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66章:这不是朕想要的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66章:这不是朕想要的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66章:这不是朕想要的(第1/2页)

李承乾比谁都清楚,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不是那虚无缥缈的皇权,而是自身的班底。

从军事角度来看,一旦他选择趁人之危,讲武堂培养的将士们必然会产生思想动摇。

这些将士,是他精心挑选并亲自教导的,他们接受的是“保家卫国、忠诚正义”的思想教育。

若他自己都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将士们会对他的领导产生怀疑,对自己所坚守的信念产生动摇。军心不稳,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从政治角度来说,他的行为会被天下人唾弃。即使成功登上皇位,也难以服众。

更不要说再去触动世家的根本利益了,那相当于自绝于天下。

有坚定信念的队伍,能爆发出怎样的战斗力?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没有谁比李承乾更为清楚。

那是能够燃烧整个时代的火焰。

“传令。”

“调两万神武军,暗中接管长安城防。”

“另调火炮两百门,藏于城楼之上。”

“派人密切关注魏王府和五姓七望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动,立刻禀报。”

李承乾下了决定。

即便是注定要走玄武门,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

太极宫。

密切关注太子动向的张阿难,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当张阿难匆匆踏入殿内时,正见陛下手中捏着泛黄的氏族志,书页间夹着的李承乾幼年习字的残页微微颤动。

“陛下,太子已接令,神武军连夜加固城防,将火炮部署至长安城门。”

张阿难躬身作揖,余光看到案几上,还有一堆弹劾太子强占大明宫、僭越礼制的奏疏。

李世民的喉结滚动了两下,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磨过青砖:“他可还有说什么?”

张阿难微微摇头:“太子殿下并未多言。”

殿内突然陷入死寂,唯有铜漏滴水的声音清晰可闻。

李世民缓缓起身,看向远处大明宫方向若隐若现的灯火,,想起十余年前抱着承乾在玄武门观星的场景,那时的稚子攥着他的手指,奶声奶气地说要做“比父皇还厉害的英雄”。

李世民的声音突然有些哽咽:“阿难,你说”

“朕是不是.从未真正懂过他?”

张阿难赶忙回道:“陛下,太子的心中装着大唐,曾经太子监国,百姓都说你太子仁德。”

李世民苦笑,笑声中带着苍凉。

“可他为何就是不愿乖乖做个太子?非要与朕对着干!”

“朕从来没有过废立之心。”

“他要兵权,朕给他,他要东征,朕也应了他。”

“兵马,粮草,朕都给他。”

“可为何,他要防备着朕。”

“难道朕给他的,还不够多吗。”

张阿难不敢答应。

其实闹到现在这样的情况,也就是陛下自己没看清楚了。

当初,长孙皇后驾崩,太子又摔断了腿。

朝野流言,太子腿疾,哪能担当圣人。

恰逢是陛下偏爱魏王,多太子多有训斥,多年不至东宫,经常让魏王留宿宫城,如果不是群臣劝阻,甚至是要把武德殿赏赐给魏王。

在那样的情况下,陛下说没有废立之心,太子能信吗,太子敢信吗。

当然,这些话张阿难是不敢直接说的。

要是这么说的话,岂非都成了陛下的错。

思索一番,张阿难安慰道:“因为太子想证明自己,像陛下当年那样。”

这个说辞,还算是不错。

为了陛下跟太子之间的和睦,张阿难简直是操碎了心。

李世民喃喃自语:“可朕从未想过要他像朕.”

“朕只盼他平安,盼他能稳坐江山。”

说到这里,李世民略微停顿,想起曾经的一些事情,转而道:“你说,朕当初,是不是做错了。”

张阿难劝慰道:“陛下自然是没错的,只是在有些事情上,跟太子有些误会,太子没能体会到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摆摆手,打断了张阿难的话。

他自然也清楚,张阿难的这些话,多有奉承。

当年的事情,如今仔细回想起来,是很容易让太子有所误会。

“朕偏爱青雀,僭越赏赐,然朕对太子,从未有过任何克扣,乃至于放开府库,任由太子取用。”

“朕请这世上名师,辅导太子,太子腿伤后,更是诏令天下,能为太子治腿者,重重赏赐。”

“听闻天竺有灵药,便建使团,前往天竺为太子寻药。”

“太子要庇护罗马,朕虽不想,却也没有放言阻扰太子。”

“太子要开讲武堂,朕知晓太子要做什么,培养自己的嫡系,可朕拦着他了吗。”

“都说朕僭越赏赐青雀,然太子做的那般多的事情,朕也不是由着他去了吗。”

“哪怕是,朕知晓了,太子谋反之事,也从未真正的要将其如何。”

“因为朕知道,太子在害怕,所以才会对他放纵,让他自己能觉得,自己能有自保的本钱。”

这些年,李世民对于太子的一些做法,想法,又何曾完全不知情。

当年太子羽翼未丰,李世民其实有很多机会,手段去进行打压。

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在李世民的心里,这大唐,未来是要交到太子手里的。

看到太子堕落,豢养乐童,李世民很是失望。

直到现在,哪怕跟太子之间势若水火,李世民也很庆幸,赐死了太子豢养的乐童,抽了他五马鞭。

虽说那五马鞭,是太子叛逆的开始,然假若重来一次,李世民还是会抽。

那马鞭,李世民可是好生收藏着,那上面有太子的血,也是鞭策太子醒悟的开始。

张阿难适时道:“太子终会察觉到陛下的良苦用心。”

李世民微微叹息,终究是难以回到从前。

不过这次太子的顺从,还是让李世民感到了些许欣慰。

至少,太子还没糊涂到,眼里只有皇权。

相反,青雀就让李世民感到很是失望。

“阿难,魏王他,你说朕是不是养了一头白眼狼?”

李世民真的很想不通,青雀怎么能这么做,怎么敢这么做的。

以前的一些事情,李世民也没有多少在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66章:这不是朕想要的(第2/2页)

青雀的心思,他也明白。

魏王跟太子之间的矛盾,是平衡太子的必然,也是对太子的磨炼跟压制。

只是这些,在李世民心中,一直都掌有分寸。

他认为,魏王也应该懂得这个分寸。

虽说自己给了他一些希望,李世民本身也没有真要换掉太子的想法。

借魏王的手,同时对付五姓七望,把他们拉入漩涡中去。

也因此,李世民对魏王有些愧疚,加上曾经过继的事情,这才有所偏爱,僭越。

其实李世民也想过,等到自己年迈后,传皇位于太子。

青雀这边就藩,也不会亏待他。

虽说太子登基后,肯定会对青雀有所动作,不过在李世民看来,作为五姓七望的支持者,魏王就藩后,还是会得到五姓七望的支持。

即便是太子登基,也很难对魏王真的下死手。

而且朝堂,从来不准许一家独大,太子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即便自己驾崩后,太子登基,也不会杀魏王。

李世民早就把一切都想清楚了,然而现实没有按照他的设想去进行。

魏王李泰,要勾结突厥,放突厥入关这等事情,是李世民怎么都想不到的。

张阿难略微迟疑,道:“陛下息怒,魏王定是被奸人蒙蔽。”

给魏王说话,不是说张阿难站在魏王立场,而是不希望陛下伤心。

李世民冷笑:“若真是被蒙蔽,朕就放心了。”

“他这是利欲熏心,是狼子野心,是通敌叛国!”

“连他自己的心腹,都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让外敌来践踏自己的臣民。”

“莫说朕当年受过的屈辱,难道他会不知道,突厥入关,会对百姓如何吗。”

“多少家庭,要被祸害,多少人要妻离子散,惨死突厥铁骑之下。”

“他对着大唐百姓,难道就没半点怜悯之心?”

“还想当皇帝,若是他当了这皇帝,会在乎大唐百姓的死活吗。”

“朕是真没想到啊,青雀,朕这般宠爱的孩子,竟然会走到这一步来。”

“他枉费了朕对他的悉心栽培,枉费了他母后对他的照顾。”

李世民气得牙痒痒。

偏爱魏王,其实不仅是李世民的个人原因,还有长孙皇后的关系。

承乾,青雀,稚奴,都是长孙皇后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

对于自己的孩子,长孙皇后自然都是喜爱的,也不存在只宠爱承乾。

对青雀的愧疚,不仅是李世民,还有长孙皇后。

当年,李渊过继李泰,李世民难受,长孙皇后亦是如此。

要回青雀,不仅是李世民的意思,同样也是长孙皇后的恳求。

哪有当母亲的,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

只是长孙皇后也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坚持,要让太子继承皇位。

哪怕是太子腿疾。

也在临终前担忧李世民可能会因此废太子,所以请求李世民废立太子慎重。

“若是她母亲泉下有知,必定也会跟朕这般,对青雀很失望吧。”

李世民感觉有些心累。

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个好父亲。

李世民喃喃自语:“自从观音婢走后,一切都变了。”

他记得皇后临终前,拉着他的手,眼中满是忧虑:“陛下,承乾是嫡长子,虽有腿疾,但品性纯良,望陛下莫要轻易废立。青雀和稚奴还小,要多多教导,让他们兄弟和睦……”

可如今,他不仅没能让孩子们和睦相处,还亲手将他们推向了对立的深渊。

李世民跌坐在龙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殿外。

仿佛又看到长孙皇后在世时的光景。

那时,承乾、青雀和稚奴三个孩子总爱围在她身边,承乾学着夫子的模样教弟弟们识字,青雀蹦蹦跳跳地拿着新得的玩物分享,稚奴则乖乖依偎在母亲怀中,时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殿内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记忆突然不受控地倒带。

贞观九年的盛夏,太极宫的荷花开得正盛,长孙皇后倚着朱栏,三个孩子像雏燕般围在她身旁。

那时的笑声穿透九重宫墙,惊起一池白鹭。

皇后下葬那日,三个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承乾强撑着病体,护着两个弟弟。

青雀紧紧抓着他的衣角,声声唤着母后。

稚奴更是哭得昏厥过去。

那时,他以为孩子们的感情深厚,即便没了母亲,也能相互扶持。却不想,随着年岁渐长,权力、野心如同毒蛇,一点点侵蚀着他们的内心。

“是朕错了。”

李世民语气中充满了懊悔。

“朕以为给他们优渥的生活、无尽的宠爱,就是对他们好。却忘了,皇后在时,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品德和兄弟情义。”

想起自己对李泰的偏爱,给了他超越礼制的赏赐,让他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

真的一定要用兄弟去平衡太子的权力吗。

从前,李世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可到了今天才发现,这样的结果,只有兄弟反目成仇,不死不休。

“阿难,你说……”

李世民抬起头,眼中满是迷茫。

“若皇后还在,承乾和青雀,还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不等张阿难回答,他又自顾自地说道:“皇后在时,总能化解孩子们之间的小矛盾。她会耐心地教导承乾如何做一个好兄长,会温柔地提醒青雀要尊重兄长,会告诉稚奴要敬爱两位哥哥。”

“在她的教导下,孩子们从不争宠,只想着如何让对方开心……”

泪水顺着李世民的脸颊滑落,滴在龙袍上。

他仿佛又看到皇后在宫中忙碌的身影,为孩子们缝补衣裳,给他们讲故事,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那时的皇宫,是真正的家。

而如今,只剩下冰冷的权谋争斗。

哪还有半点家庭温情。

一定要用魏王去平衡太子吗,一定要用魏王去引动五姓七望吗。

若是兄弟和睦,就没办法对付五姓七望吗。

“朕对不起皇后……”

李世民闭上双眼,声音哽咽。

“她将三个孩子托付给朕,可朕却让他们反目成仇。若她泉下有知,该有多失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