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 第五十七章 不速之客

雪中悍刀行之我赵珣,不做炮灰 第五十七章 不速之客

簡繁轉換
作者:风吹雨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2 02:39:04 来源:源1

第五十七章不速之客(第1/2页)

清晨的风卷着泸溪河的水汽,掠过黑石山的矿渣堆,吹得听雪轩的窗棂吱呀作响。赵珣披着件厚氅,站在窗前看兵卒操练——英布新练的骑兵营正在校场冲刺,玄甲在朝阳下泛着冷光,马蹄踏碎了一地白霜,声势赫赫。

“主公,铁矿的日产量又提了两成,周平说再添三座熔炉,下个月就能供上五千支三棱枪。”李参军捧着账册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南边的棉田收了新棉,织坊赶制的第一批冬衣,已经送往前线了。”

赵珣接过账册,指尖划过“金穗稻入库三万石”的字样,嘴角微微上扬。这大半年的心血没白费,襄樊就像块被捂热的铁,终于有了几分韧劲。

“广陵那边有动静吗?”他翻过一页,问道。

提到广陵,李参军的喜色淡了些:“探子回报,赵毅的五万大军还在边境扎营,没敢动,但派了不少细作混进城里,被叶先生的剑卫逮住了七个,都是些江湖上的好手。”

“赵毅是想耗着。”赵珣将账册合上,“他在等我们露出破绽,也在等北椋的动静——徐凤年刚从龙虎山下来,正往武当山去,这盘棋,越来越热闹了。”

正说着,叶孤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清冷如碎玉:“主公,有客求见。”

赵珣有些讶异。叶孤城亲自来通报的客人,绝非寻常之辈。

“谁?”

“自称姓赵,说是主公的‘远房亲戚’。”叶孤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带了个随从,身手不俗,像是练硬功的。”

姓赵?远房亲戚?

赵珣眉峰微挑。他这一脉的宗亲,大多在京城或青州,襄樊城里从未有过沾亲带故的人。这“亲戚”来得蹊跷。

“请他到偏厅,我随后就到。”

“是。”

叶孤城退下后,赵珣对李参军道:“让人盯着校场和矿洞,别出岔子。”他转身取了把短刀藏在靴筒里——这年头,自称“亲戚”的访客,往往比明着来的敌人更棘手。

偏厅里,一个身着月白锦袍的年轻人正临窗而立,手里把玩着枚玉佩,侧脸在晨光中显得有些模糊。他身后站着个铁塔似的汉子,肩宽背厚,腰间悬着柄朴刀,眼神像鹰隼般锐利,正是袁庭山。

听到脚步声,年轻人转过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赵兄别来无恙?”

赵珣看清来人,瞳孔骤然一缩。

这人他见过——在去年的京城赏花宴上,此人穿着身不起眼的青衫,混在皇子堆里,安静得像团影子,却被赵衡提点过一句:“那是赵楷,小心着点,手里有柄见不得人的刀。”

当今圣上的私生子,手握“符甲”和“死人经”,野心勃勃,手段狠辣。他怎么会跑到襄樊来?还自称“远房亲戚”?

“原来是赵殿下。”赵珣拱手,语气平淡,“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赵楷笑着摆摆手,示意袁庭山退到门外,才道:“赵兄不必多礼,我这次来,是以私人身份,可不是什么‘殿下’。”他走到赵珣对面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襄樊这地方,真是块宝地,难怪赵毅红了眼。”

“殿下说笑了,襄樊不过是座小城,比不得京城繁华。”赵珣没接他的话茬,“不知殿下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指教谈不上。”赵楷放下茶杯,眼神忽然变得锐利,“我是来跟赵兄做笔生意的。”

“生意?”

“一笔能让赵兄除去心腹大患,还能抱上大树的生意。”赵楷凑近了些,声音压得很低,“我要徐凤年的命,赵兄帮我做成了,广陵王赵毅那边,我帮你摆平。”

赵珣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茶水溅出几滴在案上。

他猜到赵楷来者不善,却没料到如此直接——上来就要杀徐凤年。那可是北椋世子,徐骁的心头肉,此刻正往武当山去,据说要找洪洗象问些旧事。杀了他,北椋的铁骑怕是会踏平襄樊,连武当都未必会坐视不理。

“殿下真会开玩笑。”赵珣笑了笑,“徐凤年是北椋世子,正往武当山去,我与他无冤无仇,为何要杀他?”

“无冤无仇?”赵楷像是听到了什么趣事,“赵兄难道忘了,你在青州时,徐凤年的商号抢过你的盐路?你扩军备战,北椋明里暗里给赵毅递过多少消息?他可不是什么善茬,这次去武当山,说是问旧事,依我看,是想联合武当,盯着你襄樊的铁矿!”

赵珣沉默。赵楷说的是实话。徐凤年看似温和,实则手腕强硬,北椋与襄樊之间,虽没撕破脸,却早已暗流涌动。他往武当山去,难保没有借道家势力制衡襄樊的心思。

“退一步说,就算徐凤年对你没敌意,赵毅呢?”赵楷继续道,“他五万大军压境,粮草快堆到你襄樊城下了,你耗得起吗?等他摸清了你的底细,明年开春就会动手。到时候,你觉得徐凤年会帮你?他刚到武当山站稳脚跟,不落井下石就算好的了。”

“那殿下凭什么觉得,我杀了徐凤年,赵毅就会退兵?”赵珣反问,“北椋的报复,还有武当的诘问,我可承受不起。”

“北椋的报复?武当的诘问?”赵楷冷笑,“徐骁老了,北椋内部派系林立,徐凤年真死了,他们首先要争的是继承权,哪有功夫立刻找你算账?武当山向来不管俗事,洪洗象那家伙只知打坐,最多发个谴责文书,能奈你何?等他们反应过来,你早就跟我联手,把赵毅收拾了,到时候兵强马壮,北椋和武当,都得掂量掂量。”

他从怀里掏出一卷密信,推到赵珣面前:“这是赵毅与我二哥的密约,他帮我二哥夺嫡,我二哥承诺将来把襄樊划给广陵。你看,你就算不惹徐凤年,赵毅也不会放过你。”

赵珣打开密信,上面的字迹确实是赵毅的,内容与赵楷说的分毫不差。他心中一凛——赵楷连这都能拿到手,能量比他想象的还大。

“我帮你杀了徐凤年,对你有什么好处?”赵珣盯着赵楷的眼睛。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赵楷费这么大功夫,绝不会只为了借他的刀。

“好处?”赵楷笑了,“我要的,是北椋乱起来。徐凤年一死,北境必乱,我二哥和大哥就没空盯着我了,我好趁这个机会,做点自己的事。”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也不会亏待赵兄。只要事成,我保你襄樊独立,不受广陵和朝廷节制,还能帮你弄到西域的独家商路——楼兰商会的会长,是我的人。”

这条件太诱人了。独立、商路、摆平赵毅……每一条都戳中了赵珣的软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七章不速之客(第2/2页)

但赵珣没立刻答应。他看着赵楷,忽然想起徐骁的另一句话:“赵楷的糖衣里,藏着最毒的砒霜。”

“殿下的条件很丰厚。”赵珣将密信推回去,“但徐凤年不是那么好杀的。他身边有青鸟,还有个叫陆诩的谋士,据说叶先生都对他颇为忌惮。更何况,他正往武当山去,沿途有北椋暗卫护送,防备必然森严。”

“这些我都知道。”赵楷早有准备,“我带来了三样东西,保证能成。”

他拍了拍手,袁庭山走进来,手里捧着个木盒。赵楷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三物:一枚漆黑的弩箭,一瓶暗红色的药膏,还有一幅画。

“这箭叫‘透骨钉’,淬了西域的‘百日醉’,见血封喉,就算是金刚不坏之身也挡不住。”赵楷拿起弩箭,在指尖转了转,“这药膏是‘化尸水’,沾肉即烂,事后绝不会留下痕迹。”

最后,他展开那幅画,上面画着从龙虎山到武当山的路线图,用朱砂标着一个红点。

“这是徐凤年的必经之路——黑风口。”赵楷指着红点,“那里两侧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窄道,他明天午时会经过,正是动手的好时机。至于那个陆诩……”他眼中闪过一丝算计,“此人虽智计过人,却与徐凤年非亲非故,不过是暂居其侧。我已让人散布消息,说他与广陵有旧,徐凤年多疑,定会对他生隙,届时他自顾不暇,绝不会碍你的事。”

赵珣心中一动。赵楷不提陆诩是他的人,反而说要挑拨离间,这倒更可信些。陆诩那般通透的人,怎会甘为棋子?赵楷此举,不过是想借徐凤年的多疑,暂时除掉这个障碍。

他看着那幅图,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面。黑风口地势险要,确实是伏击的好地方。但徐凤年身边的青鸟是实打实的高手,北椋暗卫更是杀人不眨眼的角色,绝非易与。

“殿下让我想想。”赵珣的声音有些沙哑,“这不是小事,我需要时间。”

赵楷没逼他,只是将木盒推到赵珣面前:“东西留下,赵兄想清楚了,随时派人找我。我在城西的‘悦来客栈’住几天。”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锦袍,“赵兄是聪明人,该知道什么选择对襄樊最有利。”

说罢,他带着袁庭山转身离去,脚步轻快,仿佛笃定赵珣定会答应。

赵珣站在原地,拿起那枚“透骨钉”,冰冷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赵楷的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赵毅的五万大军、襄樊的独立、西域的商路……每一个都足够让人心动。

可他忘不了陆诩。那个盲眼书生虽沉默寡言,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点醒他。那日在城门下棋,陆诩曾说:“有些棋看似能赢,落子了才知是死局。”此刻想来,竟像是在说眼前的选择。

“主公。”叶孤城不知何时站在门口,“赵楷的随从袁庭山,练的是‘破山拳’,出手狠辣,三年前曾在江淮杀过三个镖局总镖头。”

赵珣点头。袁庭山那样的人物,会屈居人下,足见赵楷的势力有多深。

“叶先生觉得,陆诩会如赵楷所说,与徐凤年生隙吗?”赵珣忽然问。

叶孤城沉默片刻:“陆诩此人,心如明镜。徐凤年虽多疑,却非昏聩,赵楷的伎俩,瞒不过他们。”

赵珣松了口气。他就知道,陆诩不是那么容易被挑拨的。

“让人快马去黑风口附近探查。”赵珣将“透骨钉”扔回木盒,“若徐凤年真遇袭,不必请示,先护他周全。”

“是。”

叶孤城退下后,赵珣独自坐在偏厅,直到天黑。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明忽暗,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思。

杀了徐凤年,能解襄樊燃眉之急,甚至能一跃成为一方诸侯。可代价呢?北椋的报复迟早会来,武当山的清誉虽不问俗事,却也容不得在自家门前动土。更重要的是,他过不了自己这关——为了利益滥杀无辜,与赵毅、赵楷之流,又有何异?

“哥,路上小心!”

恍惚间,徐龙象的声音仿佛从龙虎山传来,带着少年人的憨直。徐凤年此刻正走在去武当山的路上,或许正想着给弟弟求一道平安符,或许正盘算着如何劝洪洗象下山看看,却不知有人已在黑风口布下死局。

那样的人,真的该杀吗?

赵珣拿起案上的一块鹅卵石,是上次从龙虎山带回的,石面被晨露打湿,带着几分凉意。他忽然想起陆诩的话:“人心如棋,善弈者不求杀尽,求的是盘活全局。”

他握紧鹅卵石,指节泛白。

次日清晨,赵珣让人给悦来客栈送了封信,只写了四个字:“恕难从命。”

然后,他换上便服,去了城南的棉田。

织户们正将新收的棉花装车,雪白的棉絮在阳光下泛着光,像一片流动的云。一个老织户见了他,笑着递过一朵刚摘的棉花:“世子你看,这棉絮多细,织成布后,能让士兵们在冬天少受些冻。”

赵珣接过棉花,柔软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带着阳光的温度。他忽然明白,自己守的从来不是一座孤城,而是城里的人,是他们手里的棉花、矿洞里的铁、田地里的稻。这些东西,才是襄樊真正的根基,比任何盟约、任何承诺都要坚实。

“李参军。”赵珣转身对跟来的李参军道,“让人多备些棉衣和干粮,送到黑风口附近的驿站,若徐凤年的人路过,便说是襄樊百姓的一点心意。”

李参军虽不解,却还是躬身应道:“是。”

悦来客栈的房间里,赵楷看着那封只有四个字的回信,脸色铁青。袁庭山站在一旁,低声道:“殿下,赵珣敬酒不吃吃罚酒,要不要……”

“不必。”赵楷将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炭盆,“他不肯动手,有的是人愿意。”他看向窗外,黑风口的方向隐在云雾里,“徐凤年往武当山去的路,还长着呢。”

而此时的黑风口,徐凤年正勒住马,看着两侧陡峭的悬崖,眉头微皱。青鸟低声道:“殿下,这里地势凶险,要不要绕道?”

徐凤年摇头,目光落在远处驿站的炊烟上:“不必。有人特意备了热茶,不去尝尝可惜了。”他翻身下马,牵着缰绳缓步前行,腰间的玉佩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那是徐龙象塞给他的,说“戴着能平安”。

风穿过黑风口,带着些微暖意。襄樊的方向,赵珣正站在棉田边,望着武当山的轮廓,轻轻舒了口气。

有些选择,看似吃亏,实则守住了最珍贵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