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天宝谜案 > 第30章 龙蛇终烬灭 青史照长安

天宝谜案 第30章 龙蛇终烬灭 青史照长安

簡繁轉換
作者:衙门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4 02:54:40 来源:源1

第30章龙蛇终烬灭青史照长安(第1/2页)

曲江池水,倒映着万千灯火,也倒映着画舫上那张掌控天下的帝王面孔。死寂。绝对的死寂。方才还鼎沸喧嚣的池畔,此刻如同被无形的寒冰冻结。数万道目光,凝固在玄宗皇帝李隆基那平静无波、却如同深渊的脸上,凝固在他腰间那枚温润的羊脂白玉佩上。那枚玉佩在通明的灯火下流转着柔和的光泽,底部那微小的印记,仿佛一个冰冷而狰狞的蛇眼,注视着这煌煌人间。

“朕,就在这里。”

“尔等口中的‘蛇心’……”

“不是欲见朕么?”

平静的话语,如同九霄惊雷,狠狠劈在每一个人心头!水榭平台上的太子李亨,脸色瞬间由苍白转为死灰,身体晃了晃,若非身后侍卫眼疾手快,几乎瘫软在地。他眼中爆射出难以置信的惊骇、被极致愚弄的愤怒,以及……面对巍巍皇权时,深入骨髓的恐惧!父皇!竟然是父皇!那隐藏在“集仙殿”(武惠妃旧宫,亦是玄宗时常追思之所)阴影下、操控“暗火教”邪徒、制造两起焚灯惨案、觊觎西域魔窟的“蛇心”,竟是这大唐帝国的九五至尊!

几位随太子登台的老臣,如张九龄者,须发皆颤,老脸涨得通红,眼中充满了被亵渎的愤怒与深沉的悲凉,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京兆府、大理寺的官员更是面无人色,冷汗涔涔,几乎握不住手中的笏板。

岸边的百姓,在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死寂后,如同炸开的油锅!

“天……天子?!”

“不……不可能!”

“蛇缠牡丹……圣上……怎么会……”

“那霓裳娘子……绿腰娘子……都是……”

巨大的惊骇、混乱、信仰崩塌的茫然与恐惧,如同瘟疫般在人群中疯狂蔓延!有人瘫软在地,有人掩面哭泣,更有人因极致的恐惧而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煌煌盛唐的根基,仿佛在这一刻剧烈地摇晃起来。

唯有侯砚卿。他依旧伫立在平台最前端,青灰色的旧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脸上的灼伤疤痕在明暗交错的灯火下如同古老的图腾。他迎着玄宗那双深不见底、仿佛蕴藏着整个宇宙寒冰的眼眸,没有丝毫退缩。手中紧握的“金鳞令”和“影鉴石”,散发着冰冷的触感。

“陛下!”侯砚卿的声音嘶哑,却如同出鞘的绝世名剑,带着洞穿虚妄的锋芒,瞬间刺破了混乱的喧嚣,清晰地传入画舫,也传入每一个惊魂未定的耳中:“三载血泪,白骨铺路,非为谋逆,只为求一个真相!求一个公道!霓裳娘子何辜?平康坊万千乐籍何辜?金鳞卫忠魂何辜?西域沙海埋骨商旅何辜?!”

他猛地举起那块烙印着蛇缠牡丹简化徽记的灯架熔痕残片,高举那瓶来自霓裳案现场与西域金棺的“迷迭沙”香料灰烬,高举“影鉴石”照射下显现的、刘德右手伤痕与熔痕指印完美重叠的拓图!

“此乃物证!指向焚身灯架制造者!”

他展开那幅血迹斑斑的“长安蛇踪图”摹本,指向“集仙殿”那狰狞的黑色牡丹徽记和“蛇心”标记!

“此乃图证!指向元凶藏身之地!”

他指向瘫软在地、面如死灰的刘德!

“此乃人证!亲口供述受命于‘集仙殿主上’,布置三年前与今日之杀局!”

最后,他的目光如同燃烧的陨石,死死锁定玄宗腰间那枚玉佩!

“而陛下腰间之佩,受圣教‘影鉴石’辉光所激,其底所藏‘蛇缠牡丹’之徽,便是这万恶之源、滔天罪孽的终极烙印!此乃——铁证如山!”

话音未落,侯砚卿已闪电般举起“影鉴石”!他并非对准玉佩,而是将其置于水榭高处一盏最明亮的宫灯强光之下!同时,将手中那块熔痕残片,精准地置于“影鉴石”投射光路的焦点!

“嗡——!”

“影鉴石”骤然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一道凝练如实质的光束,并非射向玉佩,而是射向侯砚卿高举的熔痕残片!在“影鉴石”神异力量的激发下,残片上那个微小的、肉眼难辨的蛇缠牡丹简化徽记,被瞬间放大、投射、清晰地显现在水榭平台后方悬挂的一面巨大素白丝绸屏风之上!

那扭曲盘绕的毒蛇!那妖异盛开的黑色牡丹!纤毫毕现!狰狞欲活!

紧接着,侯砚卿动作毫不停滞!他如同最精密的机械,迅速将“影鉴石”光束转向玄宗腰间那枚温润玉佩!

同样的神异光流扫过玉佩底部!

屏风之上,那放大投射的玉佩底部影像中——一个与残片徽记纹路走向、细节形态完全一致、只是更加繁复华贵的蛇缠牡丹徽记,在强光的激发下,如同水中的墨迹般,无比清晰地晕染显现出来!两个徽记,一大一小,一简一繁,如同镜子的两面,在巨大的素白屏风上并立呈现,相互印证,散发着令人窒息的邪恶与不祥!

“嘶——!!!”

山崩海啸般的倒吸冷气声响彻曲江池畔!再无任何侥幸!再无任何质疑!铁证!在数万长安百姓、百官勋贵、乃至太子面前,以如此神异而无可辩驳的方式,将帝王与那万恶的徽记、与两起焚灯血案、与祆教叛徒“暗火教”蛇祭司的身份——死死钉在了一起!

画舫之上,玄宗皇帝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痕!一丝被当众剥去神圣外衣、露出狰狞本相的愠怒与冰冷杀意!他握着“本源之核”碎片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高力士垂下的眼帘中,亦是寒光一闪。

“大胆妖人!”玄宗的声音不再平静,带着帝王被冒犯的雷霆之怒,如同寒风扫过池面,“以妖术构陷君父!妄图颠覆社稷!其心可诛!来人!给朕……”

“陛下!”一声苍老而悲愤的怒吼,如同垂暮雄狮的咆哮,打断了玄宗的命令!张九龄须发戟张,老泪纵横,猛地踏前一步,对着画舫方向,深深一揖,声音却字字泣血:“老臣斗胆!侯义士所呈之证,神物显化,万民共睹!若为妖术构陷,何以解释那刘德供词?!何以解释熔痕徽记?!何以解释西域异香?!陛下乃天子,代天牧民!当为天下之表率!岂可……岂可行此悖逆人伦、亵渎神明、戕害无辜之恶行?!今日若因君威而掩天下之口,灭证人之迹,则煌煌大唐,法度何存?!天理何存?!后世青史,又将如何书写今日之曲江池?!”

“请陛下明示!”

“请陛下释疑!”

几位随行的耿介老臣,如同被张九龄点燃了胸中积压的悲愤与士大夫的傲骨,竟也纷纷出列,对着画舫方向,深深躬下身去!虽未明言逼迫,但那沉默的姿态,却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岸边的百姓,在巨大的震惊和几位老臣悲愤的感染下,也渐渐从恐惧中挣脱出来。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请陛下说清楚!”紧接着,零星的呼喊汇聚成越来越响亮的声浪:

“霓裳娘子死得冤啊!”

“请陛下给个说法!”

“不能枉杀好人!”

民意如潮,虽未形成暴乱,却已清晰可闻!这是对皇权**裸的质疑!是煌煌天日之下,民心向背的第一次清晰显现!

玄宗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如同暴风雨前的铅云。他死死盯着水榭上那几个躬身却如标枪般挺直的老臣,又扫过岸边群情汹涌却尚未失控的百姓,最后,目光如同淬毒的冰锥,落在侯砚卿那伤痕累累却依旧挺立如松的身影上。杀意,如同实质般弥漫开来。他只需一声令下,埋伏在暗处的内卫“狴犴”精锐便会如狼似虎般扑出,将水榭上所有人撕成碎片!将一切证据连同这“大逆不道”的民意,一同埋葬在曲江池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0章龙蛇终烬灭青史照长安(第2/2页)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空气凝固得几乎要爆炸的瞬间——

“陛下!”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说话的是大理寺卿徐峤,他并未如张九龄般悲愤,而是神色肃穆,手捧笏板,对着画舫深深一揖:“臣以为,侯义士所呈之证,匪夷所思,然神物显化,万民共鉴,确乎凿凿!然,天子之尊,万民之父,纵有疑窦,亦不可于万民之前,行斧钺加身之举!此非治国之道,亦非圣君所为!臣斗胆谏言,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将此案人证物证,移交三司(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由三司会审,明察秋毫!若侯砚卿确系构陷,自有国法严惩!若……若其中真有曲折隐情,亦当由国法昭彰,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如此,既可保全陛下圣德,亦不失朝廷法度尊严!望陛下三思!”

徐峤的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即将燃爆的火药桶上。他避开了直接指控皇帝的锋芒,将焦点引向了司法程序和国家法度的尊严。保全圣德,维护法度,这是任何一个理智的帝王都无法在万民面前公然拒绝的理由。

玄宗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的杀意如同风暴般翻涌。他死死盯着徐峤,又扫过水榭上沉默却如山岳般挺立的老臣,岸上那越来越清晰的民意声浪……最终,那滔天的怒火和杀意,如同被无形的堤坝阻挡,缓缓地、极其不甘地收敛下去。他明白,此时此刻,若强行以血腥手段镇压,即便能堵住一时之口,也必将留下无法磨灭的污点,动摇他统治的根基。尤其是在这证据确凿、万民瞩目之下!

“哼!”玄宗发出一声冰冷的鼻音,目光如刀般扫过水榭上众人,最后定格在侯砚卿身上,那眼神仿佛要将他的灵魂都冻结。“好!好一个三司会审!朕,倒要看看,尔等如何将这‘妖术’变成‘铁证’!如何将这构陷君父的弥天大罪,坐实!”

他猛地一甩袍袖,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帝王威压:“传旨!涉案人犯刘德,即刻打入天牢!侯砚卿所呈一干‘证物’,由三司封存!太子李亨,张九龄,徐峤,刑部尚书裴敦复,御史中丞李尚隐!尔等五人,主理此案!三司会审!限期一月!给朕……查个水落石出!若查无实据,构陷君父者……诛九族!”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拂袖进入画舫舱内。高力士深深看了一眼水榭方向,眼神复杂难明,随即躬身跟上。画舫缓缓调头,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沉默地驶离了这片是非之地。

水榭平台上,死寂被打破。太子李亨长长吁出一口浊气,后背已被冷汗浸透。张九龄等老臣相视一眼,眼中既有凝重,也有如释重负。徐峤则神色平静,对着侯砚卿微微颔首。

侯砚卿缓缓放下高举的“影鉴石”和残片。紧绷的神经骤然松弛,身体晃了晃,几乎站立不稳,被一旁的侍卫扶住。他知道,最凶险的一关暂时过了。接下来的战场,将从这万众瞩目的曲江池畔,转移到森严的三司衙门。但,证据链已完整,民心已动摇,法理已占据上风。那盘踞在帝国巅峰的毒蛇,已被逼到了角落。

一月后。大理寺正堂。

气氛庄严肃穆,甚至带着一丝压抑。太子李亨端坐主位,张九龄、徐峤、裴敦复、李尚隐分坐两侧。堂下,跪着面如死灰的刘德。侯砚卿作为关键证人和“原告”,立于堂侧。堂外,虽非公开审理,但消息早已传遍长安,无数双眼睛都在关注着这场牵动帝国神经的审判。

三司会审,并未纠缠于“蛇心”是否皇帝本人这个无法触碰的禁忌核心。而是紧紧围绕两起焚灯案本身,以及“蛇缠牡丹”徽记所代表的势力。

刘德在如山铁证(指印、供词)和强大的审讯压力下,彻底崩溃,供认不讳:三年前受李辅国(代表集仙殿“主上”)指使,在牡丹灯内安装“火钻子”机关并投放“迷迭沙”香料,杀害霓裳娘子;此次亦受同样指令,意图焚杀绿腰。他详细供述了作案手法、香料来源(由李辅国提供)、以及集仙殿内一名神秘总管(负责传递指令和物品)的存在。

三司动用皇命,秘密搜查已被封锁的集仙殿。在秘阁暗格中,搜出了少量未使用的“迷迭沙”香料、制造“火钻子”机关的特殊工具图纸、以及几封用祆教密文书写、尚未销毁的指令信函(内容指向对霓裳和绿腰的灭口)。

对刘德供出的集仙殿总管进行秘密抓捕审讯。此人虽未直接供出皇帝,但证实所有指令和物品均来自“内廷”,并指认了传递物品的一名皇帝近身内侍(此人已“暴病身亡”,死无对证)。同时,该总管亦供出,曾多次秘密将一些标注着祆教符文的西域物品(包括疑似“迷迭沙”原料)送入集仙殿。

最关键的一环:当堂再次启用“影鉴石”!在太子及三司重臣的亲自见证下,将玄宗玉佩底部徽记与灯架熔痕徽记再次投射比照,结果与曲江池畔一般无二!同时,将从集仙殿搜出的香料与霓裳案灰烬、西域样本进行反复比对,气味、成分完全一致!而制造图纸上的标记,也与熔痕徽记吻合!

证据环环相扣,形成一条无可辩驳的铁链,牢牢锁死了集仙殿内隐藏的“蛇缠牡丹”势力——他们操控李辅国、刘德等爪牙,利用祆教邪物“迷迭沙”和精巧机关,制造了两起骇人听闻的焚灯惨案,其目的,与壁画所示、卷轴所载的西域“沙之眼”阴谋紧密关联!

审判结果,由太子李亨亲自宣读,声音沉重而清晰:

“查:宦官刘德,受奸佞指使,以妖邪之术,戕害人命,罪大恶极!判,凌迟处死,枭首示众!其罪行之证供,昭告天下!”

“查:已故宦官李辅国,勾结妖邪,主谋焚灯惨案,罪不容诛!虽身死,亦追夺一切封赠,其家族余孽,流三千里,永世不得入京!”

“查:集仙殿总管王振(化名)等一干涉案人等,依律严惩,决不姑息!”

“集仙殿即日查封!殿内所藏之祆教邪物、禁药‘迷迭沙’,尽数收缴,付之一炬!永禁此邪物流毒于世!”

“着有司,详查‘蛇缠牡丹’徽记所涉之祆教余孽‘暗火教’,务求清剿殆尽,以绝后患!”

“霓裳、及此案中所有枉死之无辜者,朝廷拨内帑抚恤,厚加安葬,以慰冤魂!”

宣读完毕,李亨的目光扫过堂下,最后落在侯砚卿身上,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布衣侯砚卿,虽身无官秩,然心怀忠义,不避斧钺,穷究真相,终使沉冤得雪,妖邪伏法!其功……甚伟!赐金千两,绢帛百匹!然……”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此案已结!凡涉及宫闱之秘、圣躬之事,皆为妄测!若有流言蜚语,妄议君父,惑乱人心者……以谋逆论处!”

尘埃落定。真凶伏法。冤屈昭雪。但,那盘踞在最高处的“蛇心”,以牺牲爪牙、切割集仙殿为代价,依旧隐于九重宫阙的阴影之下,未曾真正伤及分毫。这,便是帝王心术,也是这煌煌盛世之下,冰冷的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