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619章 他们可不是汉人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19章 他们可不是汉人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619章他们可不是汉人(第1/2页)

苏门答剌岛,早在唐代,统治此地还是室利佛逝国时,高僧义净就到访过此地。

元代称须文达那国,明代改称苏门答剌,流传至今。

其实从未有过哪一国统治过苏门答剌全岛,留下名字的,不过是这片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已。

以前是室利佛逝、三佛齐、苏门答剌,现在则是亚齐苏丹国。

“中堂大人,亚齐变民纠集了夏克苏丹国、占碑苏丹国以及其他部落,起兵十余万。

现今除了棉兰城及周围以外,大多数新拓殖的据点都被攻陷,百姓被杀超过两千,请中堂大人为我们报仇啊!”

刚到由岛津氏佐土原藩改易来的亲藩左原方伯领,左原伯秦(岛津)忠持就过来向郑淼哭诉了。

“什么?超过两千人被杀!”郑淼一听都直接就炸了。

他真的很想一鞭子抽过去,但这个和人现在是亲藩方伯了,不给他面子,也要给他这身份一点面子,

忍住了打人的**,郑淼恶狠狠的说道:“左原伯,你好大的胆子,你不是向朝廷禀告说只死了三百多汉人吗?”

“瞒报,谎报,贻误军机,你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虽然左原伯秦忠持也是议员,还是上议院召公院的议员,但要真的贻误军机造成重大损失,过半票剥夺议员身份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不过,秦忠持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郑淼:“中堂大人,下官何敢瞒报、谎报,咱汉人确实只死了三百多,剩下死的那些都是合同长工,不是汉人啊!”

卧槽!

郑淼差点被噎了一个趔趄,他忘了,这些和人、朝人以及越人最在乎汉人的界定,那是相当相当清晰明了,且严格的。

这些获得了华族身份的家伙,你可以称他们是和人、朝人、越人,也可以称和、朝两地人为东洋人。

还可以按照来自不同省份称他们为新罗人、蓬莱人、广南人、日南人等等。

因为现在这些称呼就跟广东人、河南人没什么不同。

但你绝不能称他们为日本人、高丽人和安南人。

这后三者,是这三族群中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在南洋被当做合同长工者的称呼。

这三地已经有了华族身份的,根本不承认下面那些本来跟他们属于同一族群,但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家伙的是一类人。

所以,秦忠持这样说,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还属于郑淼也得维护的政治正确。

于是这个憋了一肚子气的南洋总理大臣只能强行吞下不爽,对秦忠持说道:

“汇报军机,怎么可以不详尽,别说是合同长工死亡数千,就是投靠的土人死亡数千,也要上报。

现在,你把所有实情赶紧汇报上来,战后最多也就是罚你几个庄园,若是还敢有所隐瞒,本大臣立刻上报陛下,解除你的议员身份!”

秦忠持连连答应,因为这其实就是他有些畏惧,不敢把亚齐完全糜烂的消息报上去,结果越拖事情越不可收拾造成的。

现在只被罚没几个庄园,完全可以接受。

你别说罚没几个庄园,你罚没他一个县,秦忠持都要呆在这里不走。

因为苏门答剌岛的土地虽然赶不上南暨岛肥沃,但比他家乡蓬莱省(九州岛)可要好的太多了。

当初建藩的时候,说是给五十万石,但实际上来了亚齐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亩产三倍于家乡。

如今算上大力开垦的荒地,整个左原方伯领辖三个县,换算石高至少有一百七十万石。

这也是不管亚齐土人如何不驯服,秦忠持等人还要坚持的原因。

“苏门答剌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全岛细长,被巴里散山脉从中部横切为两半。

靠近深海的南边这一半,沿海平地狭小,人口相对稀少。

靠近安戴省的这一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尤其以朝廷控制的巨港府一带土地最为平整,最适合农业生产。

比巨港府次一等者,便是左原方伯领为主的棉兰城周围。

剩下亚齐变民占据的靠近天竺之西端,山地丘陵延绵,平原只能夹杂其中,养活不了多少人。”

好在左原伯秦忠持不靠谱,但锦衣卫北镇抚司在苏门答剌岛的锦衣坐探,还是靠谱的。

秦忠持能隐瞒他领地上的损失,但是没法遮掩苏门答剌岛上这次土著的大规模起兵。

听到锦衣卫苏门答剌百户的汇报,郑淼把手一摊,看着蔡牵和董金凤等海陆军官说道:

“军事上,本中堂那就是真不懂了。我看南洋素来以海军为主,蔡将军,这次军议就你来指挥吧。

诸君只需要专心军事,至于后勤等事,自然由本中堂和共和议会负责,绝对安排到位。”

蔡牵是这些年中华海军中异军突击最快的将领,是海军九位中将里面,唯一没有任何背景的。

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八年时间爬到中将军衔,绝对是靠硬实力打出来的。

历史上这位爷是福建人中,继郑芝龙后出现的,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在台湾海峡收西洋船保护费的大海盗。

虽然规模比不上郑芝龙,但能在鸦片战争快要到来的时刻,还保持这份战斗力,实力绝对不低。

“蔡楼船乃是海军宿将,文韬武略远播军中,且我杨武军这次是来一旁辅助,理应由蔡将军支持大局。”

杨武军统军董金凤虽然也是中将,但却没有跟蔡牵抢。

因为这是海军和陆军的默契,南洋之地是海军的主场,去了就要以海军为主军。

是以董金凤没有半点不满,还带着几分尊重的称呼起了蔡牵的中将称号-楼船将军。

蔡牵走上前来,先对着郑淼一礼,再给同为中将的董金凤一礼,随后向周围团团敬礼,然后才接过郑淼手中的指挥棒。

“巴里散群山,雄奇险峻,树高林密,人烟稀少,多有瘴疫之气,强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是以我建议,在巴里散群山北侧,重点进攻巨港府、棉兰府,先拿下富庶之地。

然后海军用蒸汽大船大船绕至岛屿南侧,尽数占领南侧沿海平原,比如英属明古连、马尔堡,以及其他南部所有海港。”

此时英格兰人在南洋,其实也还有一小块地方,那就是苏门答剌岛南部的明古连地区,这里有三四百欧洲人,控制了万余土著在这挖矿种香料。

蔡牵继续说道:“而对西面亚齐人的老巢班达亚齐,我们则按兵不动,装作兵力不足,不去管他。

做完了这一切,只要巨港府、棉兰府和岛屿南边平原、港口都被我控制。

那么巴里散群山中的土人没了平地的物资接济,必然就支撑不住,他们便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班达亚齐。”

“好毒.呃,妙计!”董金凤看明白了,“苏门答剌西端,唯一平原就是入海口冲击平原,班达亚齐城也正建在这里。

等到山中土人大部去了班达亚齐,那么我们就把山中道路全部堵塞,让他们回不了山,也来不来东面。

最后,大量土人聚集在班达亚齐,而班达亚齐城就在海边,我们可以从容用乘坐军舰从海上抵达,随后把聚集起来的土人,全部剿灭!”

董金凤差点嘴瓢说成好毒计了,因为这个作战侧面看似完美,但真的要短时间搞定巨港府和棉兰府,还要彻底断绝平地往山林里输送资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字。

杀!

把青壮年杀光,没有了劳力,自然就没人再能往山中运输给养。

于是董金凤把目光看向了郑淼,他一个合肥人,靠着在代北积攒的功劳,虽说是武将世家出身,但也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大开杀戒这种事,他可做不了主,也背不了这样的锅,必须得郑淼这种尊佛之子,皇后之弟,有献国之功的人,才能顶得住。

“苏门答剌岛上近二百万土人,要做到如此,仅凭海陆军一万五千,各省镇军、义从两万,是办不到的。

必须要再抽调人手,起码要战兵四万,民夫八万才行。”

郑淼看着蔡牵,作战计划确实不错,杀人这事,他那颗大脑袋也能顶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9章他们可不是汉人(第2/2页)

不说别的,单凭他们郑家为了国家让出了整个暹罗国,只要不谋朝篡位,都掉不了脑袋。

但真的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吗?

“中堂大人,此次机会确系千载难逢,因为亚齐苏丹阿劳乌德丁.穆罕默德.赛亚,是难得的明君。

只有他有这个号召力和手段,能把苏门答剌岛上的所有土著集合起来。

若是此次只打亚齐,把这位苏丹打死了,以后就很难有人把土著们这么整齐的号召起来了。”

呃,郑淼一时语塞,然后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好嘛,本来因为左原伯秦忠持瞒报,以为过来就是简单平个乱,但现在乱子已经这么大了,突然成了一次性干翻土著的好机会。

至于杀人嘛,郑淼一点也不在乎。

他有四分之一泰人血统,在南洋长大到十一岁才回的唐山,是以对于这种典型的南洋争夺生存权方式,极为熟悉,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只是,要完成这样的作战目标,从唐山调兵、调物资肯定是来不及的,只能继续发动南洋的封臣,动用南洋各省的力量。

但发动这些人,各省镇军、过番百姓组成的义从好说,南洋封臣就有些问题了。

不过郑淼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他把手一挥,喊道:“刘不远刘司马,你与蔡楼船倒是意见一致的很。

本官授权你俩迅速拟定、细化作战方案,三天之内,把扩大为全面战争要用的物资和人员,给出一个大概的数据。”

下达了任务,郑淼很快就离开了,因为他要马上赶去新港,与各大封臣,主要是安戴地区的封臣商议。

未几,看着海上若隐若现的风帆,听着蒸汽机隆隆的轰鸣声,郑淼看向了他最重要的幕僚,光中七年(1782)太上皇后甲子万寿圣诞恩科二甲第九名,江西新城县(黎川县)人陈观。

“宾我,你说陛下会允许我动用安戴封臣的力量,来进行此次扩大作战吗?”

陈观摇了摇头,此人很有能力,历史上以三甲同进士出身,做到了内阁学士的高位,属于那种政务和事务能两手抓的优秀官员。

“中堂大人,下官不说,你也知道陛下为何不愿意动用安戴的封臣们。

依下官来看,除非这次动乱发生在南暨省,陛下或许会同意,但是发生在苏门答剌,则没有紧迫到要动员安戴封臣的地步。”

郑淼沉默了,他的皇帝姐夫之所以不愿意动用安戴五大封臣的力量,避免他们不断扩张领地,尾大不掉只是其一。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子们逐渐长大和增多,很多都需要就藩,如果好地方都被这些封臣占据了,皇子们就没地方了。

就算强行封过去,也坐不稳位置。

“那就真的没办法了吗,这次的机会确实难得。”郑淼也还是有些眼光的,是以颇为不甘的问道。

“安戴封臣,多是跟随陛下起事的老臣子,占据了几乎安戴全省的膏腴之地。

此外锡矿、金矿、燕窝等产业也基本被他们垄断,这些人有的是钱,有的是人。”

陈观先把这些坐地虎封臣的表面情况嘀咕了几声,同时飞速的开动着脑子。

随后他突然联想到刘台二万里迢迢跑到南暨省来当总督,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新港(新加坡),安戴总督衙门。

被称为五大元从亲藩的,宋城侯吴让,陶公侯叶宪阳,遵义伯魏日坤(北大年),高州伯庄利善,吉达伯叶丰昌都在。

这安戴省,一共就十个府,他们就占了五个,再加上莫子溶的鲁藩也在安戴,朝廷能直接控制的,就只有洛坤、霹雳、雪兰莪、柔佛四个府了。

这才是真正的地方豪强,反正安戴总督霍克(霍尔戴克书记官)非常理解皇帝不让他们继续外出扩展封地的潜规则。

不扩张都富可敌国了,还扩张那还得了。

郑淼一到,当然不是直接谈事,而是先吃饭,酒桌上慢慢谈,也是中国人的老习惯了。

郑淼在来的路上,已经让陈观把如何跟这些人说话,都给编写清楚了,是以郑淼还是挺胸有成竹的。

“诸位叔伯兄弟,都是从龙功臣,开国元勋,咱们也是闽粤乡党,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苏门答剌与安戴隔海相望,中间就隔着窄窄的马六甲海峡,进出内南洋和外南洋只能走此处,乃是帝国最重要的水上要道。

诸位觉得,就算陛下同意,朝堂上下能让某个亲藩在马六甲海峡两岸都有封地,惹毛了有能力直接切断这条重要通道吗?”

马六甲海峡最窄处只有三十公里,最宽处也不过两百七十公里。

确如郑淼所说,真要有个亲藩在马六甲两岸都有地,岂不是能掐住朝廷的脖子了。

这话,简直让人无可反驳。

半晌,作为皇帝义兄,会安明乡人首领的魏日坤缓缓说道:“话是没错,我们这些老兄弟,也只知道忠君爱国,最听陛下诏令。

可我们都是藩镇,于情于理于法,可以为国出力,但不可能出了大力气,却连一点好处都没有吧。”

魏日坤看似诉苦,实际上是在递话,因为郑淼来之前,已经提前跟他通过气了。

于是不等其他几人插嘴,郑淼立刻回答道:“大伯说的有理,所以本大臣为诸位叔伯兄弟考虑,愿意上书陛下,论功行赏,在在瞻洲给大家一人找一块封地。”

瞻洲现在到底怎么样,实际上没几个人清楚,从英格兰人和荷兰人那里获得消息来看,只知道瞻洲非常大,气候也相当宜人。

嗯,欧洲人现在探索的地方,都是澳大利亚东南,在后世悉尼、墨尔本一代。

最多再往西一点,沿着海岸线到达了阿德莱德附近就止步了,自然是气候宜人咯。

至于莫子布,他肯定知道澳大利亚荒漠居多,但他不会说,他要说澳大利亚全是戈壁荒漠,谁还会去殖民呢。

“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你小子的想法?”叶丰昌摸了摸鼻子,慢悠悠的说道:

“这南洋就已经是天之南暨了,瞻洲比这还要南!

而且南洋好歹还有一两千万土著,那瞻洲据说只有零星穴居野人存在,开拓难度极大,别说回本,二十年能看到回头钱,就算不错了。”

“叔父,咱们这些做亲藩的,哪个不是富可敌国,给自己修园子,给祖宗修园子,可没见有多少心疼。

听说好多亲藩子弟在承天广州府和南京应天府一掷千金,为一秦淮河妓子,出手就是几百上千银元。

以至于安戴元从亲藩豪阔天下侧目,比之伪清扬州盐商也不遑多让,这么多钱不多为国着想,难道非得等到陛下亲自来明示暗示吗?”

这话就有点不客气了,叶丰昌这些年到处开矿,收入颇丰,老家厦门同安的祖坟,是按照亲王礼仪修建,光是这一项就花了四十多万银元。

而且那个在秦淮河一掷千金,全国都闻名的花花叶公子就是他儿子。

叶丰昌这么被点名,又联想到郑淼的身份,顿时有点汗流浃背了。

吴让则呵呵一笑,作为亲藩之首的他,赶紧出来打圆场。

“瞻洲确实荒凉了一些,远了一些,可是咱们现在的地盘,当年不也是荒凉、遥远嘛。

这黄白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恰逢郑中堂有心给点好处,咱们就一年出个十几万银元,组织点人手,万一成了,日后可就是留给子孙的好产业了。”

“是这个理,这钱留着,存复兴银行还要给保管费,现在拿出来替朝廷打打前站,去瞻洲探探路,总比白白损失掉要好。”

陶公侯叶宪阳也说话了,他还是挺赞成的,因为他儿子多,多一个爵位,就能多给一个儿子一份保障。

“那就干了!”作为皇帝义兄,辈分最高的遵义伯魏日坤拍板了。

“阿水,你赶紧把要我们出兵出粮的数目拿出来,我们则赶紧回去动员,为国效忠的事,就不要总是斤斤计较讲条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