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617章 拓殖,就是斩尽杀绝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17章 拓殖,就是斩尽杀绝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617章拓殖,就是斩尽杀绝(第1/2页)

南暨岛洪兴港(雅加达)

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大量华人身穿各色袍服,在略微还有些温热的海风吹拂下,紧张的向远方眺望着。

“来了,来了,来了!”不一会,港口引水船就出现在了大众眼前,随后,呜呜轰鸣声随之传来。

此时,属于末尾的东南信风还没有完全结束,绝大部分时间,风向都是从南暨岛向着大陆的方向吹过去的。

所以此时,除了一些必要物资和人员只能选择极为吃力,逆风从安戴、嘉庆等省到南暨省来以外,就没有多少大船从东北方来,更别说军舰了。

这就是风帆时代的局限,当季节不对的时候,各个大岛之间的大宗往来基本都是被切断的。

而现在,一个新时代,终于到来了。

伴随着沉闷轰鸣的,是隆隆黑烟从战舰顶部烟囱不断喷出,一时间,码头上的华人甚至看不清楚战舰的样子。

忽的一阵强风吹过,黑烟散了一些,被遮掩的战舰显露了真身。

“没有升帆,果然没有升帆!”

“老天爷,岂非巧夺天工!”

“这蒸汽机竟然是真的,天佑皇朝啊!”

霎那间,整个港口欢呼声骤然爆响,因为驶来的战舰在逆风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升帆,却仍然以大约每小时十海里的速度前进着。

“哈哈哈哈,好,好!”亲自来到码头迎接的南暨总督刘定逌,也大声赞叹着。

“八年前,老朽奉陛下诏令,率八桂健儿三百万南下,为国家定此地,使偏荒为富庶,变蛮夷为诸夏。

如今万般皆好,唯一内心时常担忧者,就是南暨距离唐山太远,信风季节性太强,交通不便,不易坚守。

昔年明初之时,多少拓殖地点就是因为只能在有限时间补给,官兵内外压力过大无法坚持,导致不得不弃守。”

刘定逌要走了,不然不会说这种带着自夸性质的话。

这位壮族土司出身的总督大人,是这个时代北海、防城港一带还属于广东的广西省,资历和官位最老资格的大臣。

1779年,他奉命招募广西狼兵南下平定南暨岛,胡全换胡小将、韦大、覃大覃三兄弟都是那时候跟随刘定逌南下的。

八年时间,桂省的狼兵,把南暨岛四百余万土著足足无害化处理了五六十万青壮。

幸存的青壮年除了温顺者被控制在各大小封臣庄园中作农奴外,其余雨林沼泽中躲着的,估计只有一二十万了。

而且,青壮男子没了五六十万,并不意味着土著们就只损失了五六十万人。

而是至少有相同数量的青壮女子被掳走,还有数十万老弱病残,直接被逼进了雨林和沼泽中。

对处于奴隶社会早期的土著人来说,哪怕野外物产丰富,但失去了青壮的保护,有极大概率在极短时间内死于饥饿、疾病和野兽袭击等。

果然不愧是狼兵,不愧是鬼火大省,这些十几岁的过番的广西少年战士,是真的挺残忍的。

在后世那个需要每个人都成为社会有用一份子,成为流水线上一颗螺丝的时代,鬼火少年就是社会的顽疾和阴暗面,至少也是不受待见的不安定分子。

但在这个时代,他们就是不一定最能打,但一定最好用,最残忍的拓殖战士。

刘定逌也深知此点,他看着眼前的三个儿子刘不同、刘不克、刘不远说道:

“咱们干的事,还是有些太伤天和了,所以老夫近些年不断茹素拜佛,所谓因果报应,循环不爽,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长子刘不同和次子刘不克对望一眼,老大刘不同开口说道:“父亲是想说,一啄一饮自有前因后果。

我等造下如此杀孽乃是为了稳住形势,但今日土人已经势微,应当怀柔待之,补昔日残暴之过。”

刘定逌笑呵呵的不置可否,看着三子刘不远问道:“阿远,你的意见呢,是跟兄长们一样吗?”

刘不远甩了甩头,“阿爹,咱们做的这些,确实有伤天和,因果报应这事,孩儿也相信。

但是孩儿更相信,之所以会有报应之果,那是因为杀戮之因没有做绝,留下了报仇的种子。

父亲,两位兄长,事情都做到这个地步了,血海深仇都不足以形容,哪还有怀柔的余地,即便有伤天和,即便残忍,那也应该进行到底。”

说到最后,刘不远站起来,豁出去似的对父亲和两个哥哥说道:“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教他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自然也就无所谓因果了。”

说着,刘不远双手合十,唱了一声佛号,低沉吟唱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来常清扫,何处有尘埃!”

好家伙,这家伙把佛性常清静改成了我来常清扫,把何处染尘埃,改成了何处有尘埃。

还挺有道理,挺上口的。

不过别看刘不远说的如此斩钉截铁,但心里还是非常忐忑。

因为他父亲刘定逌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家子弟,这些年为了安定南暨不得不放纵健儿多行杀戮之事,看着心狠手辣,实则内心不宁,是以沉溺于释教求心安。

唉,也不知道父亲能不能听得进去他这话,刘不远是坚持认为,只有他这斩草除根之法,才能行得通的。

如今已经做了九十步,只剩下了十步,千万可不能前功尽弃。

两个兄长震惊的看着刘不远,他大哥刘不同眉眼间甚至还露出了一点喜色。

刘家是搞定南暨岛的大功臣,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父亲刘定逌这次被调走,刘家人虽然接不了南暨总督的位置,但一个亲藩伯爵永镇一方,还是轻易的。

且这伯爵领地,极大可能就在洪兴城周围,完全不用自己开发就能坐享其成的熟地。

‘老三太过暴虐,定然不合父亲心意,不会选他了。’刘老大高兴的想到,然后他就看到父亲刘定逌有些目瞪口呆的画面。

刘定逌确实被震惊到了,好半天才缓缓说道:“汝这四句,怎的竟然有一种佛性?

我为求心安,日夜念佛,求佛祖宽宥我的罪孽,但没想到,我家已经有了一位怒目罗汉。

难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前提,是你得有屠刀可放?”

果然是父子,儿子刘不远想法独特,老子刘定逌的脑洞也不小,竟然这么来理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刘不远听到父亲赞同自己,大喜,于是立刻更坚定的说道:“我之英雄,彼之恶魔,孩儿愿入地狱,为后世子孙全留此沃土万里!”

“这么说,你刘不远想要青史留名,为此愿意不顾一切?”刘定逌神情严肃的问道。

“对!”刘不远大声说道:“儿所愿,不但要青史留名,还要百年之后,这红溪入海口,矗立着咱们刘家人与这三百万八桂健儿的神庙,这千里沃土,尽入汉家。”

“我儿真豪杰也!”刘定逌大为赞叹,不再犹豫,立刻对老大和老二说道:“汝二人立刻回去收拾行李吧。

为父在南暨八年,颇有功勋,老大你为人孝顺得个奉国将军勋位在吾身边养老送终。

老二你能治一方,未来做个四品知府还是可以的。”

随后刘定逌对老三刘不远说道:“你跟我去迎接新任总督刘台二刘制台,把你的计划,再给刘制台说一遍,只要确实能出效果,日后我家可能都要靠你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7章拓殖,就是斩尽杀绝(第2/2页)

“父亲你是说”刘不远眼睛一亮,低声问道。

“刘台二是罗芳柏罗阁老的细佬出身,他从广州知府这个位置上被调到南暨省来做总督,实际上是来镀金的。”

“你让他出成绩,他就会让你得偿所愿。”

刘台二确实是来镀金的,因为别看南暨总督听起来威风,还是正二品高官,但这种极南边的拓殖之地,怎么可能跟看着只是正三品,但实际上极为重要的广州知府比。

但他又不完全是来镀金的,因为他还承担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不是亚齐反叛的事,而是蒸汽机成熟以后,终于可以渡过最窄二百七十海里,最宽六百三十海里左右的赤道无风带,到瞻洲去建立拓殖点了。

“制台大人,我舰排水一千六百吨,载船员七十八人,顺利完成新港至洪兴港四百五十二海里的航程,共用煤七十七吨。”

下船之前,刘台二乘坐的武装商船舰长立刻就数据拿来汇报,刘台二粗略算了一下,基本上一吨煤可以跑接近五海里。

当然,这还是借了一点风力的,如果是穿越无风带,可能还要增加个百分之二十左右。

但完全能承受,也就是说哪怕从最宽处横渡,也只需要不到一百吨煤,哪怕算上来回,两百吨煤足够了。

在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千吨以上排水的商船,完全可以装载许多拓殖物资,随时跑个来回。

“好一座大城,我看这洪兴,似乎比望阁(曼谷)还要繁华,在南洋,恐怕只有嘉定能与之相比了。”

跟随刘台二一起来,或者说人家才是主角的,是南洋总理大臣,行南洋共和议会大长老之职的郑淼。

郑淼便是郑信的长子,皇后郑诗诗的同母胞弟阿水,

这也说明,他这南洋总理大臣和行南洋共和议会大长老事的官位,大概率不是靠能力,而是靠血缘。

当然,虽然能力不强,但郑淼干的不错,因为这小子有个优点,那就是很听得进去话,也没有多强的权力**,完全没有他老子郑信的那股倔强。

所以,郑淼几乎把南洋总理大臣所有的政事,都委派给了皇帝姐夫给他配的幕僚班子去处理,他自己就当个橡皮图章就行。

“中堂大人,南暨岛富甲天南,水土之肥沃尚在珠江平原之上,自然不是其他地方可比。

吾看未来,南洋以及瞻洲之粮食供应,都要多靠南暨岛了。”

中堂这个称呼始于明代,用来称呼在翰林院中办公的阁老,现在则被翻出来,成了使司总理大臣的雅称。

郑淼点了点头,满脸笑容对身边随同而来的水师南暨舰队、京营杨武军中高级军官们说道:

“除此之外,吾看还要多得海陆军将士英勇,因为这南暨岛如此富庶,也有荷兰人开发二百年之功劳,若没有我英勇的海陆军对他们造成致命打击,彼安肯弃此宝地。”

南暨水师提督、海军中将蔡牵和杨武军统军、陆军中将董金凤听了,皆面带笑意,异口同声的说道:

“海陆军将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陛下,为朝廷,夏君夷民,拓地万里的千古大业效一二英勇,是应该的。”

说罢,二人各自挥手让身边副官上前,手持海陆军旗帜,护卫郑淼下船。

郑淼施施然走下战舰,看着港口茫茫多的神情激动的华人,适时地打出了皇帝授予自己的节杖、大纛等。

“本总理,受陛下差遣,前来南暨看望为我华夏拓边实地之功臣,诸君,你们辛苦了!”

听到郑淼这么说,港口欢声雷同,无数人雀跃舞动,‘陛下万岁’‘海陆军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

洪兴城总督署衙,刘定逌最后一次以南暨总督的身份,举办了欢迎宴会,宴会一结束,他就要跟刘台二办理交接手续了。

值此时刻,刘定逌就把他三子刘不远叫了过来,对郑淼和刘台二说道:

“本来举贤避亲,方是官场操守,但南暨一省太过重要,请中堂大人与制台大人多多担待,过眼一瞧。”

刘定逌也是真没办法了,在刨除了廉州这个粤西地后,全广西就没人在朝廷里有地位,他这南暨总督就已经是官位最高的了。

而当年举荐他的好友,内廷枢密大臣梁国治又因病去世,所以刘定逌只能出此下策,冒险来用。

好在郑淼这小子一向与世无争,乐意给别人机会,因为不管是谁,基本都挡不了他的路。

而刘台二身负拓殖儋州(澳大利亚)的重任,南暨岛是最好的前进基地,这点面子他必须给。

不过两人把刘不远一叫来,立刻就惊呆了。

因为刘不远条理清晰,对南暨现状掌握精准,所提办法又有非常高的执行可能。

最重要的是,刘不远给自己的定位,基本等于一个背锅的角色。

残酷的政策,残忍的执行都是他刘不远去干,郑淼、刘台二只需要坐着拿功劳就行。

这要是还不支持,那还有天理吗?

“中堂大人,刘世兄简直是经时济世的大才啊,下官建议,立刻表奏世兄为南暨按察使兼镇军提督。”

郑淼在心里狠狠对刘台二竖了一个中指,不愧是那个精打细算罗芳柏的细佬出身,不愧是皇帝的心腹。

这种一个人好用,逮着就往死里用的作风,真是一脉相承。

按察使管刑名,镇军负责动手,有人上报镇军违法,那也是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完全就是属于放手让刘不远去干。

“没问题,本中堂立刻上书表奏陛下。”吐槽归吐槽,郑淼还是立刻就同意了。

不过他的心肠比刘台二可好多了,还做不到把人直接往火坑里面推的事,于是对刘不远说道:

“最近亚齐土人造反,本中堂正缺一位行军司马,不知道尔是否有胆量,受此重任?”

行军司马不是常设职务,而是战时任命,主要管理就是一支部队的军法量裁,与军中的军法官互相补充,互相监督,一般都不用军中自己人,这也是大虞朝的惯例。

“下官拜谢中堂大人,行军司马之责,下官愿意一试。”刘不远相当聪明,自然知道郑淼的意思。

要是他能这么仓促的做好亚齐平叛军行军司马一职,那么就证明他有能力继他父亲刘定逌之后,来完成南暨岛的残酷拓殖收尾工作。

如果他刘不远干不好,郑淼也就可以不推荐了,这样至少不搞出什么纰漏,以他父亲刘定逌的功劳,刘不远回唐山当个富家公子,还是轻轻松松的。

“汝,可要想好。”郑淼最后提醒道。

“中堂大人,小心生平所愿就是为陛下,为华夏拓土万里,此心如磐石,绝不更改。”

作为新时代长大的一代人,刘不远与他父亲刘定逌这样的老一辈还不一样。

刘定逌做了提刀殖民的事,但是心里常常觉得不安。

但刘不远则是看着大虞朝一天天强大起来,看着南洋拓殖能给国家民族带来多少好处成长起来的,他唯恐做得不够,没有丝毫不安。

郑淼点了点头同意了,而身负开拓瞻洲任务的刘台二听了刘不远的话,眼睛猛地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