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504章 陕甘乱中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04章 陕甘乱中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504章陕甘乱中(第1/2页)

中国的天方教,历来有新教和老教的分别。

老教被称为格底目派,出自天方教哈乃斐学派。

其创始人艾布.哈尼法.努尔曼及其主要弟子艾布.优素福,默罕默德.谢巴尼等,生活在八世纪末到九世纪初。

彼时天方教还是个正在兴起的先进教派,诞生于开放的西亚文明,然后反哺了这一地区。

哈乃斐派重视教法的精神又不拘泥于教义经言,简单来说,就是重视教法中积极向善的精神而不教条,不按照古兰经生搬硬套过日子。

这是天方教开放而又强大时期的体现,所以当哈乃斐派传入中国时,甚至比当初佛教传入还要顺利。

这种不封闭、不教条、相对不保守的精神,虽然有一神教的弊端,但很容易为中华文化所接受、吸纳。

虽然其后的岁月中,脱胎于哈乃斐派的中国格底目派老教有所保守,古板传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但大体能奉行不干涉、不攻击其他教派和其他百姓之信仰与生活的基本原则。

同时,在自己内部,老教遵循小教坊原则,也就是把教区划的小小的,彼此互不隶属也互不干涉,各自遵循各自的伊玛目。

甚至到了后来,老教还主动汉化,出现过用四书五经阐释教义。

伊玛目(小教首)、赫蒂布(传教士)、穆艾津(宣礼师)等开始向着学董、乡老转变。

如果这一进程不被打断,那真是善莫大焉,或许可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温和天方教文化,那么茴人成为西北一种有特殊习俗的汉族,也是一件好事。

但美好的事物,总会有恶心人的东西过来强行打断,就如同满清入主中国,打断了中华进程,倒行逆施一般。

随着天方教文化在欧洲的节节败退和西欧的快速崛起,以及突厥人在阿拉伯人头上肆意拉矢。

天方教文化为了自保,开始疯狂回归保守,开始用各种非常规手段排外,而这种教派思想,也迅速影响到了中国。

目前流行于陕甘,以哲合忍耶、库布忍耶等四大门宦为代表的新教,就是天方教走向极端后,往中国境内传播的病毒。

挑起族群矛盾,遇事一拥而上,抢夺他人资源,这样的搞法再叠加上西北艰苦的环境,当然比保守、枯燥循规蹈矩的老教更受年轻人欢迎。

但这也正是取死之道,在历史上,新教引爆陕甘回乱,最严重的甘肃失去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人口,其中天方教徒更是被杀到不足原本的百分之十。

但是左文襄公为了还有能力收回新疆,选择了妥协,提出了著名的不问汉回,只问叛否的原则。

这一点没有处理干净的首尾,到了民国时期又开始死灰复燃,哲合忍耶的曾孙马明章,曾在兰州公开作死。

他们在兰州纪念被杀的马明心、苏四十三等人,作番语(阿拉伯话),绕金城诵经悼念,泪如雨下,声震屋瓦,搞得全城皆惊。

然后,他们就迎来了自己的天命之人,王胡子主政西北,这些新教破坏分裂分子纷纷入土,西北为之一靖。

只可惜到了共和三十五年以后,国家越来越需要中东的石油,沙乌地更主动以重金求购镇国利剑示好。

为了获得宝贵的外汇,更为了获得经济发展的石油,不得不同意了沙乌地去麦加朝圣的要求。

再次泛滥开来,不过好在还是有人能认识到危害,这些年圆顶通通改为传统样式,就是一个明证。

因为格底目派的寺庙都是中式,而新教大多喜欢修西亚风格的。

华阴县,暴乱的火焰,一下就蔓延开来了。

作为西安附近的府县,华阴在西北还算富裕,大量天方教徒移居到这里讨生活,人越积越多,与本地人矛盾也异常突出。

然后,永璇、傅玉这些傻货不顾王杰的劝阻,看上了这里的大量教徒。

在他们的支持下,本地占有大量土地的老教门宦们,迅速组建了教徒民团,宣布支持永璇,永璇也给他们调拨了一批铳炮。

但实际上,华阴等府县的教徒看着是老教的老人们在掌握,但底下的年轻人,哪肯听上面这些老头子的。

所以,当王杰等人把消息一放出去,立刻引起了大量教徒的恐慌和躁动。

他们立刻把阻挡他们的少量老教门宦打倒在地,抢出了平日里给他们训练用的铳炮,开始闹事。

王杰早就派家人在华阴县等地观察着,一见事情爆发,立刻就跑到了总督署衙,直接把一票旗人给堵在了屋内。

“八郡王,伍将军,老夫一直苦口婆心的劝说你们,那些老门宦根本控制不住下面的新教教徒,你们就是不信,现在果然出事了吧。

同州、华阴、潼关、华州、渭南都是人口众多的地盘,也是关中教徒的聚集地,他们一旦闹事,必成燎原之势,到时候汉民死伤惨重.。”

王杰说着,做出一副捶胸顿足的样子,“老夫被你们害惨了,被你们害惨了啊!

等到大虞的兵将进关中为汉人报仇,咱们哪一个跑得脱?恐怕各个都要被拉到西市四牌坊千刀万剐了!”

王杰一向以沉稳睿智,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出现,包括永璇在内的所有旗人高官,哪见过他这样子,顿时被吓得浑身发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04章陕甘乱中(第2/2页)

特别是永璇,他本来就不算很有能力,当初乐呵呵的往陕甘来,是觉得可以坐镇一方,过一过一方之主的瘾。

可谁知道来了陕甘永璇才发现,打开局面困难重重,什么事情都要他做决定。

一件事情,十个人有十个不同的建议,他根本分不清哪个对,哪个不对。

今天这里旱灾,明天那里发大水,后天又有地方出乱子,折子堆得比人还高。

这样没用半年,永璇直接就摆烂了,他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是个傻哔,根本不是当人主的料。

他承认自己根本干不了这活,他现在只想什么也不管,天天听戏唱曲跟歌伎耍耍或者找几个文士到处郊游行猎。

“惺园先生,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想着自己不但没法享受好生活,还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千刀万剐,巨大的压力下,永璇立刻就崩溃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还没活够,我不想死啊!”

看着永璇毫无尊严的哇哇大哭,在场的旗人没一个指责他的,最多就是有点嫌弃他丢人。

因为要是能活,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谁想死呢?

西安将军伍弥泰哆嗦了一下,他听说和珅在皇帝那还混得不错,都要改姓为何,叫做何珅了。

虽然他女儿是和珅的后妈,在和珅小时候对和珅也一般般,但总有几分情谊在,他怎么说也是和珅必须承认的正牌外祖父。

于是伍弥泰赶紧出来安抚了一下正在哭嚎的永璇,然后看着王杰说道:

“王伟人,事已至此,互相埋怨还有什么意思,你素来精明强干,皇帝把八王托付给你,值此时刻,你总要保住八王的命。

至于其他的,旗人的天下已经没了,咱们这些人只要有条活路,什么也可以接受。”

伍弥泰倒是不糊涂,他知道王杰这样心思深沉的文官不可能没有预备方案,因此直接就把自己这边的条件,全部给暴露了出来。

而王杰等的就是伍弥泰代表旗人的这个表态,他扫视了一圈,凡是与他眼神相碰的旗人都纷纷表态,只要能活命,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于是王杰假装思考了片刻,随后迅速说道:“办法也不是没有,咱们在关中这些年也是建了民团的,西安城的旗人也有几千兵,先把他们拉出来把事态控制住。

大虞的安东将军王无病正在东边陕州驻扎,手下有数千精兵,咱们去请他入关弹压。

陕甘川总督,驸马都尉,朔方郡公李公爷已经到剑阁,咱们可以派些人去汉中迎接。

当然最重要的是,赶紧把降表写了,送到北京城去!”

尼玛的,一看这娴熟的操作,就知道是早早计划好了的,但一众旗人也不敢说什么,还得千恩万谢的按照王杰说的去做。

只不过,这些人还是低估了一个占全部人口百分之二十,平日里组织度相当高团体叛乱的威力。

西安城的军队还没有开始集结,外面的战火,就已经烧的比天还高了。

且不止在陕西,或者说陕西不过是小儿科,甘肃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此时的甘肃,是历史上的大甘肃,包括后世甘肃、宁夏全省,以及包括西宁在内的青海,以及陕西和新疆的一小部分。

全省约有一千六百五十万人左右,其中教徒占三成以上,甚至有说接近四成的。

兰州,古称金城,在凉州退出河西陇右第一大城市之列后,甘肃最大的城市和省府,就是兰州城了。

不过,今日的兰州城没有丝毫往日的人来人往,热热闹闹,而是四门紧闭。

原来河州(临夏)的新教徒苏四十三、韩二哥等人先袭杀了河州老教村庄,杀老教百姓数百人。

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副将新柱等前往调解,但哪知道苏四十三等人早有预谋,铁了心要杀官造反,结果杨士玑等人中伏被杀。

苏四十三、韩二哥等人遂率万人攻陷河州,杀知州等人,随后尽屠汉、老教等百姓村堡十余,害死百姓数万,兵临兰州城下。

满清提督甘肃军务大臣勒尔谨,根据兰州通判谢恒献计,抢先诱捕了苏四十三的师尊,也是哲合忍耶的教首马明心,命他劝苏四十三罢兵。

马明心此贼,朝觐中被也门伊玛目收留,心早就黑了,只有宗教,毫无人性。

他早已决定要来发大的,把甘肃改头换面,因此到了城头,他不但不劝解,反而用番语(阿拉伯话)吟唱古来经。

称颂马哈茂德为唯一真神先知,鼓励教徒做神(之)战,以身殉教。

城下苏四十三、韩二哥等反贼听得马明心的话,立刻滚鞍下马,泪如雨下,口称马明心为圣人,以番语(阿拉伯话)应和,颂唱之声久久不息。

勒尔谨知道上当,于是命甘肃巡抚王亶望斩杀马明心于城头。

苏四十三扑倒在地,放声大哭,韩二哥、韩赛力卖兄妹则在后面鼓动教徒,消息迅速传遍全省,暴乱如火山般爆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