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0章 理与术的棋局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10章 理与术的棋局

簡繁轉換
作者:高山望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52 来源:源1

肖锋捧着老杨硬塞的野山椒回到办公室时,台灯的光正斜斜切过桌面。

窗外飘来几声零星的蝉鸣,在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把辣椒放在窗台上,干辣椒的辛香混着油墨味缓缓弥漫开来,刺激着鼻腔。

目光落在桌上赵国栋签批的调令上——“协助扶贫办录入数据”。

纸张泛黄,字迹略显模糊,仿佛承载着某种沉重的责任。

镇扶贫办的铁皮柜在走廊尽头,肖锋推开门时,股长老李正捏着保温杯打哈欠:

“小肖啊,数据都在这堆报表里,按户号输进系统就行。”

他指了指桌上半人高的材料,杯盖“咔嗒”扣上,“小赵书记说了,年轻人得先学会坐冷板凳。”

肖锋应了声,搬来椅子坐下。

椅子老旧,木条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报表纸页有些发脆,指尖翻动时,纸边摩擦出沙沙的响声。

第一页是西岭村王阿婆,第二页还是王阿婆,第三页……

他手指顿住——连续五份报表里,“王桂花”的名字在三个不同村重复出现,身份证号却对不上。

再往下翻,东沟村张全福家人口写着“五口”,但备注栏里去年的低保发放记录显示“独居老人”;

南山村李二牛家年收入填着“三千”,可他记得上周路过李二牛家,院门口停着辆崭新的三轮摩托。

车轮压过碎石的声音还回荡在耳边。

窗外的蝉鸣突然刺耳起来,仿佛也在质问这些漏洞。

肖锋捏着报表的手指微微发紧——这些漏洞太明显,不像是录入错误。

纸张边缘被他捏出细微的皱痕,触感粗糙。

他想起调解老杨纠纷时,村支书说“为了集体利益”的慌张模样,后颈泛起凉意:

扶贫资金是救命钱,若有人把这当唐僧肉……

“肖科员?”

郑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她抱着一摞文件,发梢沾着点碎纸屑,显然刚从档案室过来。

空气中多了一丝灰尘与纸张混合的味道。

肖锋注意到她今天没戴那对常戴的珍珠耳钉,耳垂泛着不自然的红,像是刚刚被人拉扯过。

“李股长让我把去年的低保名单送过来。”她把文件放在桌上,指尖无意识绞着文件夹边缘,声音轻柔,“你……在核对数据?”

肖锋合上报表,抬头时目光温和:“郑姐,我想重新梳理全镇低收入家庭名单,您知道的,上次老杨的事让我明白,政策落实得越细,老百姓越安心。”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不过有些户名重复,可能得查查原始档案。”

郑敏的睫毛颤了颤,瞥向虚掩的门。

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她突然凑近,压低声音:“我帮你查过,重复上报的户头……”

她喉结动了动,“有三个是副镇长周明远的亲戚。”

肖锋心里一沉。那种沉重感像是胸口压着一块冰冷的石头。

周明远是赵国栋的老下属,分管扶贫工作五年了。

他看着郑敏泛白的指节,想起她上次在调解会上帮着搬凳子时,被村支书瞪得缩脖子的模样,轻声道:“郑姐,我只要数据,不揭盖子。”

郑敏猛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光亮,又迅速暗下去。

她从包里摸出张折成方块的纸,塞到肖锋手里:“这是内部人员亲属关系表,我……我趁周副镇长不在,从他抽屉里拍的照。”

说完转身就走,高跟鞋在走廊上敲出慌乱的节奏,发尾扫过门框时,带落了一片墙皮,扬起一阵细碎的尘埃。

肖锋展开纸,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出“周明远-侄子周小海-南山村”的字样。

他感受到纸张表面残留的温度,仿佛还有郑敏指尖的余温。

他摸出兜里的《孙子兵法》,书页间夹着老杨按了血手印的调解协议——这两样东西,一个是母亲教他的“理”,一个是自己学的“术”。

三天后,县纪委驻镇监察组的车停在了镇政府门口。

肖锋站在窗口,看着周明远黑着脸跟着监察员进了会议室,余光瞥见赵国栋办公室的窗帘动了动。

风从窗户缝隙吹进来,带着一丝潮湿的泥土气息。

“肖锋,来我办公室。”

赵国栋的声音从内线电话里传来,比平时低了两度。

肖锋推开门时,他正站在窗前,手里捏着份文件,阳光透过玻璃在他脸上割出明暗。

空气中有淡淡的烟味,虽然没有点燃,但似乎曾经有人在此深思。

“县工作组复查结果出来了。”赵国栋把文件甩在桌上,封皮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几个字刺得人眼疼,“周明远的侄子虚报贫困,涉及资金两万三。”他转身盯着肖锋,“你怎么知道的?”

肖锋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那张折成方块的纸,轻轻推过去。

赵国栋低头看了眼,又抬眼:“为什么不直接找我?”

“我不确定您是否愿意掀这层盖子。”肖锋说得直白,语气中透着冷静,“但扶贫资金是红线,碰不得。”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每一秒都像被拉得很长。

赵国栋突然笑了,伸手拍了拍肖锋肩膀:“下周扶贫项目会,你跟着听。”

他转身拉开抽屉,摸出盒烟又放下,动作有些迟疑,“对了,西坪村的产业扶持计划,你牵头。”

西坪村的山路坑洼,肖锋的皮鞋沾了层红土。

脚下泥泞,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老杨蹲在村口的石磨旁,见他来,忙起身拍着裤腿:“小肖同志,我家后山的野山椒今年结得稠,就是没人收……”

“我就是为这个来的。”肖锋蹲下来,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纸页在微风中轻轻翻动,“杨叔,村里除了山椒,还有什么特产?”

老杨掰着手指头数:“野蜂蜜、竹荪、干笋,多得很!前几年有贩子来收,可价格压得低,说我们没品牌……”

肖锋的笔在本子上飞。远处田野的气息混合着山林的清香扑面而来。

他想起北大校友群里,有个做农产品电商的学长刚拿到融资。

手机在兜里震动,他翻出校友群消息,“助农项目”四个字跳出来,嘴角微微上扬。

方案讨论会开了三个小时。

肖锋站在投影仪前,激光笔点着“政府引导 企业兜底 农户分红”的合作模式:“电商公司负责包装、销售,镇里提供质检和物流补贴,农户按产量分红……”

“成本呢?”副镇长张姐皱眉,声音带着质疑。

“我联系了校友企业,前三年只收5%服务费。”肖锋翻开补充材料,递上前去,“这是他们的资质证明和过往案例。”

赵国栋一直没说话,直到肖锋合上投影仪。

他盯着方案最后一页的“肖锋”两个字,指节敲了敲桌子:“下周开始,扶贫办日常工作由肖锋负责。”

散会时,夕阳把走廊照得金黄。暖风拂过,带来一丝暮色中的宁静。

肖锋抱着文件往办公室走,路过档案室时,郑敏探出头,冲他比了个“OK”的手势,耳垂上的珍珠耳钉闪了闪。

回到办公室,肖锋拉开抽屉,里面躺着赵国栋刚批的“扶贫办主任(兼)”的任命文件。

纸张厚重,握在手中有种踏实的感觉。

他翻开《孙子兵法》,夹在书页间的,除了老杨的血手印,多了张皱巴巴的便签——“理与术,都是破局剑。”

窗外的蝉鸣渐弱,晚风掀起桌上的台账。纸张哗啦作响。

最上面一页写着“2015年积压项目:17项”,字迹有些模糊,像是被水浸过。

肖锋伸手抚平纸页,指尖触碰到那些斑驳的痕迹,目光落在“未结原因”栏里——“待核查”“需协调”“等批示”。

他摸出钢笔,在“处理人”栏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