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 第三十四章林夏初练君子剑(一)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第三十四章林夏初练君子剑(一)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4 02:41:49 来源:源1

第三十四章林夏初练君子剑(一)(第1/2页)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林府西跨院的青瓦,林夏指尖触到剑匣黄铜锁扣时,指腹的薄茧正随着心跳轻轻震颤。

他身后的海棠树落了满地碎红,沾着水汽的花瓣粘在月白长衫下摆,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

“这柄‘承影’是你祖父二十岁时佩的,”管家福伯将桐木剑匣推过来的力道很轻,楠木拐杖在青砖上叩出笃笃声,“当年他在太液池畔,凭这套君子剑赢了十八家公子。”剑匣开启的瞬间,林夏闻到了混合着松烟墨与山漆的气息。三尺青锋静静卧在鲛绡垫上,剑脊泛着冷冽的水纹,靠近剑柄处的云纹雕刻里还嵌着细碎的金粉,像揉碎了的星子。

他想起七岁那年偷溜进祖父的书房,曾见老人家对着这幅剑穗上的玉佩出神,那枚和田暖玉被摩挲得发亮,雕的是枝疏影横的梅。“君子剑讲究心正则剑直,”福伯的声音混着雨声漫过来,“起势要如松之挺拔,收势须似月之清朗。”

林夏握住剑柄的刹那,腕骨突然传来熟悉的酸胀。去年秋天在演武场被西席先生用木剑挑飞佩剑的画面猛地撞进脑海——当时他恼得摔了剑鞘,先生却蹲下来按住他颤抖的肩:“剑是君子手臂的延伸,你若恨它沉,它便会更沉。”

第一式“松风迎客”起势时,雨恰好停了。他提剑过顶的动作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僵硬,袖口扫过廊下的竹帘,惊起一串清脆的碰撞声。剑尖在晨光里划出的弧线歪歪扭扭,像初学写字的孩童描的笔画。“腰要沉下去,”福伯的拐杖指向他的后腰,“您看檐角那只石狮子,多少年了,风刮雨打都站得笔直。”

林夏深吸一口气,丹田处忽然泛起熟悉的滞涩。去年练扎马时,先生曾让他对着井口站三个时辰,说要感受地心往下拉的力道。此刻他盯着青砖缝里钻出的青苔,忽然觉得双腿像生了根,顺着砖缝往地底蔓延。剑穗上的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撞击剑格,发出细碎的叮咚声。

林夏盯着廊柱上斑驳的朱漆,那里还留着他十岁时刻下的歪扭刻痕。那天他因为背不出《论语》被父亲罚抄,偷偷用匕首在柱子上划了个哭脸,后来被祖父发现,却只是笑着摸他的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得先学会藏住锋芒。”

第三式“梅影横窗”时,他的剑尖终于稳稳停在离海棠花枝三寸处。沾着雨珠的花瓣簌簌落在剑脊上,顺着冰凉的金属滑下去,在青砖上洇出小小的水痕。

林夏忽然想起昨夜在书房看到的剑谱,泛黄的宣纸上题着蝇头小楷:“夫剑者,心之刃也,心不妄动,则剑不妄出。”“手腕再翻半寸。”福伯将拐杖横在他肘弯处,“您祖父练这式时,能让剑尖悬着的花瓣半个时辰不落。”

林夏感到小臂的肌肉在微微抽搐,汗水顺着下颌线滑进领口,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激灵。他想起上个月在酒楼听书,说书人讲起江湖剑客对决,说真正的高手能让剑尖的颤影凝成一朵花。当时他撇着嘴不信,此刻却盯着剑尖那片颤动的海棠花瓣,忽然觉得心尖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日头爬到中天时,西跨院的青石板已经被他的脚印洇湿了大半。

第十二式“清风送远”收势的刹那,林夏的手腕猛地一沉,剑尖在地上划出一道浅痕。他喘着气扶住膝盖,看见自己的影子在石板上歪歪扭扭,像株被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芦苇。“歇会儿吧。”

福伯递过的茶盏里飘着两片龙井,水汽氤氲了老人眼角的皱纹,“当年你祖父练到第七式,手腕肿得连筷子都握不住。”林夏接过茶盏的手还在抖,温热的茶汤溅在虎口处,烫得他指尖一缩。屋檐的雨水顺着瓦当汇成细流,在石阶上敲出明快的节奏,倒像是谁在轻轻打着拍子。他望着剑穗上晃悠的玉佩,忽然发现那玉上的梅枝原来刻得极细,每道纹理都藏着若有若无的韧劲儿。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时,

林夏开始练第十七式“朗月悬空”。剑身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随着他转身的弧度在青砖上游走,像条苏醒的银蛇。当剑尖第三次稳稳停在鬓角时,他听见福伯低低地“咦”了一声,转头看见老人正用袖口擦拭眼角。“

这式最忌浮躁,”福伯的声音有些发哑,“你祖父当年为了练它,在月光下站了整整三个月。”暮色漫进西跨院时,林夏的月白长衫已经湿透了三次。他收剑入鞘的动作终于有了几分流畅,剑穗扫过剑匣边缘的铜环,发出一串清越的脆响。福伯收起剑匣时,他忽然发现老人家手腕内侧有块月牙形的疤痕,像被什么锐器轻轻咬过。“这是你祖父教我练剑时留下的。”

福伯顺着他的目光摸了摸疤痕,拐杖在地上顿了顿,“他说练剑的人手上没几道疤,就像书生没翻过几本书。”晚膳时林夏的手还在抖,银筷夹起的莲子羹几次落在玉碗里,溅起细碎的甜香。父亲林砚秋放下象牙筷,指节叩了叩桌面:“明日开始,卯时到亥时,除了三餐不许出西跨院。

”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打在芭蕉叶上沙沙作响。林夏望着窗纸上自己练剑的影子,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君子剑不是用来赢的,是用来守的。”

第二天卯时的梆子声刚落,林夏已经站在了西跨院的露台上。晨露打湿了他的发梢,沾在睫毛上凉丝丝的。当“松风迎客”的剑势再次展开时,他忽然觉得丹田处的滞涩散了些,剑尖划过的弧线里,竟有了几分雨丝的灵动。

福伯拄着拐杖站在廊下,看着少年人被汗水浸透的背影,悄悄将怀里的伤药往袖中又塞了塞。青砖缝里的青苔又长高了些,沾着露水的样子,像极了许多年前那个同样倔强的年轻人,在晨光里一遍遍地挥舞着手中的剑。

晨光如碎金般洒在林府西跨院的青石板上,林夏的身影在露台上不断移动。他已将“松风迎客”到“朗月悬空”这十七式练了不下百遍,可当他试图将这些招式连贯起来时,却总在衔接处卡顿。

“招式之间的转换,要如行云流水,不可有半分滞涩。”福伯的声音从廊下传来,他手中的楠木拐杖轻轻敲击着青砖,“就像这院中流转的风,从海棠树到芭蕉叶,无缝衔接。”

林夏深吸一口气,再次提剑。“松风迎客”起势,他努力让身体放松,想象自己是一株迎风而立的青松。

接着,他顺势过渡到“梅影横窗”,剑尖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可就在转向下一式时,手腕却猛地一沉,剑尖不由自主地磕在了青砖上,发出“当”的一声轻响。他懊恼地皱起眉,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泛着光泽的剑身上,迅速晕开。

去年在演武场,他也是这样,越是着急做好一个动作,就越是出错。

西席先生那时说:“练剑如同写字,一笔一划都要沉稳,急则乱了章法。”福伯缓步走到他身边,用拐杖指着他的手腕:“此处用力过甚了。你看这檐角的雨水,从瓦当滴落,顺着石阶流淌,何曾用过蛮力?”

林夏看着檐角滴落的水珠,那水珠在空中划出一道自然的轨迹,落入地面的水洼中,激起一圈圈涟漪。他若有所思,再次提剑,刻意放缓了动作,感受着招式间的连贯性。

当“梅影横窗”的最后一个动作完成,他轻轻转动手腕,让剑尖自然下垂,紧接着顺势扬起,“清风送远”的起势竟比之前流畅了许多。虽然依旧有些生硬,但已没有了之前的卡顿。

“不错,”福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记住这种感觉,让剑随着你的心意走,而不是你被剑带着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四章林夏初练君子剑(一)(第2/2页)

林夏心中一喜,练剑的劲头更足了。阳光渐渐升高,气温也随之上升,他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可他丝毫没有察觉,眼中只有手中的剑和脚下的青石板。

午间的阳光有些刺眼,林夏坐在露台边的石凳上休息,福伯递过来一碗冰镇的酸梅汤。他接过碗,一饮而尽,冰凉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不少燥热。

“你祖父当年练剑,可比你刻苦多了。”福伯坐在他身旁,缓缓说道,“那时他为了练好‘朗月悬空’,常常在月光下一站就是一夜。

有一次,天降大雨,他依旧在露台上练剑,直到天明,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处是干的,可他手中的剑却从未停歇。”

林夏听得入了神,他仿佛能看到祖父在雨中练剑的身影,那身影挺拔如松,任雨水冲刷,依旧坚定不移。他低头看着手中的“承影”剑,剑身上的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荣耀。

“祖父为何对君子剑如此执着?”林夏好奇地问道。

福伯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你祖父年轻时,曾遇见过一位江湖侠客。那侠客用一把普通的铁剑,却使出了君子剑的精髓,护住了一方百姓。你祖父那时便立志,要用君子剑守护身边的人。”

林夏心中一震,原来君子剑不仅是一种武艺,更承载着一份责任与担当。他握紧了手中的剑,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君子剑练好。

午后,林夏继续练剑。他不再刻意追求速度,而是专注于每一个招式的细节和招式间的衔接。剑穗上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为他伴奏。

练到“朗月悬空”时,他想起了福伯说的祖父在月光下练剑的事。他努力让自己的身姿更加挺拔,剑尖稳稳地停在鬓角,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这一刻,他仿佛与祖父的灵魂相通,感受到了那份对君子剑的执着与热爱。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了整个西跨院。林夏收剑入鞘,动作虽仍有些生疏,但已比之前流畅了许多。他看着自己被汗水浸泡得发白的手指,以及手腕上泛起的淡淡的红痕,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福伯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今日进步不小,但切不可骄傲。练剑之路漫长,需得持之以恒。”林夏点了点头,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心中对明天的练剑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自己离真正掌握君子剑还有很远的距离,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能像祖父一样,让君子剑在自己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夜幕降临,西跨院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海棠树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虫鸣。

林夏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今日练剑的招式,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比划着。他知道,今夜的梦,一定与君子剑有关。第二天卯时,林夏准时出现在西跨院。

晨露未晞,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深吸一口气,提剑开始了新一天的练习。

“松风迎客”“梅影横窗”“清风送远”……一招一式,他都练得格外认真。阳光慢慢升起,照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

练到“朗月悬空”时,他忽然感觉到丹田处有一股暖流涌动,顺着四肢百骸蔓延开来。手腕的酸胀感减轻了许多,剑尖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了。福伯在廊下看得真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林夏已经找到了练剑的窍门,接下来的路,就需要他自己一步步去走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林夏在西跨院练剑的身影从未间断。他的剑技日渐娴熟,招式间的衔接越来越流畅,身上的伤痕也多了起来,但他从未退缩。这天,林夏正在练习“松风迎客”,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停下动作,好奇地望向门口。

只见几个家丁抬着一个大箱子,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这是老爷从江南带回来的,说是给少爷的。”为首的家丁恭敬地说道。

林夏心中疑惑,走上前打开箱子。里面装着一套崭新的练功服,还有几本关于君子剑的古籍。他拿起一本古籍,封面上写着《君子剑谱详解》,书页泛黄,显然有些年头了。

“老爷知道少爷在练君子剑,特意寻来这些古籍,希望能对少爷有所帮助。”

家丁说道。林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捧着古籍,仿佛看到了父亲关切的眼神。

他将古籍小心地收好,转身对福伯说:“福伯,我一定会好好研究这些古籍,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福伯点了点头:“老爷对你寄予厚望,你定要好好努力。”接下来的日子,林夏除了在西跨院练剑,便是在书房研究那些古籍。古籍中详细记载了君子剑的招式要领、发力技巧以及心法口诀。

他一边看,一边在练剑时实践,剑技进步得更快了。这天傍晚,林夏练完剑,正准备回房休息,福伯叫住了他。

“少爷,明日府中要举办一场小型的比武,老爷想让你也参加。”

福伯说道。林夏心中一怔,比武?他从未参加过比武,心中有些忐忑。

“可是我的剑技还不够精湛……”“无妨,”福伯打断了他的话,“比武也是一种锻炼,能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而且,这也是老爷对你的一次考验。”林夏想了想,点了点头:“好,我参加。”

回到房里,林夏将“承影”剑擦拭得一尘不染,然后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演练着君子剑的招式。

他知道,明日的比武,对他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第二天,比武在林府的演武场举行。来参加的都是府中的家丁和一些旁系子弟,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林夏站在演武场中央,手持“承影”剑,心中有些紧张。他的对手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家丁,手持一把长刀,气势汹汹。

随着一声令下,比武开始了。家丁挥舞着长刀,向林夏砍来,刀风凌厉,带着一股压迫感。

林夏深吸一口气,想起了古籍中的心法口诀,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他侧身躲过长刀,顺势使出“松风迎客”,剑尖直指家丁的手腕。

家丁没想到林夏的动作如此敏捷,急忙收回长刀,向后退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林夏将学到的君子剑招式一一使出,虽然还不够熟练,但凭借着灵活的身法和冷静的头脑,渐渐占据了上风。

最后,林夏抓住一个破绽,使出“朗月悬空”,剑尖稳稳地停在了家丁的咽喉前。家丁见状,只好认输。

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夏看着周围赞许的目光,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的练剑之路还很长。

回到西跨院,福伯笑着对他说:“少爷今日表现不错,没有辜负这些日子的努力。”

林夏谦虚地笑了笑:“还要多谢福伯的指点和父亲的支持。”

夕阳的余晖洒在西跨院,林夏再次提剑,开始了练习。剑身在夕阳下闪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少年的成长与梦想。他知道,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他能成为像祖父一样的君子,用手中的剑守护身边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