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37章:李治也要走玄武门?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37章:李治也要走玄武门?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37章:李治也要走玄武门?(第1/2页)

成长是个很奇妙的事情。

尤其是男人的成长。

也许只是某个瞬间,也许是某个夜晚。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李治突兀的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转变。

曾经的他唯唯诺诺,胆小怕事。

而现在他城府深沉,行事果断。

李治明白,到了如今,已经容许不得半点差错了。

也没有时间给他成长。

陆仝被人拿下的瞬间,只是一个错愕,随即就想明白了。

但他没有辩解,就好像是认了一样。

“不想对本王说什么吗。”

李治反而有了几分好奇。

陆仝轻轻摇头:“在这个时候,末将说什么,已经没有了意义。”

“既是如此,又何必多说。”

他猜到了,肯定是因为杜荷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陆仝也突然心里变得清晰。

这是太子的局,他已经成为了棋子。

为什么是杜荷亲自到他府中去,或许是为了表达重视,然而更多的原因,就是太子故意要让魏王跟晋王知晓,杜荷去了他的府中。

实际上,不管杜荷跟他说什么,聊什么,都没有区别。

只要杜荷来了,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也许从一开始,太子就根本没想过,真的会借助他的兵力。

而是要通过他,打击晋王。

陆仝在右金吾卫多年,因为没有晋升,反而根深蒂固,号召力很大。

他的决定,会影响到更多兵力。

晋王虽说打击了魏王党在右金吾卫的势力,然而匆忙换上去的将领,实则没有多大威信,调动的兵力很是有限。

太子这一招,相当于先行把晋王断了一臂。

‘杜驸马知晓吗?’

陆仝心中猜测着,下个年头就肯定了想法。

‘大概是不知晓的。’

正因为不知晓,所以才有那番情真意切的话。

太子这手谋划,可谓是双管齐下。

李治看着陆仝平静的样子,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

“好算计。”

李治不得不承认,太子这一手,可谓无解。

他现在还敢让陆仝帮着夺嫡吗。

哪怕九分可能,陆仝没有背叛他。

他不敢,即便是十分之一的可能,也不敢赌。

“带下去吧。”

李治突然就有些丧气,他感觉自己对太子,实在是相差很大。

以前觉得只是武力,兵力。

现在太子的运筹帷幄,更是让他感到惊悚。

陆仝只是简单的一步,谁知道太子到底埋了多少暗手?

这让李治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

“备马,入宫,我要拜见父皇。”

李治当即传令。

当然,父皇昏迷,这个时候他也不见不到。

但不是为了见父皇,而是为了见媚娘。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只能从媚娘那边寻求办法。

——

李泰也没闲着。

思索良久,考虑现在是最为关键的时候。

权势感觉作用不大了,关键还是兵力。

能从哪借兵呢。

想来想去,还是要到五姓七望这边走。

于是,李泰精心安排了一场私密的会面,地点选在府邸中一处幽静的庭院。

庭院中,繁花似锦,流水潺潺,可在场众人的心情却如乌云笼罩,压抑而凝重。

不多时,清河崔氏长公子崔盛玉、范阳卢氏长公子卢志杰、太原王氏长公子王景辉、荥阳郑氏长公子郑宇轩、陇西李氏长公子李睿文等人陆续到来。

博陵崔氏跟赵珺李氏的长公子并未在长安,因此李泰也没有邀请。

这等事情,不是长公子,某个管事代表没啥用。

李泰满脸堆笑,没有摆魏王的架子,亲自迎接,将众人引入厅中。

“诸位公子,今日邀大家前来,实乃形势所迫,关乎我等共同利益。”

李泰开门见山地说道。

崔盛玉微微皱眉,目光扫视众人,率先开口:“魏王,不知此番紧急召见,所为何事?如今朝堂局势动荡,我清河崔氏亦是谨慎行事。”

李泰沉声道:“崔公子想必也知晓,太子李承乾如今兵临城下,意图入城掌控大局。若让他得逞,我等都将面临巨大危机。本王此番,是想恳请诸位家族能在兵力上给予支持,助我一同应对太子。”

此言一出,厅中顿时议论纷纷。

卢志杰轻咳一声,说道:“魏王,此事非同小可。我范阳卢氏虽说在各地有些产业,可在长安城中并无现成的兵力可供调配啊。仓促之间,实在难以相助。”

王景辉连忙点头,附和道:“卢公子所言极是。我太原王氏在长安的人手,多为府中杂役、护院,上不得战场,实在无法为魏王排忧解难。”

说到底,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魏王这边的赢面不大了。

尤其是在出力这么多年,魏王依旧没能取得优势的情况下。

放弃谈不上,可要说帮着魏王去跟太子死磕,就犯不着了。

李泰心中焦急,面上却保持镇定,说道:“诸位公子,本王也知道各位在长安城中明面的兵力有限。但本王听闻,五姓七望向来底蕴深厚,各家都有培养死士的习惯。若能将这些死士借予本王,定能助我扭转乾坤。”

李泰在心中算过,几家哪怕一家借他个三四百人,那也有个两千左右了。

加上他自己的兵力,晋王那边的兵力,必然能对太子的一千兵马,有着绝对优势。

只要太子下马,这太子位还不是手到擒来?

郑宇轩脸色一正,语气坚决地反驳道:“魏王殿下,这话从何说起?我荥阳郑氏向来奉公守法,谨遵朝廷律令,怎会行那培养死士的犯禁之事?”

“如果魏王需要钱粮,尚可尽力筹措。但这死士一说,实在是无稽之谈,魏王莫要轻信。”

李睿文也跟着表态,神色严肃:“郑公子所言极是。我陇西李氏亦是名门望族,世代忠良,家族传承靠的是德义与学识,岂会私下豢养死士?不过,在钱粮物资上,我家族愿略尽绵薄之力,支持魏王。但死士之事,恕我等实在无能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7章:李治也要走玄武门?(第2/2页)

崔盛玉微微摇头,一脸无奈:“魏王怕是被不实之言误导了。”

“我清河崔氏向来以仁孝传家,怎会有此等违背纲常伦理之事?”

“培养死士,那可是大逆不道之举,我崔氏绝不可能参与。但若是钱粮相助,只要魏王有需求,我崔氏定当鼎立支持。”

李泰见众人矢口否认有死士,心中虽恼,仍耐着性子劝道:“诸位,如今朝堂形势危急,太子一旦入城,必定会大力打压异己。”

“诸位与我一体,太子岂会轻易放过?死士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奇效,助我扭转局势。即便你们担心暴露,本王也可保证,绝不会泄露半点风声。”

“再者说,钱粮虽重要,可此刻我最缺的是能与太子抗衡之兵力。诸位若不帮我,等太子站稳脚跟,诸位家族怕是再无安宁之日。”

卢志杰面露难色,说道:“我们也想为魏王分忧,可家族确实没有死士。”

李泰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愤懑:“诸位公子,本王如今已是火烧眉毛,没有兵力,光靠钱粮如何与太子对抗?你们若不帮我,待太子得势,第一个遭殃的就是我,下一个,就轮到你们了!”

“死士一事,关乎生死存亡,还望诸位再斟酌斟酌。”

王景辉长叹一声,拱手道:“我等明白魏王的难处,然死士这等事,确实为捕风捉影之事,也不知是哪里出来的谣言。”

不管李泰这边怎么说,几人都是一口咬死,绝对没有死士。

李泰心中失望透顶,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神中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强颜欢笑道:“既然如此,本王也不便勉强。只是希望诸位公子能再考虑考虑,毕竟此事关乎你我生死存亡。”

“死士若能相助,本王定当铭记诸位的大恩大德。”

诸位公子再次推脱,言说绝无死士之事,而后纷纷告辞离开。

独留李泰在院中大发雷霆。

——

宫廷,某院。

“晋王,可是为太子明日入城之事而烦恼?”

武媚娘依偎在李治怀中,轻声问道。

李治点头道:“明日太子就要入城,然而在这个时候,太子竟还有这等算计,实在是让我有些担忧。”

陆仝的事情,方才李治已经跟武曌说过了。

武曌安抚道:“太子再有算计,也只有一千兵马,如若不是这样,又何必费劲心思,去离间陆仝。”

这么一说,李治顿时感觉心里轻松不少。

武曌继续道:“晋王,当下确实是关键之时。你与魏王联手对付太子,看似占据上风,实则暗藏危机。”

李治疑惑地看着武媚娘,问道:“媚娘,我与魏王联合,兵力上足以压制太子那一千入城兵马,能有何危机?”

武媚娘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向前迈了一步,压低声音说道:“晋王,魏王此人野心勃勃,远超太子。你此番与他联手拿下太子,可曾想过之后?他岂会甘愿屈居于你之下?一旦太子倒台,魏王必然会将目标转向你,到那时,你将面临更为棘手的局面。”

李治心中一凛,缓缓说道:“媚娘,我也并非没有想过这些。只是当下若不先除去太子,我永无出头之日。至于魏王,待解决太子后,我自会有所防备。”

武媚娘凝视着李治,眼神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期盼,劝说道:“晋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既然明日动手,为何不将魏王一并拿下?你想想,太子与李泰皆除,这皇位便稳稳落入你手,朝堂之上还有谁能与你抗衡?”

李治脸色瞬间变了,赶忙摆手道:“媚娘,万万不可!魏王如今与我联手,且不说此举是否太过狠辣,若是贸然对他下手,朝堂定会人心惶惶,恐难成功。况且,魏王身边也有不少侍卫,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武媚娘急切地说道:“晋王,身处这皇家争斗之中,心不狠,江山不稳。你与魏王联手,本就是权宜之计。如今有此良机,若不果断出手,日后必成大患。你可在行动之时,暗中安排亲信,寻机对魏王下手。只要计划周密,先稳住他的手下,再一举将他拿下,并非难事。”

李治眉头紧锁,不停踱步,内心痛苦挣扎。

过了好一会儿,停下脚步,说道:“媚娘,我明白你的意思,可这毕竟是皇室兄弟相残,如此血腥之事,我实在下不了手。且不说天下人的看法,便是我自己的内心,也难以承受。”

武曌咬了咬嘴唇,说道:“晋王要是不迈出这关键的一步,永远都无法真正掌控天下。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要是白白错过,日后再想登上皇位,恐怕难如登天。而且,只要成功了,以晋王之仁厚,登基之后善待百姓,天下人自会看到晋王的贤明,又怎会过多苛责今日之举?”

李治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媚娘,此事太过凶险,我实在无法下定决心。”

武曌耐心劝说道:“晋王,若太子与魏王皆除,即便陛下醒来,也没有了其他选择,这皇位便稳稳入手。”

“当年陛下在玄武门之变时,面对隐太子和齐王的步步紧逼,哪怕只有八百人,也是果断出手。”

“那时,朝堂局势混乱不堪,各方势力心怀鬼胎。隐太子作为嫡长子,背后有众多世家大族支持,齐王骁勇善战,二人联手,对陛下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陛下若稍有犹豫,不仅皇位会旁落,自己与麾下亲信的性命都将堪忧。”

“八百人,先下手为强,这才有了今日之大唐。”

“若陛下当时也如晋王这般犹豫不决,又怎能开创这盛世局面,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方来朝?”

李治闻言,不由有些心动。

父皇是他的榜样,所以,他要走曾经父皇走过的路吗。

“只是,父皇那边”

武曌感受到李治的迟疑,当即说道:“陛下虽说会责怪你,然定然也不会太过责怪。”

“那时,晋王便是陛下唯一的嫡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