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齐天 > 第242章 以父为荣,以母为耻!

齐天 第242章 以父为荣,以母为耻!

簡繁轉換
作者:日落红尘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05 04:35:26 来源:源1

“九阳禁天!!!”

不知何处传来怒响,震爆千皇山。

但就算这怒吼,也追不上这必杀一剑的速度!

只见那天裂九阳,轰然陨落,一道剑光从长虹贯日,直接穿越了空间,将数百丈之地串在了一起。

下一刹那,那九大咒印辉耀的魔骨重剑,直接在南宫泠头顶上穿空而出!

南宫泠那怡然笑容,当即惨变!

死亡的袭杀瞬息吞没了她的精神,她的骄纵和自傲在这刹那,全化作了恐惧。

“救我??!!!”

她引颈尖叫一声,原本那娇气的嗓门仿佛撕裂......

晨光初照,山雾未散,桃林深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那声音不似铜铃,倒像是风穿过叶隙时偶然拨动的一根银线,轻得几乎听不见,却又清晰地落在每个人的心上。苏萤站在崖台边缘,衣襟微扬,目光追着那片融入云层的墨香花瓣而去,仿佛能看见它化雨、落地、渗入泥土的全过程。

她没有回头,却知道身后有人来了。

脚步很轻,踏在湿漉漉的石板上,没有惊起一丝尘埃。来人停在三步之外,呼吸平稳,像是一棵树悄然移了过来。

“你听见了吗?”苏萤轻声问。

“听见了。”是盲童的声音,稚嫩却不怯弱,“不是风,也不是鸟。是……很多人一起说话,但又没人真的在说。”

苏萤点头。她也听见了??那是“共情共振场”的低鸣,如同大地的心跳,自地脉深处传来,节奏缓慢而坚定。十年前,这声音还只是零星闪现;如今,它已如江河奔涌,昼夜不息。

盲童摸索着走近几步,小手轻轻搭上她的衣角:“老师说,当万念归一,光自降临。可我现在还不懂‘一’是什么。”

苏萤蹲下身,握住他的手:“你记得碗光粥铺吗?”

“记得。那位爷爷每天熬粥,不管贫富贵贱,都给一碗。他说:‘饿的人不需要理由。’”

“那你呢?你觉得他为什么坚持了那么多年?”

盲童歪头想了想:“因为他自己也曾饿过。”

苏萤笑了,眼角泛起细纹:“对。真正的‘一’,不是所有人做同一件事,而是每个人都记得自己曾被谁温暖过。然后,把那份暖意还回去。”

盲童沉默片刻,忽然仰起脸,嘴角扬起一抹奇异的笑意:“我知道种子要长成什么了。”

“哦?”

“不是树,也不是花。”他摇头,“是一条路。用光铺的,和画里一样。”

苏萤心头一震。她想起那幅齐麟的画像??风雨中前行的老者,脚下踏出一条由光铺就的小径。当时只道是象征,如今才明白,那是预言。

她站起身,牵起盲童的手:“走吧,我们去看看那颗种子。”

两人沿石阶下行,途经讲堂旧址。原本空荡的地心已被一圈墨香花环绕,土壤中的“心”字纹路愈发清晰,宛如活物般缓缓蠕动。几名守望者围坐在旁,默默注视,不敢靠近。

阿芜也在其中,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手札,正是当年从地宫取出的《守望录》残卷。见苏萤到来,她起身让位,低声道:“昨夜子时,纹路变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名字浮现。”

“谁的名字?”

“沈姓少年、大胡子叔叔、听声使……还有你。”

苏萤怔住。

“不只是你。”阿芜补充,“凰曦、贵妇之子,甚至连那位军医,都在列。他们不是被选中的,是……自己走进来的。”

苏萤凝视着地面,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那“心”字的一点,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某种节律微微起伏,如同呼吸。

她蹲下身,指尖轻触土壤。

刹那间,一股温热自地底升起,顺着手臂直抵心口。眼前景象骤然变幻:

她看见北方冻土上的村庄燃起篝火,大胡子叔叔抱着发烧的孩子奔跑在雪原之上,身后数十村民举着火把追随;

她看见西南边境的古井边,听声使跪坐在一位疯癫老兵面前,一遍遍重复:“我听见您了,您不是逃兵。”

她看见启明试炼的考场内,沈姓少年面对考官质问毫不退缩:“若规则只为强者服务,那我宁愿做个叛徒。”

她看见皇宫深处,皇帝亲手为阵亡将士的母亲披上黑袍,声音哽咽:“您的儿子,是我最勇敢的将军。”

她看见共生花园里,曾经敌对的两个家族并肩栽下一株墨香花,孩童在旁嬉笑追逐……

无数画面交织旋转,最终汇聚成一颗璀璨的光点,坠入她掌心。

苏萤猛然回神,发现自己仍跪在原地,额头沁汗,心跳如鼓。

盲童轻轻拍她的背:“你看到了,对不对?”

她喘息着点头:“这不是幻象……这是‘心光镜’的新形态。它不再映照过去,而在记录当下每一颗愿意点亮的心。”

阿芜颤声问道:“所以,这颗种子……是要长出新的心光镜?”

“不。”苏萤摇头,“它是要长成一座桥。”

“桥?通往哪里?”

“通往所有尚未被听见的地方。”

话音刚落,地面忽然震动。那枚埋藏的种子竟开始破壳,一根嫩芽缓缓钻出,通体透明,内里似有星光流转。更惊人的是,每一片新生的叶片上,都浮现出微小的文字??

>“你还好吗?”

>“我在这里。”

>“你不孤单。”

这些话语,正是十年来无数守望者口中最平凡的那一句问候。

人群屏息,无人敢言。

苏萤却笑了。她解下衣襟上的墨香花印记,轻轻放在嫩芽旁。刹那间,印记化作金粉,融入土壤,整株幼苗骤然绽放出柔和光芒,照亮四方。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极北巨木之下,孩子们正围坐读书。忽然,树冠再次晃动,荧光孢子飘落,在空中拼出新一行字:

>“桥已启建,请诸伴行者归位。”

一名小女孩抬头问教习:“我们要回去吗?”

教习抚摸她的发丝,微笑:“不是回去,是出发。”

同一时刻,西南古井旁,听声使停下脚步,从行囊中取出那本写满笔记的册子。封面不知何时多了一道刻痕,形如拱桥。他摩挲良久,终于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今日启程,赴桃林之约。”

而在京城静心坊,那位曾闭门三年的女子已成了倾听者。她每日接待前来倾诉的陌生人,总以一句开场:“我曾经也不愿开口,直到有人对我说:‘没关系,我在。’”

这日清晨,她整理旧物,翻出那盏传光灯。灯纸上的字迹悄然变化:

>“桥将成,请你也来。”

她望着窗外晴空,轻轻合掌:“好,我去。”

消息如风传遍天下。七柱之名虽未明令召集,却已在人心中响起召唤。他们各自放下手中事务,踏上通往学宫的道路。

途中,沈姓少年途经一座战后废城。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幸存者蜷缩在地下避难所,彼此猜忌,互不信任。他本可绕行,却驻足良久,最终走入其中。

他在中心广场支起一口锅,煮了一锅稀粥,如同碗光粥铺最初的模样。

第一天,无人靠近。

第二天,一个孩子偷偷捡走空碗。

第三天,一位老妇拄拐而来,颤抖着接过一碗,泪水滴入热粥。

第四天,少年开始讲述他在启明试炼中学到的故事??关于宽恕、关于等待、关于一句话如何救活一个人。

第五天,有人带来了自家存粮,加入熬粥行列。

第六天,他们清理出一块空地,立起一块木牌,上书:“守望之家?临时站”。

第七天清晨,少年收到一封传光灯信:

>“桥需万人同行,你在路上,便是同行者之一。”

他收信入怀,继续搅动锅中的粥。

另一边,凰曦乘舟南下。年迈的她已不能再疾行千里,只能依靠船只与伴行者的接力护送。沿途所经村落,百姓自发焚香相迎,称她为“点灯人”。

某夜泊船江心,月色如练。她独坐船头,望着水中倒影,忽见波光荡漾间,浮现出齐麟的面容。

不是画像中的模糊背影,而是真切的容颜??白发苍苍,眉目慈和,眼中盛满悲悯。

“是你吗?”她喃喃。

水中影像微微一笑,无声开口,唇形分明是三个字:

>“谢谢你。”

凰曦老泪纵横,双手合十,深深一拜。

次日,她抵达桃林外镇,正遇暴雨倾盆。山路泥泞,车马难行。她执意步行,却被一群年轻人拦下。

为首者正是那位former盗匪,如今已是伴行队统领。他单膝跪地,背朝老人:“请让我背您最后一程。”

凰曦迟疑。

“您背过别人,现在,轮到别人背您。”他说。

凰曦终是含泪伏上他肩头。一行人冒雨前行,泥浆溅满裤腿,脚步却坚定如铁。

当他们抵达桃林时,幼苗已长至一人高,枝干如玉,叶片流光。七根无形的光线自远方延伸而来,在树冠上方交汇,形成一座虚幻的拱桥轮廓。

盲童伸手触摸,惊喜道:“他们快到了!”

果然,不久之后,大胡子叔叔驾着雪橇破雾而来,身后跟着数十名北方村民;

听声使拄杖步入,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

沈姓少年带着废城难民代表姗姗来迟;

贵妇之子脱去华服,背着药箱徒步千里;

那位军医携太医院年轻医师团抵达;

连那位曾杀害他人父亲的青年也来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墨香花,眼神清澈。

七人齐聚,围绕幼苗而立。

苏萤环视众人,轻声道:“十年前,齐麟留下拐杖,告诉我们‘走下去’。今天我们聚在此处,不是为了继承他的位置,而是确认一件事??我们是否仍愿继续前行?”

silence落下,唯有风拂叶响。

片刻后,大胡子叔叔率先开口:“我愿意。因为我见过孩子因一碗热汤重获生机。”

听声使接道:“我愿意。因为我知道,沉默比死亡更冷。”

沈姓少年昂首:“我愿意。哪怕全世界都说我错了,我也要为那些说不出话的人发声。”

其余人一一应答,声音或低沉或清亮,却无一例外坚定。

当最后一位说完,幼苗骤然爆发强光。整株植物拔地而起,根系深入地脉,枝干冲天而上,转瞬间化作一棵参天巨树??树皮纹理竟是万千人手牵手的浮雕,枝叶间悬挂着无数微型传光灯,每一盏都映照着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善行。

树冠顶端,七道光柱升腾,与天空中的星辰呼应,勾勒出一座横跨天地的虹桥。

大地再次震动,《守望录》残卷自动翻开,空白页上墨迹浮现:

>“桥成于心,路由人为。自此以往,无有孤行者。”

从此刻起,全球墨香花同时凋谢,又在同一瞬重生,新花花瓣上的文字变为:

>“你已不是光,你是引光之人。”

苏萤仰望着虹桥,忽然感到体内有一股暖流升起。她低头看去,发现自己的影子竟不在地上,而是缓缓离体,化作一道柔和的光影,融入树干之中。

盲童拉住她的袖子:“老师,你怎么了?”

她微笑:“我没走,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她转身面向众人:“从今往后,这棵树会记住每一个走过桥的人。你们不必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你们走过的路上。”

她顿了顿,望向远方:

“齐麟从未归来,因为他早已化作风、化作雨、化作每一个愿意蹲下来问一句‘你还好吗’的瞬间。而我们,只是让这份存在,继续流动下去。”

风起,虹桥微颤,第一缕光自东天洒落,穿过树叶间隙,斑驳地照在每个人的脸上。

他们站在一起,不再是领袖与追随者,不再是导师与学生,而是同行者。

真正的守望,从来不是守护某个名字或某段传说。

而是当你看见黑暗时,仍肯点燃一盏灯;

当你听见哭泣时,仍愿走上前去;

当你疲惫不堪时,还记得有人曾为你停留。

多年后,史书记载:“壬寅秋,天地生桥,万民同行。是为‘心桥纪元’开启之年。”

而在最偏远的山村,一个孩童指着夜空中的星河问母亲:“那些亮晶晶的是什么?”

母亲笑着回答:“那是人们做过的好事,连成了路。”

孩童眨眨眼:“那我能走上去吗?”

母亲抱紧他:“只要你心里还想着别人,你就已经在上面了。”

雨又下了起来,温柔如初。

那是光的延续,无声,却永不停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