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二章翩翩书生剑侠客(下)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二章翩翩书生剑侠客(下)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08 02:33:35 来源:源1

第二章翩翩书生剑侠客(下)(第1/2页)

“你的剑法,倒是有几分你父亲的影子。”裴九一边打,一边说道,“可惜,还是差了点火候。”

萧琰没有说话,只是加快了剑招。他知道,拖延下去对自己不利,必须速战速决。他突然使出“碎影剑法”中的绝招“惊鸿”,剑尖幻出无数虚影,像一群飞雁般扑向裴九。

裴九没想到他会使出这招,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萧琰抓住机会,一剑挑飞了裴九的长剑,同时身形一闪,冲出了书房。

外面的护卫围了上来,萧琰左冲右突,“碎影”剑上下翻飞,护卫们根本近不了他的身。他一路杀到院墙下,正要翻墙,却见忠伯突然出现,手里拿着根拐杖,几下就打倒了旁边的护卫。

“公子,快走!”忠伯喊道。

萧琰知道忠伯的身手,也不犹豫,纵身跃上墙头,回头看了一眼忠伯,只见忠伯正被护卫们围住,拐杖舞得风雨不透。

他咬咬牙,转身消失在夜色中。他知道,忠伯是故意留下断后的。

回到萧府,萧琰拿出那封信,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父亲的字迹,他认得。原来,父亲真的是被李嵩和太平公主害死的。

“公子,”阿竹端着热茶进来,看到他脸上的泪痕,吓了一跳,“你怎么了?”

萧琰擦了擦眼泪:“阿竹,从今日起,你就回乡下吧,这里不安全。”

阿竹摇摇头:“我不回去,我要跟着公子。”

萧琰看着他,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会更加凶险,但他不能退缩。为了父亲,为了那些被太平公主迫害的人,他必须走下去。

曲江诗会是长安一年一度的盛事,文人雅士齐聚曲江池畔,吟诗作赋,饮酒作乐。这日,萧琰也去了,他不是为了诗会,是为了见一个人——御史台的监察御史张九幽。张九幽是个清官,敢于直言进谏,萧琰想把李嵩克扣粮草、太平公主结党营私的证据交给她。

曲江池畔,柳树依依,百花盛开。仕女们穿着艳丽的衣裳,才子们吟着诗,一派热闹景象。萧琰四处张望,寻找张九幽的身影。

“子玉,这边!”王承嗣笑着招手。他身边围着几个国子监的同学,苏绾也在其中,正低头看着水里的游鱼。

萧琰走过去,刚要说话,就听有人喊道:“张御史来了!”

众人纷纷回头,只见张九幽穿着一身官服,正稳步走来。她四十多岁,面容端庄,眼神锐利。

萧琰刚要上前,就见李修带着几个护卫走了过来,拦住了他的去路:“萧公子,我们家大人有请。”

“你家大人是谁?”萧琰皱眉。

“自然是吏部尚书李大人。”李修冷笑,“我父亲说,有要事跟你商量。”

萧琰知道,这是李嵩的调虎离山之计。他看了一眼张九幽的方向,只见一个黑衣人正悄悄靠近她。不好,是裴九!

“我没空。”萧琰说着,就要冲过去。

李修的护卫立刻围了上来。萧琰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动手,以免打草惊蛇。他施展轻功,纵身一跃,跳过护卫的头顶,向张九幽跑去。

“抓住他!”李修喊道。

裴九看到萧琰冲过来,眼中闪过一丝杀机。他拔出长剑,直刺张九幽的后心。

“小心!”萧琰大喊一声,同时将手中的折扇掷了出去。折扇带着风声,打在了裴九的剑上,使他的剑招慢了半分。

张九幽听到喊声,回头一看,吓了一跳,连忙躲闪。裴九的剑刺空,插入了旁边的柳树里。

裴九拔出剑,怒视着萧琰:“又是你!”

“裴九,你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刺杀朝廷命官,好大的胆子!”萧琰拔出“碎影”剑,挡在张九幽面前。

“少管闲事,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裴九说着,一剑刺向萧琰。

萧琰不慌不忙,挥舞着“碎影”剑,与裴九斗在一处。他的剑法灵动飘逸,裴九的剑法则刚猛霸道,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周围的人吓得纷纷躲避,王承嗣、苏绾等人站在远处,看得心惊胆战。

“这萧公子,竟是个武林高手?”有人惊讶道。

“没想到他文才出众,武功也这么厉害。”

萧琰与裴九斗了几十回合,渐渐占了上风。他知道,裴九的剑法虽然刚猛,但破绽不少。他看准一个机会,一剑刺向裴九的手腕。裴九连忙躲闪,却还是被剑尖划破了皮肉,鲜血直流。

裴九又惊又怒,他没想到萧琰的武功竟如此高强。他看了一眼周围的护卫,知道再打下去讨不到好,于是虚晃一招,转身就跑。

“别让他跑了!”张九幽喊道。

萧琰没有去追,他走到张九幽面前,拱手道:“张御史,晚辈萧琰,有要事相告。”

张九幽看着他,眼中带着几分疑惑:“你是萧砚之的儿子?”

萧琰点点头:“正是。”

“我听说过你,”张九幽说,“国子监的才子。你有什么事?”

萧琰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张御史,我有李嵩克扣粮草、太平公主结党营私的证据,不知您是否愿意见证?”

张九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随我来。”

两人离开了曲江池,向御史台走去。萧琰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与太平公主、李嵩等人的斗争,正式开始了。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为了正义,为了父亲的冤屈。

萧琰将证据交给张九幽后,本以为事情会有转机,没想到几日后,他竟被抓进了刑部大牢。罪名是“刺杀朝廷命官未遂”,而指证他的,正是李嵩。

刑部大牢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和血腥味。萧琰被关在一间单人牢房里,手脚戴着镣铐。他知道,这是李嵩和太平公主的报复。

“公子,公子!”牢门外传来阿竹的声音。

萧琰走到牢门口,看到阿竹手里拿着个食盒,脸上满是焦急。

“阿竹,你怎么来了?”萧琰问道。

“我托人打点了狱卒,才进来的。”阿竹把食盒递给他,“这是我给你做的饭菜,你快吃点。”

萧琰打开食盒,里面是他爱吃的红烧肉和米饭。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就听牢门外传来脚步声。

“谁让你进来的?”狱卒呵斥道。

“我……我是来看我家公子的。”阿竹吓得缩了缩脖子。

“快走,别在这里碍事。”狱卒把阿竹推了出去。

萧琰看着阿竹的背影,心里一阵感动。他知道,阿竹虽然胆小,但对他忠心耿耿。

他拿起筷子,慢慢吃着饭菜。他相信,张九幽一定会想办法救他出去的。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牢门被打开了。走进来的不是张九幽,而是忠伯。

忠伯看起来苍老了许多,头发更白了,脸上带着几道伤痕。

“忠伯!”萧琰激动地喊道。

忠伯走到他面前,叹了口气:“公子,委屈你了。”

“忠伯,你怎么会在这里?”萧琰问道。

“我是来救你的。”忠伯说,“我已经打点好了狱卒,今晚就带你出去。”

萧琰摇摇头:“忠伯,我不能走。我走了,就坐实了刺杀的罪名,父亲的冤屈就永远无法昭雪了。”

“可是……”忠伯还想说什么。

“忠伯,你听我说,”萧琰打断他,“张御史一定会想办法的。你出去后,把我藏在书房暗格里的那些证据交给她,让她继续查下去。”

忠伯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公子长大了,懂事了。好,我听你的。”

他从怀里拿出一把钥匙,递给萧琰:“这是牢房镣铐的钥匙,你自己小心。”

萧琰接过钥匙:“忠伯,你也要小心,太平公主和李嵩不会放过你的。”

忠伯点点头,转身离开了牢房。

萧琰看着忠伯的背影,心里一阵感慨。忠伯跟随父亲多年,对萧家忠心耿耿。他知道,忠伯出去后,一定会遇到危险,但他别无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章翩翩书生剑侠客(下)(第2/2页)

晚上,萧琰用钥匙打开了镣铐。他没有逃跑,而是坐在牢房里,等待着。他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几天后,张九幽果然来了。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李嵩被抓了。

原来,张九幽拿到萧琰交给她的证据后,立刻上奏朝廷,弹劾李嵩克扣粮草、结党营私。唐玄宗看了证据,勃然大怒,下令将李嵩抓起来,关进刑部大牢。

张九幽走进牢房,看着萧琰:“萧公子,委屈你了。我已经向皇上禀明了情况,皇上说,会为你洗刷冤屈。”

萧琰拱手道:“多谢张御史。”

“不用谢我,”张九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倒是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识和魄力,真是难得。”

萧琰笑了笑:“为了父亲,为了正义,我别无选择。”

几天后,萧琰被释放了。他走出刑部大牢,阳光照在他身上,暖洋洋的。阿竹、忠伯等在外面,看到他出来,都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公子,你终于出来了!”阿竹扑上来,抱住了他。

忠伯也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公子。”

萧琰看着他们,心里一阵温暖。他知道,他能出来,离不开他们的帮助,离不开张九幽的正直。

李嵩被抓后,供出了太平公主结党营私、意图谋反的罪行。唐玄宗大怒,下令彻查。太平公主知道事情败露,自杀身亡。她的党羽也被一网打尽,长安的黑白两道终于平息了。

父亲的冤屈终于昭雪了。萧琰带着父亲的灵位,回到了乡下。他没有留在长安做官,而是选择了隐居田园,教书育人。他知道,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闲暇时,萧琰会拿出“碎影”剑,在庭院里练上几招。阳光照在剑身上,泛着冷光。他知道,他的侠客之路还没有结束,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就会挺身而出。

长安的风,依旧吹拂着。而那个翩翩书生剑侠客的故事,也在长安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破庙的横梁在风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萧书生将最后一块断裂的窗棂钉好时,檐角的铜铃突然急促地颤动起来。他指尖的麻意还未褪去,那是昨夜握剑过久留下的余韵——三枚透骨钉穿透肩胛的力道,竟比三年前在洛阳城破时挨的那记狼牙棒还要沉。

“吱呀”一声,庙门被推开的瞬间,萧书生已反手握住了藏在经卷里的半截断剑。来者是个披着蓑衣的女子,斗笠边缘垂落的竹篾沾着细碎的冰碴,她将一个渗血的布包扔在香案上,油布裂开的缝隙里滚出半枚青铜虎符。

“禁军北衙的信物。”女子摘下雨笠,露出左眉梢一道月牙形的疤痕,“萧先生认得这个?”

萧书生的目光落在她腕间那串紫檀佛珠上,其中三颗珠子有细微的裂痕,像是被内力震过。三年前在朱雀大街,那个挡在他身前的老和尚也戴着同样的佛珠,最后倒在血泊里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胡饼。

“沈青璃,前京兆府不良人。”女子突然笑了,指尖在虎符上摩挲,“去年上元节,萧先生在平康坊杀的那三个金吾卫,怀里都揣着和这一样的虎符。”

檐外的风雪骤然变急,萧书生听见马蹄声从三个方向逼近。他将断剑藏回袖中,伸手去拿那半枚虎符,沈青璃却突然按住他的手腕——她掌心的温度竟比雪水还要凉,虎口处厚厚的茧子蹭过他的脉门。

“他们来了。”她低声说,同时扯下蓑衣扔向供桌后的神像。蓑衣飘落的瞬间,萧书生看见神像背后藏着的十二支连弩,机括上还凝着未化的冰霜。

第一支羽箭穿透窗纸时,沈青璃已踩着香案跃上横梁。萧书生旋身避开呼啸而来的透骨钉,袖中断剑划过一道银弧,将两枚暗器钉在立柱上。第三枚透骨钉擦着他耳畔飞过,钉入神龛里的泥塑,溅起的陶土落在他肩头,与未干的血渍融成暗红的泥团。

“是玄甲军的手法。”沈青璃在梁上轻喝,手里不知何时多了柄短匕,“他们用的淬毒透骨钉,见血封喉。”

萧书生反手接住从梁上抛下的竹筒,拔开塞子倒出三枚银针。他认出这是不良人特制的解毒针,三年前老和尚替他处理刀伤时,用过一模一样的银针。马蹄声在庙门外戛然而止,接着是甲胄摩擦的铿锵声,有人用刀柄敲击庙门,节奏沉稳得像是在敲更鼓。

“萧先生,圣上有请。”门外传来的声音裹着笑意,却让萧书生的指尖泛起寒意。那是李淳风的声音,那个总爱穿月白道袍的太史令,此刻的语调里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冷硬。

沈青璃突然从梁上跃下,短匕抵住萧书生的咽喉:“看来你比我想的更重要。”她的睫毛上凝着细小的冰粒,“他们宁可动用玄甲军,也要活抓你这个废人。”

萧书生盯着她眉梢的疤痕,突然想起那年在洛阳城,城楼上那个举着火把的女子,左眉也有这样一道疤。当时箭矢如蝗,她将火把扔进火药桶的瞬间,鬓边的银钗飞落在他脚边。

“咔嗒”一声,庙门被从外面卸了下来。萧书生看见火把映照下的玄甲,那些甲片上的云纹在火光中流转,如同活物。李淳风站在最前面,道袍下摆沾着泥点,手里握着的却不是惯常的星盘,而是一柄缠着符文的桃木剑。

“萧先生可知,为何北斗第七星突然晦暗不明?”李淳风往前走了三步,火把的光晕在他脸上投下诡异的阴影,“钦天监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旁有客星犯主,形若断剑。”

沈青璃突然笑出声,短匕又贴近了半寸:“他现在连剑都握不稳,还能犯什么主?”话音未落,她突然旋身将萧书生推开,十二支连弩同时射出的箭雨穿透了她的肩胛,血珠溅在青铜虎符上,晕开妖冶的红。

萧书生的断剑终于出鞘,半截剑身在空中划出残缺的圆弧。他听见自己骨骼摩擦的声响,像是生锈的门轴在转动。第一颗头颅落地时,他闻到了熟悉的血腥气,和三年前朱雀大街的味道一模一样,只是这次没有老和尚挡在身前。

李淳风的桃木剑刺来的瞬间,萧书生突然明白了。那些年在长安街头听的评书里,总有侠客在绝境中顿悟绝世武功,但他此刻只觉得伤口在燃烧,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碎玻璃般的痛感。

“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活命?”李淳风的桃木剑卡在他的肋骨间,“太平公主的人已经围了这座山,他们要的是你手里的东西。”

萧书生的指尖触到怀中那卷泛黄的纸,那是老和尚临终前塞给他的,上面用朱砂画着奇怪的符号。沈青璃不知何时爬了过来,血从她嘴角涌出,滴在那卷纸上,竟让其中一个符号浮现出金色的光晕。

“是龙首原的布防图。”她抓住萧书生的手腕,力气大得不像个濒死之人,“老和尚用性命换来的,你不能——”

话音被破空而来的羽箭打断。萧书生看着那支箭穿透她的心脏,突然想起那年洛阳城的火把,原来有些火焰熄灭之后,会在人的骨头里留下永远的余温。他的断剑终于完整了,在月光下映出狰狞的弧度,像是要将整个黑夜劈开。

玄甲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萧书生却听不见。他只看见雪地里绽开的血花,一朵又一朵,像是那年平康坊的灯海。李淳风的桃木剑落在地上,道袍被血浸透,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

当最后一个玄甲军倒下时,萧书生跪在雪地里剧烈地咳嗽。沈青璃的手还攥着他的衣角,他轻轻掰开她的手指,发现那串紫檀佛珠不知何时散落在雪地里,其中三颗裂开的珠子,正好拼成一个“生”字。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萧书生将半截虎符和布防图埋在老槐树下。他用断剑在树干上刻下一个“安”字,刻到第三笔时,剑身在晨光中突然寸寸断裂。

远处传来隐隐的马蹄声,萧书生捡起一块尖锐的木片握在手里。雪地上的血迹开始结冰,他想起沈青璃最后看他的眼神,和那年洛阳城头的女子一模一样,像是在说:有些债,总要有人来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