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五十四章:高丽大变,太子要出兵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五十四章:高丽大变,太子要出兵

簡繁轉換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28 02:59:48 来源:源1

魏王府,左厢房。

纥干诺的待遇还不错,因为魏王重视的关系,所以能够单独一间。

坐在房间里的纥干诺,呆呆的看向窗外的明月。

脑海里蔓延着前日,东宫来人的对话。

“你以为是太子杀死了你的父亲吗?”

“难道不是吗。”

“太子既然杀死了你的父亲,为什么要留下你,也不收走曾经的赏赐。”

“我不知道,但他杀死了我的父亲。”

“准确来说,你的父亲,是属于自杀。”

“我不信!”

“你的父亲,是太子最为依仗的心腹,为何突然被赐死,难道你就没想过为什么吗。”

“为什么。”

“刺杀魏王的事情暴露,一旦传开,太子也不能保住,陛下震怒,必将满门抄斩,你的父亲为了保全你,请求一死。”

纥干诺心中的仇恨动摇了。

对于这个说法,他也是能接受的,毕竟父亲作为太子心腹已经很多年。

太子对他父亲也一直很是厚待。

若没有必须要杀的原因,肯定不会杀死他的父亲。

唯一的可能,就是刺杀魏王的事情败露,父亲才不得不死。

至于是因为帮助太子而死,这一点纥干诺倒是没有太多怨恨,毕竟他们父子享受了这么多年太子赐予的荣华富贵。

在东宫来人的劝说下,纥干诺决定再为太子效力,以父亲被太子赐死的由头,潜伏进魏王府中。

-----

东宫。

李承乾想起之前武曌的小动作,只是觉得可笑。

武曌的名声很大,但李承乾却没有太大的兴趣。

这是个极其擅长搞政治斗争的女人,招惹上意味着大堆麻烦。

敢来勾搭自己这个太子,就已经能够说明其野心了。

李承乾甚至怀疑,历史上晋王中意武曌,大概也不是什么一见钟情,是武曌刻意的接近。

武家说起来,也算是大唐功臣,早些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

武曌父亲武士彟,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只可惜在贞观九年去世。

李世民将她纳入宫中,也不是贪恋美色,更多的是给武家一个依靠。

李承乾之所以兴趣不大,最主要的是不想戴绿帽子。

毕竟武后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谣言的事情,安排得如何了。”

偏殿,李承乾开口问道。

内侍文忠回道:“左丘名安排了不少人,正在分布长安各坊,应该就是这两日,便可直接令谣言全都散播开来。”

李承乾皱眉道:“怎么还要两日,孤都已经给了他多少时日了。”

谣言也是需要时间发酵的,这都几天还没开始,李承乾都有些烦了,感觉这个左丘名办事太不靠谱。

文忠回道:“他如今被长安县尉撤销了不良帅,是魏王那边下达的意思,包括万年县,又安排了一名新的不良帅,取代纪昭。”

“这些不良人最是墙头草,许多都已经投奔新人去了,左丘名不敢假借殿下之名,所以行事起来颇有顾虑。”

所谓不良人,其实跟后世的混混是差不多的概念。

谁的名头大,就跟着谁混。

因为没有编制的关系,连吏员都算不上,革职也就是县尉一句话。

这样大部分的不良人,自然就跟着新的不良帅跑了,这就导致左丘名人手不足,没法按时完成太子的要求。

“这般看来,还是我错怪他了。”

李承乾剑眉一挑,道:“你去给孤的丈人传个话,让他明日把长安万年县的县尉,找个由头,直接押到大理寺去。”

“包括那两名新的不良帅,也押过去,关个几日再说。”

“苏定方不是已经在金吾卫任职了吗,让他协助左丘名,把安排谣言的事情,迅速办成。”

“再告诉左丘名,孤再给他两日时间,若不能在长安城兴起谣言,就把他驱逐长安。”

这就是手里有人的好处了,没必要去纠扯,直接快刀斩乱麻。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关键。

“是,殿下。”

-----

次日,天还未亮,李承乾就被从睡梦中叫醒。

内侍张阿难过来。

说是陛下有令,太子伤情康复,理应参加朝政。

李承乾也没推脱。

太子本身也是要上早朝的,五日一朝,算不上累。

先前称病,所以才一直没去。

洗漱更衣后,便由左内率陈云超,推着轮椅前往太极殿。

大唐的早朝相对比较轻松,跟后世的例会差不多,只是礼仪规矩要多一些。

通常皇帝说话的次数不多,主要是在于听政。

也就是各部汇报情况。

下面的臣子轮流讲述,皇帝跟太子听。

这也是皇帝了解天下情况的主要渠道。

需要皇帝亲自决断的政务不多,不能当场决断的,则会由宦官进行记录,李世民再召集几个重臣开小会进行商议。

“陛下,营州都督张俭急报,高丽东部的渊盖苏文,杀了高丽王高建武,自己当了莫离支。”

“渊盖苏文另立新王,把持高丽国政,胡作非为,近期屯兵新罗边境,恐有侵吞新罗之嫌疑。”

“营州都督张俭上奏,渊盖苏文野心勃勃,不服大唐教化,新罗为大唐附属,渊盖苏文此举,实为挑衅我大唐威严。”

高丽的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掌管军政大权。

听到兵部尚书李勣的汇报,坐在轮椅上的李承乾,下意识转过头去看向李世民,眼神中带着疑惑的目光。

他这边安排的谣言还没行动呢,李世民就已经在准备了?

李世民感受到太子的目光,微微摇头。

李承乾明白,这不是陛下的安排,而是高丽那边,确实发生了变故。

李世民询问群臣意见。

群臣激愤,纷纷怒斥高丽渊盖苏文,但却没人说起发兵的事情,多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的谴责。

李世民有些失望,而后问道:“太子觉得应是如何。”

李承乾这下就清楚了,为什么陛下让张阿难特意把自己叫来参加早朝,分明就是在此刻等着呢。

“孤认为,应当先行调集大军,陈兵营州,以防备震慑渊盖苏文。”

“若渊盖苏文胆敢行不轨之举,无视大唐威严,攻打新罗,则立即发兵高丽,令其首尾不得相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