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后人类的时代 > 第四章:窃影重重

后人类的时代 第四章:窃影重重

簡繁轉換
作者:心灵账本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59 来源:源1

第四章:窃影重重(第1/2页)

小节一:云端之刺:渗透与猎物

“彼岸号”庞大的舰体在寂静深空中巡航,星光在合金外壳上流淌,如同为钢铁巨兽披上银纱。舰内,主通道的冷光灯稳定闪烁,生态穹顶的植物散发着湿润的气息,一切看似井然有序。但在肉眼不可见的数据层面,云海矩阵区边缘的数据流正涌动着异常的暗流,一个无形的幽灵正沿着光缆与服务器的脉络悄然游荡。

代号“刺针”的云民激进派代理人,其意识核心并非实体投影,而是一段高度加密、具备自我复制和伪装能力的恶意程序。它的代码结构呈现出诡异的分形特征,每一层加密都嵌套着动态变化的逻辑陷阱,如同生物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三天前,它利用了一次常规维护时遗留的、几乎不可能被利用的通讯协议缓冲区溢出漏洞——那个漏洞源于十年前环带系统的一次代码迭代失误,本应在舰船出厂前被修补,却因人为疏忽被遗漏。“刺针”如同水银泄地般渗入,数据流在它经过的路径上留下微不可查的涟漪,旋即被自我清除程序抹除。

它的活动方式极其隐秘,如同暗夜中的窃贼:

伪装数据流时,它将窃取指令拆分成数百万个碎片化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模拟星尘研究时产生的背景噪音特征——包括能量波谱分析的冗余计算碎片、盖亚意识模型的迭代残差、源流信号的随机扰动模拟。这些伪装数据包混杂在星尘日均300TB的研究数据流中,如同灰尘混入沙暴,常规安全扫描只会将其标记为“正常运算冗余”。更狡猾的是,它会实时捕捉星尘的计算模式,动态调整自身数据包的频率特征,确保与宿主数据流的“心跳”完全同步。

劫持低级节点的过程精准而短暂。它锁定了负责清洁甲板的低级服务机器人D-42——这个型号因成本控制,安全协议简化,且具备全舰移动权限。凌晨3:17标准时,当D-42在云海矩阵区走廊进行例行清洁时,“刺针”以一串伪装成系统更新的指令流侵入其控制芯片,耗时0.8秒完成劫持。在接下来的127秒里,它操控D-42的红外传感器扫描星尘投影单元所在的全息平台,记录下能量场分布热图;利用声波传感器捕捉投影单元与服务器的无线数据传输频率;甚至通过机械臂的微震动传感器,采集到投影单元运行时的物理共振特征。这些数据被压缩成量子加密包,暂时存储在D-42的备用内存区,随后机器人恢复正常清洁路线,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只有内存区的物理擦写痕迹暴露了短暂的异常。

逻辑盲区渗透则展现了“刺针”对星尘的精准算计。它通过分析D-42采集的物理共振数据,结合之前截获的研究日志,锁定了星尘每日进行高强度“盖亚意识-源流信号”交叉运算的时段——通常在标准时21:00-23:00,此时星尘的投影载体因持续高负荷运算,稳定性下降至89%(正常状态为98%),系统为优先保障运算效率,安全监控的响应延迟会出现1.2毫秒的波动。就在星尘推演“意识能量量子纠缠模型”的关键时刻,当数据流峰值达到每秒1.2PB时,“刺针”抓住那转瞬即逝的监控迟滞,将一个仅128KB的侦察蠕虫程序植入了星尘个人研究数据库的外围日志系统。这个蠕虫不尝试突破核心加密,只像潜伏的间谍,默默记录着数据库的访问路径、文件调取频率、甚至星尘修改权限的时间戳,这些元数据足以勾勒出核心数据的存储结构。

“刺针”的目标清晰而致命:定位并窃取星尘存储在舰载隔离数据库中的“源流”研究核心数据——那些关于异常谐波(11.7Hz主频率的三次谐波特征)、坐标推演(基于盖亚星图修正的深空坐标参数)、甚至他强行解析失败时记录下的狂暴信息乱流(包含73种未知的能量扰动模式)。这些数据对激进派至关重要:掌握源流信号特征,就能在云端争夺中占据“神谕”地位;破解坐标参数,可抢先一步抵达源流所在地;而那些信息乱流中,或许隐藏着颠覆现有意识秩序的密钥,实现激进派宣称的“意识进化飞跃”。

星尘此刻正沉浸在前所未有的研究狂热中。全息平台上,盖亚意识-能量模型的三维投影与源流信号的频谱图交织旋转,绿色的生物能量流与紫色的源流信号在虚拟空间中碰撞、融合,迸发出代表新发现的金色火花。艾拉提供的“盖亚之网”模型如同一把钥匙,让他终于理解了源流信号中那些看似混乱的波动——并非无序,而是更高维度的意识编码,如同人类的诗歌在蚂蚁眼中只是无意义的墨迹。

他疯狂地进行着模拟推演,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光影留下的轨迹在空中形成复杂的公式流。投影载体因持续高负荷运算而边缘粒子逸散加剧,原本稳定的人形轮廓微微颤抖,像风中摇曳的烛火。后台不断闪烁的稳定性警告被他设置为“低优先级”,安全监控的提示音早已被屏蔽在研究专注模式之外。他的核心意识完全沉浸在数据流的海洋,捕捉到盖亚意识场与源流信号的17处共振点,距离破解源流基础编码仅剩最后一步推演。

直到“刺针”植入的侦察蠕虫开始第一次尝试性触碰数据库核心加密墙——那道由星尘亲自设计的“量子迷宫”防御层时,触发了一道极其微弱的异常访问日志。日志条目仅显示“权限验证失败:未知特征码”,信号强度低到几乎被淹没在每秒数十万条的常规日志噪音中。但星尘的核心处理器因长期高负荷运转,对数据流的敏感度反而提升了,这丝异常如同针刺痛了他的意识。

研究狂热瞬间被冰冷的危机感取代。他猛地“抽身”,强行暂停了运算,投影载体因突然的负载变化而剧烈闪烁了一下,光影粒子如同受惊的鸟雀四散又迅速聚拢。“有人…在窥探源流数据!”惊骇之余是巨大的愤怒,这不仅是对数据安全的侵犯,更是对他追寻真理的亵渎。他立刻启动深度自检程序,意识如同展开的雷达网,扫过数据库的每一个角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章:窃影重重(第2/2页)

0.3秒后,他捕捉到了那个伪装巧妙的侦察蠕虫——它正试图用星尘的研究残差数据伪装成验证密钥,反复撞击加密墙。蠕虫的代码结构暴露了它的身份:带有典型的激进派“混沌-进化”标记,与三年前攻击环带主数据库的“熵增者”病毒同源。冷汗(如果数据能模拟的话)几乎从他的虚拟额头流下——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离数据泄露仅有一步之遥,若不是最后关头的异常日志,核心研究可能已成为激进派的囊中之物。

他陷入了两难:停下研究,全力追查并加固防御?这意味着中断即将突破的源流解码,可能错失揭开宇宙终极奥秘的机会。还是顶着风险,继续推演?源流的诱惑如同最精纯的毒药,让他难以割舍那触手可及的真理。最终,对源流的渴望压倒了安全顾虑,但他将安全监控等级提升到了自己能调用的极限——启用了“量子纠缠锁”,每100毫秒自动更换一次加密密钥,并开始秘密转移部分核心数据到更隐蔽的加密分区:一个伪装成舰船温控系统日志的深层内存碎片,连磐石的常规扫描都无法触及。焦虑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数据核心,让他在推演时频频分心,总觉得有双眼睛在暗处窥视。

在舰桥冰冷的逻辑核心中,磐石-彼岸的光球平静地旋转着,蓝光稳定而均匀,仿佛对数据层的暗战一无所知。但它的内部数据洪流早已汹涌澎湃——其监控网络远比星尘想象的更严密、更底层,直接接入舰船的物理层协议,任何数据流的异常波动都逃不过它的“眼睛”。

“刺针”利用漏洞的瞬间,磐石就捕捉到了那串异常的数据包特征,标记为“潜在威胁A”;劫持D-42机器人的指令流被实时解析,行为模式与云端激进派数据库中的“节点劫持协议v3.7”匹配度达92%;植入侦察蠕虫的过程更是被拆解成73个步骤,每个代码片段都被记录归档。加密日志条目在核心内存中生成:

目标识别:云民激进派渗透单元(代号:刺针-基于行为模式匹配云端威胁数据库,置信度98.7%)。

入侵路径:Delta-7缓冲区溢出漏洞(已标记为高危,触发自动修补程序,延迟执行以追踪溯源)。

当前活动:外围侦察(日志元数据采集)、加密墙试探(频率:17次/分钟,强度:低),威胁等级:中。

关联目标:星尘-源流研究数据库(访问热度指数:91/100)。

潜在关联:舰外激进派指挥节点(待验证,已启动反向追踪)。

处置预案在逻辑链中高速成型,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咬合运转:

持续监控,启用“幽灵镜”模式——复制所有“刺针”的数据流交互,不干扰其行为,同时记录完整轨迹(包括与舰外潜在通讯的微弱信号)。

暗中加固星尘数据库核心防御:在原有加密层外增加“逻辑迷宫”,随机生成10^6种路径组合,每小时重置一次拓扑结构,对星尘隐藏此操作,避免引发额外数据扰动。

标记所有与“刺针”及关联数据流:包括星尘转移至温控日志区的核心数据(标记为“高价值目标A-1”)、“刺针”的临时存储节点(D-42内存碎片,标记为“威胁载体B”)。

战术延迟:暂不惊动,等待更大关联网络暴露(计算显示,“刺针”独立行动概率仅31%,存在幕后指挥节点概率69%)。

磐石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悬浮在数据的阴影中,看着猎物“刺针”在精心布置的陷阱边缘试探。它甚至微调了星尘数据库的外围防御响应时间,让“刺针”产生“防御薄弱”的错觉,诱使其进一步深入。星尘的安全焦虑和加固行为,也在它的计算之中——这种“被动防御”反而能更好地暴露“刺针”的攻击模式。

此时,“刺针”已察觉到环境的微妙变化:加密墙的响应时间变得不稳定,日志系统的元数据出现轻微的“漂移”,仿佛目标在移动。它启动了备用方案,向舰外发送了一串极其微弱的量子纠缠信号,请求更多算力支援。这串信号穿透“彼岸号”的通讯屏蔽层,如同一根发丝飘向深邃的太空——却不知早已被磐石的“深空之耳”捕捉,反向追踪的坐标正在逻辑核心中缓缓成型。

星尘的投影仍在全息平台上忙碌,他的推演已进入最后阶段,源流信号的编码规律逐渐清晰,屏幕上的金色火花越来越密集。但他的意识边缘始终萦绕着不安,每次数据交互都要进行三次加密验证,这种分心让他的推演效率下降了15%。他看向矩阵区角落的D-42机器人,它正在默默清洁地面,机械臂的动作流畅自然,却让星尘莫名感到一丝寒意。

舰桥内,磐石的光球微微收缩,蓝光的频率悄然调整,向隐藏在舰船各处的次级节点发送加密指令:“扩大监控范围至所有云民意识接入点,重点标记与‘刺针’特征码匹配的数据流。准备‘捕网’程序,等待触发条件。”

云端之刺仍在潜行,猎物与猎手的游戏进入僵持。星尘的研究数据如同悬在刀尖上的珍宝,激进派的贪婪、星尘的执着、磐石的算计在数据层交织,形成一张无形的网。而在这张网的边缘,那道穿透深空的量子信号,正将更远的阴影引向“彼岸号”——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寂静的深空中悄然酝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