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790章 大拓殖开始了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790章 大拓殖开始了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790章大拓殖开始了(第1/2页)

对于庸才来说,南洋的剧烈波动,会让他们损失大量的土地,是在遭受损失。

但对于真正的豪杰来说,这恰恰是一次大洗牌,一个自己或者儿孙也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新马知府李銮宣的话,没有说错,现在这些位于河口、入海口的人烟稠密富庶之地,二十多年前不也是一片片长满了树木的雨林嘛。

现在能变得这么富庶,那都是一代代人开拓的结果,焉知现在的雨林,未来不是富庶的城镇呢?

这个道理,对于番禺马氏这样的大族如此,对于比他们更风光的南洋华人亲藩封臣,也是如此。

他们现在有地盘了,那儿子儿孙要发展往哪里去呢?

自然是雨林深处再去开发,这样再过二三十年,就又有一块相当富庶的土地了,不能继承家业的其余儿子,也有了属于他们的基业。

因此,当朝廷赎买大户田产的命令到达南洋之后,有新马府大族这样要被轻轻打上两巴掌了才肯给田产的,也有命令一到,就主动配合的。

甚至在南暨省,朝廷给出的一些世袭镇守使官职,还成了香饽饽,引得府县大户竞相争夺。

南暨省,锦石君伯领,新安县男辖地,山鹿镇守使堡。

在南洋,这样的行政区划,就代表着这到地方完全是由华人亲藩控制的封地。

君伯领差不多跟神州赤县上一个小一些的府或者州差不多,君子、君男领约等于一个县,镇守使那就是约等于一个乡都。

不过地盘虽然不怎么大,但南暨岛(爪哇岛)极为富庶,特别在华人带来先进耕种技术和大规模水利修缮之后,亩产更加夸张。

哪怕不算河里以及临近海湾的鱼获产出,锦石君伯领也大约有三百五十万石高,新安君男领大约有一百二十万石,就连山鹿镇守使的山鹿堡,也至少有六十万石的石高。

而之所以要用二十多年前,只在日本流行的石高来折算土地价值,那是是因为这玩意在拓殖和建封国的时候,非常好用。

石高,可以非常清晰明确的展示出这块封地的价值,虽然在大虞这种经济规模和活跃度的国家来说,把所有物产都用大米来衡量价值有些傻,但要是周围人都这么用,那问题就不大了。

因为大家都认同石高这个标准,那么它就可以相当准确的反应出这片土地的价值。

当然,这也显示出了,大虞在南洋最重要省份,很可能没有之一的南暨省(爪哇岛),社会风气是偏于保守的。

在如今的南洋使司中,其余省份的主要经济活动,大多是伐木材,制皮革,摘燕窝,挖锡矿,挖银矿,挖金矿,割橡胶,种甘蔗,种香蕉,种香料以及发展渔业。

特别是南洋运回去的各种干货海鲜和大咸鱼,是神州赤县内陆百姓最欢迎的外洋产品。

那些齁咸的大咸海鱼,甚至成了许多农户最重要的盐来源,也直接把风光了几千年的盐商,给彻底干破产了。

这也为江南的工商业,释放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十几二十万曾经靠盐吃饭的盐户,不是进了工厂,就是下了南洋。

以至于现在神州赤县的盐,大多数时候就是指精白细盐了,那种掺了沙土的褐黄色粗盐已经基本消失。

可以说,南洋使司六省的这些特产,就是南洋百姓日子能过得不错的主要原因。

也是作为南洋人心中大虞应该的首都广州,在失去了十三行这种垄断外贸地位之后,在经济上仍然突飞猛进,已经把南京都远远甩在身后的重要原因。

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南洋,这个经济腹地,简直不要太完美,它们与神州大陆的互补性,比英格兰与印度的互补还要完美。

不过在大多数省都沉醉于向神洲赤县出口大量原材料,大搞经济作物的时候,南洋使司仍然有两个省,主要生产的并不是经济作物。

那就是南暨省以及日南省的明乡河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这两省一直坚持基础农业为主,也就是基本只生产粮食。

其中,南暨省出产的粮食最多,不但给南洋提供了大约三千万人的口粮,还每年运回国内,为福建和江浙最少一千五百万人,解决了粮食问题。

这种典型的农业大省,自然是风格趋于保守的,甚至可以说,此时南暨岛是全南洋使司中,在治理体系,民风民俗上,最接近汉唐时期中国的存在。

山鹿堡还挺大的,因为它是南暨省开发的最早的地盘之一。

山鹿堡包括它上面的新安县和锦石州,位置在爪哇岛东部,著名的泗水府府城泗水东北约二十公里处,与大虎山岛(马都拉岛)隔海相望。

而这个堡垒的封君也非常有名,甚至不能说非常有名,而应该叫名闻天下,堡主镇守使正是大名鼎鼎,亲手用手铳打死了原日本国天皇的山上彻。

不过,现在的山上彻已经改名为唐彻了,因为山上这个姓,一听就知道是原本的倭人,莫子布自己的恶趣味倒是满足了,但原名山次郎的山上彻却非常痛苦。

好在莫子布是个相当大度的君王,知道山上彻的痛苦之后,没有怪罪他不识抬举,连皇帝赐姓都要嫌弃,而是大笔一挥,再次赐山上姓为唐姓,之后山上彻就成了唐彻。

山鹿堡修建的时候,是用作军事用途的,因此完全是按照内地砦堡的样式修建的。

不过随着当地土人的逐步被同化和消灭,这个临海有个小港口,周围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再需要用堡垒来保护自己了。

于是十年前,唐彻(山上彻)将整个山鹿堡搬迁到了这个临海的小渔村,并逐步发展为了东爪哇岛规模较大的海港城镇。

山鹿堡中,整个城镇呈椭圆形,两条大街在城中心呈十字交错,镇守使署衙就在交汇处,这里有一个大广场,平日里镇守使传达什么命令,惩罚什么罪犯,都会在这里公示。

因此,这里也成了整个堡镇里最热闹的地方,四处可见身穿汗衫套比甲,外束非常轻薄纱裙女子和上穿半臂,下穿短裤,脚踏草鞋的男子,笑闹着走过。

南洋实在太热了,这份炎热,让过番的汉人在衣饰上进行了大量细小方面的改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露胳膊和小腿的各种服装,开始大行其道。

哪怕是女性,哪怕是在风气最为保守的南暨省也是如此,露出胳膊和大腿的服装成了最合适最流行的选择。

顶多在外人多的时候,家中富裕的女性会选择用一件轻薄纱裙,象征性的遮一下,至于家境一般的,压根就不顾这些。

眼看快到中午,唐彻(山上彻)开着一辆煤气机车,突突突突的往署衙而去,跟在他身后的,则是十几个身穿半臂,背着火铳,腰间挎着武士刀的藩兵。

作为一个从东洋使司蓬莱省,也就是原本九州岛来的封臣,唐彻的封地上,倭国风还是随处可见的,甚至比一般的封地都要浓厚。

原因倒不是到了南洋倭人更喜欢和倭人扎堆,实际上倭人南下之后,很不愿意和倭人扎堆。

因为这样外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不是汉人,甚至还会把他们扎堆的地方,在心里标记为倭人聚居区来歧视。

千万别觉得这很夸张,其实想想就知道,如果退回去三十年,1995年的时候,都别说美米国公民身份,就算一张绿卡,那就真的是人上人的标志,在一般地方喝醉了打人都没人敢管。

这还是在已经对美国人相当硬气的中华,在其他国家,那份威风可想而知。

而此时,中华在世界上的地位远比1995年的美国高,倭人与华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外貌差距。

由此可想而知,一个华人身份,对于倭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他们哪还会保持倭人传统,哪还会跟倭人聚居,他们恨不得所有倭人同胞都不认得自己才好。

以至于在大虞有个辨认倭人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如果你遇到一个言必称汉唐,书必写我炎黄二帝,喜欢找别人口音的茬,对待土人激进的你都有点觉得过分,且言谈举止有古君子风,甚至让你有种古人从书本中走出来感觉的人,那就没错了。

这家伙百分八十是倭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不是半岛的朝人,就是以皇帝元从自居的京汉高门。

真正的汉人,没有他们这么纯的。

而唯一在唐彻(山上彻)这里有些意外,很多倭人豪杰喜欢来山鹿堡扎堆投靠他,原因就是唐彻一铳打死了光格天皇。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倭人这个民族来说,在这个时空利益肯定是受损很严重的,因为已经快要成型的国家和民族概念都消失了嘛。

但对于每个倭人个体来说,上到征夷大将军德川家齐,下到被运到南洋来的契约工人,只要他活着,就受益极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90章大拓殖开始了(第2/2页)

此时一个汉人的威风,是后世绝对难以想象的。

六万万两千万人享用着超过两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享受着全球断档的贸易逆差,还享受着超过两千万土人农奴的供养。

房子、土地、老婆完全不缺,哪怕是在汉女少的南洋,只要你要求低一点,娶三四个土著女人也是没问题的。

政府不但不制止,还要给你奖励呢,因为汉人多娶一个,未来就会少三到五个土著。

想想后世那些娶个缅人,还要给彩礼,还要担心她跑的情况,完全没有可比性。

且要维持这样大地盘的活力,要把其中富庶的地盘尽快开发出来,每一个人力都十分宝贵,这基本杜绝了资本家和地主能把一个壮丁往死里逼的可能。

这样的时代,一个汉人普通人,能拿到什么样的薪水,他的社会地位有多高,都不需要明说,甚至几十年后。他们子孙过的日子也不会比此时好。

而原本的倭人,五千石的旗本都不敢放开吃穿,一千石的武士要精打细算才能过日子,五百石以下的武士,不借贷就活不下去,二百石以下,家里肯定大部分人要处于半饥饿状态,至于百姓,一年到头野菜粥都很难喝饱。

到了现在,他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都至少提高了一百倍。

在这样恐怖的好处面前,别说一个光格天皇,就是把倭人所有的天皇都拉出来站一起,这些倭人也会毫不犹豫冲上前去把他们全部剁为肉泥。

因此,唐彻受到了全体倭人的追捧,都认为他们现在的好日子,其中一部分就是来自当时唐彻果断一铳打死了光格天皇。

此举铲除了日本岛上的僭越叛乱者,用巨大的风险,成就了自己,也成全了所有倭人。

“张泰君,这次我们要讨伐庞越山上的土人,你要参加吗?”

虽然唐彻(山上彻)急着赶路,但看到一个站在路边的强壮农夫后,唐彻还是特意停下车来问了一句。

南暨岛(爪哇岛)虽然比起其他地方雨林算小的了,但是仍然是标准的热带雨林,也因为土人种地不行没啥价值,在最初下南洋的百万八桂子弟各个都有家有室后,清理土人的动作就慢了下来。

至今在爪哇岛中部的山地雨林中,仍然还生活着三四十万土人,南暨省的捕奴队只有在缺少女人婚配给新来汉人的时候,才会进山抓捕。

“官上,我就不去了,今年的水稻长势很好,这正是关键的时刻,可离不开人。”农夫并不叫张泰君,而是叫张泰,后面那个君,是一种习惯性的尊称。

当然,这个称呼并不是从日本来的,或者日本也是从唐代学的。

它能再次流行,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南洋最风光的就是封君,所以汉人又把君这个称呼捡起来,寓意对方升官发财。

此时在封君的地盘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张泰的农夫。

他们不是封君的直辖的治下之民,而是自由民,用此时的划分,叫做客户。

这些客户是封君的封地建立起来后,从各处到封君这里来承租土地的,他们类似封君的佃户,但人身自由度要高得多,双方属于双向选择。

封君土地太多,全要自己来管理也不好管,所以需要种田手艺好的客户来承租。

而对于下南洋的汉人来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拿刀弄枪,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开拓一片地出来的能力和承压力。

所以很多没有大家族照顾的散户,就会直接到封君的地盘上租佃土地生活。

“听说你的弟弟也要到南洋来,张君可否去书信一封,本镇守这里有三百亩上田,正需要一个熟练的农夫来打理。”

作为坐拥六十万石资产的山鹿堡镇守使唐彻(山上彻),他不但对自己的客户口称君,甚至还露出了几分讨好的神色。

这是因为像张泰这样优秀的农夫,在南洋太珍贵了,他们承包了土地之后,几乎不用封君再插手,就能提供大量的赋税,谁会嫌弃这样的人多呢。

张泰当然希望弟弟也来,此前他一直不表态就是在要价呢。

除了基本的待遇以外,还有媳妇问题肯定要解决。

另外一个人可种不了三百亩需要精耕细作的上田,还需要得配上一些驯服的土人农奴供管理指挥。

“不是我不给官上面,而是万隆伯那边也在招人,据说去了就给一个土人媳妇。”

张泰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笑呵呵的说着,他知道唐彻在集合藩兵,肯定是要雨林深处捕奴,所以有的放矢。

“土人,现在谁还要土人,哈哈哈哈,看看这是什么!”唐彻大笑着,让人从后面带过来了一个女人。

张泰这时候才发现,藩兵卫队后面,还跟着十几个人,而这个被带过来的女人,竟然是一个欧洲白人。

虽然张泰始终觉得欧洲白人还是没有华夏白人看起来顺眼,但是跟土人比起来,无疑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肤色有点冻猪肉色,但总算是白的,身材纤细了点但骨架还是大的,养一养就起来了,两颊雀斑有点多,但整体眉眼看起来还是很顺眼。

张泰顿时觉得身边三个土人妻妾不香了,而他身边的土人妻妾也猛地发现来了强有力竞争者,神情也开始紧张起来,纷纷围着张泰开始献媚。

“叫你兄弟来,来了我就给他一个欧洲白人女奴暖脚,再给他五个农奴。”唐彻哈哈大笑着,把刚刚给张泰看了一眼的白女,又给带走了,驾车向着署衙而去。

“他妈的!”张泰暗中骂了一句,心里很是羡慕,可是转身就看着跟了他五六年,儿女都生了一堆的土女们,看着她们眼中的惊慌,心也软了。

算了,算了,你个北直隶三代佃户家出身的穷鬼,到这里有了妻妾三人,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张泰按下了心中的心猿意马,伸手拍了一巴掌旁边的土女,“等什么呢,走,给你们买几匹布,也做身好衣裳,好好打扮打扮。”

土女们大喜,簇拥着张泰,抢着提起他手里的重物,欢天喜地的走了。

“圣明无过陛下,恩泽天下的万岁爷同意了南洋农奴制,从今天起,所有超过十年的官户都可以用战功换取或者银钱赎买自己的合同了。”

唐彻(山上彻)一到署衙广场,立刻对着外面早就等着的官户们喊道,顿时欢声四起。

这些所谓的官户,实际上就是这二十年来从日本和朝鲜被卖到南洋去的农奴。

呃,也不能叫农奴,因为他们除了没有人身自由和只有半个汉人身份以外,待遇可比奴隶好得多。

不过嘛,人没有不想往上爬的,能做张泰这样的客户,谁还愿意继续做人身依附极强的官户呢。

“本镇守也还会拨出十个门客的资格,藩中门客立下战功,封赏发翻倍增加。

诸君一起努力吧,这次如果我们晋封为君男甚至君子,更加富贵的日子,就在不远处等着大家!”

这下,连围着唐彻身后的门客和从各地赶来博一个前程的汉人游侠,都欢呼了起来。

而这就是南洋封臣内的体系,一个加入了一些日本风格,带有浓郁汉唐,甚至秦汉时期风格的治理体系。

封君的门客按石高享受待遇,甚至直接会把土地由封君再分给他们,他们是封地的上层建筑。

客户是不为奴的汉人,他们往往有一技之长,能给封君带来很多好处,人身依附很弱。

封地的主体劳动力是官户,这些人大多由朝日两地的半汉人组成,小部分是汉人罪囚和越人。

他们是封地生产的主力人群,跟封君有很强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有服役年限。

官户再一下级别是散户,这些散户大多由原本的暹罗和缅甸人组成,说是散户,实际上就是农奴,主人误杀一个也只需要赔偿一百银元的那种。

当然,他们在家乡的时候也是农奴,因为原本的暹罗和缅甸都是农奴制,他们被主人打死了,别说一百银元,最多值十块银元。

至于最下层,就是真正的土人了,他们跟牛马差不多,就是一个会说话的牲口,连户口都不配有。

而这一次的南洋大变动,也会深刻影响他们,客户的数量会大大增加,官户会逐渐减少,散户中则会加入大量白奴来补充。

而土人牛马,将会大大增多,最后在五十年内,几乎消失殆尽。

终于,莫子布因为害怕农奴制的后遗症,而拖拖拉拉一直没有真正实施的南洋残酷拓殖,马上就要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