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815章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815章 已识乾坤大 犹怜草木青

簡繁轉換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3:26 来源:源1

第815章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第1/2页)

大虞,西北使司,西都京兆长安府。

此时的大虞,流行的是两京四都八兴唐的地方行政格局。

两京就是北京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

四都则是南都承天广州府、西都京兆长安府、东都大阪府,以及新都新港府(新加坡)。

八兴唐则是八个带有兴唐前缀的大府,比如河仙莫氏起家的兴唐河仙府,明乡人聚居区兴唐嘉定府(胡志明市),莫氏的第二祖籍兴唐太平府(马鞍山)等。

按制,皇帝每年都要在南北二京各住一段时间,要派皇子到四都坐镇并每五年巡幸一次,八个兴唐府也要由朝廷重臣或者宗室贤达坐镇。

大虞朝可以算是一个亘古未见的大朝了,地域之广阔,就算汉唐将其各自巅峰时期控制地区都算进去,也只有大虞的一半大。

毕竟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加起来的面积,太吓人了。

而统治这样大的国家,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形势千变万化,以至于早已在中华半淘汰的分封制,又在这片土地上复燃了。

大虞朝可能是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华夏后,唯一一个确确实实的封建国家。

这国家太大,集权只能在关键领域集,其余很多非关键领域,都需要放权才行,不然肯定要耽误事。

这也是在大虞,儒学又再度兴盛,哪怕莫子布不待见孔府,但依然又开始优待他们,并把孔夫子再次捧上一个高度的原因。

没有儒学的大一统观念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以及与之相配的科举体系,不可能维持这样一个广袤大帝国的向心力。

长安,大明宫中。

皇太子大佬森正拿着长剑,穿着山文甲跟一员壮汉对打。

双方的剑都没有开刃,剑尖稍微做了下钝化处理,且剑刃全身涂上了一层白色的特殊染料,因此每中一剑,就会在盔甲上留下一道痕迹。

“二十五比二十一,太子殿下胜!”金铁相交的锵铮之声刚刚停下,就有裁判宣判了结果。

周围的围着的宫人和侍卫中,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鼓掌声,还有人在大声叫好。

皇太子大佬森笑着与六弟莫洲桓拥抱了一下,然后就坐在擂台上,等着体温降低后才敢换上常服,不然卸甲风可是能要人命的。

“森儿你果然是勤加练习过的,为父二十七八岁的时候,身体可能还不如你。”

莫子布哈哈笑着说道,看到长子莫洲森的身体还是这么强壮,他就放心了。

莫家和陈家的长寿基因,在莫子布和莫洲森的身上,体现的极为明显。

作为在南洋这种湿热之地,都能活到九十岁上下才去世的莫玖和陈上川的后代,莫子布父子俩人身体强壮的不像话。

历史上大明皇太子朱标只去了一趟西安,回来就薨逝,大佬森都从中原往中亚跑了几个来回了,身体依然没什么问题。

等到两人都卸甲之后,莫子布又细心问起了莫洲森的饮食习惯。

当听到这小子爱吃安西大饼夹肥肉配甜奶茶,而夏洛特公主这儿媳又喜欢做齁甜蛋糕吃之后,立刻就不高兴了。

“昔年懿文太子早逝,我翻遍宫廷密档记录,发现懿文太子身体消瘦,常有微恙。

现在思来,似乎是痨病或者消渴之症。

此前一种病无所防备,但是消渴之症是可以预防的,你要多吃蔬菜水果,肉也要多吃牛羊鸡鸭,少吃那大肥肉。

你莫洲森的身体,可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全天下所有人的,你身负祖宗神明,国家社稷重托,一定要格外小心。

回去告诉夏洛特,她再敢经常烤制那些齁甜的蛋糕,把你吃成个大胖子,把她自己也吃成个大胖子的话,我这父亲就要把她从安西揪回来,到宗庙里罚跪去!”

莫子布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也算是个老头了,所以这些年特别喜欢唠叨,而他最关心的,就是太子阿森的身体。

历史上懿文太子朱标常年身体有小病,还特别消瘦,莫子布猜测,朱标不是有肺结核,就是有糖尿病。

这基础疾病多了,治理国家的政务压力一大,一场重感冒叠加基础病,把人直接送走并不少见。

大佬森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训,但他也知道父亲莫子布是为他好。

这不为了他少走点路,父皇还特意在冬天从北京顺天府跑到了西都京兆长安府来等他。

“孩儿记住了,回去一定好好训斥夏洛特。”莫公泽赶紧答应,就像是个孩童在对父亲做保证一样。

莫子布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让随扈的翰林学士拿出了一叠公文,递给阿森看。

“你五弟汉王阿柘和你鲁王三伯已经到新港了,不过你三伯路上受了点风寒,身体一直不好,上书说想到河仙去休养一段时间了再来晋见。”

莫子溶其实应该早就到了的,可是他不愿意跟海军走,怕直接死在海上了。

于是便先乘船到达奥斯曼控制的地中海,然后横穿中东到伊拉克的巴士拉附近,再乘船到达印度-鲛人港(皎漂港),最后走陆路到达暹罗。

途中他的主要情妇,莫公泊的母亲萨丁尼亚王国公主玛利亚.泰蕾莎还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没死在途中,耽搁了不少时间。

结果到了汉川省(下缅甸)省府大光(仰光)后,莫子溶自己又生了一场大病,只能赶紧运到医疗条件好的新都新港府(新加坡)治病,是以到了现在还没踏足神州赤县。

“想来父皇已经派御医南下了,那就让三伯在河仙多呆一段时间吧。”

阿森也有些感慨,三伯莫子溶离开祖国的时候也就比他大个五岁八岁的,现在则已经快七十岁了。

“老六,你愿意到欧洲去吗,你五哥和三伯家的公泊都建议你们兄弟去一个到泰西,以便能更好的插手欧罗巴的事务。”

莫子布又问刚才跟皇太子莫洲森比试剑术的老六莫洲桓,这次老四莫洲柘去欧洲的收获之一,就是为莫洲桓去欧洲,探了一下路。

“孩儿愿意去,岳父也一直想着回荷兰,来个衣锦还乡,现在巴达维亚人繁衍日众,好些家庭坐吃山空,也有大把的男丁愿意闯荡一下。”

所谓的巴达维亚人,就是当年荷属东印度留下的白人,其中三成与华人融合了,但大部分还是保留了自己欧洲人的特性。

既然他们不愿意融入,那莫子布对他们就没什么优待了。

这些人被称为巴达维亚人,被主流的各派系华人排除在外,除了当年积攒了家产的以外,很多人都非常落魄,所以就萌生了返回荷兰去搞事,拿从龙子之功的想法。

对于莫洲桓来说,他自然是不希望去欧罗巴洲的,可要是不去欧洲,那作为漠北土谢图汗的外孙,他就只能去漠北了。

这漠北虽然离神州赤县近,但深居内陆,死地一块,毫无发展空间,怎比的去欧洲生活多姿多彩。

“愿意去就行,好好准备着吧。”莫子布也没有多说,这事还早呢,拿破仑还没倒下,荷兰人认不认沉默者威廉的十几代支脉也还不知道。

父子三人又谈了几句,老二魏王莫洲栩也来了。

这些年,莫子布为了镇压地方,也开始不断给有能力的儿子们封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15章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第2/2页)

只是老二莫洲栩这个魏王,可能是得到亲王爵的儿子中,唯一不会外出就藩了。

因为莫洲栩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修铁路。

这可是大虞一等一要紧的事情,交通能力的上升,就是国家统治效率和中央集权程度的上升。

“父亲,我们该出发了。”次子魏王莫洲栩是来请莫子布参加三秦铁路通车仪式的。

此时大虞的铁路里程在世界上独一档,很可能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铁路加起来都只有大虞的十五分之一。

而大虞的铁路,目前最主要的有三条,从南京到北京的南北线,从兰州到敦煌的河西线,从洛阳到济南的黄河线。

之所以南方基本没有长线路,是因为目前南方发达的水系加上几十吨的蒸汽机小船,交通已经比较方便了,对于火车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

所以南方的铁路多是非常短小的,比如镇江到南京,苏州到上海,广州到惠州等。

而北方不但没有发达的水运,同时也没有南方那么多的崇山峻岭,适合修建铁路,也有比较现成的路线可以借用。

比如南京到北京的南北线,压根不用规划线路,直接跟着京杭大运河走就是了,是以虽然是南京到北京的铁路,但实际上南方是从扬州出发的。

洛阳到济南的黄河线也是一样,直接跟着黄河走就行。

而这次同行的三秦线,则是从长安东面的华阴修到西面的陇西,全程跟着渭水走,不需要穿山越岭,大虞现在也没这个技术。

而有了这一条线之后,华阴到兰州大约八百公里的路程中,就只有不到两百公里没有铁路了。

“二弟,你居功至伟啊!”皇太子大佬森竖起了大拇指。

他这次回来,就是来见证三秦铁路通车的,自此以后,关中产的各种关键物资和货物到敦煌的人力,可以减少七成以上。

此时,大虞的蒸汽机进步非常迅速,毕竟每年几百万银元砸下去,每一个有效发明动辄奖励上万银元起步,再加上莫子布对研究方向的确定,再要是砸不出来性能优越的蒸汽机,那才是怪事。

而现在通车的三秦线上用的,又是最新式的蒸汽机,可以牵引三十节车厢,载重一百九十吨,时速超过三十公里,基本达到了历史上1850年左右的水平。

六百公里的路程,跑了大约二十二个小时,若是在后世,骑个踏板车都比这快,但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速度了。

倒不是说时速没有什么能超越,而是火车可以日夜不停的运转,这就太强大了。

到达陇西县后,莫子布还出席了李家龙宫,也就是李唐皇室为他们祖宗修的祠堂的完工仪式。

李家龙宫在西北大乱时被摧毁,莫子布也拖拖拉拉,直到现在才把它修起来。

站在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庙宇前,莫子布有些感慨的问儿子莫洲森,“我让你看的后汉书孝桓帝记你看完了吗?”

大佬森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他看汉桓帝的传记,但还是照做了,而且看的非常仔细,“孩儿看完了,还仔仔细细的看了五遍。”

莫子布点了点头,“那你说说,看了汉桓帝的传记,你有什么感想?”

阿森稍微思考了一下,随后说道:“孩儿看了孝桓帝记感触良多,但主要有三点。

其一,汉桓帝的本意,是在消灭大将军梁冀这种跋扈臣子后,想要以宦官、外戚、士人三股势力来平衡朝堂,以达到皇帝能摆脱权臣桎梏,掌握国家之目的。

只可惜,他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以至于提拔完宦官和外戚之后,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分给士人了。

导致士人以为皇帝还是只宠信外戚和宦官,不肯为他效力,三权鼎立还没实现,就先缺了一条重要的大腿。

其二,汉桓帝心智不坚,易怒冲动,士人不愿意为他效力,他应该更加礼贤下士靠近士人,拿出更多好处来笼络。

可汉桓帝却意气用事,以此处罚士人,导致皇帝与士大夫更加离心离德,最终引发党锢之祸。

其三,汉桓帝没有识人之明,所重用的外戚碌碌无为,根本起不到助力的作用,所用宦官则皆是奸诈恶徒,以至于朝政更加败坏。

儿以为,有此三点在,汉桓帝注定难有作为。”

大佬森说完,自觉已经把汉桓帝总结、剖析的非常清晰了,于是用一种孩子期待父母夸奖的眼神看着莫子布。

但莫子布却摇了摇头,“这三点确实是汉桓帝非常大的错误,但并不是最致命的,为父认为,汉桓帝最大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他寿命太短。咱们可以看出来,汉桓帝并非昏君,也有心励精图治,可是他三十六岁就驾崩,让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你说的这三点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

因为汉桓帝随着年龄增长,经验与见识也在增长,如果他能再活二十年,活到五十六岁,他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

第二,汉桓帝只着眼于朝堂,完全在耍弄权术。

对于帝王来说,这是本末倒置的事情,譬如大明世宗皇帝一样,满身的心眼,全都在搞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他们没有看到,在他们操弄权术,搞什么外戚、宦官、士人共辅朝纲,今日你得势,明日我上场的时候,全天下的子民,正被这种激烈的朝堂变动,害的生不如死,家破人亡。”

莫子布说着,指了指唐太宗的神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文皇帝真乃千古一帝,能在一千多年前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教训。

帝王统御天下,在道,而不在术。

你一定要记住,对于帝王来说,权术只是小道,当一个君王把全部精力用在跟臣子玩弄权术,搞什么平衡的时候,就是他最失败的时候。

一个真正的帝王,定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必须首先考虑天下的升斗小民,把每一个政策对于赤子百姓的坏影响都降到最低。

只有这样,他的统治,才能得人心,权柄自然安稳,国家自然兴旺。

切记切记,你以后千万不要陷入操弄权势的歧途中去。

不是说君王不能玩帝王心术,而是不能把它当成了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大佬森皱着眉头,仔细的思考着父亲的话,莫子布则拿出一幅字递给儿子。

“你去安西之后,把他裱装在卧室,日日看见,日日警醒。”

大佬森接过来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十个大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是父亲新作吗?”大佬森低声问道,他只觉得这十个字,犹如晨钟暮鼓,在他心里敲响。

“你自己体会吧,若是有成,待你还在安西呆上三五年,解决沙皇罗斯帝国的威胁回来之后,朕就要去过逍遥日子了。”莫子布哈哈一笑,说出了心里话。

阿森大惊,正要说什么,老六莫洲桓拿着急报跑了过来。

莫子布接过一看,然后递给阿森,“你兄长鲁王世子阿泽来信了,沙皇保罗一世屈服了,他不敢再与法兰西作对,很可能要把力量转移到东方来了。”

“去吧,我的儿子,我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对付我们这个贪婪的邻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