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换亲嫁对郎,重生后她躺赢了 > 第398章挑明要挟

换亲嫁对郎,重生后她躺赢了 第398章挑明要挟

簡繁轉換
作者:糖霜鸳鸯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08 03:14:27 来源:源1

老端侯在世的时候只有烟筒,还没有这样带着响哨的烟弹,李玦这些年窝在元京,原先的那些旧部一概都在南边,过往书信往来也是专人送到何夫人那里的。

何况就算那些书信他看过,那些人写信过来也不是唠家常来的,不会提这种琐碎常见之事。

这还只是一件小事,一件事不知,可知方方面面的事他都不知道,这样的人去了军中能干什么?

当然了,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新征兆去的兵士,可那些人一开始都是安排在不起眼儿的地方的,从低做起,一点点攒军功。等到上了上面的位置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已经都清楚了。

可是李玦不一样,他之所以要走华靖离的关系去北疆,就是为了方便在那边受人照顾、拉拢人心,他根本就不可能从一个小兵、小吏做起。

这场闹剧终于可以结束了,郭林带人将场子里的东西收起来,送回马车上拉回府中,也让帮着将刚刚在这里的那些摊子恢复原样。

此时围观的人已经开始散去,李玦来到了华靖离面前,也不顾夏明嫣就在旁边,他咬着牙才说的说出下面的话:

“华侯,好歹兄弟一场,将来少不了朝堂相见的时候,听说你和华家军也要往南边儿去,我府上刚好还有些父辈的余荫在南疆,你帮我一把,我自然也会帮你。”

“华兄……你当真不需要借我端侯府之力么?你我即便不念兄弟之情,也不至于如此泾渭分明吧。”

华靖离一抬手,示意他打住:“你既然还叫我一声华兄,我便也与你说几句体己话。你端侯府既然在南疆还有余荫,你为何不去南疆历练?”

“我知你素有大志,并非只想做个武官这么简单……你别反驳,圣上对端侯府忌讳甚深,你若是没有大志,不是想重建李家军的话,你不会想到军中历练、积攒军功。”

“你甚至也不该娶夏家的女儿,任何一个都不娶,以此撇清跟夏家和兵部的关系。你娶了夏家最得宠的女儿,一边游说袭爵,一边想着去北疆历练,你在想什么,清楚你想干什么的,不止我一个人。”

“既然将来你还是要回南疆去,你又何必舍近求远,非得贪北疆这一杯羹呢?北疆众人,无论是不是我华家一脉,都已经磨合多年。你在这个时候去北疆,又想仗着我的面子,你想干什么,别人不清楚?”

李玦就是去增加军功方面的资历的,他有了这些功劳,再袭了爵,将来去南疆才好打开局面。

要说北疆再难、再苦,那些个军侯、将领也有分歧、各为其主的时候,可大家都是朝廷的人。

南疆却未必了,那些个王爷和军侯哪个不是想要据地以分的?没什么功劳打基础,在北疆或许还有机会,在南疆,想跟这些人说句话怕是都难。

李玦这么干是为了什么,朝廷里很多人都清楚,他们跟华靖离的区别仅仅是不知道老端侯当年那批东西还在甚至还有望取出来。

因此,这些人便以为李玦不过是做了夏家的女婿,跟楚家扯上了关系,将来想将原本的爵位由二等侯爵升到一等,再寻一份油水大的差事罢了。

但他们也绝不会傻到以为李玦去北疆仅仅是为了历练自身、给大恒尽忠。

李玦脸色一沉,他当然另有目的,而且除了华靖离已经知道的重建李家军的目的之外,他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他想招拢陆家。

他是前些日子到牢中探望何夫人时才得知的,这陆家在彭州怕是已经经营得颇有规模,手下部众众多。

眼下他还动不了,无法去南疆,得等朝廷先把南疆的局面平上一平才成。否则他去的早了,非但无法重建李家军,就是那些宝物也会落入他人之手。

要护巨宝,必须要有自己的人马。他在元京,在圣上和华靖离等人的眼皮子底下,他没有办法有自己的人手,那他就要去拉拢别人的人手,甚至将别人的人据为己有。

在他看来,这陆家是有机可乘的,陆家是被流放去的,朝廷对北地和那边荒蛮之地流放之人的管理是不叫疏松的。

其实就是划了城池、划了地给他们住,让他们自己在里面开荒、种地再做一些小买卖,只大事儿由当地官府统筹、治理,这些人只要把所在的地方一点点地建设、繁盛起来就成了。

等这一片地方建得差不多了,这些流放之人要是赶上大赦或是流放之期已满,未被赦回原籍的就可就地为民,若是还没有被赦免或是还没满期的,则会被带去另一片荒芜的地方,继续之前所做的一切。

而当地的官府老爷也都由本地人担任,这些人虽然是朝廷的人,但其实也各有私心,想要充盈自己地盘的实力。

这就让两方之间有了可以运作的空间,这些老爷们每年只要把该收的钱粮收上去,把该修的该建的都弄好,这些人也别惹事儿,尤其是别惹大事儿,他们也是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本来么,普通的杀人越货都流放不到这里来,能流放到这种地方来的,必是犯了大事儿的。

而能犯下如此大事儿的,大多都是有大能之人,甚至当中有不少都是曾经身居高位之人。这样的人,就算在自己这一代无法起复,子孙后代也还有很大的机会。

谁也不想得罪这样的人,要是对方不生事儿,把该做的都做了,他们也不想跟人家为难。

这些个大人、老爷也有自己的庶产和生意要打理,更别提好些都是把子孙送到中原甚至元京去求学、历练的,这些个犯了大事,还有大能,又曾经身处那些地方高处的人,无疑成了他们和他们子孙最好的老师。

这些人提点几句,或许自己原本走不通的路就通了,要是能递上一封信,调动一下昔日的门生故旧,那自己和儿孙的前程就相当于得了过去的世家相助了,谁不想结这样的善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