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倒斗 > 第三十三章 苦干

倒斗 第三十三章 苦干

簡繁轉換
作者:平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3 14:41:40 来源:源1

吭愣——

土层中,一道金石相击的声响,尤为清晰。

我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强烈的预感:不是普通的石头!

我立即胡乱铲了两下,一块方方正正、脸盆大小的青石条,便出现在头灯的辉映之下。

有字!

而且很多,都是右起书写。

如“炳朱總佰日肆拾月捌”、“灵靈照馬營州定”、“燁鄭余軍日貳廿月捌”……

这些字迹并非刻字,而是直接用墨水书写的,内容基本都是日期加身份信息。

一看见这玩意,我手都哆嗦了。

因为前些天,我刚好看过《风雪定陵》,类似的物件,发掘定陵的时候也出现过。

所以这是什么?

这就相当于当年修建陵墓时的考勤签到表!

考勤表值钱么?

不值钱。

但它的出现,足以证明“敕建陵墓”这一说法是真的,因为上面杂七杂八的“百总”、“军余”、“定州营”这些名词,说的都是军职军营,因为当时修墓的主力,是直接从班军之中抽调的!

冯爷看后,也是激动的一拍大腿,说辞跟我理解的差不多。

长海叔兴奋道:“继续往前打么?”

冯爷考虑了片刻,说先打探针,取土查看土样,同时他叫我通知周伶,说工程量可能会很大,最好直接打“根据地”!

盗墓行里,根据地属于大墓标配,因为短时间内完不了工,需要将地表做好伪装,以防被人发现。

山上的根据地相对好做,盗洞掩盖好,白天再找两个人在四周看着就行了。

换成村庄或城镇,一个完美的根据地少说要准备几个月,比如开小卖部、建大棚、开沙场、挖鱼塘、开饭店甚至建酒店也是有的(最后这一项真不是吹牛逼,而且还不是个例,但具体是哪,我不敢说)。

当时我们是这么干的。

由于洼地都是荆棘,我们就找了块对应口径的三合板,上面盖好浮土,然后再插上一些枯枝,这样盖在洞口,只要不走到两米以内,根本发现不了。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

散土!

这他妈都怪小平头,他为了秀操作,把盗洞直径拓宽到比洗衣盆还大!

以至于六米深的盗洞,倒上来的土足有五方多。

当时我又发挥小聪明,提议直接捅进盗洞里,毕竟下边空间大,放五十方也不成问题。

然而这次不灵了。

冯爷说“二阶段”盗洞还指不定要搞出多少土来,地宫空间要省着用。

目前时间还算宽裕,最好把土弄到山谷外头,倒进水库里。

这是个好办法。

刚过完年,夜深人静,水库也没人看着,沿着水库边缘一倒,不会留下一点痕迹。

但有一个问题——工作量极其巨大。

五六方土不多,可是我们没有小推车!

有的话我一个人就办了。

所以最后我们是纯靠橡皮桶,一点点往外送的,就那种工地装水泥的橡皮桶,有混过工地的朋友,肯定明白这任务量有多大。

一方土,那就是整整四十桶!

进出山谷两公里,一次只能带两桶。

那天晚上,真是把我们几个累到几乎吐血。

为了保证天亮之前运完,墓里只留冯爷和长海叔两人,地面上包括黄波在内,我们五个人一刻没停,连跑带颠的足足干到了凌晨四点,但最后却还是剩下一方多,无奈捅进了盗洞里。

说真的,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累的一次!

天亮后回到青州市区,我们连饭都没吃,纷纷扎进房间呼呼大睡。

我醒的最早,中午就醒了。

因为郝润给我打电话了。

这姑娘说精不精,说傻不傻,一个劲儿问我前天傍晚怎么回事儿,好不容易糊弄过去,她又问我在哪里,问我为啥不给她打电话……总之就是各种问题各种问,估计是双胞胎不疼了……

到了晚上,为了加快进度,我们九点就上了山。

当时我们的操作流程是:按原始朝向挖盗洞,每挖一米,就分别向左、右、下以及夹角的五个方向打探孔,要打到见生土为止,平均下来,每个探孔深度都超过了八米。

盗洞空间狭小,套管只能一截一截上,再一截一截拆,非常麻烦。

此外横向下针的费力程度,是呈几何倍数增加的,这就导致进度很慢,一晚上只能推进不到四米。

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

一是我们有时间对盗洞进行整体加固。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横井极不稳定,如果长时间不进行加固,塌方是必然的,再加上是回填土,一旦塌方,基本就是一塌到底。

别忘了,这可不是地表,是六米深的地下!

要是突然塌了,那就直接多烧点纸钱,贿赂贿赂地府人员,争取早点投胎算了,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跟老太监做同学。

所以必须进行加固。

这里我又学到了。

加固盗洞,最巧妙的组合,是荆条排子加木板再加16mm的螺纹钢,稳固性好,而且效率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组合只适用于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干燥,土壤湿度不像南方那么大。

而且木板最好别是脆弱的杨木,得是有年头儿的松木才行。

可效率再高,那也是不少东西。

毕竟盗洞长,工程量摆在那,最后都是我们披星戴月,一趟趟背进来的。

所以我感觉我们也不算纯粹的不劳而获……

至于第二点,就是我发现冯爷确实很专业,于是我就厚着脸皮,各种跟在他屁股后头偷师。

他也不藏着,给我讲了很多东西,除了盗墓技巧,还有行业秘闻、江湖规矩、古玩鉴别等等。

虽然大都浅尝辄止,但好在时间充裕,他讲的很系统化,仍然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这就导致我对他的印象又变好了一些。

跟建新哥聊天的时候,也不再偷偷喊他老登了。

大的进展出现在第四天。

凌晨一点半,二阶段盗洞打了九米左右,我们眼前出现了夯土。

而且不是简单的夯土。

是那种纹理分明,夯填结合的夯筑层。

而且夯土和回填土的交接面,还出现了木炭和石灰。

这种结构,无论哪朝哪代,都是非皇亲贵胄不可有,再结合之前盗洞中打过的所有探孔,可以得知夯筑层外侧,有一个深度超过十四米、直径超过十八米的巨型回填坑!

这让我们越发好奇了。

墓主人究竟是个什么人物?竟配得上如此规模的大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