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齐天 > 第253章 踏前一步,死!!!

齐天 第253章 踏前一步,死!!!

簡繁轉換
作者:日落红尘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5 04:35:26 来源:源1

一刻钟前,他们乃是屹立众生巅峰的天才俊秀,美女佳人。

而此刻,无论男女都是残疾、焦黑的丑陋鬼类!

惨叫之声、尖啸之声,不绝于耳!

轰轰轰!

那混象珠的神威经过三次震荡,终于散尽!

爆炸中,齐麟眼前的桌椅杯盏、美酒佳肴尽数湮灭,观雪楼轰然爆破,摇摇欲坠。

一个个残缺之躯在这风雪中,面目全非的惨叫!

齐麟却如没事人一样,一眼扫过去,将这开局混象珠的成果,尽收眼底。

大约直接死伤十几个!

重伤垂死也是十几个!

加起......

齐麟睁开眼的时候,天还未亮。

他躺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屋顶漏着风,墙角堆着几捆干柴,炉膛里的火早已熄灭。他的身体沉重得像被压在山下,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肺腑深处撕裂般的痛楚。可他知道,他还活着??不是作为实验体,不是作为失败的数据,而是作为一个会疼、会冷、会想起某个人笑容的人。

他抬起手,看见掌心有一道浅浅的灼痕,形状像一片桃叶。

“阿芜……”他喃喃出声,声音干涩如枯枝摩擦。

记忆如潮水涌来:那场爆炸,并未夺走他的意识;相反,他在精神崩塌的瞬间,感知到了某种超越时间的存在??一个女人站在雨中,握着一截刻字的树枝,对他说:“不做英雄。”

于是他放开了。

没有封印共觉之力,没有吞噬那股足以摧毁千万人神志的情绪洪流。他任其爆发,任它冲垮实验室的屏障,穿透地层,扩散至整个城市上空。那一秒,整座城的人同时尖叫、哭泣、大笑、颤抖??有人想起了童年母亲煮粥时哼的歌,有人突然明白了自己最爱的人早已离去多年,有个警察抱着街头流浪的孩子嚎啕大哭,说他梦见了从未谋面的儿子。

那是人类第一次真正“共感”。

也是最后一次被允许的真实。

三天后,政府宣布共觉技术为一级禁术,所有相关研究永久终止。监心阁的立项申请被驳回,主脑系统尚未启动便遭查封。而齐麟的名字,在官方记录中成了“事故责任人”,尸体标注为“已火化”。但实际上,他在爆炸当晚就被一名穿黑袍的女人救走,带入地下隐修者的网络??一个由前科学家、逃亡医生和失语诗人组成的秘密组织,他们称之为“忆味社”。

“你醒了。”门吱呀一声推开,凰曦端着一碗热汤进来,发梢还沾着夜露,“我以为你要睡到明年春天。”

齐麟勉强撑起身子:“是你救了我?”

“不是我。”她将碗递给他,“是‘未来’救了你。准确地说,是一个叫阿芜的女孩,用十三年后的意志逆流回这一刻,改写了你的选择。”

齐麟怔住。

“你以为那天你死了?”凰曦坐在床边,目光平静,“可正是因为你不死,才让那个新世界得以成立。没有监心阁,不代表没有代价。这十三年来,全球共有七万三千人因非法使用共感能力被捕,两百四十六个‘情绪共享站’被炸毁,十二位核心成员牺牲。但我们活下来了,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情感不该被净化,而应被传递。”

齐麟低头看着手中的碗,热气氤氲中浮现一幅画面:桃树下,一个女孩捧着粥,抬头对他笑。

“她等我?”他问。

“她在等你长大。”凰曦轻声道,“不是成为救世主,而是成为一个普通人??会做饭,会生气,会忘记关灯,也会记得给别人留一碗热粥。”

齐麟闭上眼,泪水无声滑落。

***

一年后,北方边境小镇。

雪落了一整夜,街道寂静无人。一间小屋的窗缝里透出昏黄灯光,锅里熬着小米粥,香气弥漫在整个巷子。齐麟穿着洗旧的棉袄,正用勺子轻轻搅动锅底,防止糊锅。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字:

>“今日供应:暖粥一碗,故事一则。”

这是“忆味社”的第七号据点,对外称“流浪者食堂”,实则是共感能力传承的秘密节点。每个来喝粥的人,都会在临走前悄悄留下一段记忆??写在纸上、录在磁带里,或只是握住服务者的手三秒钟。这些记忆会被编码成特殊频率,通过老式收音机传送到各地分会。

这晚,来了个戴帽子的小男孩,约莫**岁,冻得鼻尖通红。他不说话,只盯着锅看。

“想喝吗?”齐麟盛了一碗递过去。

男孩点头,接过碗时手指微微发抖。就在两人指尖相触的一瞬,齐麟忽然眼前一黑,脑海中炸开一段陌生的记忆:

*一间教室,阳光斜照。小女孩趴在桌上写字,笔尖顿住,眼泪啪嗒落在纸上。老师念成绩:“林小满,语文32分。”全班哄笑。她咬着嘴唇不出声,只有同桌悄悄把自己的橡皮推到她这边。*

画面戛然而止。

齐麟猛地抽回手,胸口剧烈起伏。那是共感??未经训练的孩子竟无意识触发了能力。

“你……能听见别人的心事?”他低声问。

男孩怯怯点头:“妈妈说我有病,要吃药才能变正常。”

齐麟蹲下身,平视着他:“这不是病。这是天赋。你能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说明你比大多数人更完整。”

“可大家都怕我。”

“因为他们不懂。”齐麟揉了揉他的头发,“但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不怕痛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感觉不到痛的人。”

他取出一张泛黄的纸,写下一句话,折成纸鹤放进男孩口袋:“下次有人欺负你,就把它送出去。不用说话,只要想着‘我想让你知道’。”

男孩走后,齐麟翻开登记簿,记下一笔:

>“新苗一枚,名陈默。共觉初启,未受污染。”

他合上本子,望向窗外风雪,轻声自语:“阿芜,你说得对。真正的桥梁,是允许彼此破碎。”

***

与此同时,南方海岛。

阿芜站在一座废弃灯塔顶端,手中握着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信号断断续续,却传来熟悉的童谣旋律??正是当年她在梦境中听到的那一首。她调准频率,按下录音键,一段沙哑男声缓缓响起:

>“今天给三个流浪汉煮了粥,其中一个哭了,说三十年没吃过这么像家的味道。

>下午修好了发电机,孩子们围着我看星星。有个小姑娘问我:‘叔叔,你会飞吗?’我说不会。她说:‘那你一定很累吧?’

>我想你了。风还是不大,但我每天都吃饭。”

录音结束,阿芜把磁带放进玻璃瓶,塞进漂流瓶中,投入大海。

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不用定位,不用通讯网,只靠最原始的方式传递思念。每一段声音,都会随着洋流漂向未知海岸,也许十年后才会被人拾起,也许永远沉入海底。但只要有一段抵达,就够了。

她转身下塔,路过村庄时看见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听一位老人讲故事。

“……所以啊,从前有个男人,他不会飞,也不会法术,但他每天早上都会煮一碗粥,放在门口。有人说他是傻子,可后来越来越多人生病、挨饿、迷路,都是靠着那碗粥活下来的。”老人顿了顿,“有人说,其实那不是粥,是‘记得’??记得有人在乎你。”

一个小女孩举手:“那他后来找到那个女孩了吗?”

老人笑而不答,只指向天空。

那里,虹桥若隐若现,如同亿万微光织成的经络,贯穿天地。科学家们至今无法解释它的物理构成,只知道每当人类集体产生强烈真实情感时,它就会变得更清晰一分。

阿芜默默走过人群,回到自己的小屋。桌上放着一封信,信封上没有邮戳,只有熟悉的清瘦字迹:

>“我在北方见过一场极光,形状像桃树开花。

>想把那一刻寄给你,可惜光装不进信封。

>下次见面,请让我亲手煮一次粥。

>??齐”

她把信贴在胸口,久久不动。

***

五年过去。

第十三道光脉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现象,被称为“灵桥”。各国虽仍禁止共觉技术公开传播,但民间自发形成的“忆味社”已遍布一百二十七个国家。它们没有总部,没有领袖,唯一的标志是一枚琉璃果形状的徽章,内含微量星尘??据说是从阿芜体内剥离的原始共觉结晶。

这一日,桃林举行年度集会。

老兵带来了最新消息:“空白之人”数量降至历史最低点,全球情感能量波动趋于健康区间。盲女摇铃奏响《归途》,贵妇之子展示了新一代情波仪??不再用于监测,而是帮助失语者重建情绪表达。

凰曦站在高处宣布:“我们决定停止对抗。”

众人哗然。

“监心阁虽已瓦解,但我们一直在以另一种方式复制它的逻辑??划分对错,定义真假,试图‘拯救’他人。”她环视众人,“但从今往后,忆味社不再追求改变世界,只愿守护每一个愿意为别人煮粥的瞬间。”

掌声雷动。

阿芜站在老桃树下,仰头望着新生的枝桠。那行“别怕,我在”已被风雨磨淡,但她知道,它已长进树的年轮里。

忽然,远处传来脚步声。

一个身穿粗布衣的男人背着竹篓走来,篓中装着几袋米、一把青菜,还有半瓶酱油。他脸上有了皱纹,眼角添了细纹,可那双眼睛依然清澈如初。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阿芜站在原地,心跳如鼓。

齐麟走到她面前,放下竹篓,从里面拿出一口小锅、一只瓷碗,还有一包写着“特制配料”的纸包。

“今天风不大。”他笑着说,“我来煮粥。”

周围人悄然退去,留下这片桃林与两人相对。

他生火、添水、下米,动作熟练得像是做过千百遍。锅盖边缘冒出白烟,香气渐渐弥漫。阿芜蹲在一旁,看着火焰映在他脸上的光影,忽然觉得十三年的等待,不过是一次短暂的离别。

“你知道吗?”她轻声说,“那个小女孩后来考上了大学,学的是心理学。她说,是梦里那首童谣治好了她的失听症。”

齐麟搅着粥,点头:“有些人不需要听见声音,也能听见爱。”

粥熟了。他盛了一碗递给她,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条,压在碗底。

阿芜打开,上面写着:

>“对不起,当年没能及时说出口。

>谢谢你,替我走完了那段路。

>以后的每一天,换我来补上。”

她抬起头,眼中泛起星光。

齐麟伸手拂去她鬓边落叶,声音温柔:“这一次,我不再消失。”

风吹过桃林,花瓣飘落在锅沿,旋即被热气卷上天空。远处虹桥璀璨如河,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孤独与重逢、失去与归来。

某个瞬间,阿芜感觉到体内那枚琉璃果轻轻震动了一下。她低头看向桃树根部,发现去年埋下的那颗果实,竟已破土而出,抽出嫩芽,叶片透明如水晶,脉络中流淌着淡淡的银光。

“它要长大了。”她说。

“嗯。”齐麟握住她的手,“就像我们一样。”

夜幕降临,星辰浮现。孩童们提着灯笼穿梭林间,唱着新编的童谣:

>“不会飞的男人,住在桃树边,

>每天清晨煮粥,送给孤单的神仙。

>神仙问他累不累,他说只想见一面,

>见那个不怕雨的女孩,笑着把门关。”

歌声渐远,灯火点点。

而在世界的另一端,沙漠邮局的老兵正拆开一封来自南极科考站的信。信纸背面画着一棵桃树,旁边写着:

>“昨夜极光大作,整片冰原亮如白昼。

>我们在雪地上拼出两个字:‘别怕’。

>不知是谁先开始的,但所有人都加入了。

>原来希望,真的可以传染。”

他笑着抹去眼角泪水,提起笔,在回信上写道:

>“告诉他们,桃林还在,粥也还在。

>只要有人愿意等,就永远不会冷。”

同一时刻,无数角落正在发生微小却坚定的变化:医院里,护士握住垂危病人颤抖的手,低声说“我在这儿”;地铁站,陌生人帮孕妇捡起掉落的包,顺手递上一杯温水;学校操场,被孤立的孩子收到一张匿名纸条,上面画了个笑脸,写着“你不是一个人”。

这些瞬间,都被第十三道光脉悄然记录,化作一丝丝微光,汇入虹桥深处。

宇宙并未回应人类的呐喊,但它记住了那些不肯熄灭的温度。

多年以后,当历史课本提到“齐麟”这个名字时,已不再标注“事故责任人”,而是写着:

>“首个主动放弃神性的人类。

>他本可成为神,却选择了做一碗粥。”

而在桃林最深处,老树年轮一圈圈扩展,每一圈都藏着一段无人知晓的故事。若有细心者剖开树干,会发现木质中央嵌着两枚并列的琉璃果??一颗成熟于过去,一颗生长于未来。

它们静静共鸣,如同两颗心脏,在时光尽头,终于同步跳动。

风吹起纸条,那句“今天风不大,但你要记得吃饭”,飘向远方,落入某个正在饥饿中醒来的孩子手中。

他读完,笑了。

然后起身,走向厨房,为自己,也为隔壁生病的奶奶,煮了一碗热腾腾的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