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391章:右金吾卫之变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91章:右金吾卫之变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第391章:右金吾卫之变(第1/2页)

距离是如今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最大的困难。

中东局势的变化,哪怕是最快的速度,传到长安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李承乾即便有再强大的军队,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去介入天竺的局势。

不过也因为提前的预见,早早就安排了王玄策过去。

好在历史的惯性不会变化,这是利益的使然。

天竺并非是一个单独的国家,哪怕是戒日王,也只是在名义上统治天竺以北的土地,本身来说,天竺还是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的聚合体。

这一点在后世也没有多大变化,相当于联邦制,只是联邦制的上面,还有种姓制约。

泥婆罗国跟吐蕃一直想要对天竺进行入侵,这个时期的天竺有着大量肥沃的土壤,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宜植物生长。在保障供水的情况下,水稻一年可三熟,能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

自然就会引得周边国家的垂涎。

泥婆罗国的国力很小,基本上依附于吐蕃。

吐蕃也是近些时候才强大起来,而这个时期又碰上戒日王。

戒日王统治北天竺,正好是吐蕃的方向。

能一统北天竺,戒日王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只是奈何,再强大的堡垒,通常都是内部出现问题。

阿罗那顺本来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只是认不清自己的定位,他觉得自己可以替代戒日王。

因为戒日王交好大唐,又庇护了流亡的波斯皇帝,阿拉伯帝国那边的细作,很快就跟阿罗那顺勾搭上了。

有了盛名的阿拉伯帝国支持,阿罗那顺直接下手。

原本不会有太大的意外,阿罗那顺掌控了戒日王大量官员,奈何碰上了王玄策。

刚刚谋反的阿罗那顺没有时间整合自己的力量,就被王玄策借兵打败。

只是现在的北天竺,已经成为一盘散沙。

很显然,吐蕃跟泥婆罗国会得到不少好处。

当然,这些跟远在长安的李承乾暂时关系不大。

要介入到中东局势,至少也是等他登基之后了。

对于现在的李承乾来说,怎么逐步蚕食李世民的势力,才是最为关键。

现在李承乾要做的就是,温水煮青蛙。

一步步的壮大势力,只要达到足够的程度,就能再度开启玄武门之变,走老李家的传统继承方式登基。

“殿下,右金吾卫已经在我们的掌控中了,晋王去了普宁坊。”

杜荷汇报着消息,对于晋王的动向尤为在乎。

在杜荷的想法里,魏王跟晋王,犹如当年的隐太子跟齐王。

如果太子殿下这边的玄武门走得不顺利,那么魏王跟晋王的性命就很关键了。

只要除掉魏王跟晋王,那么陛下嫡子就只剩下太子,亦如当年陛下做的那样。

不过陛下显然更狠,不仅是隐太子跟齐王,包括他们的子嗣,也全部除干净了,不给当年先皇半点余地。

因为按照传统的礼法,嫡长子继承制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简单点说,嫡长子继承制,是要长兄这一脉全部死绝了,才叫兄终。

所以李世民为了保障自己继承的合法性,不给别人提出异议的机会,就把隐太子跟齐王的子嗣,全部都干掉,这样自然就是兄终弟及。

这一点套在李承乾身上就不怎么适合,因为他本来就是嫡长子,太子。

杀魏王跟晋王,除了让李世民没有选择外,在礼法上并不会有什么区别。

只要不是弑父就成。

历史上,最后感觉没有机会的情况下,杜荷其实是想劝李承乾弑父来着,让太子假装生病,引陛下探望,从而一举功成。

可惜因为齐王造反,从而牵连纥干承基以致暴露,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还上交了证据,这才让李承乾的计划落空。

可惜历史没有偶然。

当然现在杜荷不会这么想了,因为如今太子羽翼渐丰,已经能跟陛下分庭抗礼掰手腕了。

“右金吾卫那边,尽快梳理清楚。”

“按照先前定下的章程。”

李承乾吩咐下去。

杜荷躬身道:“是,殿下。”

对于怎么获得军队的效忠,这一点李承乾有着丰富经验。

早前就已经在辽东进行过实践,效果是相当之好。

讲武堂是一方面,但对于大量的士卒来说,可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入讲武堂的,那就只能是从其他方面进行了。

做法说起来也不复杂。

陆仝看到那些辽东将士,认为他们是太子用军功爵和土地喂出来的忠诚。

这样说也不算错,但并不全面。

很快,太子这边对于右金吾卫的整改章程下达。

毕竟右金吾卫有着完整的武官体系,还有自己的府兵,这些兵源主要来源于各地折冲府的府兵,通过“番上”制度轮流到京城服役。府兵需自备武器、粮食,农闲训练,战时出征。

而真正的中坚,则是各个中郎将。

实际来说,金吾卫还要负责太极宫、大明宫等宫殿的昼夜巡查,防范威胁,不过现在这个职权已经用不上了。

李世民也不可能让金吾卫再去拱卫太极宫。

所以管理长安城内的街道巡逻、门禁启闭就成了金吾卫的主要工作。

当年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通过控制武候卫,掌握宫廷禁军,最终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奠定登基基础。

为了防止后人学他,李世民另外建立右监门大将军,从新划分宫廷内外的禁军体系。

而现在李承乾的整改,顿时让右金吾卫动荡不安。

毕竟来了三万六千辽东将士,右金吾卫这边的官职自然不够,本身右金吾卫常驻才一万多人。

相当于整个右金吾卫的中层军官,全部都要进行替换,这让原本隶属于右金吾卫的中层军官怎么甘心。

平康芳酒肆。

这个时辰已经打烊,烛火却在二楼雅间摇曳。

右金吾卫中郎将王承业捏着酒杯,指节因用力泛白。他对面坐着的是翊府果毅都尉李弘节,腰间横刀的穗子还沾着未干的酒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1章:右金吾卫之变(第2/2页)

“三千辽东兵昨天入了朱雀门。”王承业往地上啐了口酒,“咱们右金吾卫的牙旗都换成辽东狼头了!今早点卯,我麾下五个队正全换成了辽东口音的家伙,说什么‘太子殿下着意提拔新锐’

“放他娘的罗圈屁!”

左侧传来沉稳的声音:“承业兄稍安勿躁。”

说话者是兵曹参军陆明远,案头堆着几卷《卫禁律》竹简:“昨夜我查了典籍,贞观元年定例,金吾卫中郎将需从折冲府果毅都尉升任,需经兵部考课如今太子绕过铨选,直接以辽东私兵替换,于礼法不合。”

“礼法?”李弘节突然拍案而起,酒盏震得跳起:“当年陛下玄武门之变,不也坏了礼法?如今太子学他爹玩兵谏这套,咱们这些根正苗红的关中子弟,反倒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雅间角落传来一声叹息。骑曹参军张恪正拨弄着算盘,铜珠子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弘节啊,你我都是从陇右折冲府上来的,论资历哪比得过辽东那帮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太子要安插亲信,咱们能挡得住?”

李弘节转身逼近,横刀出鞘三寸:“张恪你这是要认怂?”

“当年你在陇右带的那支骑兵,可是拿过骁骑卫校阅第一的!如今要把位置让给一群只会砍人头的野人?”

张恪将算盘一推:“不是认怂,是认清现实。”

“太子手里握着辽东六万精锐,咱们右金吾卫满打满算才一万两千人,拿什么争?”

“就说如今万年县中的三万辽东兵,咱们就对付不了,且房相都出面了,这也代表了陛下的意思。”

“不合规矩,可这规矩,就是陛下定的啊。”

“再说了,陆将军亦是太子的人,咱们几个,能拉拢多少人,哪怕是联合起来,都不够太子砍的。”

王承业突然按住李弘节的刀柄,目光灼灼:“明远,你说礼法不合,可有解决之道?”

陆明远翻开竹简,指尖划过‘诸卫将军不得私置部曲’的条文:“唯有一条路,联名上疏陛下,陈明太子越权之实。当年长孙顺德私受府兵贿赂,陛下尚能贬他为庶人,何况如今太子公然破坏选官制度?”

“找死!”张恪猛地站起,木椅在青砖上刮出刺耳声响:“隐太子当年就是联合三省弹劾陛下,结果怎样?玄武门之变当天,东宫翊卫还没来得及集结就被缴了械!”

“如今这万年县全在太子掌控之中,咱们联名奏疏还没送进通政司,脑袋就该搬家了!”

李弘节突然抽出横刀,刀光映得众人脸色青白:“横竖是死!不如联络左金吾卫的旧部,再串联骁卫、武卫的关中将领,趁太子还没完全掌控局面,先控制皇城南门.”

陛下跟太子的矛盾,众人有所耳闻,但毕竟不是高层。

他们的认识还局限于太子跟魏王斗争这块,在众多武将心中,陛下依然是最为强大的。

况且对于武夫来说,也没那么多顾忌,大不了就是闹呗。

雅间陷入死寂。窗外传来更夫敲梆声,已是三更天。

王承业突然起身,推开雕花木窗,冷风卷着槐叶扑进来,远处安化门方向,隐约可见辽东军的巡夜火把,像一条蜿蜒的赤练蛇,缠绕着这座千年古都。

大家的心思变得火热起来。

所谓法不责众,只要他们拉起足够的人手,闹上这么一闹。

想来终归是有些作用的。

况且晋王也不会不管他们吧。

“想干什么?”

门外突然传来冷笑。

众人惊觉腰间一凉,不知何时,雅间的雕花木门已被推开,一名黑衣校尉斜倚门框,手里把玩着枚辽东狼头腰牌。

他身后站着两队甲士,横刀出鞘的寒光映得室内烛火乱颤。

“薛安!”

李弘节认出对方是陆仝麾下校尉,横刀立刻指向对方咽喉:“你敢监听我等?”

被唤作薛安的校尉却不慌张,慢条斯理地从怀里掏出一卷调令:“陆将军有令,着右金吾卫中郎将王承业、果毅都尉李弘节”

他拖长声音扫过众人:“诸曹参军,即刻前往右金吾卫大将军府。”

张恪的算盘珠子突然滚落,在寂静中发出清脆声响。

“不去又如何?”李弘节的刀尖散发锋利寒芒。

薛安却笑了,指节敲了敲门框:“门外有三百刀手,皆披重甲。”

三百刀手问题不大,但披甲就完全不同了。

有甲无甲对于军队来说,完全是两码事。

这些聚集在一起的军官,自然不可能披甲来喝酒。

再厉害的将军,也不可能打过十个甲兵。

一人追着上百人干,那是穿戴重甲的将军,打上百个无甲士兵。

甲胄在冷兵器时代的重要不言而喻。

王承业的手按上刀柄,却发现掌心全是冷汗。

他们已经没有了选择。

“瞧。”薛安摊开手:“陆将军算准了诸位今夜聚会,这才特意给足面子,若等到太子殿下询问此事,诸位可就不是去大将军府,而是大明宫的匠作坊了。”

听到大明宫匠作坊,众人脸色都不好了。

这是要把他们这些军官,全部抓去服徭役啊。

李弘节突然收刀入鞘,发出呛啷巨响:“走就走!我倒要问问陆将军,凭什么夺我关中子弟的饭碗!”

其实他该问太子殿下,可要是捅到太子殿下那边去,事情显然就不是这么简单。

跟方才说陛下太子不同,现在可不是胡咧咧的时候。

“弘节不可!”张恪急忙扯住他:“没见这是鸿门宴?当年韩信被诱入长乐宫.”

“住嘴!”

王承业突然大喝一声:“左右都是死,不如去听听陆仝到底想玩什么把戏!”

薛安嘴角微扬,却不答话,只是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右金吾卫的消息自然传到了李承乾的耳朵里。

对此他早有安排,相信陆仝能处理好。

毕竟李承乾原本也没打算真的换掉右金吾卫的军官。

既然官职不够,那就加一些不就是了。

作为太子,他的格局完全不是这些中层军官可以相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