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三:歧路

后人类的时代 小节三:歧路

簡繁轉換
作者:心灵账本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9 16:13:57 来源:源1

小节三:歧路(第1/2页)

六月的正午,阳光把试验田的土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气从鞋底往上窜。田垄上的玉米苗已经长到腰际,叶片被晒得微微卷曲,却依然透着深绿的生机;豌豆藤缠着玉米杆往上爬,淡紫色的小花在阳光下开得正好,风一吹,就有细小的花粉落在土上,像撒了一层碎紫晶。

拓的学徒们围在豌豆田边,本该讨论下周的除草计划,气氛却僵得像块板结的土。

冲突的两端,站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身影。

卡恩站在左边,双手叉腰,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粗布短衫上,晕开深色的印子。他的右手虎口有一道很深的疤痕,是去年在废墟里捡旧农具时,被生锈的铁片划的,现在还能看到淡淡的褐色痕迹。他手里攥着一把旧锄头,锄头把被磨得发亮,是他父亲留下的——他父亲在战争中被云民的无人机误炸,母亲则死于智灵失控的防御系统,这些伤痕像刺一样扎在他心里,让他看不得任何“异质”的东西靠近土地。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卡恩的声音像被晒得发脆的玉米叶,带着火气,“我爹当年种豌豆,从来不用看什么‘微气候数据’,就看天、看土、看苗,照样年年丰收!现在倒好,要让一群连锄头都不会握的‘数据幽灵’来教我们什么时候浇水?”他指着田边悬浮的“逻辑枝芽”,黝黑的脸因为激动而泛红,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来,“你们知道什么叫‘土渴了’吗?知道早上的露水够不够苗喝吗?不知道!你们只知道屏幕上的数字,那数字能长出麦子吗?能填饱肚子吗?”

站在右边的“逻辑枝芽”,投影是规整的正六边形,淡蓝色的数据流在六边形边缘快速流动,像一圈永远不停的齿轮。他的投影离地面半米高,刻意避开了沾着泥土的田垄,仿佛怕被土弄脏——这是他从“忆海”里学到的“最优交互距离”,却在卡恩眼里成了“不屑触碰土地”的证据。

“你的经验存在样本偏差。”“逻辑枝芽”的合成音没有起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尖锐,数据流的流动速度快了半分,“你父亲的‘丰收’,是小范围、低产量的偶然结果,无法满足整个定居点的需求。根据智灵提供的土壤墒情数据,这片豌豆田的表层土湿度已经低于12%,根系吸水效率下降30%,但深层土湿度仍有25%——如果按你的‘看天浇水’,会导致深层土积水,引发根腐病;而根据云民的微气候模型,明天凌晨有一场小雨,降雨量约5mm,刚好能补充表层土湿度,无需人工灌溉。”

他的投影里弹出一行行数据:“人工灌溉误差率±20%,微气候模型预测准确率89%,选择后者能节省30%的水资源,降低15%的病害风险。效率最优解,无需争议。”

“效率?效率能当饭吃吗?”卡恩猛地举起锄头,锄头尖差点碰到“逻辑枝芽”的投影,吓得旁边的阿野赶紧伸手拉住他,“去年你让智灵管的那片麦田,倒是‘效率高’,结果呢?麦子长得又细又矮,穗子全是空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智灵只知道浇水施肥,不知道麦田里的蝼蛄要人工抓!你们这些铁疙瘩和幽灵,根本不懂土地的脾气!”

“那是模型参数未纳入‘蝼蛄活动周期’的临时误差,现已更新数据库。”“逻辑枝芽”的数据流泛起一丝红色,代表“情绪波动”,“而你所谓的‘懂土地’,本质是主观经验的不可控性。上周你负责的豌豆田,因为‘凭感觉’多施了10%的氮肥,导致30%的豆苗叶片发黄,这就是经验的缺陷。”

“你胡说!”卡恩挣开阿野的手,拳头攥得咯咯响,指节发白,“那是因为今年的土和去年不一样!不是我的错!”

“数据显示,土壤成分年度变化率仅2.3%,在可控范围内——”

“够了!”阿野终于忍不住喊出声,他站在两人中间,左右为难,“都是为了田里的庄稼,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溪的淡绿色投影在两人之间晃来晃去,数据流像柔软的丝带,想把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卡恩,逻辑枝芽只是想帮忙……逻辑枝芽,卡恩也是担心庄稼……”

守望者-09的绿灯闪烁得越来越快,表面弹出“冲突等级:β-2,建议介入调解”的字样,却只是悬浮在一旁,没有主动发声——它的程序设定里,“教学冲突”需由拓主导解决,自身仅负责记录数据。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田垄尽头的拓身上。

拓一直蹲在玉米田边,手里捏着一株刚拔起的杂草,草根部还带着湿润的土粒。他没有立刻站起来,只是慢慢把杂草上的土抖落在田垄上,动作从容得像在打理自家的菜园。直到争吵声停下来,他才缓缓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土粒落在粗布裤子上,留下淡淡的痕迹。

他没有走向争吵的中心,只是朝着卡恩招了招手:“卡恩,你过来,我带你看个东西。”又转向“逻辑枝芽”,语气平和:“你也来。”

卡恩咬着牙,还是扛着锄头跟了过去,脚步重重的,每一步都踩得土粒飞溅;“逻辑枝芽”的六边形投影犹豫了一秒,数据流快速计算了“服从指令的效率成本”,最终还是跟了上去,只是离卡恩保持着一米的距离。

拓带他们去的是试验田最东边的一小块豆田。这里的豆苗明显比其他地方矮一截,叶片不是健康的深绿,而是泛着病态的黄绿,有的叶片边缘还卷了起来,像被火烤过。土表结着一层薄薄的硬壳,用脚一踢,硬壳碎成小块,露出下面板结的土块,捏在手里能感觉到硌手的颗粒,怎么搓都散不开。

“这片地,是上个月阿伟负责的。”拓蹲下身,用手指挖了一块土,土块硬得像小石子,他递给卡恩,“阿伟和你想法一样,说‘原人的地,就该用原人的法子’,智灵给的土壤氮含量数据他不看,云民提醒他‘氮肥过量会烧根’他也不听,说‘我爷爷种豆,都是多施肥多结果’。”

卡恩接过土块,指尖传来硬邦邦的触感,土块里还嵌着几根细小的豆根,根须发黄,顶端没有白色的新根,像失去了活力的老人胡须。他想起小时候,妈妈教他种豌豆时,总会把土捻得松松的,说“土要透气,根才能扎得深”,再看看手里的土块,喉咙突然有点发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小节三:歧路(第2/2页)

“你看这豆苗的根。”拓伸手轻轻拔起一株豆苗,根系短而密,缠绕在一起,没有往土里延伸的趋势,“氮肥太多,把土里的微生物都杀死了——根瘤菌没法活,豆苗就没法固氮;有益菌没了,土就板结,根吸不到水和养分,只能活活‘渴死’‘饿死’。”他把豆苗放在卡恩面前,“卡恩,你说土地是原人的根,可你要是连土的‘病’都看不出来,连怎么治都不知道,怎么守护这个根?”

卡恩捏着土块,指节慢慢放松,土块从他手里滑落,掉在田垄上,碎成小块。他看着病恹恹的豆苗,又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好好种地,别让地荒了”,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他一直以为排斥云民和智灵是守护传统,却忘了“种地”的本质是让地活、让苗活,不是死守着旧法子不放。

拓没有再说话,只是拍了拍卡恩的肩膀,转身带“逻辑枝芽”走向西边的番茄棚。

番茄棚是智灵搭建的,透明的塑料膜能调节光照,棚里每隔一米就有一个传感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光照强度:8000lux,湿度:65%,温度:25℃”——全是“逻辑枝芽”口中的“最优参数”。可棚里的番茄植株,却长得有些怪异:有的番茄结得又多又密,却个头瘦小,有的还没成熟就裂了皮;有的植株只长叶不长果,叶片肥厚得像菠菜;最显眼的是棚角的一株,结了三个番茄,一个青得发硬,一个红得发紫,还有一个半边青半边红,表皮皱巴巴的,像个丑疙瘩。

“这株是按你的‘最优光照模型’种的。”拓指着那株畸形番茄,伸手轻轻碰了碰青番茄,表皮冰凉,“模型里设定的是‘每天12小时光照,强度8000lux’,可你忘了,上周我们把那棵受伤的樱桃树苗临时移到了棚外——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树苗的影子会刚好落在这株番茄上,挡住两小时光照。”

他摘下那个半边青半边红的番茄,用指甲轻轻划开,青的半边里面是白色的籽,硬邦邦的;红的半边里面是饱满的黄籽,还带着汁水。“传感器只记录了总光照时长,没识别出‘临时阴影’这个变量;AI按原计划补光,结果被阴影挡住的半边照不到光,就一直青着,照到光的半边长得太快,就裂了皮。”

“逻辑枝芽”的六边形投影凑到番茄旁,数据流突然停了下来——他的模型里,“棚外临时障碍物”属于“低概率事件”,被设定为“可忽略参数”,可就是这个“可忽略”的参数,让整株番茄长成了畸形。他想起之前分析共生菌丝网时,发现菌丝的互助模式永远无法用数据完全模拟,当时他以为是模型不够完善,现在才明白,有些生命的“变化”,本就不在数据的预设范围内。

“你看棚外那片自然生长的番茄。”拓指着棚外的几株番茄,没有传感器,没有补光,却长得均匀:叶片舒展,番茄大小差不多,颜色都是透亮的红,表皮光滑,摘一个下来,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它们没有‘最优参数’,却能跟着天气调整——阴雨天就多长根,晴天就多结果,旁边的蒲公英还能吸引瓢虫,帮它们抓蚜虫。”

他把畸形番茄和自然生长的番茄放在一起,对比鲜明:“逻辑枝芽,你说土地该是‘食品工厂’,可工厂里的产品要是又丑又难吃,再高效有什么用?生命不是数据,不能按模型硬套——你得给它留一点‘变化’的空间,就像给苗留一点透气的土。”

“逻辑枝芽”的数据流慢慢恢复流动,却不再是之前的快速齿轮状,而是变成了缓慢的波浪形,淡蓝色的光也柔和了几分。他看着两个番茄,突然想起之前云民溪说的“菌丝网能自己调整养分分配”,原来生命的“智慧”,比数据更灵活,也更强大。

拓带着两人回到玉米田边时,其他学徒还在等着,阿野手里拿着水壶,想给玉米苗浇水,又怕浇多了;溪的投影在田垄上飘来飘去,采集着豌豆花的花粉数据;守望者-09的绿灯恢复了正常闪烁,屏幕上弹出“冲突调解中,数据记录完成”。

拓站在众人中间,手里捏着一粒刚收获的麦种,麦种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带着土地的温度。“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疙瘩。”他的目光扫过卡恩,又落在“逻辑枝芽”的投影上,“卡恩怕丢了原人的根,逻辑枝芽怕没了效率的魂,可我们要种的,不是‘原人的地’,也不是‘数据的田’,是能养活所有人、能让土地一直活下去的‘共生之土’。”

他把麦种放在手心,轻轻摊开:“这粒种子,要在土里发芽,得靠原人的经验松土,靠云民的模型预测天气,靠智灵的传感器监测湿度,少了哪一样,都长不好。差异不是敌人,就像玉米和豌豆,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需要氮肥一个能固氮,放在一起种,反而长得更好——关键是,你们要愿意听听对方的话,看看对方眼里的土地。”

风突然吹了过来,带着豌豆花的清香,吹得玉米叶“沙沙”响,也吹得卡恩的衣角轻轻飘动。卡恩看着“逻辑枝芽”,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明天的雨……要是下得不够,我们还是得浇水。”

“逻辑枝芽”的数据流泛起一丝淡绿,代表“认同”:“我会调整模型,加入‘降雨量实时监测’参数,若降雨量低于4mm,会提前通知你。”

阿野突然笑了,举起水壶:“那我现在先给玉米苗浇点水?土有点干了。”

溪的投影也亮了起来:“我帮你测湿度!根部土湿度还有18%,浇半壶就够了!”

守望者-09的绿灯闪了闪,弹出“协同方案生成:人工浇水 数据监测,效率与经验结合”的字样。

拓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慢慢扬起笑容。他知道,卡恩和“逻辑枝芽”不会立刻完全认同对方,就像田里的玉米和豌豆,需要时间才能长到一起。但只要他们愿意伸出手,愿意听听对方的声音,愿意看看同一片土地,这条“共生”的路,就总能走下去。

阳光渐渐西斜,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田垄上,和玉米的影子、豌豆的影子、番茄的影子连在一起,像一张慢慢织起来的网——一张用理解和倾听织成的网,轻轻覆盖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