故纸堆里的老爷。

嗯,说是科举,其实更像是党校,由皇帝亲自上课,亲自考核的党校。

‘砰!’

李宝拱了拱手,正要和阮庄告别,突然他听到一声极为熟悉的声音。

李宝一把就拔出了腰间的钢刀,把弟弟李全往马车边一推,“保护你嫂子和侄女!”

李全短暂慌乱后,也立刻从马车底部摸出了一刀一盾,神情十分紧张的守护在了马车周围。

这边,阮庄从宽大的青色道袍中迅速摸出了一把手铳,一个随从递过来了装着火药和铅弹的皮包,两人开始飞速装弹。

而随着这声铳响,南城周围乱成一片,到处都有惊疑不定的男女四处张望。

当然,还有一二十个男人也抽出了刀剑,正在互相戒备。

李宝跳上一个马车,用官话大吼一声,“吾乃镇军少校李宝,所有人听我号令,把妇孺围在中间,来两个武技好一点的,随我去查看情况。”

嗯,铳响的地方还是很显眼的,因为开火就要升起一团黑烟。

“哔!哔!哔!”李宝的话音刚落,两个穿着暗红色制服,头缠抹额的捕快提着燧发枪,吹着铜哨跑了过来。

李宝赶紧上前,“两位公差,我乃退役少校李宝,请听我指挥!”

两个捕快立刻行了一个军礼,随后李宝带着五人小队,两把燧发枪,一把手铳,两个刀盾手,呈搜索队形向着黑烟升起处奔去。

不一会,跟李宝一样,自发的三四个搜捕小队就赶到了事发地点,把康良保等人抓了一个现行。

没过多大一会,一个出身洪门的五城兵马司南城指挥使赶到了。

他接过指挥权,命令兵马司的巡逻兵把叶明月、康良保、陈贺等连同仆役十几人,全部给按倒在了地上。

那柄惹事的手铳,正拿在南城指挥使的手里,铳口还能看见击发的痕迹。

“确实是把好铳,手艺不错,不过胆子也太大了点,敢在承天府闹市中开火,还有个君子在场,这么不晓律法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君子这个词,正在被还原原本的意思,不单指道德君子,还指封君之子,对应的还有封君的女儿被称作女君。

“按大虞律法,凡入千人之城,无持铳令者,不准携带火铳。

非少卫以上军官,正九品典史、巡检等以上官员及各特许衙门成员,铳与药及铅子不准合并一处携带。”

指挥使冷哼一声,“都给我带回去,凡是犯了律法的,等着在兵马司门口被打板子吧!”

叶明月痛苦的呻吟一声,他刚才一高兴完全忘了这里是广州,不是南洋了。

康良保也忘了,正吓得冷汗岑岑的。

至于几个韶关来的学子,他们就更不知道这个规定了。

一群人没了刚才的兴奋,霜打的茄子一般,灰溜溜跟着兵马使的兵丁去了。

今天母亲生日,估计要喝酒没时间码字,向大家请个假,少写了两千字,晚上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