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逍遥凌宇 > 第一卷 倾天 第十三章 相逢

逍遥凌宇 第一卷 倾天 第十三章 相逢

簡繁轉換
作者:土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17 来源:源1

第一卷倾天第十三章相逢(第1/2页)

天下三十六城,除去黎明城,凌霄天城,长眠城以及东南西北四座边疆城,其余二十九城,分别落地各州,负责维护秩序和看管修士。

而黎明城,凌霄天城以及东南西北四座边疆城又负责监督其余二十九城。至于长眠城,因为一个老人的存在,所以长眠城虽说隶属于三十六城,却不用履行职责,完全自治。

其中铁岩卫城是唯一一个负责两州的城池。

一个是泽州,一个是芸香州。

前者虽说疆域还算辽阔,但是由于大饥荒,人口变得极其稀少。后者单纯就是因为疆域太小太小,基本上容纳不了多少人。

所以两州完全可以视作一州进行管理。

卫城也就不像其余城池一样坐落于一州中心,而是坐落于两州交汇之地。

徐凌宇自从那日决定先到处走走,再回松涛观之后,便开始同师兄一样在卫城或者附近寻了一份零工做做,打算攒一些银两。

于是,他便来到了距离卫城约莫五十里的一处驿站。

与大多数驿站不同,临近三十六城的驿站的驿主并不是由各国朝廷指认官员担任,而是由三十六城自行安排,可以视作是各国对三十六城的尊敬。

徐凌宇的工作是负责喂马。不光光是驿站自己养的马,还有来往客人的马。

这就比较烦人了,毕竟每天来往驿站的人数众多,每匹马又都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所以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除了刚开始两天给几位客人的马喂错了饲料,近几天的他已经不会弄错了。

要是师兄龙辉在这里,一定会惊讶这个在松涛观成天捣乱的师弟,竟然也可以把事情做的如此细心。

不过想来,到最后龙辉应该会比较难过吧。

因为师父的离开,这个曾经因为大饥荒而被父母抛弃的男孩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变得不在开心了。

在他的心里面,师父林青仙其实早就成为了超越父亲的存在。

“小徐,我去卫城采购点东西,驿站就先靠你一个人看着了。”

徐凌宇走出马棚,回应道,“好的,王哥,注意安全。”

王哥开玩笑道:“这有啥注意的,这路都走了十多年了,走了。”

徐凌宇目送王哥离开,继续回马棚喂马去了。

王哥今年三十岁了,家乡在泽州一个偏僻的小县城,他从十八岁就在这里了,据说是跟家里面闹矛盾了,气不过就出来了,没想到一来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

不过按他的说法,即便回去了家里面应该也留不下来。因为他还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就他爹那性子,肯定早就把他的名字从族谱里面划出去了。

前两年,他和卫城里面的一个开作坊的姑娘看上眼了,于是两人见过了家长就决定今年年后把婚结了,然后他就辞去驿站的活,进城里帮着那位姑娘一起做生意。

姑娘姓何,长得不算如何漂亮,但是性格很温柔,是个老实的,这一点和王哥很像。前些天姑娘来这里,还送了一些布料给徐凌宇当做见面礼。

徐凌宇不知道要回什么礼,就把从松涛观里面带出来的弹弓送给了何姑娘。

当时王哥和何姑娘都笑了,毕竟徐凌宇才十三岁,在他们眼里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呢,就没要他的东西。

“老三,别跟老五抢吃的,自己槽里面没有吗?你自己说,我这么些天,有饿着你吗?”

徐凌宇把马棚里面属于驿站的马按照食量大小进行了依次排序。

好玩的同时也不会耽误工作。

现在的他确实比师父刚刚离开那些日子好多了,那段时间,他基本上无时无刻都在想念师父,现在,他已经习惯了师父不在身边的日子,不过还是会想师父,只不过是偷偷地想,连龙辉都看不出来的想。

谁让师父是全天下最好的师父呢。

况且,在他决定多走走的第二天他还看见了师父持剑开天哩。

原来,师父是真真正正的神仙哩。

等喂完了马,徐凌宇又拿起扫帚去打扫庭院了。

没办法,王哥不在嘛。

临近黄昏,徐凌宇才歇息下来,看了一会儿师父传授的《清心诀》,他觉得,只要把《清心诀》研究透彻了,就可以和师父一样开天了呢。

此刻的他正坐在驿站门口不远处的椅子上打盹,桌上是摊开的《清心诀》。

不知多久,一阵清脆而规律的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驿站的宁静。声音停在院门外。片刻后,一个身影迈步走了进来。

来人是一位年轻公子,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他身着一袭月白色的儒衫,质地细腻,裁剪合体,虽无过多纹饰,却自有一股清雅气度。外罩一件同色系的素纱氅衣,衣袂在晚风中轻轻飘动。他身形颀长挺拔,如修竹临风,面容清俊,肤色白皙,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宛如蕴着山涧清泉,又带着一丝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洞察。他的步伐从容不迫,仿佛每一步都踏在韵律之上,与这驿站黄昏的节奏隐隐相合。

正是从芸香州柳家出来游历的柳清禾。

柳清禾的目光平和地扫过驿站简朴的院落,带着一丝初至之地的打量。他的视线掠过马棚、水井、晾晒的草料,最后落在了门口不远处竹椅上打盹的少年,以及少年身旁小木桌上摊开的那本书册上。

当他的目光触及书页上那熟悉的三个古篆大字——《清心诀》时,那双沉静的眸子微微一动,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和了然。他脚步未停,却自然而然地改变了方向,朝着小木桌走去,步履依旧轻缓,似乎不愿惊扰少年的清梦。

他在桌旁停下,微微俯身,目光落在摊开的书页上。他没有贸然触碰书籍,只是静静地阅读着上面的文字。那正是《清心诀》开篇关于“大道无形,生育天地”的阐释部分,旁边空白处,还有几行歪歪扭扭、显然是刚学写字不久的少年留下的稚嫩批注,写着诸如“无形?像风?”、“天地是道生的?”之类的疑问。

柳清禾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淡的弧度。他并未立刻移开目光,反而看得颇为专注,清澈的眼眸中仿佛有智慧的光芒流转。片刻后,他直起身,目光依旧停留在书页上,用那清朗温润、如同玉石相击般悦耳的声音,轻轻地、仿佛自语般念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世人常执于形,困于象,却不知无形方为至大,方能涵养万物。这‘无形’,非虚无,乃万象之本,如渊如海,似空非空,万物生灭其中,如鱼游水,浑然不觉其包容之广大……”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在这宁静的黄昏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了一圈圈涟漪。

竹椅上,徐凌宇长长的睫毛颤动了一下。那清朗的声音,那关于“无形”、“至大”的玄妙话语,像一缕清泉流入了他的梦境,又像是一把钥匙,轻轻拨动了他心底与师父、与《清心诀》紧密相连的那根弦。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睡意尚未完全散去,带着一丝茫然,下意识地循声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陌生而清俊的面孔,一身月白儒衫,气质清雅脱俗,正站在他的小木桌旁,目光似乎还停留在他的《清心诀》上。

徐凌宇一个激灵,瞬间清醒了大半!他猛地坐直身体,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下意识地伸手一把将桌上的《清心诀》抓起来,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护着什么稀世珍宝。动作间带着几分少年人的窘迫和被窥探了秘密的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倾天第十三章相逢(第2/2页)

“你……你是谁?”徐凌宇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一丝警惕,乌溜溜的眼睛带着审视看向柳清禾。

柳清禾并未因徐凌宇的防备动作而着恼,反而微微一笑,那笑容温和而真诚,如同拂过青岚山的晨风,瞬间消弭了无形的隔阂。他后退半步,以示并无恶意,拱手施了一个标准的平辈礼,动作行云流水,带着天然的优雅:

“在下柳清禾,芸香州人士,游历至此。惊扰了小兄弟清梦,实在抱歉。”他的声音依旧清朗悦耳,带着让人心安的平和。

“芸香州?”徐凌宇眨了眨眼,对这个紧邻泽州的小州有些印象,王哥提起过。他抱着书的力道稍微放松了些,但依旧没有放下,只是疑惑地看着柳清禾,“你……你看我的书做什么?”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直白的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在意。这本书是师父留下的,对他意义非凡。

柳清禾的目光坦然地迎上徐凌宇的视线,指了指他怀里的《清心诀》,语气温和地解释道:“方才路过,见小兄弟案头摊开此书,书名《清心诀》,一时见猎心喜,忍不住驻足观瞻了几句。此书立意深远,开篇便点出‘道’之无形无象、生养万物的真意,颇合……嗯,颇合天地至理。在下并非有意窥探,只是有感而发,还望小兄弟勿怪。”他解释得诚恳,眼神清澈,没有丝毫作伪。

听到对方也称赞《清心诀》,徐凌宇眼中的警惕又消散了几分。尤其是那句“立意深远”、“合天地至理”,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抱着书的手指微微松开了些,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你……你也觉得这书很好?你刚才说的……那个‘无形’,‘至大’,是什么意思啊?”他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忘记了刚才的窘迫。

柳清禾见少年态度缓和,眼中求知欲萌动,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他并未直接回答,反而指了指旁边另一张空着的竹椅,温声问道:“小兄弟,方不方便坐下聊聊?站着说话,总有些累人。”

徐凌宇看了看椅子,又看了看柳清禾温润平和的脸,终于点了点头,抱着《清心诀》重新坐了下来,不过这次坐得端正了些。柳清禾也在另一张竹椅上优雅落座,月白的衣袍拂过竹面,不染纤尘。

“方才所言‘无形’、‘至大’……”柳清禾的声音放得更缓,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而优美的故事,目光望向院中沐浴在夕照下的马棚,那里几匹驿马正悠闲地甩着尾巴,“就好比我们眼前这方天地。你看这山、这树、这驿站、这马匹,皆是‘有形’之物,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但滋养万物、让草木生长、让马匹健壮、让这黄昏如此宁静安详的力量,是什么?是阳光?是雨露?是土地?是,但又不全是。”

他顿了顿,目光收回,落在徐凌宇怀中的书上,带着一丝启迪的意味:“这背后,是一种更宏大、更根本的‘无形’之力。它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抓不住。它就像……就像这书中所言的‘大道’,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源和规则。它看似‘空’,却涵养着无穷的生机与可能,故曰‘至大’。执着于眼前具体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形状,反而容易忽略了这背后支撑一切的、无形的‘道’之本源。修道之人所求的‘清心’,或许第一步,便是要放下对‘形’的执着,去感受和顺应那更广大的‘无形’之道。”

徐凌宇听得似懂非懂,但柳清禾用眼前熟悉的驿站景象来比喻,让他觉得那些玄奥的文字似乎没那么遥远了。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清心诀》,又抬头看了看柳清禾,眼神亮晶晶的,带着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恍然。他想起师父教导时也常常借物喻理,只是自己以前顽皮,总是不太用心去听。他忍不住追问道:“那……那怎么才能感受到那个‘无形’的道呢?”

柳清禾看着少年认真的模样,眼中笑意更浓,带着一丝赞赏:“问得好。依我看……”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马棚,这一次,落在了徐凌宇刚刚喂过的那几匹精神饱满的驿马身上,“或许,就在这日常之间。”

“日常之间?”徐凌宇不解。

“正是。”柳清禾点头,声音温和如故,“譬如小兄弟你照料这些马匹。你可知它们习性不同,食量各异,何时需饮水,何时需梳理毛发。你细心观察,顺应它们的本性去喂养,这便是顺应了马儿生长健壮的‘道’。你在做这些事时,心无旁骛,专注于照料本身,这便是‘清心’的一种体现。此刻,你与马,与这喂养之事,便在这‘无形’的、使万物各得其所的‘大道’之中了。道不远人,就在这喂马、扫洒、日升月落的平常功夫里。”他的话语,巧妙地将儒家的“格物致知”、“日用即道”与道家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融会贯通,却不露丝毫痕迹,只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如饮甘泉。

徐凌宇听得呆住了。他从未想过,自己每天重复的喂马、打扫,竟然能和师父这本玄奥的《清心诀》、和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大道”联系起来!柳清禾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他心中某个懵懂的角落。他想起了师父教他《清心诀》时,也总说要“心静”,要“专注”,原来……专注地喂马,也是在修道?也是在体会那个“无形”的东西?

他低头看着自己因为劳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手掌,又抬头看向马棚里正悠闲咀嚼草料的老三和老五,一种奇异的、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抱着《清心诀》的手彻底放松下来,脸上第一次露出了自柳清禾出现以来,一个真正放松的、带着点腼腆和欣喜的笑容。

“我……我好像有点明白了!”徐凌宇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的雀跃,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原来喂马……也可以是在练功?”

柳清禾看着少年眼中重新焕发的光彩和那份纯粹的领悟之喜,也由衷地笑了。那笑容如同清风拂过竹林,干净而温暖。他点了点头,温声道:“心之所至,道之所存。小兄弟能于日常琐碎中见道心,已是难得的悟性。”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扫过徐凌宇怀中的《清心诀》,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此书看似基础,实则是直指大道的钥匙。你能得此传承,又有此悟性,他日前途,不可限量。”

夕阳的最后一缕余晖温柔地笼罩着驿站的小院,将相对而坐的两人身影拉长。马棚里传来几声满足的响鼻,晚风带来远处田野的清新气息。一本《清心诀》,一次偶然的驻足与交谈,仿佛在这平凡的黄昏驿站里,悄然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门。徐凌宇抱着书,心中对师父的思念依旧深沉,却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新的、名为“领悟”与“可能”的清泉。而柳清禾望着眼前这个眼神清亮、因一点感悟而欣喜的少年,心中也泛起一丝涟漪。这趟游历的开端,似乎比他预想的,更有意思。

“噢,对了,我叫徐凌宇,驿主不在,我先帮你栓马,再带你去房间休息。”

徐凌宇过了好久才反应过来,人家是客人。

“那我柳清禾就在这里等候徐小兄弟了。”柳清禾抱拳道。

徐凌宇牵着马向马棚走去,开口道,“我马上就好啊。”

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缓缓落下,从此刻开始二人的世界也正式有了交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