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倒斗 > 第193章 隐蔽的宝函

倒斗 第193章 隐蔽的宝函

簡繁轉換
作者:平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23 14:41:40 来源:源1

棺木质量不算上乘,再历经千年的光阴,内部木质基本都已经朽了,我只怼咕几下就将撬棍捅进了棺材内部。

按了一下感觉不是很重,我便顺势向下一压,打算将棺盖撬起来。

不料朽的得太严重了。

我猛一用力,就听咔嚓一声,棺盖径直断成了两截,一股又臭又有些怪的味道随之飘散出来。

“我来!”

这时马哥也腾出了手,他招呼一声,抄起尖头铲就是一通挥舞,另外半截棺盖当场化作碎木,通通被丢进两侧的椁厢里。

快是快了很多,但这么一搅和,怪味更浓重了。

咋形容呢?

就有点类似吃了那种变质的鸡蛋,然后窜稀跑肚时的气味,不是单纯的臭,是一种奇怪的臭,总之难闻的很。

“呜呜……”

我们经常下墓,对臭味的免疫力相对较强,再加上如果实在觉得不适可以暂时掩住口鼻,所以反应不是很强烈。

被捆住那群人可就惨了。

一个个呛的眼泪哗哗直往外冒。

尤其林文俊这吊毛,反应最严重,一张脸几乎憋成了猪肝色。

我担心他憋死,赶忙给疤叔使了个眼色,疤叔上去揪住他嘴里的布团一扯,这货哇的一下,当场喷了出来。

不是我发扬人道主义,而是我们还得拿他当挡箭牌,所以安全离开之前肯定不能让他出事儿。

缓了五分钟,我感觉怪味淡了一点,立即扶着头灯朝棺材里头看去。

最看见的是一尊铜质鎏金坐佛,摆放在叶护太子头顶正上方。

我看了一眼,目光随之下移。

叶护太子的脸很黑,皱皱巴巴的看不出模样,就好像整体糊了一层女性做美容的那种黑泥面膜一样。

当然只是视觉上像,实际摸起来并不是泥,只略微有些潮湿而已。

捏了点放在指尖一搓,我发现其中存在纤维成分,瞬间恍然大悟。

这人是二次埋葬,前后两次相隔半年之久,所以尸首运到这里的时候,状态肯定不怎么好,因此李释缘就用丝绸将尸体层层包裹起来,估计样子会跟木乃伊差不多。

不过也有可能是先进行包裹,然后再运到这里安葬。

甭管先包后包吧,这种办法根本没用,而且还会加剧腐烂的程度,就像沤大粪一样,最后连骨头都会烂的不成样。

这让我感觉有点纳闷。

毕竟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一把火烧了,无论回纥还是佛教徒的丧葬习俗,火化并不存在什么冲突的地方,也不知道李释缘怎么想的,居然没有这么干。

从脖子往下开始,棺内出现大量“黑泥面膜”,是锦被、经被一类的覆盖物,边缘靠近棺材内壁的地方,隐约还能看出些颜色和花纹。

这时候光靠看就不行了,必须得上手翻。

那味道,简直绝了。

甚至跟当初在青州大墓第二层,井椁里流出棺液都有一拼!

不过臭归臭,好东西确实不少。

除了鎏金佛像,还有玉佛像、刻经金片、银经幢、宝石念珠,白瓷净水碗、三彩僧俑、玉雕的莲花化生童子……

但唯独,没有墓志中提到的东西。

我上下来回看着,满脑子问号。

什么情况?

该翻的地方全都翻了,怎么会没找到?

难不成……塞进了肚皮里?

这并非我胡思乱想。

我听把头说过,古代有些小众的、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法脉,是有这种情况存在的,被称之为“人函”,也就是以人的躯体充当容器。

不过人函一般都由正式受戒的信徒或奴隶来充当,叶护太子身份尊贵,按理说是不应该的。

再者说,人死后烂的最快的就是腹部,因为腹部都是内脏,最适合细菌滋生,半年时间就算没彻底烂干净,指定也跟一锅卤煮似的,就是想做人函也做不成了。

琢磨来琢磨去,我目光逐渐落到了叶护太子的头部。

别误会,不是要掀他头盖骨。

我真正注意到的,是他头部下方的瓷枕。

由于形制釉色都很普通,而且还是素面的,刚刚只扫了一眼就没再关注。

看了几秒,我立即撸了撸袖子凑到近前。

“太子殿下,多有打扰,有怪莫怪哈。”

说着我一手托起糊满黑泥的脑袋,一手将下方的瓷枕推到了一旁。

“整啥呢平川?”

“卧槽…”

对天发誓,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够小心的了,可叶护太子烂的实在太严重,我一分神,他脑袋瓢瞬间就垮了,“面膜黑泥”落得我满手都是。

这不怪我,也不能怪马哥,这都怪李释缘处理不当……

“昂?没事儿!”

看马哥把东西都装好了,装了小半麻袋,我就说让他先上去。

而后我托起瓷枕的一头,让瓷枕逐渐倾斜,达到一定角度后,某种异物滑动的声音便从内部传出。

心里一喜,我嘀咕说藏的还真隐蔽。

将瓷枕捧起来仔细观察了一圈,就见瓷枕底部也是黑漆马虎的,但靠近四外沿的位置,有一圈颜色要稍微偏浅。

用指甲抠了几下,就听噶喯儿一声脆响,一小片微微透明的东西忽然碎裂脱落下来,具体是啥不清楚,但我猜大概率是类似鱼鳔胶一类的粘合剂,而原本被这东西覆盖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细小平直的缝隙。

我顿时有谱了,赶忙小心翼翼地将瓷枕竖放到隔断上,抽出匕首使劲剜了起来。

半分钟后,随着我轻轻一撬,瓷枕底面当即朝外侧倾倒出来,我伸手拖住,缓缓放平,一个黄布包裹的方形物体,便一点点映入眼帘。

黄布也已经半碳化,稍微一碰就碎了,进而露出里头包裹着的一方铜函。

个头不大,只有不到十公分见方,不过拿起来却感觉很压手。

我心里砰砰直跳。

找到了!

李释缘手札中提到的,从恒岳寺捡到的佛宝,找到了!

所以这里头到底是什么?

按墓志所述:舍利瘗于塔下,弗可复取,幸昔于恒岳宝刹获七珍法螺,纵不逮舍利之殊胜,亦佛门至宝也,今置于此,冀愿太子英灵,闻我佛妙音,早登极乐。

七珍即佛教教义中象征殊胜、清净的七种宝物,法螺则为象征佛法加持、吉祥圆满的八瑞相之一。

因此这里放的,必然就是由七种材质打造的一套法螺。

但具体是哪七种材质就不好说了,因为不同宗派、经卷中,对七珍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思索片刻,我并没有进一步打开看。

因为凭手感就能判断出来,铜函里肯定有银函,银函中说不定还有金函,否则分量不可能这么重,而且这种宝函一般都有合扣装置,不是三两分钟就能轻松开启的,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现在看不是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