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六十七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一)

长安剑客萧书生 第六十七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一)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1 03:50:09 来源:源1

第六十七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一)(第1/2页)

暮春时节,江南烟雨如织,苏州城外的“望湖楼”酒肆里,人声鼎沸。靠窗的一张方桌旁,坐着一位身着青布长衫的书生,眉目俊朗,眉宇间却带着几分桀骜不驯。他便是萧琰,年方二十,出身书香门第,却不喜科举仕途,偏爱游历四方,饱览山河,更嗜酒如命,常以酒寄情,以诗抒怀。

此时,萧琰已连饮三坛女儿红,脸颊泛红,眼神却愈发清亮。他手指轻叩桌面,目光望向窗外烟雨朦胧的太湖,口中喃喃自语:“这江南春色虽好,却总少了几分豪情。”

邻桌几位江湖侠客听闻此言,纷纷侧目。其中一位络腮胡大汉放下酒碗,高声道:“书生此言差矣!江南水乡温婉秀丽,乃人间仙境,何来豪情不足之说?”

萧琰闻言,缓缓转头,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兄台此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南的温婉,是小家碧玉的秀美;而豪情,当如黄河奔涌,如泰山巍峨。若只沉溺于这江南烟雨,岂不小觑了这天地之大?”

络腮胡大汉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好一个狂傲的书生!你倒说说,何为真正的豪情?”

萧琰端起酒坛,又猛灌一口,酒液顺着嘴角滑落,浸湿了衣襟,他却毫不在意。只见他起身,走到酒肆中央,朗声道:“豪情,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酒肆之中,引得众人纷纷驻足倾听。那络腮胡大汉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起身抱拳道:“书生好才情!在下赵虎,乃‘清风寨’寨主,不知书生高姓大名?”

“在下萧琰,不过一介布衣书生。”萧琰拱手回礼,语气依旧淡然。

赵虎笑道:“萧兄虽为书生,却有江湖侠气,赵某佩服!今日相逢便是有缘,不如再痛饮几坛,共论江湖事?”

萧琰欣然应允,两人重新落座,酒过三巡,话题愈发投机。赵虎谈及当今江湖局势,朝廷**,贪官当道,百姓生活困苦,不少江湖义士纷纷揭竿而起,却又因势单力薄,屡屡受挫。

萧琰闻言,面色凝重,他放下酒碗,沉声道:“如今山河破碎,百姓流离,我辈虽无经天纬地之才,却也当尽一份绵薄之力。只可惜,我空有满腔热血,却无施展之处。”

赵虎叹了口气:“萧兄所言极是。只是这江湖险恶,朝廷势力庞大,仅凭几人的力量,难以撼动大局啊。”

萧琰沉默片刻,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曾听闻,北方有一支‘忠义军’,由前朝将领李将军率领,军纪严明,深得民心,专为推翻**朝廷,解救百姓于水火。若能投靠他们,或许能实现心中抱负。”

赵虎眼前一亮:“萧兄也知晓‘忠义军’?赵某早有此意,只是一直未能找到他们的踪迹。若萧兄有意,不如你我结伴同行,一同前往北方寻找‘忠义军’?”

萧琰心中一动,他早已厌倦了漂泊无定的生活,渴望能有一个机会,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如今赵虎提议,正合他意。他当即举杯,高声道:“好!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北方,寻找‘忠义军’,共图大业!”

赵虎也举杯响应,两人一饮而尽,酒液入喉,灼烧着喉咙,却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壮志豪情。窗外,烟雨依旧,而酒肆内,两个心怀天下的人,已然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

第二章风雨兼程寻忠义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萧琰与赵虎便收拾好行囊,离开了苏州城。他们一路向北,晓行夜宿,风雨兼程。

这日,两人来到一座名为“黑石镇”的小镇,此时天色已晚,他们便打算在镇上找一家客栈歇息。刚走进客栈,便听到大堂内传来一阵争吵声。

“店家,赶紧给我们准备最好的房间和酒菜,要是敢怠慢,小心我砸了你的店!”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响起,只见几个身着锦衣华服的男子,正围着客栈老板大声呵斥。

客栈老板满脸堆笑,连连道歉:“几位爷息怒,实在抱歉,今日客房已经满了,酒菜也所剩不多了,要不你们换一家客栈看看?”

“什么?满了?我看你是不想做生意了!”为首的锦衣男子面色一沉,伸手就要去推客栈老板。

就在这时,赵虎上前一步,拦住了锦衣男子的手,沉声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在客栈内横行霸道,你们眼中还有王法吗?”

锦衣男子转头,上下打量了赵虎一番,见他身着粗布衣裳,便不屑地冷哼一声:“哪里来的野夫,也敢管老子的闲事?识相的赶紧滚开,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

赵虎性格本就豪爽刚烈,哪里忍得住这般挑衅,他怒喝一声:“放肆!竟敢在此撒野,看我不教训教训你们!”

说罢,赵虎便与几个锦衣男子打了起来。赵虎武艺高强,几个回合下来,那几个锦衣男子便被打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为首的锦衣男子见势不妙,连忙带着手下仓皇而逃,临走前还放下狠话:“你们给我等着,我一定会回来报仇的!”

客栈老板连忙上前,对着赵虎和萧琰感激道:“多谢二位英雄出手相助,否则小老儿今日可就遭殃了。”

萧琰笑道:“老板不必客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乃是分内之事。不知老板可知,刚才那几个锦衣男子是什么来头?”

客栈老板叹了口气:“他们是镇上‘刘员外’的手下。这刘员外仗着自己有钱有势,在镇上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啊。”

萧琰闻言,面色一沉:“竟有此事!这等恶霸,若不除之,百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日子?”

赵虎也怒道:“不如我们今晚就去教训一下这个刘员外,让他知道百姓的厉害!”

萧琰思索片刻,摇了摇头:“不可。我们如今正要前往北方寻找‘忠义军’,不宜在此节外生枝。况且,这刘员外势力不小,我们仅凭两人之力,未必能将他彻底铲除,反而会打草惊蛇,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赵虎觉得萧琰言之有理,便压下心中的怒火,点了点头:“萧兄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我们还是赶紧歇息,明日一早继续赶路吧。”

客栈老板见两人放弃了找刘员外麻烦的念头,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为他们准备了房间和简单的酒菜。

当晚,萧琰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他想起了白天在客栈看到的情景,想起了那些被欺压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若想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就必须推翻**的朝廷,建立一个清明的新政权。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力量作为支撑。他更加坚定了寻找“忠义军”的决心,他相信,只有加入“忠义军”,才能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才能为天下百姓带来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七章萧书生醉吟青云志(一)(第2/2页)

次日清晨,萧琰与赵虎早早便离开了黑石镇,继续向北前行。一路上,他们又遇到了许多类似的事情,贪官污吏横行,恶霸地主欺压百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看到一处这样的景象,萧琰心中的使命感便更加强烈。

这日,两人来到一条大河岸边,河水湍急,波涛汹涌,河面上只有一艘破旧的渡船。船夫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见两人要过河,便颤巍巍地将渡船划了过来。

萧琰与赵虎登上渡船,老者缓缓将船划向河中心。此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河水变得更加汹涌,渡船在河面上剧烈摇晃,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

赵虎紧紧抓住船舷,大声对老者说:“老人家,你撑得住吗?不行我们就先靠岸!”

老者擦了擦脸上的雨水,咬着牙说:“放心吧,老夫撑船几十年了,这点风浪还奈何不了我!只是这船年久失修,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萧琰心中一紧,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狂风裹挟着暴雨,如同天神发怒一般,席卷着整个河面。他知道,若不尽快想办法,他们三人都将葬身河中。

就在这时,萧琰看到渡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破旧的旗帜,他灵机一动,对赵虎说:“赵兄,你赶紧把那面旗帜取下来,我们用它来当船帆,借助风力,或许能更快地到达对岸!”

赵虎闻言,立刻爬上桅杆,取下了旗帜。萧琰接过旗帜,将它系在船桨上,做成了一个简易的船帆。果然,在风力的作用下,渡船的速度明显加快,虽然依旧摇晃得厉害,但总算朝着对岸缓缓驶去。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奋力拼搏,渡船终于抵达了对岸。三人上岸后,都累得瘫倒在地,大口喘着粗气。

老者感激地对萧琰和赵虎说:“多谢二位英雄,若不是你们,老夫今日恐怕就要葬身这大河之中了。”

萧琰笑道:“老人家不必客气,我们也是为了自保。不知老人家可知,这附近可有‘忠义军’的消息?”

老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上下打量了萧琰和赵虎一番,缓缓道:“你们找‘忠义军’做什么?他们可是朝廷通缉的反贼啊。”

萧琰连忙解释道:“老人家误会了,我们并非朝廷的人,而是因为不满朝廷的**统治,想要投靠‘忠义军’,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

老者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如今这世道,能有你们这样的想法,实属难得。老夫曾听闻,在北方的‘狼牙山’一带,有‘忠义军’的踪迹,但具体位置却无人知晓。而且,那一带地势险要,朝廷也派了重兵把守,想要找到‘忠义军’,绝非易事。”

萧琰与赵虎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们都不会放弃。萧琰拱手对老者说:“多谢老人家告知,我们知道了。日后若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回来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老者摆了摆手:“报答就不必了,老夫只希望你们能早日实现心中的抱负,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告别了老者,萧琰与赵虎继续向北前行。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愈发坚定。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找到“忠义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为天下百姓带来光明与希望。

第三章狼牙山下遇故知

经过数日的艰难跋涉,萧琰与赵虎终于来到了北方的“狼牙山”脚下。狼牙山地势险要,山峰陡峭,云雾缭绕,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山顶。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名为“狼牙村”,村里的百姓大多以打猎和采药为生。

萧琰与赵虎走进村子,想要向村民打听“忠义军”的消息。然而,村民们一见到他们这两个陌生人,便纷纷闭门不出,眼神中充满了警惕。

赵虎心中有些不满,对萧琰说:“这些村民怎么如此冷漠?我们只是想打听些消息而已。”

萧琰叹了口气:“想必是朝廷的人经常来这里巡查,百姓们怕惹上麻烦,所以才不敢轻易与陌生人交谈。我们还是耐心一些,慢慢想办法吧。”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你们是谁?来这里做什么?”

萧琰与赵虎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碎花布裙的少女,正站在不远处,好奇地打量着他们。少女约莫十五六岁的年纪,肌肤白皙,眉目清秀,一双大眼睛灵动有神。

萧琰微笑着走上前,拱手道:“姑娘你好,我们是从江南来的,想要到狼牙山上寻找一位故人,不知姑娘可否告知,这山上可有什么异常之处?”

少女眨了眨眼睛,疑惑地问:“你们的故人是谁?他在山上做什么?”

萧琰沉吟片刻,觉得不宜直接说出寻找“忠义军”的事情,便含糊地说:“我们的故人是一位隐士,多年前便隐居在狼牙山上。我们此次前来,是想拜访他,与他共论诗书。”

少女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笑道:“我知道了,你们是读书人吧?我叫林婉儿,是这狼牙村的人。这狼牙山上确实有一位隐士,他就住在山顶的‘青云洞’里。不过,山顶地势险要,而且最近常有官兵在山上巡查,你们想要上去,恐怕不容易。”

萧琰心中一喜,连忙问道:“不知林姑娘可否为我们带路?我们必有重谢。”

林婉儿摆了摆手,说:“谢就不必了。我爹也是一位读书人,只可惜他去世得早。我平日里最喜欢听读书人讲诗书了,既然你们是去拜访隐士,那我就带你们上去吧。不过,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被官兵发现。”

萧琰与赵虎连忙道谢,三人趁着天色渐暗,悄悄从村子后面的一条小路上山。小路崎岖不平,两旁荆棘丛生,走起来十分艰难。林婉儿从小在山中长大,对这里的地形十分熟悉,她在前面带路,动作轻盈得像一只小鹿。

一路上,萧琰与林婉儿闲聊起来。林婉儿告诉萧琰,她的父亲曾是一位秀才,只因不满朝廷的**统治,便带着家人来到这狼牙山脚下隐居。后来,父亲因病去世,只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平日里除了照顾母亲,还会上山打猎和采药,拿到镇上换些钱,维持家用。

萧琰闻言,心中十分感慨。他没想到,在这偏远的狼牙山脚下,竟然还有这样一位身世可怜却又坚强乐观的少女。他对林婉儿说:“林姑娘,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姑娘。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帮你和你母亲改善生活。”

林婉儿微微一笑,说:“萧大哥不必客气,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只要母亲的身体能好起来,我就满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