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03 实地考察

我的饭馆通北宋 003 实地考察

簡繁轉換
作者:庄申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0 15:17:33 来源:源1

003实地考察(第1/2页)

吴铭将抹布搭在肩上,拱手笑道:“既是同乡,这顿便当结个善缘,待二位金榜题名时,记得再来照应小店生意。”

他本就没打算收钱,一来饭馆尚未正式营业,二来他不了解宋朝的物价,不好贸然要价,否则高了有讹诈之嫌,低了又折本钱。

同乡之言反倒是托词,他知道二苏来年必定高中,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苏轼不明就里,只道店家慷慨,顿觉如释重负,叉手道:“眉山苏轼承店家盛情,若蒙祖宗庇佑得登科甲,定当携礼来谢。”

一旁的苏辙亦跟着叉手行礼。

“二位慢走!”

待青衫背影消失于深巷,吴铭匆匆落下门板,闭店打烊。

饭馆后厨的那扇怪门毫无疑问是一扇两界门,连接着相隔千年的两个时空。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他还是学徒那会儿就听师傅说过,宋朝是我国饮食文化的源头。

在宋朝之前,烹饪方式以炖、烤为主,相对单一。

进入11世纪后,得益于榨油技术的进步和铁锅的普及,中餐的核心技术“炒”应运而生,并迅速走进千家万户。

而在炒的基础上,宋朝厨师又发展出煎、炸、熘、爆、煸、烧等一系列技法。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中餐的烹饪技法,在宋朝就已基本定型。

吴铭对宋朝的饮食文化一知半解,因此当务之急是进行实地考察,先摸清本地人的口味以及本地餐饮业的现状,再做计较。

……

吃饱喝足的大小苏优哉游哉地踱回坐落于汴水河畔的兴国寺。

苏轼前脚刚跨过门槛,忽如泥塑般定住。

“怎么了哥哥?”

苏辙话音未落,已瞥见石榴树下那道负手而立的清癯身影,不是他最惧怕的父翁还能是谁?

苏洵转身刹那,苏辙膝头一软,险些栽倒。

还是苏轼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斗胆道:“爹爹归来得早……”

“早?”苏洵冷笑,“不及尔等偷食早!”

老苏本就有点郁闷。

他与大学士神交已久,今日一早,兴冲冲携拙作二十二篇往欧阳府拜谒,怎料竟扑了个空。

门房说因蔡河夜决,水漫城南,大学士已举家移居唐书局。

无奈,只能将文章交与门房,托其代为转呈。

败兴而归,归来却见禅房空寂,两个儿子竟也不知所踪,顿时火冒三丈。

苏洵踱步至兄弟俩近前,手里攥着一截三指粗的荆条。

“看来此番科举,你二人已是十拿九稳,志在必得了。”

大小苏齐齐摇头。

“那定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及其注疏都已烂熟于心,不必再温习了。”

兄弟俩摇头不止。

“子由!”

苏洵陡然提高声量,手中荆条劈空一响!

苏辙双股战战,立刻回想起幼时被戒尺支配的恐惧。

“‘仁者先难而后获’,何解?”

老苏一言不合便考校学问。

苏辙冷汗涔涔:“谓……谓……”

他发誓他昨夜才温习过《论语》,但不知怎的,大脑忽然一片空白,竟是什么也想不起来。

“子瞻,你来答。”

苏轼冷静作答:“语出《论语》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安国注:‘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爹爹教训的是,孩儿知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03实地考察(第2/2页)

“你何错之有?”

“孩儿今日妄图先享乐而后治学,有违圣训,委实不该。孩儿回去定当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绝不再犯!”

这套丝滑的小词,从小到大说过不知多少次,苏轼张口即来。

说罢抬眼偷看,见父亲下颌微动,心知自己顺利过关,于是垂首快步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苏辙面色煞白。

不怕答不上来,就怕别人答上来,哥哥一张口便是标准答案,简直不给弟弟留活路!

他试图蒙混过关:“我也知错了。”

语毕抬脚想溜。

“你站住!”

苏洵板起脸,声色俱厉:“伸手!”

苏轼不敢回头,只听见身后传来弟弟颤抖的声线:“爹爹,你听我解释……嗷!”

是夜,兴国寺僧众皆闻西厢客院传来诵经声,间或夹杂着些许抽气声。

……

“当——”

五更一至,寺庙的钟声准时将这座繁华的城市唤醒,头陀敲打着铁牌沿街循门报晓:“天色阴晦!”

赶早入市的百姓闻声而起,各处城门都开了,吊桥也已放下。

酒店点起灯烛,粥铺饼铺竞相开张,茶铺也早早支起摊儿。

瓠羹店史二娘的小儿正卖力拉客:“买瓠羹,饶骨头!”

万家馒头前排起长龙,挑扁笼的小贩沿街叫卖,满载货物的太平车和骡马络绎不绝。

沿着御街,从龙津桥到大内南门的路段上,桌案之声远近相闻,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吴铭只有一个感受:卷,太卷了!

在公元1056年的开封,不曾见过凌晨四点的天空,都不好意思自称京城人。

尤其是这些搞餐饮的,半夜三更才打烊,五更便爬起来赶早市,都不用睡觉的吗!

吴铭拎着两块猪肉回到自家的小店。

这两天,他花光家中所有积蓄,逛了东京最热闹的州桥夜市,也探了十余家有口皆碑的食店。

东京七十二家正店他没探过,不作评价,但就他探过的那几家食店而言,说实话,味道稀松平常。

倒不是宋朝的厨子不行,恰恰相反,本地厨子相当厉害,仅从刀工中便可见一斑。

说句难听的,在预制菜泛滥的现代,许多饭店的厨子甚至不如古人的基本功扎实。

限制味道的主要是调料。

现代川菜里最经典的郫县豆瓣,以及豆豉酱、甜面酱、辣椒油等酱料和复合调料宋朝是没有的。

此外,现代食材的丰富程度和炊具的便利程度也远超宋朝,拿现代厨师和宋朝厨师比,属实有点欺负古人。

不过古代也有古代的优势:只要将宋朝的肉类带回厨房,甭管是猪牛羊还是鸡鸭鹅,立时便升级成了顶级肉质!

这肉是真的好啊!

吴铭回到后厨,抱着两块猪肉翻来覆去地欣赏,简直爱不释手。

地地道道的土猪肉,和三四个月就出栏的商品猪判若两个物种!

瞧瞧这五花三层,瞧瞧这四肥六瘦,看着就流口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