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我来自黄泉 > 第三百零七章镇岳军啸山匪

我来自黄泉 第三百零七章镇岳军啸山匪

簡繁轉換
作者:苗棋淼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9 04:02:01 来源:源1

第三百零七章镇岳军啸山匪(第1/2页)

按照元老贼给我的情报,啸山是看山狗的发源地,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啸山是“看山狗”也就是当年“镇岳军”的驻扎之地,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镇岳军在这里重建山门,将军队变成了江湖门派。

我故意向瞎子问道:“前辈,按照你的说法,啸山里面应该驻扎着一支军队才对。后来,怎么也闹了匪患?”

“呵呵……”瞎子冷笑一声道:“但凡有匪,都是因为世道。”

“你听过太平盛世,匪患横行么?”

这一点,瞎子倒是没有说错,自古土匪为患的时候,不是王朝衰弱,就是已入乱世。

太平盛世的时候,虽然也有一些山寨的存在,但是,他们干的却不是打家劫舍的买卖,充其量就是收点过路银子。真要是敢做劫掠村镇的事情,官军立至。

瞎子道:“平心而论,我倒是有些佩服那些看山狗啊!”

当年,镇岳军被扔在啸山,一开始的时候,朝廷还在给他们拨付军饷,时间一长,朝廷就开始军饷减半,剩下的军饷,让镇岳军镇压土匪,自行筹集。

那之后,镇岳军的主要任务就成了剿匪。

说也奇怪,镇岳军跟土匪交手之后,原先对付天佛教的手段就都用不上了,也就成了真刀真枪的交手。

渐渐地,也就没人知道镇岳军还会法术了,那些土匪也把镇岳军叫成了“看山狗”,也就是帮着朝廷看山的狗腿子。

再后来,朝廷也就彻底忘记了镇岳军的存在,连军饷都不拨了。

看山狗为了生存,干脆自己成了土匪,盘踞啸山。靠着打劫那些土豪劣绅,维持生计。

别的土匪说什么“劫富济贫”“替天行道”都是扯蛋,只有啸山匪真正守住了义匪的招牌,老百姓不仅不恨他们,遇上处理不了的事情,还有人找啸山匪出来断官司,主持公道。

啸山匪虽然在啸山风生水起,但是从未忘记自己是朝廷的镇岳军。

他们换上衣服,就是看山狗,脱了军服就是啸山匪。

弄得当时的各大绺子,都以为看山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兵,明明看不见有官兵出军营,怎么就忽然杀到家门口了。

我听到这里不由得疑惑道:“东北的土匪也不都是傻子吧?他们看不出来啸山匪有问题?”

瞎子哈哈一笑道:“这就是啸山匪高明的地方。”

“啸山匪的地盘,应该是叫山寨,不是绺子。”

瞎子说的这些,我倒是有点印象。

古代时候,不是所有山寨都是土匪。

在东北这边只有叫“绺子”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土匪窝,里面基本上没有家眷。真有官军打来,他们转身就跑,也不会有什么拖累。

山寨就不一样了。

有些山寨就是地方乡绅或者大姓宗族,建在山上的村子只是为了依托山势抵御流寇、保护乡邻安全。这类山寨更像防御堡垒,里面多为普通百姓,平时务农,战时作战,干的根本不是绿林道上的买卖。

还有一种山寨,是被地方豪强或者带着残兵的失意将领占据的山头,形成相对独立的割据势力。他们可能对抗官府,也可能与其他势力争夺地盘,行为复杂,既有维护地方秩序的一面,也可能存在征收“过路费”等类似土匪的行为,但本质是为了维持自身割据,而非单纯以抢劫为生。但是,他们在官府的眼里同样是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零七章镇岳军啸山匪(第2/2页)

当年的啸山匪,就应该是第二种。

所以,真正的土匪绺子,通常情况下跟山寨之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抢山寨就等于是“砸红窑”,往往付出惨重代价,还打不下山寨,所以干脆互不干涉,各走各路。

难怪当时的八大绺子,摸不清啸山匪的底细。

瞎子见我听明白了,就继续说道:“李守山在啸山匪出事之前,就是啸山寨外面开流水窑的线头子。也就是《水浒传》里旱地忽律朱贵的角儿。”

《水浒传》里的旱地忽律朱贵,在水泊梁山外面开了一家酒馆,除了负责收集报,就是对各路好汉的迎来送往。

这可不是施耐庵凭空捏造的事情,在东北凡是上了规模的绺子里,都有这么一个人物,黑话叫“线头子”,管着手下的“线子”或者是“水线子”。

水线子带回来的情报,都得先到线头子手里,才能传回绺子。

线头子作为掩护的接头据点,多数都是酒店,因为这里的人杂,谁都不会特别留意。这种酒店黑话就叫“流水窑”。

我听到这里忍不住一皱眉头。

刀子像是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也瞪着眼睛问道:“你没弄错吧?李守山这么厉害的高手,就是个线头子?”

“怎么说,也得是四大梁吧?”

我也这么想。

东北土匪的等级划分得非常分明,大当家之下,如果没有二当家的话,接下来就该是四梁八柱。

这四梁八柱,要么是八个人,要么是十二个人。

八个人的时候,就是内四梁在前,外四梁在后。

十二个人的时候,就是四梁的地位高于八柱。

四梁八柱之下就是普通土匪。

一个绺子里真正的核心人物是四大梁,就连八柱都差了一层。

线头子的地位,其实相当尴尬。就算勉强排进八柱,也是八柱最末一位。甚至有些人线头子,连八柱都不是,只能算是手底下有些人的小头目。

刚才,瞎子拿着《水浒传》里旱地忽律朱贵举例子,实际上,朱贵在梁山的地位也不高,座次只能排在九十二位,属于末尾的头领。

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李守山论修为,论心机,论狠辣,论气度,说他是啸山匪的大当家都会有人相信。

怎么会变成了一个不入流的“线头子”了呢?

瞎子呵呵一笑道:“这还不简单?”

“要么是李守山的本事,在啸山匪里不入流,只能做线头子。要么就是李守山在啸山匪里不得烟儿抽,大当家不稀罕这个人。”

“赵云,不也一辈子没封将吗?”

“世上都知道五虎上将,其实不知道,刘备、刘禅独不封赵云。”

“赵云作为蜀汉的开国元老,却做了一辈子的裨将军。”

“赵云找谁哭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