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面粉份额纷争,易中海当众被教育(5k)
十月的最后一天。
院里又开起了全院大会,派出所的杨干事亦然在场。
「大家安静一下,下面我宣布一个通知。」
「从十一月一号,也就是从明天开始,面粉将由国营粮食公司按照规定实行计划供应,禁止私人从事经营面粉贸易,并且打击囤积和倒卖面粉行为。」
「凡是在本市居住并已办理正式户口登记的居民,每人每月一律供应面粉八斤。」
「在这个基础上,公司企业职工丶国营农场职工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文教卫生工作人员,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丶手工业者丶大车工人丶三轮车工人等,每人每月增加供应面粉四斤,也就是十二斤;铁路职工及职工……」
「明天将会正式发放『面粉购买证』,到时候大家想要购买面粉,就要用到这个,并且需要拿着面粉购买证到国营粮店或下面的代理点进行购买,面粉购买证不得进行私下买卖……」
「……」
随着杨干事宣布这些政策和规定,原本底下安静的众人,很快又骚动了起来。
面对这个情况,杨干事显然早有预料,往下压了压手,大声开口说道:「我知道大家现在心里面肯定有很多的疑惑,大家都不要急,你们一个一个问,有问题的举手,我现场替你们解答。」
「杨干事,你刚才说的是什麽意思?是不是以后我们想要买面粉,都需要用那什麽面粉供应证?」
第一个被点名的杨大妈,连忙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没错!」
杨干事闻言,点了点头,先是肯定了杨大妈的说法,然后直接回答道:「以后大家到外面粮店买面粉,就必须用这个面粉供应证,不然买不到,就是拿着钱,如果没有面粉供应证,粮店也不会卖。」
问完一个问题,杨大妈又连忙接着问道:「那你刚才说每个人一个月只能买八斤面粉,有的能买十二斤,甚至是十八斤,那麽超出的,是不是就不能再买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像我们家这样的情况,一个月最多能买多少斤?」
「杨大妈,您这些问题问得好啊!」
听到杨大妈提出的问题,杨干事觉得很有代表性,估计很多人都一时间弄不明白这个,所以他给了个口头表扬后,便解释道:
「我就拿您家举个例子,您家现在总共四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孩子,您和您家两个孩子每个月的份额,都是八斤,而杨大爷是轧钢厂的工人,所以多四斤的份额,也就是一个月十二斤,全部加起来,您家每个月能购买的面粉份额,总共是三十六斤。
也就是说,您家每个月最多只能从粮店购买三十六斤的面粉,买完就不能再买了,得等下个月重新发放新的面粉购买证。」
又回答了几个人的疑惑后,发现大家的问题都有些大同小异,没有什麽新鲜的,杨干事便主动说道:
「接下来,请大家按自己所在的院,有序找院里的刘大爷丶阎大爷和杜大爷登记自家的信息,以便我们接下来工作的展开,要是还有什麽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暂时先找他们了解,我待会儿会再过来。」
关于面粉计划供应的决议和办法规定,是这两天市里才通过并向下传达的,而明天就要正式开始实施,作为基层干部的杨干事,今天要跑的地方,可不止是这一个四合院,没办法一直留在这边解答问题。
这个时候,刘海中丶阎埠贵和杜建国这几个管院大爷,就派上了用场。
在开这个大会之前,他们已经提前把各个四合院的管院大爷们召集了起来,提前向他们宣读讲解面粉计划供应的政策和规定,进行学习和领会,再由他们向各自院里的其他人,就近随时的答疑解惑和宣传政策,协助他们工作的展开与进行。
否则的话。
眼下整个四九城,光是登记在册的,就足足有几十万户丶两百多万的人口,都要一一通知到位。
短时间内,这麽庞大的工作量,他们就是人手再多,也根本忙不过来。
随着杨干事的离开,大家七嘴八舌的进行议论,现场立马变成了一片嘈杂。
砰!
在整个院里闹哄哄的时候,作为管院大爷的刘海中猛的一拍桌子,大声喝道:「都安静!」
现场随之肃然一静,众人纷纷朝刘海中看了过去,而刘海中则是没好气的批评和发号施令道:
「吵吵吵,有什麽好吵的?」
「接下来听我指挥,每家派个人,拿上自己家的户口本,按前中后院,分别找我丶老阎和老杜进行登记。」
「有什麽问题,待会儿再当面沟通。」
「该了解的政策和规定,我们几个大爷都已经了解清楚,可以帮你们解答。」
「等统计完了,待会儿杨干事还要过来,这些都是接下来大家领面粉购买证需要用到的。」
「大家都配合点,不要给杨干事留下不配合的坏印象……」
「……」
别看刘海中喜欢摆架子和耍官威,但有时候,还真是需要他这样的。
随着刘海中这一动作,众人也都纷纷照着他说的去做。
「阎大爷,给!」
就在大家相继回家取户口本的时候,李红兵直接来到阎埠贵的那张桌子前,拿出了自己的户口本。
他的户口本,就在随身空间里,假装随手往自己兜里一掏,就有了。
「呦!红兵,你这速度可真够快的啊!」
看到李红兵第一个就把户口本带过来,阎埠贵愣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家里就你一个人,你的情况我还不了解?其实这户口本,我不用看都成。」
说着,阎埠贵在本子上写上了李红兵这个户主的姓名和家庭成员情况,然后又在后面写了职业和工作单位,最后写了一个十二斤。
做完这一切后,阎埠贵便抬头看着李红兵,确认道:「八斤加四斤,一共十二斤,没错吧?」
「没错!」
李红兵肯定道。
阎埠贵作为一个老师,不至于连这麽简单的加法都算错。
「哎,红兵!」
就在李红兵拿着自己的户口本,准备回去的时候,许大茂忽然跑了过来,对着他八卦道:「这好端端的,上面怎麽就突然要搞这些呢?
买面粉居然需要什麽购买证,买多了还不行,就是有钱都不赚呗?
你说,是不是哪里又出了什麽大事,不然……」
有许大茂这样的想法,显然并不止他一个。
建国前动荡不安稳,粮价暴涨和经常买不到,粮荒都是常事。
可自建国后,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却是鲜有。
「许大茂,这样的话,我劝你还是少说,传出去对你没好处。」
问题肯定有,但没许大茂说的那麽危言耸听,要是在当下这个关键时刻,这样的言论传出去,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那可不是什么小事。
知道的,是许大茂口无遮拦。
不知道的,还以为许大茂是特务,散布谣言,破坏社会稳定和諽命。
许大茂就算要说,也别跑到他这里来说,免得到时候管不住嘴,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嗐!瞧你胆小那样,又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说。」
面对李红兵的提醒和警告,也不知道是真不在意,还是故意强撑要面子,许大茂表现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李红兵无语,当即吐槽道:「你要有本事,去你爸面前说去,看他骂不骂你!要是你跑到外面到处说这些,一顿打都是轻的。」
「真这麽严重?」
许大茂一听,下意识缩了缩脑袋。
别看许家就许大茂一个男丁,许富贵护短,陶翠兰更是把许大茂当成了心肝宝贝,到了真动手的时候,许富贵可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祸从口出,不利于团结的话,少说为妙。」
李红兵和许大茂没什麽仇,自然犯不着故意去坑他。
「那你说,这次上面搞这麽大的动作,还限制大家每个月只能买那点面粉,到底是为了什麽?」
看李红兵这麽淡定的样子,许大茂料想他肯定是知道点什麽,忍不住试探了起来。
许大茂年龄小,却是个人精。
「你管那麽多干什麽,接下来少吃点面食而已,现在又不是不让你买别的粮食。」
李红兵知道原因,但没那麽管不住嘴,到处去宣扬,到时候倒霉的就是他自己。
「也是。」
听李红兵这麽一说,许大茂发现很有道理,也感觉自己有点想多了。
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不远处的杜建国那里,却传来了贾张氏愤怒的咆哮声。
「杜建国,我们家明明有四口人,东旭还是轧钢厂的工人,加起来应该是三十六斤才对,为什麽你只给我们家写了二十八斤?你是不是想要私吞我们家的面粉份额?」
面对贾张氏的质疑和恶意揣测,杜建国的脸色剧变,直接怒怼道:「贾张氏,你把你的嘴巴放乾净点,不要你自己心脏,就觉得别人都是坏的。
你们的情况,一个月的面粉份额,就是只有二十八斤,哪来的三十六斤?
还克扣?
就算你们家一斤的面粉份额都没有,我家该有多少还是多少,多一两都不会有。」
杜建国直接被气着了。
他现在可是院里的管事大爷,贾张氏一上来就直呼其名,连个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就算没有这层身份,也是一个院的邻居,贾张氏这样怎麽都不合适。
「老杜,你先消消气。」
作为贾东旭的师父,易中海自然是向着他们家的,当即安抚了杜建国一句,又忍不住确认道:「你再给算算,是不是给算少了,漏了一个人?」
看到杜建国算出来的数目,易中海也觉得他算错了。
「没错,贾家就是二十八斤的份额。」
见大家都朝自己看了过来,而易中海这个前管院大爷又当面质疑自己,杜建国的脸上有些挂不住,当即沉着脸说道:「贾家是有四个人没错,但这户口本上没有贾张氏的名字,所以这面粉份额也没有她的份。
刚才杨干事在的时候,可是说了。
这每人每月供应面粉八斤的条件,是在本市居住,且已经办理正式户口的居民。
贾张氏不在这贾家的户口本上,自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贾张氏的户口现在还在农村,属于农业人口……」
了解这个情况,易中海有点傻眼。
而贾张氏听了之后,却是彻底不干了,当场开骂道:「杜建国,放你娘的狗屁!
你的意思是老娘我是农村人了?
我在城里住了这麽多年,就算户口在农村,可早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城里人。
既然我是城里人,那不管这户口本上有没有我的名字,你都应该把我的面粉份额给算上。」
「这不成!」
面对贾张氏的这个要求,杜建国却是反对:「杨干事特地交代了,让我们一定要按照这户口本上的来,不然我们为什麽让大家带着户口本过来登记?」
「老杜,都是一个院的邻居,你就通融通融,别那麽较真,帮贾家把这个份额给加上……」
易中海见状,忍不住上前,小声的劝道。
然而。
易中海的这一个举动,却是让杜建国直接怒了。
「易中海,亏你还当过管院大爷呢,就这点思想觉悟,难怪会被杨干事撤掉。」
「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逼我犯错误?」
「她贾张氏不符合条件,你让我看在邻居的面上,把她给加进去,要是别的人也让我这样做,那不就是乱套了吗?」
「再说了,这是我能够决定的事情吗?」
「这是上面的政策和规定,真要这样做,到时候上面查下来,别说是你们了,就是我也吃不了兜着走!」
「……」
当着院里这麽多人的面前,易中海居然想让他「通融」,真是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
他们现在只是初步统计,到时候杨干事他们至少还要再核对整理一遍,可不是他们现在写多少,就是多少。
再说了。
就贾张氏这样的,有什麽邻居的情面。
他要是不当众和易中海撇清楚关系,到时候真出了什麽问题,自己也跟着倒霉。
「老杜,瞧你这不是误会了吗?我只是对这个政策和规定还不够了解,所以才问问,你何必这样上纲上线?」
被杜建国抓住把柄当众批评,感受到众人看过来的目光,易中海心里万分尴尬,不得不强行挽尊。
他哪里能想到,杜建国会这麽不给他面子。
不同意也就算了,居然还把这件事给捅出来,当面给他难堪。
果然!
当上了管院大爷,就是不一样,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去。
别看他杜建国现在是院里的管院大爷,可一到了厂里,就只是个中级钳工。
想到这个,易中海忽然发现,杜建国为什麽会针对他的原因了。
定是当初他来找自己请教技术问题的时候,易中海不想自己的技术被别人学去,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所以找理由搪塞,没有搭理他的缘故。
偏偏这时。
一旁的许富贵站出来讽刺和挖苦道:
「易中海,你这话说的好听,说白了还是替你徒弟家钻空子,占国家的便宜,之前联合贾家想骗国家的贫困救济,没有得逞,现在又打上了这面粉份额的主意,也真是有你们的。」
过年贾东旭的那一波用心险恶的骚操作,不仅差点让他们家替贾东旭背锅,还差点让作为许家独苗的许大茂出了事。
这麽大的仇,不可能那麽容易过去。
许富贵恨上了贾家,连带这易中海也被他打入敌对阵营。
现在只要一逮到机会,就见缝插针的给他们上眼药。
「许富贵,你不要血口喷人,我们什麽时候骗国家的救济了,难道作为老百姓,我们连了解一下国家的政策,都不行吗?」
易中海直接气着了,当面反怼道:「你要是有证据,现在就拿出来,别到处屎盆子乱扣,败坏别人的名声。」
刚才许富贵说的这件事情,纯属是污蔑。
当初贾东旭工资被降级,再加上厂里不给病假期间的工资,贾家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易中海才让他们去试试申请贫困补助。
可一打听和了解,发现压根就不是那回事。
上面是有这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但主要是针对无依无靠丶无生活来源丶无劳动能力的孤老残幼和长期无法解决生活困难的居民,给予定期定量的救济。
除此之外,就是对天灾丶**和疾病的原因造成的临时困难的居民,给予临时性救济。
无论哪一种,就算贾家真的惨到连一粒下锅米都没有的地步,也照样不符合条件。
更别说贾家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困境,全是因为贾东旭的过错导致的。
后来这件事情,自然不了了之,易中海这个当师父的,只能自掏腰包给贾家托底。
结果现在被许富贵拿出来做文章,简直是包藏祸心。
「嘿!公道自在人心,我不跟你争!」
根本拿不出证据的许富贵,故意做出不屑的样子,乐呵呵一笑,却是把易中海恶心的不行。
这许富贵,真是发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坏水。
此时。
人群中看热闹的李红兵,看到易中海跟吃了苍蝇般的样子,忍不住乐出声来,对着一旁的许大茂调侃道:「许大茂,你爹挺有意思的。」
这俗话说。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
眼下的许富贵,显然就是原剧中许大茂的升级版。
贾东旭把许富贵这个老银币给得罪死了,贾家这辈子,怕是都别想安生了。
就算许富贵这个老银币不在,还有许大茂这个小的。
听到李红兵的调侃,许大茂把视线从易中海那边收回来,嘴角不屑的撇了撇。
「切!那是易中海那老小子自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