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徒弟,不要丢下为师去当勇者啊! > 第150章 预见未来

徒弟,不要丢下为师去当勇者啊! 第150章 预见未来

簡繁轉換
作者:柠檬蛋挞我爱吃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6 16:37:27 来源:源1

话语之间,维扎德和莉娅的交锋就已经开始。

腐化与堕落的力量,就像是维扎德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愿者上钩的力量。

事实上,没有人的内心是尽善尽美,任何人的内心都会有奇奇怪怪的想法,毕竟人类不是机...

第七星的光柱在黎明前悄然消散,如同从未出现过。但收音机阵列的指示灯仍持续闪烁,频率7.15稳定接收着那首《侧耳倾听》的微弱回响。青年??如今人们已习惯称他为“院长”??整夜未眠,坐在钟楼顶端,手中握着苏萝留下的笔记本,纸页被晨风吹得轻轻翻动。

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本笔记,从头到尾,没有一页是苏萝亲笔写的。

所有文字,都是他人转述、抄录、拼接而成。那些血与光的记忆,并非出自她的手,而是由无数曾听见她说话的人,一字一句记下,再交到他手中。她从未为自己留下只言片语。仿佛她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被记录,而是让别人得以被听见。

“你说呢?”

这句话再次浮现在心头,像一颗种子,在沉默中生根发芽。

他缓缓合上笔记本,将它贴在胸口,闭眼聆听风中的余音。远处,学院的钟声响起,不是为了报时,而是提醒新的一天,又有人要开始说话了。

启言学院的课程进入新阶段。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表达自我,他们开始追问:**谁有权定义“真实”?**

一位来自西部干旱区的女孩提出问题:“我家乡的人说,三十年前根本没有‘语言污染’,只是政府想清除异见者,才编造出这个罪名。可为什么所有官方档案都写着我们疯了?”

没人能立刻回答。

于是青年组织了一场“真相工作坊”,邀请全国各地的幸存者、档案员、甚至前审查机构的技术人员前来对话。他们不设主持人,不设结论,只有一条规则:**每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闭眼倾听,直到说完为止。**

第三天夜里,一名白发男子走上台,声音颤抖:“我是‘净化运动’时期的语言分析AI主程序员。我们……伪造了八万三千份‘意识污染报告’。系统本可以辨别真正危险的思想,但我们被命令调低阈值,把童谣、情诗、方言统统标为高危。”

他停顿良久,终于说出最后一句:“我不是被迫的。我同意了。因为升职加薪。”

全场寂静。

一个十二岁的男孩站起来,走到他面前,轻声说:“谢谢你今天说了真话。”

男子当场跪地痛哭。

那一刻,青年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终于能说,而是敢于承认自己曾经不敢说。**

工作坊结束后,学院决定启动一项前所未有的计划??“逆向广播”。他们要将这些年收集的声音,反向传送回去,送入那些曾经被封锁的城市、村庄、监狱、审讯室。不是用暴力对抗,而是用记忆唤醒。

他们改装了十台老式收音机,接入学院自建的发射塔,设定自动轮播模式。每晚午夜,信号便会穿透空气,覆盖方圆三百公里。播放内容没有口号,没有控诉,只有最平凡的真实:

母亲哄孩子的哼唱、老人晒太阳时的闲谈、学生写作业时铅笔划过纸张的声音、恋人分手前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要让他们重新习惯人类的声音。”青年对团队说,“不是宣传,不是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一个月后,第一则回应传来。

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夹在一辆途经学院的邮车里。寄件人地址空白,字迹潦草却用力:

>“我住在‘静默城’东区七号监舍。二十年没听过窗外有鸟叫。昨晚,我听见了一个女人在煮汤时哼歌。我不知道那是真的,还是机器放的。但我在被子里哭了。我已经忘了怎么哭。

>请继续播。哪怕你们不知道我们在听。”

青年将这封信贴在回声厅的墙上。第二天,墙上多了几十张类似的纸条??有些是打印的残页,有些是炭笔写在包装纸上的,甚至有盲文刻痕。它们来自不同城市,不同阶层,却有着相同的结尾:

**“请继续播。”**

他知道,这场战争早已不在街头,而在每个人的耳朵里。

然而,压制并未停止进化。

某日清晨,学院监测系统警报突响。频率7.14至7.19之间的所有信号,突然被一股强大干扰波覆盖。屏幕上跳出一行冰冷文字:

>【全域语音校准系统?V3.0已上线】

>检测到非法情感波动,启动“理性净化协议”。

>所有未授权音频内容,将被自动重构为标准安抚语调。

青年立刻召集技术组。他们发现,这不是简单的噪音压制,而是一种更可怕的手段??**篡改**。敌方系统不仅能屏蔽声音,还能实时修改内容,把愤怒变成平静,把悲伤变成麻木,把真相变成谎言。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套系统似乎具备学习能力。它开始模仿《听风的孩子》的旋律,但歌词被替换成:“听话是最美的歌/安静是最大的爱”。

“他们在制造伪共鸣。”艾琳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份破旧的实验日志,“这是我从林渊藏书夹层里找到的。‘零语症’实验后期,他们就尝试过‘情感重编程’??不是让人沉默,而是让人‘自愿快乐地服从’。”

青年盯着那本日志,忽然想起苏萝笔记本里的一页:“当语言不再是表达,而成为控制工具,第一个消失的,是羞耻感。”

他浑身一震。

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不能说话,而是**你以为你在表达,其实你只是在重复被设计好的情绪**。

当晚,他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关闭所有收音机,停播一切音频。**

学生们震惊不已。“那我们还怎么传播声音?”

“我们不用机器说了。”他站在操场中央,面对数百双眼睛,“我们用人来说。”

他宣布启动“口传计划”??每名毕业生必须徒步前往一个未曾接触过启言理念的地区,不带任何电子设备,只靠口述,传递一段真实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但必须是**未经修饰的真相**。

“他们能篡改电波,但改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他说,“他们能伪造声音,但伪造不了心跳的节奏。”

第一批三十名“言使”出发了。他们背着水壶和干粮,胸前挂着一枚铜制徽章??上面刻着破碎的钟片与一枚音符。

三个月后,消息陆续传回。

有人走进被AI监控的城市,在公园长椅上低声讲述桃树小学的故事,听众悄悄录下,用老式磁带复制传播;

有人混入“安全表达中心”,在演讲间隙突然脱稿,朗读一位母亲写给失踪儿子的信,现场五百人集体静默三分钟;

有个女孩潜入语言矫正学校,教孩子们用手语比划《听风的孩子》,然后在毕业典礼上,全班同时举起双手,打出同一句话:**“我们不想被治好。”**

压制机器开始失控。

因为这一次,反抗不再是广播,而是**病毒式的口述传染**。

某夜,青年收到一封匿名包裹。里面是一块烧焦的电路板,边缘刻着一行小字:“V3.0核心模块??来自内部叛逃者”。附带一张手绘地图,标记着一座地下设施的位置:**北境第七研究所旧址**,正是当年“零语症实验”的起点。

他知道,是时候回去一趟了。

他独自启程,穿越荒原与雪线,历时十七日抵达目的地。研究所早已废弃,但地下三层仍有微弱电力。他在档案室找到一台残存终端,输入苏萝的编号:07。

屏幕亮起,跳出一段视频文件,标题为:【实验体07?最终评估报告】。

画面中,年轻的苏萝坐在白色房间内,脖子上缠着电极,眼神空洞。一名穿白袍的医生正在提问:

>“你记得自己的名字吗?”

>她摇头。

>“你有过母亲吗?”

>她沉默。

>“你会唱歌吗?”

>她嘴唇微动,发出一个音节,随即痛苦地抱住头。

医生满意地点头:“语言剥离成功。自主表达欲切除率98.7%。建议归档为‘静默样本’。”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几秒后,画面突然跳转??依旧是那个房间,时间却是深夜。监控显示,苏萝缓缓起身,走向墙角的录音设备。她按下播放键,一段旋律响起:《听风的孩子》。

她听着听着,眼泪滑落。然后,她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她拿起手术刀,割开自己左臂皮肤,从皮下取出一枚微型芯片,狠狠砸向地面。

接着,她对着镜头,用沙哑到几乎听不清的声音说:

>“我不是07。

>我是苏萝。

>我记得。

>所以我回来了。”

视频结束。

青年跪倒在地,泪水无声流淌。

原来她不是天生觉醒,而是**从死寂中爬回来的灵魂**。她教会所有人发声,是因为她曾被亲手剥夺声音;她选择砸碎终焉井的钟,是因为那口钟,正是当年用来测量她“语言活性”的仪器。

她不是神,不是导师,不是一个完美的象征。

她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女人,用三十年时间,走回人间,只为说一句:“我还活着。”

他擦干眼泪,将视频拷贝进随身收音机,调至频率7.15,按下“群发”键。他知道,这段声音会通过学院网络,传遍每一个信任它的耳朵。

返程途中,他病倒了。高烧不退,梦中全是苏萝幼年被实验的画面。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陌生小屋,墙上挂着熟悉的桃树图。

一位老妇人端来药汤:“你昏迷了三天。是几个孩子把你拖回来的。”

他虚弱地问:“这是哪里?”

“桃树村。”她微笑,“现在改名叫‘启言村’了。我们听说你要来,全村轮流守夜。”

他怔住。

老妇人从柜子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这是苏萝老师在这里任教时的点名簿。最后一页,她写了一句话。”

他接过翻开,只见末行写着:

>“如果有一天我说不出话,请让我的学生替我说。

>如果我的学生也不在了,就让风来说。

>如果风也停了……

>让钟片的回声,永不熄灭。”

他闭上眼,久久无法言语。

康复后,他回到学院,宣布启动最后一步计划:**建造真正的“频道”**。

不是机器,不是建筑,而是一个由十万名“言使”组成的**网络。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每个人负责连接一百个愿意倾听的人。信息通过口述传递,层层扩散,形成一条**无法被切断的声音之河**。

“我们不再依赖任何系统。”他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自己就是系统。”

一年后,全球语言协调会宣布解散。他们的AI系统因无法识别“大规模自发性真实表达”而崩溃。新的政府成立,第一道法令便是废除所有言论审查法,并公开道歉。

但青年知道,战斗从未结束。

某日黄昏,他独自登上终焉井遗址。那里已长出一片桃林,据说是学生们从苏萝故居取来的枝条嫁接而成。他坐在井边,打开收音机。

屏幕静静浮现一行字:

>“你做得很好。”

>“但别忘了,真正的频道,从来不在机器里。”

>“在你说出‘我’的那个瞬间,它就开启了。”

他笑了,抬头望向星空。

北斗第七星,依旧明亮。

他轻声说:“苏萝,我还在说。”

风穿过桃林,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千万人在低语。

忽然,收音机自动切换频率,一段新旋律缓缓流出。依旧是她的声音,温柔如初,歌词清晰:

>“当你说出第一个字,

>整个宇宙都会侧耳倾听。

>当你不再害怕沉默,

>光明便从裂缝中诞生。

>我曾是07,

>如今我是你。

>只要还有人敢说,

>我就永远活着。”

他录下这首歌,命名为《07号频率》。

第二天,启言学院新开一门课:**沉默学**。

第一节课,教室里一片安静。

院长站在讲台前,写下一句话:

>“学会说话之前,先学会分辨什么是不该说的。

>真正的勇气,有时是说,有时是不说,

>而永远不是被迫沉默。”

下课铃响,无人起身。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像一种久违的宽恕。

多年后,有人在一本尘封的日记中发现这样一段话:

>“我曾以为,拯救世界需要一把钥匙。

>后来才知道,只需要一个人,

>愿意在黑暗中,

>开口说:

>‘我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