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444章 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44章 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444章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第1/2页)

苏州城,徐文仲挑着一担糯米,轻快又矫健的往谷市桥走去。

家里的小孙子闹着要吃百果蜜糕,所以他想卖点糯米换些糖、核桃仁、松子和蜜枣等。

想到胖乎乎小孙子聪慧的模样,徐文仲挑着担都忍不住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他的曾祖父徐枋和高祖父徐汧都是苏州著名大儒,也是大忠臣,可是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因为贫苦早就目不识丁了。

连徐文仲这个名字,都是大虞打回来后,由同邑杨庆孙给他起的,希望他能把徐家的‘文种’给延续下去。

不过现在日子好了,因为大虞回来后,极为推崇他祖先徐汧、徐枋父子这种不屈膝的汉家忠烈。

皇帝追谥在虎丘殉国的徐汧为贞简,赐了徐家苏州城边良田一百亩,一下就把靠给人当缫丝工的徐家,从极度贫困边缘拯救了出来。

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家境开始富裕之后,徐文仲最大的梦想就跟他的名字一样了,他希望能恢复祖先的荣光,至少要让徐家出一个读书人。

徐文仲都三十七了自然没希望,儿子也快二十了也晚了,只有三岁多的小孙子看起来机灵又聪慧,未来说不定可以继承祖先的文脉。

不过走到了谷市桥,徐文仲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糯米卖给米店或者自己叫卖,因为据说皇帝发行的新钱要下来了,到时候会从千五百钱能当一两银子变成千二百钱当一两银子。

所以导致很多人都把铜钱留在手里不肯花出去,大家都在等,偌大的苏州,在一夜之间直接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所以,连谷市桥这种原本咱们做大米买卖的,也涌进来了其他小商贩。

大家按照以前的价格计算后,拿着大称小称以物易物,只要不是实在没办法,那是一个铜板都不会掏出来的。

而就在谷市桥不远的一间小酒馆二楼,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二甲第七名进士李楘与好友程伟元并肩站立,看着这一切,久久无语。

这两人可都不简单,李楘的长洲李家是苏州大户,曾经跟苏州织造府有很深的商业往来,是江南的大丝商,家资丰厚。

而程伟元更不简单,他是二程一朱中程颐的三十一世孙,儒家圣贤传承,程家也是苏州大户,当然也兼做丝绸生意,是苏州生丝收购的大户。

历史上这位还与高鹗共同编修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发布了程甲本和程乙本红楼梦,他能以一个秀才身份周游南北交朋友,家资可见一斑。

“皇帝是真能忍啊!”李楘忍不住感叹了一声,连苏州都以物易物,机工大多停业,怨声载道了,他还能挺的住在广东不回来。

“沧云兄你还看不出来吗,咱们这位万岁爷可是真正的狠人,他不能制服的,就宁愿打碎了再重建。

你看大虞如今半壁江山都没有,陛下却敢放弃逐鹿中原跑到南都承天广州府去,还跟荷兰红毛人和英格兰金毛人开打,对北伐都完全不管。

我看这就是为了先压服咱们这些江南人,要搞定了我们再北伐,要是咱们不屈服,他就一直跟我们耗下去,直到我们挺不住为止。”

莫子布的银元政策已经出路七个月了,给江浙皖赣四省大户们下达的八个月缓冲期也快到了,但上缴银两兑换银元的不足三成,银两不足一千五百万两。

至于很多人想象的因为银元不足称民间物价飞涨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因为现在江南的问题不是钱多物少,而是经过满清搜刮和大户窖存之后,普遍存在钱荒。

此时的钱可比货物值钱多了,莫子布要不是来这么一手,那就不是物价飞涨,而是会出现货币不够导致的通货紧缩。

这种情况下你还涨价?

哼!

你涨你的,老子不买就是了,甚至莫子布还把铜钱兑换比提高的消息放了出去,大大刺激了民间以物易物的发生。

至于江南的几十万机工吃饭问题,那更好办了,在别的王朝可能是天崩地裂的事情,但在莫子布这不过小事一桩。

这几个月南洋的大米和咸鱼一船一船不要钱的往江南运,只要有机工吃不上饭,就可以去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登记,皇帝赊给你们吃,等上工发工资分期慢慢还,绝对不会让你们饿死。

甚至还可以选择听从安排下南洋,只要你有技术,朝廷借钱给你创业,去了就能当小工坊主。

若是技术一般,或者你的技术南洋用不着,那也很好办。

江南的机工基本都识字,去南洋当先生去,若是懂南京官话还可以去闽粤南洋当语言老师,缺口大得多,待遇也好,绝对比在家乡当机工过得好。

是以,有些江南士绅还想拿老一套,鼓动机工罢工来威胁,但根本扛不住莫子布的三板斧。

我莫大皇帝别的没有,就是南洋地多、粮食多,管你是要吃的还是要发展,南洋通通能满足。

话说,当中华真的拥有南洋,甚至都只是占据一些地方以后,战略回旋余地实在太大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有手有脚愿意吃苦,各个都能发财。

就这么区区两亿多人,却拥有整个东亚、东南亚,那是打死都卷不起来,地主豪绅压榨的狠了,你就可以用脚投票。

而且此时谁敢在皇帝锦衣卫的布控下涨价,一定是想要全家流放南暨岛(爪哇岛)了。

真要是被流放去的,跟自愿去的可不一样,自愿去的是完全自己人,流放的只能算半个自己人。

而江南人早就过了当年春秋时期那种仗剑逞凶,一怒杀人的时代了。

这上千年的好日子,让他们很不习惯那种生活,真要放弃自己在文化、技术上的优势跟广西、粤西的鬼火少年一起拿刀剑过日子,一定会极为难受的。

同时,此时监控物价的难度,也跟后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后世想要监控物价的难度差不多是地狱级别的,因为商品太多,商家太多,流通的渠道太多。

但在此时,商品经济并没那么发达,城镇中的商铺就那么多,好多县城就一条街有商铺,流通渠道完全固定,商家背后的大户也是固定的。

这使得锦衣卫这样的特殊机构在官府配合下,非常容易锁定是哪些人在搞事。

要是在明末还会有从上到下的士绅阶级一起给你打掩护,从内阁大学士到下面的县丞、主簿都有自己人。

但在大虞可行不通,满清已经先把这套士人完全把持一切的体系清扫了一遍,基础已经失去。

大虞更可以完全不依靠江南人自成体系,但凡有人敢互相遮掩包庇,嘿嘿,锦衣卫和京营一起出动,下南洋去吧您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44章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第2/2页)

在这几重的限制下,江南的土豪们基本被限制住了,得益于满清对他们重拳出击,还真没几个胆肥的敢主动出来挑事。

像是李楘、程伟元以及身后无锡邹家的邹炳泰这种组建了一个小小同盟,时常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的已经要算胆子大的了。

但他们越是商议,越就觉得无能为力,邹炳泰哀叹一声,“听说皇帝称此时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还真是没说错!

自宋高宗南渡以来,我江南就是天下至富庶之地,兵事不敢说,但钱粮一事,只要咱们不同意,哪怕是朝廷也没法。

可是当今圣上起自南洋,有驱逐鞑虏的正义加身,有闽粤为根基,更兼南洋广大。

我看圣上是真准备咱们跟他逆着干,他就干脆以南都广州为中心,建一个囊括南洋的钱粮充沛之地。”

莫子布在无意间,其实达成了一项宋以来封建帝王都无法完成的成就。

那就是他有广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不必把钱粮之重,全部系于江南,他完全可以再造一个江南。

譬如在大明手中,皇帝也想限制江南的士绅阶层,可是他完全没有可供选择的选项。

北京远离江南,除了华北平原的土地一无所有,所以依托在京城的勋贵阶层,就算没有土木堡的惨剧,也不过晚些年被江南文官打垮而已,因为经济上没法独立,其他的都别谈了。

至于在其他地方扶持一个江南,客观条件根本不允许,哪怕就是后世共和国,最具有可能的珠三角也跟长三角没法比。

但在莫子布这行啊!

珠三角的最大问题,就是腹地太浅,但莫子布可以把红河平原、湄公河平原、湄南河平原的资源用大海船汇聚向珠三角。

这就太强大了,虽然不一定持久,但坚持几十年,把江南士绅豪富斗垮还是没问题的。

同时,莫子布还有一堆闽粤乡党,这些人都要靠着皇帝开发南洋混饭吃的,因此跟莫子布绑定的很厉害。

而这些人的长处,恰恰也是玩商贸、搞开发、玩资本。南洋有粮,闽粤乡党能搞钱。

这样一来,江南的士绅豪商就没法像斗垮明代淮西勋贵那样,斗垮莫子布身后的闽粤勋贵集团。

几人正在楼上开小会间,不妨一个身材瘦高,须发皆白老头子走了上来。

李楘一看,顿时脸色就变了,因为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苏州知府王者辅。

历史上王者辅在今年十月就会去世,但这个时空活得好好的,原来这个时空,莫子布崛起的太快,打乱了清廷一些官员选任。

王者辅并未因罪被发配吉林,只是被罢官归乡,没在东北受几年折磨,所以还活得好好的。

而大虞恢复江南后,王者辅因为有长期在广东任职,特别是在嘉应州任职的经历,且通晓粤语与客家话,因此被任命为了苏州知府。

不过看到王者辅来,几人也没有多么惊慌,毕竟这老知府虽然为人耿介,脾气大,嘴巴毒,但人并不坏,不会做些打击报复和陷害这些事。

王者辅看到他们几个,也是深深叹了口气,“李沧云、程子泉、邹仲文你们仨真要把这些跟着你们的人都害死才成吗?”

李楘十分不自在的扭动了一下,有点色厉内荏的反驳道:“王府台,我们没想过要要害死谁。

但朝廷以七钱二分当一两用,明摆着是在把我们这些小民当肥豕,这是与民争利,搜刮民脂民膏!”

王者辅抬起手杖狠狠指了指李楘,“李沧云,就凭你这几句话,前年逆清在的时候你就可以掉脑袋了,还说不是要拉着大家去死!

你要是真这么想,那我成全你,老夫这就写信给袁简斋,我看你颇有前朝顾宪成之风,让他向皇上举荐,让你去主持东林书院。”

李楘脸色一下变了,无锡人邹炳泰的脸色也变了。

这一年多,东林书院和东林党的风评可以说是直线下降。

在皇帝发起的大批判中,东林党已经成了自诩正义,实则党争,号称天下为公却暗中损公肥私,破坏朝廷财政,致使天下倾覆的罪魁祸首之一。

虽然实际上东林党未必就是这么不堪,但谁叫众正盈朝的东林党治国能力连魏忠贤这种胡搞的阉党都不如,搞得亡了天下呢。

在如今的江南,皇帝掌控了袁枚、姚鼐、赵翼这样的文宗,以及考据派的钱大昕等人后,已经基本握住了舆论风向。

这也是这一年多来,东林党风评变差的重要原因。

现在真要谁被打成东林党余孽后,那可就不是仕途完蛋这么简单,那是道德、人品等各方面都要完蛋,直接自绝于士林的。

看到李楘不敢说话,王者辅又叹了口气,“你看看你,老夫就这么一句话,就把你给吓怂了,就这三两下的本事,何必要充好汉呢?”

李楘被激的睚眦欲裂,正要开口说话,王者辅又立刻打断了他的节奏。

他哐当一声,把一套餐具重重放到桌子上,然后把碗碟一个个摆开后说道:

“若是你李沧云等人还能有半点心没被钱货蒙蔽,那你就看看如今的态势,看看陛下给了咱们江南士绅多少好处。

废除逆清严格的回避籍贯,开设共和议会,允许江南人参与南洋拓殖,特意为江南士人开了恩科等等,一件件一桩桩,这是真正在跟士绅共天下。”

王者辅每说一件,就摆一个碗碟,到最后碗碟摆满了半张桌子。

“给了这么多好处,要的是什么,要的就是你们好好缴税,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让江南更加兴盛。

如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业尚未完成,满清刮走大量白银,朝廷遇到困难,虽然新银元重量不足,但对你们来说,并未有多大影响。

如果这利国利民的要求,你们还要反对,那就叫做不识抬举。”

说着,王者辅举起那个最大的盘子晃了晃,“这就是最大的那个好处-共和议会,进了这里面,不会因言获罪,不会因家产丰厚就被盯上家破人亡。

跟随朝廷政策,听陛下安排的,就有资格在这桌子上分这块好处,不愿意的,哼!”

王者辅冷哼一声,把这大盘子哐当一声扔到桌子上,随后六十多岁的老头子双手一用力,一下就把桌子直接给掀翻了。

叮叮当当,桌子上的碗碟摔碎了一地,李楘、程伟元等人面色惨白。

“不愿意的,我看你就没资格进这个会,没资格来成为新朝士绅!

老夫言尽于此,距离最后缴纳白银还有二十天,劝你们早点行动,再磨磨蹭蹭的舍不得几枚铜板,下次来的就是锦衣卫刑名司的缇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