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倒斗 > 第178章 送苦命

倒斗 第178章 送苦命

簡繁轉換
作者:平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3 14:41:40 来源:源1

坑底除了林文俊还有一名保镖,惊吓后退的瞬间,那名保镖立即挡在他身前,并迅速掏出枪瞄准洞口。

“快快!拉我上去!”

二人回到地面,林文俊仍是一脸惊惧,坐在地上大口喘息着。

众人面面相觑,七嘴八舌的问怎么回事。

他费力的咽了口唾沫,抹了把汗道:“死人!”

“死人?”

“嗯…好多…都烧焦了…”林文俊不住点头,还说了句太恐怖了。

我皱了皱眉,感觉他不像装的,是真被吓到了,便抓着绳子滑到坑底,调亮头灯朝洞中照去。

尽管已经做足心里准备,但当真正看见时,我还是被惊的心脏骤缩,浑身都跟着一激灵。

三米见方的窑炉中,竟有不下二十具焦黑的尸骨!

有的只剩骨架,有的还残留着些许碳化的肌理,它们固结扭曲着堆靠在一起,在头灯的照射下,仿佛一群刚刚从地狱中爬上来的痛苦冤魂!

这是被活活烧死的。

每一具尸骸都保持着濒死时的姿势,让人看到之后,脑子里会不自觉去联想,他们死前曾遭受过什么样的痛苦。

尤其右侧的一具,他双臂高举,手臂末端不知是掉了还是烧光了,嘴部张开的极大,似乎已经在这黑暗的窑炉中,凄厉哀嚎了上千年之久……

难怪,难怪林文俊会被吓到。

这画面之惊悚,已经不是惊悚二字能够形容的了。

毫不夸张的说,我下斗哪些年里也见过不少可怕的东西,但如果单论视觉冲击,窑炉中的场景,绝对能排进前三!

不过恐怖归恐怖,这些尸骸的发现,也再次印证了李释缘手札中的预测。

就是当年在这处谷地中,一定有大批回纥人因灭佛惨遭屠杀。

只是有一点我想不明白。

即便信仰不同,但怎么说也是同胞,一刀砍死不就得了?为什么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

“帅哥……”

这时,那个“扥唥扽唥”的大凶妹探头问:“很吓人么?”

靠坐在坑壁上,我点着颗烟抽了一口:“还行吧,对我来说不是很恐怖……”

“那你手抖什么?”

“有么?”

“哦,我这是刚刚刨土累的……”

爬上地面,我很快锁定一处位置,便招呼马哥拿铲子过去挖坑,并叫南瓜和疤叔将另外三座没塌的窑炉搞开,看里边有没有骨头。

这是北派的老规矩,叫做“送苦命”。

即在倒斗刨坟的过程中,一旦碰见命苦枉死的人,不能任其曝尸荒野,要帮忙入土为安。

虽说这群人不算曝尸荒野,但死的太惨了,还让他们待在窑炉里显然不太合适,所以我决定按规矩处理。

挖坑的空档,那群人还是没忍住,爬下去看了。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

尤其女性,除了黑水仙聪明没有看,其余的当场就给吓哭了。

大概十点左右,另外三座窑炉被打开,第二三座窑炉中也有被烧死的人,第四座没有,里头是堆放整齐的半成品方砖。

尺寸大概五公分厚,三十公分见方。

如我所想,的确是经文砖,并且还是手雕经文,而不是磨具压制的。

但由于是梵文,我不认识,不知道经文的具体内容。

我叫林文俊过来看了看,没想到这货居然懂,说是《法华经》。

随后他立即招呼那群保镖和向导过来搬砖,我们也钻进窑炉开始装殓尸骨。

这些人本就是被烧死的,又历经千年,已经完全碳化,脆的跟巧克力饼干棒一样,再加上好些尸骨的肢体都扭曲在一起,即便我们再三注意,却还是碎了一地。

最后没办法,只能先挑完整的捡,剩下碎的统一收进大筐,倒到之前挖好的土坑里,南瓜说到了下边让他们自己组装去吧。

忙忙活活搞到后半夜,谷地外侧多了个大坟包。

我拆开盒冬虫夏草一根根点燃,在地上插了一流,恭敬的拜了拜,同时心里默念:“各位叔叔大爷、婶婶大妈还有大哥大姐们,我沈平川今天不求钱财只做好事儿,要是你们在天有灵,就保佑我们这次顺利脱困,等回国后我一定给你们多多烧纸。”

完后简单清洗了一下,我们便纷纷钻进帐篷睡觉。

由于被骸骨吓到了,这天晚上那群富家子弟没再搞运动,再加上我又累,很快便进入了梦乡。

但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什么鬼了神了的,这晚我做梦了。

我梦到营地中出现很多人影,有男有女,都穿着古代的衣服,在林文俊他们的帐篷中间来回穿梭,而后这群人便一个接一个的,过来朝我鞠躬行礼。

正好奇的望着,忽然有人拽了拽我的手。

我低头一看,是一个戴尖顶帽、穿袍子的小女孩。

她不说话,只抬手指了指我身后,我一转身,当场吓了一跳!

谷地中站着数不清的人影,有断头的,有缺胳膊少腿的,还有被开膛破肚捣鼓自己肠子的……除了没头的,其余的全都在眼巴巴的望着我……

“川哥!川哥!”

惊醒时,南瓜正在拍我的脸。

我朝帐篷外看了看,发现天已经亮了。

吃完早饭,大家继续开挖。

不过除了林文俊,那几个年轻男女明显没了兴致,都窝在营地不出来。

这比我预料的要快。

我估计最多两天,这几个人绝对会待不住。

搞窑口和盗墓不一样,一旦确定了窑址的位置和深度,就没什么技术性可言了,除非你能发现保存完好的地窖,否则就是纯纯的体力活。

另外搞窑口不能大规模用探铲,一方面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容易扎碎深埋在地下的瓷器。

当然这说的是千禧年前后的情况,现在没这么费劲了。

现在那群搞窑口的都上科技,用那种高频电磁波成像雷达,一波地毯式扫描下来,不但能精准定位,甚至连具体的器型都能显示,就跟过安检一样,效率简直高的一批。

靠着窑炉最西侧,我们试着挖了一个探坑,接近五米深度时,泥土中露出了不少白瓷片。

我拿起一片用袖子擦干净,放到阳光下仔细观察,发现胎体致密,釉色莹润,而且呈现出一种白中微微闪黄的色调。

这是盛唐时期邢窑的特点。

由此可见,当年李释缘大概率是从河北地区找的工匠。

琢磨了片刻,我叫马哥和南瓜扩大范围再打一批探点,看周围有没有地窖存在,我自己则带上罗盘和望远镜,打算到谷地深处转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