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84章:玄武门的诅咒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84章:玄武门的诅咒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84章:玄武门的诅咒(第1/2页)

是的,看似在长安城里安安静静的李承乾,实际上小动作根本没有停过。

长安城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李承乾自从进来后,就被束缚了手脚。

但同时长安城又是最大的舞台,站在舞台中央的李承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寻常人的目光,哪里能看到那么多的东西。

是以被太子一举一动所吸引。

李承乾也乐得如此。

三万神武军,怎么能统治长安。

这长安城,李世民经营二十载,上至群臣,下至士卒小吏,早就习惯了李世民的统治。

想要在这长安城里去翻天,仅靠三万神武军,完全没有可能。

然李承乾的根基在哪里。

不是长安,更非洛阳,而是辽东。

那是完全属于李承乾的辽东。

贵族被灭,各地演武堂拔地而起,大力扶持商业,此时的辽东,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这其中,通过商业活动,辽东的将士一直偷偷向洛阳运输,而后逐步进入长安。

此刻。

辽东。

北风裹挟着渤海的咸腥,拍打着襄平城斑驳的城墙。十七岁的李象立在城头,玄色锦袍被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玉带坠着的螭纹玉佩在暮色中泛着冷光。少年尚未褪去的稚气里,已生出几分李承乾的英气,只是眼底藏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深沉。

“殿下,贺兰将军求见。”

亲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象转身时,三十余岁的贺兰楚石正踏着厚重的石阶疾步而上。

现在的贺兰楚石跟从前完全是两个样子。

当初因为侯君集被下狱,李承乾返回长安之际,就把贺兰楚石留在辽东。

矮个子里拔高个,比起一众辽东三国旧臣,贺兰楚石好歹也是东宫出身看。

李象跟贺兰楚石自然熟悉,身边也没什么人可用,李承乾走后,贺兰楚石的好日子就来了。

现在的贺兰楚石,已经是统领数万兵马的大将军。

曾几何时,他哪里想过会有今日这么一天。

只是长安传来丈人侯君集已经出狱,官复原职的消息,让贺兰楚石有几分不安。

他真担心太子会把他召回长安。

“殿下,神威军第七批士卒已混入洛阳。”

贺兰楚石开门见山,从袖中抽出一卷密信,努力让语气显得如常。

“长安那边传来消息,太子殿下需要更多钱粮。”

李象接过信笺翻阅起来。

对于父亲的要求,他自然是不打折扣尽兴完成。

贺兰楚石略微沉默,而后道:“最近辽东商人在囤积粮食。”

李象冷笑一声:“那些商人在观望。”

“他们在等,等父亲在长安站稳脚跟,或是等他彻底失势。”

贺兰楚石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少年,心中五味杂陈。

“殿下可有对策?”

他既担心李象年轻气盛行事不稳,又害怕自己在辽东经营的势力因过度顺从太子计划而受损。

李象转身走向城楼内室,檀木案上摊开着辽东舆图,红绳标记的商路如蛛网般密布。

“明日召集演武堂的教官们议事,让他们带些精锐士卒,去‘拜访’那些粮商。”

少年指尖划过标注着辽东城的红点,稚嫩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他们,若不愿以平价售粮,便将粮食‘借’给朝廷。”

贺兰楚石瞳孔微缩,心中暗暗赞叹李象的果决,却也担忧此举会引发辽东商贾的反弹。

“殿下,贸然行事,恐怕会引发诸多不满。”

旧的贵族过去,新的贵族自然会诞生。

辽东贵族被肃清,意味着原有的权力架构崩塌,社会秩序出现巨大缺口。在权力真空状态下,需要新的阶层来填补权力空白,维持地方运转。

商贾阶层凭借其在商业活动中积累的财富与资源,成为最有能力填补这一空缺的群体。他们通过经济手段与政治势力合作,获取政治话语权,逐步渗透到地方治理的各个层面,从而替代旧贵族,成为辽东新的权力主体。

李承乾大力扶持商业的政策,为商贾阶层的崛起提供了肥沃土壤。肃清贵族后,土地、资源等得以重新分配,商贾们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开拓商路、建立商会,积累了巨额财富。

商业的繁荣不仅使他们的经济实力远超其他阶层,还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

当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资本,商贾阶层便有了与旧贵族抗衡并取而代之的底气。

他们通过资助地方建设、支持军事行动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自身地位,在辽东的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贵族被肃清后,原有的贵族体系及其特权彻底瓦解,社会阶层结构面临重组。传统的以血缘、门第为基础的贵族统治模式被打破,社会流动性增强。

商贾阶层抓住这一机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和灵活的经营策略,不断扩大势力范围。

他们吸纳原贵族的产业、人才,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以商业利益为核心的新秩序。

相较于旧贵族,商贾阶层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能够通过商业活动满足各方需求,从而在阶层结构重组中脱颖而出,成为辽东新的主导力量。

李承乾在长安的军事行动需要稳定的后方支持,辽东作为重要的战略基地,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

商贾阶层能够提供粮草、资金等物资,满足军事需求,因此得到李承乾的重视与支持。李象和贺兰楚石在辽东的治理也需要与商贾合作,以维持地方稳定和发展。

商贾阶层借此机会,与军事、政治势力建立紧密联系,获得更多政策倾斜和发展机会。这种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使得商贾阶层在辽东的地位不断提升。

但是他们忘记了,再多的财富,也要有实力守住才行。

辽东大量讲武堂的建立,使得辽东军事力量大增,而这些新生的将士,九成源自于曾经辽东三国的底层平民。

加上演武堂的思想教育,他们的效忠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曾经平定整个辽东三国的大唐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84章:玄武门的诅咒(第2/2页)

“将军是觉得我太过莽撞?”

李象抓起案上的狼毫,在舆图上重重画下一道。

“父亲在长安与群臣博弈,我们在辽东若不拿出雷霆手段,如何能解燃眉之急?”

少年的手腕还略显纤细,却下笔果断。

夜色渐深,寒风拍打着窗棂。贺兰楚石望着案头燃烧的烛火,终于鼓起勇气开口:“殿下,属下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太子殿下将辽东托付给您,是看重您的能力,可殿下终究……”

他顿了顿,斟酌着措辞,“年纪尚轻。属下担心,那些老狐狸未必肯乖乖就范。”

其实他真正担心的,是李象年轻气盛的行事风格,会打乱自己苦心经营的权力平衡,让他失去在辽东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地位。

李象闻言,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贺兰将军是在质疑我的手段?”少年挺直的脊背,努力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气场。

贺兰楚石变了摸样,李象自然也是如此。

曾经的李象温顺柔和,现在的李象却变得越发强势起来。

这源自于权力与责任的重塑,李承乾将辽东托付给李象,这赋予他极大的权力,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责任。

管理辽东、为父亲筹备钱粮将士、稳定后方,每一项任务都关乎大局。

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李象深刻认识到,温和的处事方式难以服众,无法有效调动资源、执行决策。

他必须树立威严,展现出掌控局势的能力,才能让手下将领、辽东臣民信服,确保各项事务顺利推进。

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担当,重塑了他的性格,促使他变得强势。

再就是作为父亲榜样的潜移默化,李承乾在长安的所作所为,为李象树立了榜样。

父亲身处权力斗争的中心,以强硬手段应对各方挑战,这种果敢与强势深深影响着李象。李象渴望像父亲一样,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在模仿父亲行事风格的过程中,他逐渐摒弃了过去的温顺,学会以强硬态度面对问题,做出决策,性格也越发向李承乾靠拢。

同时也是个人成长与自我认知的觉醒,在处理辽东事务的过程中,李象不断面临各种难题与挑战,这促使他快速成长。每一次解决问题,都让他对自身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不再是那个温顺柔和、依赖他人的少年,而是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者。这种成长带来的自我认知觉醒,让他敢于展现强势的一面,坚定地推行自己的决策,以实现目标。

“不敢!”

贺兰楚石微微低头。

低头时,额前碎发遮住了眼底复杂的神色,有对李象威慑力的惊讶,也有对自己野心的掩饰。

“属下只是忧虑,若行事过激,恐生变故。”

李象伸手扶起贺兰楚石,语气缓和了些:“所以更要杀鸡儆猴。”

少年特有的嗓音里带着坚定:“将军跟随父亲多年,当知道父亲的抱负。长安是他的战场,辽东就是我们的战场。若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如何对得起父亲的信任?”

贺兰楚石起身时,手掌在袖中攥成拳头。

李象口中的“信任”如同一把重锤,敲在他的心坎上。他何尝不知道太子的知遇之恩?可权力的滋味太过诱人,辽东这片土地给予他的自由与掌控感,又怎舍得轻易放弃?

次日清晨,襄平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贺兰楚石身着戎装,腰悬长剑,带领百名演武堂精锐直奔王家粮行。李象则坐镇军营,调配兵力封锁码头要道,同时安排暗桩监视其他粮商动向。

面对军队的压迫,襄平城的粮商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能乖乖献出粮食。

消息很快传遍辽东,其他粮商们纷纷主动前来表示愿意“支援”朝廷。

夜色如墨,裹着辽东刺骨的寒风,顺着窗棂缝隙钻入营帐。

贺兰楚石想起昨日李象的模样。

李象,作为李承乾的儿子,正沿着父亲的轨迹,一步步走向权力的核心。

这些日子与李象的相处。少年在处理辽东事务时展现出的强势与果决,让他都不禁侧目。

面对商贾时的雷霆手段,调配粮草时的周密布局,还有那双看向权力时,逐渐炽热的眼眸。

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与记忆中太子殿下筹划时的模样,慢慢重叠。

“父亲在长安冲锋陷阵,我们在后方,绝不能拖他的后腿。”李象说这话时,眼神坚定得可怕。

贺兰楚石能感受到少年话语中的野心,那是对权力的渴望。

而这份执着,在权力的漩涡中,极有可能演变成吞噬一切的**。

如果太子殿下成功发动政变登上皇位,李象作为太子,真的能安于现状吗?

贺兰楚石摇了摇头,答案是否定的。长安的局势必然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虎视眈眈。李象在辽东积累的威望与权力,会成为他争夺皇位的资本,也可能成为他走向极端的催化剂。

当李象站在权力的边缘,看着父亲的皇位,会不会想起父亲夺取皇位的方式?会不会认为,只有通过同样的手段,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贺兰楚石不敢细想。

更让他担忧的是,李象对权力的认知。在辽东的经历,让少年过早地尝到了掌控他人命运的滋味。指挥军队、决定商贾生死,这些都在不断强化他对权力的依赖。

而李承乾即将成功的政变,会给李象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武力夺取权力,是可行的,甚至是正确的。

贺兰楚石停下脚步,伸手按在冰凉的剑柄上。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对李象的担忧,不仅仅是出于对局势的判断,更是一种对历史重演的恐惧。

但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劝说?以李象如今的性格,恐怕不会轻易听进他的话。

阻止?他效忠的是李承乾,而李象是李承乾的儿子,未来的继承人。

这给他的感觉,如同一个诅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