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换亲嫁对郎,重生后她躺赢了 > 第288章岂有此理

换亲嫁对郎,重生后她躺赢了 第288章岂有此理

簡繁轉換
作者:糖霜鸳鸯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27 来源:源1

张礼岁倒是很客气,尽管不认同夏明嫣说的,也并没有怠慢:

“贵府二公子的冤屈算是洗清了,举发之人所说虽然,可对方的怀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毕竟二公子那日与吕大姑娘见过面并且租赁了一个院子,都是事实,只是这当中有些巧合和谬误罢了,定不了诬告。”

“这件事先就有了含糊不清的地方,这声势一弱,就难免流言四起。不必等到将来,现在就有人说华侯以权势压人,平息了此事。这些个流言要是再传下去,万一传到了宫里头,就怕华侯和夫人会有些不方便。”

事情不是那么回事,可细节确实有巧合之处,这就好比你隔壁邻居家里发生了命案,在这之前你刚好看到邻居家的下人拎着一把新买的菜刀回去,不巧,这人长得满脸横肉,嘴里还骂骂咧咧的,边走边在说主人的坏话。

你看到这一切,把这人告到了府衙,说了你所看到的人,然后说了你的怀疑。可日后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这人只是长相不善,还跟主人关系很好,说是发小也不为过,因此说起话来就没了顾忌,他当时是在“骂”主人不好好吃饭、保养身子,白瞎了他做的饭食。

那么你算是诬告吗?

不算,因为你只是说出了你看到的,再根据你看到的进行了合理怀疑,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只能说当中有误会。要是这误会太离谱了,也最多只会被申饬,却并不会被问罪。

同样的道理,外面的人看到的只是这举发之人未被问罪,他们便会觉得或是以此为借口故意觉得之前举发的内容还是有道理的,只是被华家用权势压了下去而已。

而很多原本就盯着华靖离和华家打算生事的人,也会抓住这些谣言不放,借机生事,甚至挑唆着宫里对华靖离不满,从而从别的地方来找华家的麻烦。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家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为了不引发后续的这些麻烦,不想被人借题发挥,不仅要搭上银钱、人脉,甚至宁肯搭上自己的清白,也要尽快将这些流言蜚语平息。

因为时间拖得越长,这中间越容易出现不可预料的变化,就好比之前元京就发生过一件事。

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一家的管家喝多了,把另一家的下人给打了,另一家本来就看这家人不顺眼,就想着趁着这件事把场子找回来。

于是这家人就放任那个被打的让人抬着到那家门前去闹,而且闹事儿的这家人已经算是有分寸的了,担心日后下不了台,只让他家的人到那后门去闹。

现在这各府后头的地方,好些住的都是自家分了出去的族亲和管事儿的家眷,要闹也是闹得这家人在亲戚里没脸罢了,这些事儿在普通百姓那里传扬得很有限。

可是没想到就是被有心人做了文章,说这两家闹得实在不像话,可见他们两家的矛盾已经很深了。尤其是下人都闹得这么难看,更别提上面的主子了,也不知道背后有多不堪,上边就应该彻查这两家人。

这事儿传到了宫里,或许当时圣上等得就是这么一个机会,以这两家为突破口,竟是将元京各大高门手底下的人都查了个遍。

查处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除了个别存在严重违反律例的行为,多数也就是一些口角之争和小偷小摸的行为,可就这样,圣上和吏部、礼部也没放过这些人。

一个个治家不严、纵奴行凶的帽子扣下来,一个个的吃不了兜着走,好的被罚了俸禄了事,那不好的,别说官位了就是爵位都降等了。

这样以来,直接给元京腾出了一批位子,等到之后科举的结果出来了,直接安排了进去,还罚没了一批银钱和值钱的器物,充了府库了。

你说这些人当中真有那么大的问题么?至少那一回有大问题的是少数,多数最后就是一个治家不严的笼统罪名扣下去。就好比哪个下人到外面的馆子里吃碗面,记了账了,全都算起来也不过几十文钱,到最后都成了大罪过了。

张礼岁敢这么跟他们谈,也是吃准了他们不敢拖太久,想赶紧把这事儿压下去。

因为应对这种事儿,本来的这件事的事实真相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要把一件小事变成了一件大事,最后闹大了,闹到宫里去。

要是不让这种事儿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就卡住,这样才能没有后面的事儿……

夏明嫣点了点头,并没有直接反驳张礼岁说的话,她只是继续问道:“那么依张大人之见,这件事该如何解决?”

张礼岁到底脸皮还不够厚,面对华靖离这种实打实的悍将,还想让对方妥协、息事宁人,多少还有些难为情。

他再开口时就多了几分小心:“这儿没有外人,我就直说了。这话我问过华二公子,吕大姑娘有孕的那段日子,他的确去过人家组的局。当时他还喝醉了,醒来之后人事不醒,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孩子,要不然就让二公子认下?夫人先别急,我这么做也是没有法子,这孩子身世可怜,本该是良籍,可因为不知生父是何许人也,这件事一直都没办。”

“如今这事儿,吕家所求,不过是给这孩子一个良籍,别的并无所求。况且这孩子现在不知所踪,也不知道能不能寻的回来,就是认了华二公子也没什么损失。”

夏明嫣都要气笑了:“吕大姑娘小时候是被拐了去的,后来吕家找到了那人伢子,那人也认了,自然也就为吕大姑娘恢复了出身。既然如此,张大人也说了那孩子本就该是良籍,怎么还得让舍弟先认了他,才为他更换户籍?”

“华家虽不王府、相府那样的显贵门第,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张大人也说了,舍弟不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那就应该去寻访当日知情的人才是,怎能让人冒认他人为子,还是这当中有什么讲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