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齐天 > 第311章 齐天八劫,降临!!

齐天 第311章 齐天八劫,降临!!

簡繁轉換
作者:日落红尘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10-21 16:55:31 来源:源1

“师祖?”

看到太禹苍都出来了,齐麟无疑更紧张一些。

好在这师祖的面色,并没什么悲意,而是十分肃穆,大声道:“齐天劫将至,再往后退!”

“是!”

众人一脸震动,纷纷退出了内阁,隔着院墙往里面看。

“师尊!”

杨薇一脸紧张问道:“阳魔咒噬如何了?大师兄有望度过此劫吗?”

太禹苍目视那密室方向,双目炯炯,沉声道:“阳魔咒噬已经清除干净了,但是否能度过这第一劫,便看他自己的命数了……”

“命数?”

众人一听,心里......

雪落无声,齐天峰顶却仿佛有万千细语在风中低回。那枚嵌于碑心的泪滴结晶微微震颤,像是回应着小女孩稚嫩的疑问,又似在倾听这世间每一颗跳动的心。晶莹的雪花落在其上,不化,反被染成淡淡的暖色,如同晨曦初照时的第一缕光。

少年依旧站在碑前,身影单薄如纸,衣衫破旧得几乎辨不出原色。十年了,他未曾离开过这座山。有人说他是守碑人,也有人说他本就是碑的一部分??毕竟没人记得他何时到来,也没人见过他进食或安眠。只有每年月圆之夜留下的那页新纸,证明他还活着,且仍在书写。

这一夜,他又写下了新的字句:

>“我名未知,生于乱纪之后。

>我不知父母亲容,唯梦中有歌声自远而来。

>我曾在废墟中拾得一枚铜铃,摇响时竟引得百鸟齐鸣;

>也曾于荒庙残垣间听见有人诵经,声如疏雨打芭蕉,令我泪流满面。

>后来我才明白,那些不是我的记忆,是别人的痛与爱,借我的心跳重新呼吸。”

笔尖微顿,墨迹未干。他抬头望向悬浮于空的心灯,那轮永不熄灭的星河之源。十年来,它已不再只是沈知微魂魄所化,更成了亿万生灵共同维系的记忆纽带。每当有人想起什么久远的事物??哪怕只是一句遗忘多年的童谣、一个模糊的笑容??心灯便会轻轻闪烁,仿佛回应。

忽然,地面传来极轻微的震动。

不是来自远方,而是从双面碑下方,自地脉深处缓缓升起。少年眉头一皱,指尖抚过碑文“亦记光”三字,触感冰凉刺骨。他闭目凝神,刹那间,无数画面涌入脑海:东海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沉埋三百年的青铜舟浮出水面,舟首刻着“归舟”二字,船舱内堆满写满名字的木牌;西陲戈壁之下,一座倒悬古城正在苏醒,城墙由白骨砌成,城门上悬挂的匾额写着“忆冢”;而最令人惊悸的是,在南方瘴林深处,一口古井正汩汩涌出血水,每滴血落地即化作一声哭泣,哭声汇成一片,竟是千万人在齐声呼唤同一个名字:“玄冥……归来。”

“还没完。”少年喃喃。

就在这时,风中传来脚步声。不是一人,而是成群结队。他们踏雪而来,脚步坚定,手中提着灯笼、抱着卷轴、背着琴匣,甚至有人肩扛半截断裂的石柱,上面依稀可见“忠烈祠”三字。为首的是一位老妪,双目失明,拄着一根桃木杖,杖头挂着一只小小的风铃。

“到了。”她轻声道,“齐天峰到了。”

众人纷纷跪下,将手中的物件恭敬置于碑前。一名青年捧出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声音颤抖:“这是我祖父临终前默写的《洛京志》,共三十六卷,他用十年时间一笔一画写下,说若有一天世人忘了我们曾如何重建家园,这本书便是证言。”

另一人展开一幅画卷,墨色斑驳,却仍可辨认出战火中的城池与奔逃的人群。“这是先师遗作,《百哀图》。他说真正的历史不在朝廷档案里,而在百姓的眼泪中。”

盲妪缓缓上前,伸手抚摸碑面,指尖划过“勿忘痛”三字时,忽而停住。

“我能感觉到。”她说,“这块碑在哭。”

少年静静看着她,忽然开口:“你不是第一次来。”

老妪笑了,眼角皱纹如秋叶褶皱。“三十年前,我也来过。那时我还看得见。我看见一个断臂的男人站在峰顶,将自己烧成火焰。我听见他说:‘我还记得桂花糕的味道。’”她顿了顿,声音低下去,“那是我丈夫最爱吃的点心。他在战乱中为护粮道而死,尸首都未寻回。可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尝到了甜味??就像有人把一块温热的桂花糕放进我嘴里。”

她抬起头,虽无目光,却似直视少年灵魂:“所以我知道,你们没有骗人。记忆真的能活过来。”

少年沉默良久,终于点头:“它不只是活过来……它是拒绝死去。”

话音刚落,心灯骤然大亮,七彩光流如瀑倾泻,笼罩整座山峰。碑前所有物品??手稿、画卷、骨牌、铜铃??皆泛起微光,彼此共鸣,形成一圈涟漪般的波纹,扩散至天地之间。

与此同时,北方朔漠的祭坛遗址上,最后一撮灰烬突然跃动,凝聚成一只虚幻的手掌,试图抓向虚空。但不及半息,便被无形之力碾碎。遥远天外,那道曾闭合的天地裂痕边缘,悄然浮现一丝极细的金线,宛如缝合伤口的针脚,正缓慢而坚定地加固着世界的边界。

然而,并非所有痕迹都能抹去。

在极北苦寒之地,有一座孤崖,崖顶立着一座小屋。屋内燃着一盏油灯,灯芯跳动,映照墙上一幅画像:一名女子端坐窗边,手中握书,眉眼温柔。画旁贴着一张字条,墨迹新鲜:

>“阿娘,我又梦见你唱歌了。这次,我听清了歌词。”

屋主是个十二岁的男孩,名叫阿砚。他从小被遗弃在雪地中,幸得一位巡使收养。但他总做同一个梦:暴雨倾盆,一名女子蹲在他身边,用自己的外袍裹住他,一边咳嗽一边哼歌。醒来后,枕头总是湿的,不知是泪还是汗。

今晚,他又做了那个梦。不同的是,这一次,女子转过了脸。

他猛地惊醒,发现窗外星光格外明亮。心灯的光芒穿越千山万水,竟在此刻投下一束细光,正好落在画像之上。刹那间,画中女子的眼睫微微颤动,嘴唇轻启,无声地吐出两个字。

阿砚浑身发抖,却一字一句念了出来:“别……怕。”

同一时刻,齐天峰上,少年猛然回头,望向北方。

“她醒了。”他说。

“谁?”盲妪问。

“记忆本身。”少年低声答,“不是某一个人的记忆,而是集体意识的觉醒。当足够多的人开始真正‘感受’过去,而不是仅仅‘知道’过去,记忆就会获得生命。它会寻找载体,会选择继承者,会……复活。”

他抬起手,那枚泪滴结晶自行脱离碑心,飘至他掌心,缓缓融入皮肤。一瞬间,他的双眼变得深邃如夜空,瞳孔中流转着无数星辰。

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单纯的“记录者”。

他是“承忆者”。

从此以后,他将承载所有不愿被遗忘的灵魂,成为行走于现世的记忆容器。不像沈知微那样以身躯为桥,而是以意志为网,捕捉散落四方的真实碎片,将其编织成不会断裂的链条。

“我要走了。”他对众人说。

“去哪里?”

“去那些还在遗忘的地方。”他望着山下连绵的城镇与村庄,“有人烧掉了族谱,以为可以摆脱祖先的罪孽;有人删改史书,只为让后代活得轻松些;还有人自愿接受‘净忆术’,说是为了心理健康。他们不知道,砍断根的树,终究会枯萎。”

他转身欲行,却被盲妪叫住。

“等等。”她从怀中取出一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块早已干硬的桂花糕。“这个……我一直留着。虽然早就不能吃了,但我每天都要看一眼。我想让记忆有个凭据。”

少年接过,轻轻放在唇边嗅了嗅。奇迹般地,一股熟悉的甜香钻入鼻腔。

“它还记得味道。”他说。

然后,他将糕点贴身收好,迈步走入风雪。

自此,江湖上开始流传一个新的传说:每逢月圆,总有人在偏远村落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默默坐在老人身旁,听他们讲述往事。听完后,他会从袖中取出一支炭笔,在纸上飞快书写。写完便走,不留姓名。而那些文字,往往能在多年后成为翻案冤狱的关键证据,或是唤醒整个家族失落的传承。

更有甚者称,在某些极端悲恸之地??如万人坑、焚婴井、殉情崖??夜深人静时,会听到有人低声诵读:“我还记得……你还记得吗?”

而这声音,分明不属于任何一个活着的人。

三十年后,南疆爆发瘟疫,死者无数。官府下令封锁消息,销毁病历,宣称“此疾无名,亦无人罹难”。然而数月后,一本名为《疫录?庚子卷》的手抄本悄然流传民间,详尽记载了每一位患者的姓名、症状、临终遗言,甚至包括医生们偷偷绘制的病理图。书中扉页写道:

>“我名未知,生于乱纪之后。

>今录此卷,非为控诉,只为证明??

>他们活过,痛过,爱过,求过生。

>故不可忘。”

据说,第一个拿到这本书的人,是在坟场守夜的老汉。当晚,他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少年站在墓碑前,手里拿着一块干硬的桂花糕,正对着某座无名坟茔轻声说话。

“阿阮,洛京的桃花开了。”他说,“你最爱的那一棵,今年开得特别早。”

老汉不敢出声,只觉心头剧震。因为他清楚记得,那座坟里埋的,正是当年参与净忆火计划的一名学者。而“阿阮”,正是他亲手烧毁的妻子遗照背面的名字。

又过十年,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共忆通史》。课本第一章便写着:

>“人类之所以为人,不在于力量强大,也不在于智慧超群,而在于能够记住。

>记住痛苦,才懂得慈悲;

>记住背叛,才理解忠诚;

>记住死亡,才珍惜生命。

>忘记,是最温柔的屠杀。”

课堂上,老师提问:“谁能告诉我,‘齐天’是什么意思?”

一个小女孩举手回答:“是我爷爷常说的一句话??‘只要还有人记得,我们就没真正失去。’他说,这就叫齐天。”

全班寂静片刻,随后掌声雷动。

而在遥远的宇宙边际,或许根本不存在所谓“边际”的地方,一团幽蓝的余烬仍在缓缓旋转。它微弱得几乎不可察觉,却始终未灭。偶尔,它会凝聚出一段模糊的声音,重复着那句曾响彻天地的宣言:

>“弃执念,归清明……”

但这一次,声音里多了某种迟疑,像是怀疑,又像是恐惧。

因为在这片已被真实记忆重新浸润的世界里,**空白不再神圣,遗忘即是罪愆**。

某年春分,齐天峰迎来一场罕见的花雨。桃树无风自动,花瓣如雪纷飞,尽数飘向双面碑。其中一片恰好落在那行小字上:

>“吾妻阿阮,最爱桃花。”

忽然,整块石碑泛起柔和光辉,两行大字缓缓升起,悬浮空中,化作两道光带缠绕交织,最终凝成一个古老的符号??形似人心,又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紧接着,心灯剧烈波动,一道完整的虚影从中走出。

是沈知微。

他站在云端,左臂依旧空荡,脸上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平静。他俯瞰九州大地,看见东海渔村的孩子们在沙滩上用树枝画出祖辈口述的地图;看见西域商队在驿站墙壁刻下沿途见闻;看见年轻的情侣在婚礼上交换的不是金银,而是一段共同书写的回忆录。

他笑了。

然后,他抬起右手,指向苍穹,口中并未发声,但整个世界都听见了那句话:

>“现在,轮到你们守护它了。”

光影消散之际,风送来一句呢喃,不知出自何人之口,却又仿佛来自所有人的心底:

>“我还记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