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 第五十五章左手毛笔右手剑(三)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第五十五章左手毛笔右手剑(三)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04 15:14:41 来源:源1

第五十五章左手毛笔右手剑(三)(第1/2页)

林夏心中一暖,正要说话,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他们循声走去,只见一个穿着破烂的书生正被几个家丁模样的人殴打。“让你不识好歹,竟敢在我们家老爷的地盘上卖字,还敢说我们家老爷的字写得差!”一个家丁一边打,一边骂。

林夏连忙上前阻拦:“住手!你们凭什么打人?”

家丁见林夏穿着青布长衫,不像是什么大人物,便嚣张地说:“我们是李大人府上的人,这书生在李大人的商铺前卖字,还辱骂李大人,我们教训他怎么了?你要是识相,就赶紧滚开,免得连你一起打!”

林夏想起童子试时,那个扔他试卷的锦袍官员就姓刘,或许和这个李大人是一伙的。他握紧了右手的剑,冷冷地说:“不管你们是谁,打人就是不对。快把他放了,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家丁们见林夏不肯退让,便挥舞着棍子向他打来。林夏左手护着书生,右手拔出“墨影”剑,剑势如书法中的“撇”画,轻盈而凌厉,很快就将家丁们打得落花流水。

家丁们见打不过林夏,只好灰溜溜地跑了。书生连忙向林夏道谢:“多谢公子相救,我叫张文远,是个穷书生,因家乡遭了灾,才来京城卖字谋生,没想到竟得罪了李大人。”

林夏扶起张文远,问道:“你说你辱骂了李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文远叹了口气,道:“今日我在李大人的商铺前卖字,李大人恰好经过,见我写的字不错,就让我给他写一幅‘寿’字。可我写完后,李大人却嫌我写的‘寿’字笔画太细,没有气势,还说我是个穷酸书生,不懂书法。我气不过,就说‘字如其人,大人的字虽然雄浑,却少了几分温润,怕是大人心中太过急躁,才写不出好字’。没想到李大人听了,当场就怒了,让家丁打我。”

林夏听了,心中暗道:“这李大人,定是个心胸狭窄之人。他嫌张文远的字细,却不知书法的妙处在于刚柔并济,就像文武之道,缺一不可。”

他从怀中取出砚台和毛笔,对张文远道:“张兄,我帮你写一幅‘寿’字,你拿去卖,定能卖出好价钱。”说着,他左手握笔,蘸满墨汁,在张文远的宣纸上写下一个“寿”字。这“寿”字笔画刚柔并济,既有剑势的凌厉,又有墨意的温润,看得张文远连连赞叹:“苏兄的字,真是妙极了!既有武夫的筋骨,又有文人的雅致,比李大人的字好多了!”

柳如烟在一旁,看着林夏左手握笔的身影,听着张文远的赞叹,忽然拨动了琴弦。琴声与墨香交融,剑影与月光相伴,庙会的夜色中,仿佛只剩下这“琴剑墨”三绝,诉说着一段关于正义与情谊的故事。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不远处的巷子里,一个穿着锦袍的人正冷冷地看着他们——正是李大人。他握紧了拳头,眼中满是怒火:“林夏,张文远,你们等着,我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文武大赛的决赛如期而至,分为文人组的“经义辩论”与武士组的“终极对战”。决赛场地设在皇宫外的广场上,皇帝亲自到场观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场面十分盛大。

文人组的经义辩论,题目是“文与武,孰重孰轻”。林夏的对手是国子监的高材生刘轩,此人是之前扔林夏试卷的刘官员的侄子,不仅学识渊博,还擅长辩论,据说从未输过一场辩论。

辩论开始后,刘轩率先开口:“文者,治国之本也。昔年孔孟之道,教化万民,使天下归心;诸子百家,著书立说,传后世之智。若无文,则天下人不知礼仪,不知善恶,何谈治国安邦?武者,不过是匹夫之勇,若滥用武力,只会导致战乱纷飞,民不聊生。故文重武轻,毋庸置疑!”

台下的刘官员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认为刘轩说得有理。

林夏却平静地反驳:“刘兄此言差矣。文虽为治国之本,但若无武护之,再好的文也难以传扬。昔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武力定天下,而后焚书坑儒,虽失之残暴,却也让文字、度量衡得以统一,为后世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以武力护国安邦,而后独尊儒术,使儒家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若无武,则文如无根之木,无水之鱼,难以长久。故文武之道,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刘轩不服,又道:“那为何历代明君都重文轻武?唐太宗设科举,广纳文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权力,不都是重文轻武的例子吗?”

林夏笑道:“唐太宗设科举,是为了选拔有才华的文人,但他也重用秦叔宝、尉迟恭等武将,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是为了防止武将叛乱,但他也重视军队建设,才统一了中原。他们不是重文轻武,而是平衡文武,让文人为治国出谋划策,让武将为护国立下战功。若真的重文轻武,像南宋那样,文人掌权,武将被排挤,最终只能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

林夏的话掷地有声,台下的官员们都陷入了沉思。皇帝也点了点头,对身旁的宰相道:“这小子说得有理,文武平衡,方能国泰民安。”

刘轩见林夏说得有理,一时竟无言以对。最终,评委们一致判定林夏获胜,文人组的“文绝”称号,归林夏所有。

接下来是武士组的终极对战,林夏的对手是禁军副统领周磊。周磊武艺高强,擅长使用长枪,曾多次立下战功,是皇帝面前的红人。不少人都认为,林夏虽然在之前的比试中表现出色,但面对周磊,肯定会输。

比赛开始前,周磊走到林夏面前,抱拳道:“苏小友,你的剑法我听说过,能将书法融入剑招,确实难得。但战场之上,只有胜负,没有花架子。我会用尽全力,不会手下留情。”

林夏也抱拳道:“周统领客气了,我也会拿出真本事,与周统领切磋。”

比赛开始,周磊手持长枪,向林夏刺来。长枪如毒蛇吐信,速度极快。林夏左手握笔——这次他竟将毛笔带在了赛场上,右手握住“墨影”剑,摆出“横剑断云”的起手式。

长枪与长剑相撞,发出“叮”的一声脆响。林夏只觉得手腕一麻,连忙调整姿势,左手的毛笔在空中“写”起了草书,笔势狂放,剑招也随之变得迅猛。周磊的长枪虽然厉害,却始终无法突破林夏的剑招,反而被林夏的剑逼得连连后退。

台下的皇帝看得津津有味,对宰相道:“这林夏的剑法,倒是奇特,既有章法,又有灵气,不像普通的武师那样只知蛮力。”

宰相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林夏的剑法,融入了书法的精髓,刚柔并济,灵动多变,是难得一见的奇才。”

就在林夏与周磊打得难解难分时,赛场外忽然传来一阵喊杀声。只见一群穿着黑衣的人手持刀棍,冲了进来,目标直指皇帝!

“有刺客!保护陛下!”禁军统领大喊一声,带领禁军冲了上去。周磊也顾不上比赛,手持长枪,向刺客杀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五章左手毛笔右手剑(三)(第2/2页)

林夏见状,左手将毛笔塞进怀中,右手握紧“墨影”剑,也冲了上去。刺客们的武艺高强,禁军一时竟难以抵挡。林夏想起逍遥子教他的“飞白剑式”,将书法中的“飞白”技巧融入剑招,剑招变得更加灵动,每一剑都能精准地刺中刺客的破绽。

忽然,一个刺客手持匕首,绕过禁军,向皇帝冲去。皇帝身边的侍卫来不及阻拦,眼看匕首就要刺中皇帝。林夏眼疾手快,右手挥剑,左手却同时从怀中取出毛笔,蘸了一点墨汁,向刺客的眼睛掷去。墨汁正好击中刺客的眼睛,刺客惨叫一声,匕首掉在地上。林夏趁机一剑刺中刺客的胸口,刺客倒地身亡。

皇帝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见林夏救了自己,连忙道:“多谢苏小友相救!你想要什么赏赐,朕都可以满足你!”

林夏却摇了摇头,道:“陛下,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能明白‘文武相济’的道理。文人能为治国出谋划策,武将能为护国立下战功,唯有文武同心,才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听了,深受触动,道:“苏小友所言极是!朕今日才算真正明白,什么是‘文武之道’。朕封你为‘文武双绝’,赐你黄金百两,锦缎千匹,同时任命你为翰林院编修兼禁军教头,既为朕出谋划策,又教禁军将士‘文武相济’之道!”

林夏连忙跪下谢恩:“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此时,周磊已经带领禁军将刺客全部消灭。他走到林夏面前,抱拳道:“苏小友,今日若不是你,陛下恐怕就有危险了。你的武艺和胆识,都比我强,这武士组的‘武绝’称号,理应归你。”

林夏笑了笑:“周统领客气了,若不是周统领带领禁军抵挡刺客,我也无法顺利救驾。这‘文武双绝’,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台下的刘官员和李大人见林夏立了大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都吓得脸色惨白。他们知道,自己之前暗算林夏、打压张文远的事,若被林夏揭发,后果不堪设想。

可林夏却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只是走到他们面前,道:“刘大人,李大人,今日之事,想必你们也看到了。文武之道,重在平衡,做人之道,重在宽容。过去的事,我可以不追究,但希望你们以后能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不要再做那些有损国家利益、欺压百姓的事。”

刘官员和李大人连忙点头,心中对林夏又敬又怕。

夕阳西下,皇宫外的广场上,皇帝亲自为林夏颁发“文武双绝”匾额。林夏左手捧着匾额,右手握住“墨影”剑,心中满是感慨。他想起在江南墨香斋的日子,想起凌啸风教他练剑,想起苏文清教他写字,想起逍遥子的指点,想起柳如烟的陪伴——正是这些人,让他从一个喜欢偷看武馆练剑的孩子,成长为如今的“文武双绝”。

他抬头望向天边的晚霞,忽然觉得左手的毛笔与右手的剑,从未像此刻这般重要。因为他知道,从今以后,他要用左手的毛笔,书写天下的正义;用右手的剑,守护天下的安宁——这,就是“左手毛笔右手剑”的真正意义。

第八章墨刃传薪

成为翰林院编修兼禁军教头后,林夏的日子变得忙碌起来。每日清晨,他先去翰林院与其他官员一起讨论治国之策,为皇帝起草奏折;巳时过后,再去禁军营地,教将士们练剑,同时也教他们读书写字。

禁军将士们一开始对林夏并不服气——他们大多是出身行伍的武夫,觉得读书写字是文人的事,与他们无关。可林夏却不气馁,他对将士们说:“你们觉得读书没用,是因为你们不知道读书能让你们明白为什么而战。你们为陛下而战,为国家而战,更为天下百姓而战。若你们连字都不认识,如何能看懂陛下的圣旨?如何能明白百姓的疾苦?”

说着,他左手握笔,在宣纸上写下“保家卫国”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画间藏着剑势的凌厉。“你们看这‘保’字,左边是‘人’,右边是‘呆’,但‘呆’字下面是‘口’,意思是要保护每一个百姓的性命;‘家’字宝盖头,是要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安宁;‘卫’字像两个人手持武器,是要你们团结一心,共同保卫国家。”

将士们听了,都若有所思。一个年长的将士走上前,道:“苏教头,我们以前觉得读书没用,是我们见识短浅。你要是不嫌弃,就教我们读书写字吧,我们也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

林夏笑了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禁军营地不仅有剑影,还有墨香。将士们白天练剑,晚上读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皇帝来视察时,看到将士们既能舞刀弄枪,又能读书写字,心中十分高兴,对林夏道:“苏爱卿,你真是朕的得力助手!有你在,朕再也不用担心禁军将士们只知蛮力,不知忠义了。”

林夏却道:“陛下,这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是将士们自己愿意学习。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除了教禁军将士,林夏还在京城开设了一所“文武学堂”,招收那些出身贫寒、既想学文又想学武的孩子。柳如烟也来学堂帮忙,教孩子们弹琴,张文远则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学堂开课那日,林夏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拿着剑,蹦蹦跳跳地走进学堂,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墨香斋的日子,想起苏文清对他的期望——如今,他终于实现了苏文清的愿望,不仅自己成了“文武双绝”,还能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文武相济”的魅力。

逍遥子也来学堂看望林夏,他看着学堂里认真学习的孩子们,对林夏道:“你做得很好。‘文武相济’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要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真正实现天下太平。”

林夏点头道:“前辈,我知道。我想把‘左手毛笔右手剑’的故事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文和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逍遥子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书,递给林夏:“这是我年轻时游历江湖时写下的《文武论》,里面记载了我对‘文武相济’的理解,还有一些我自创的剑招和书法技巧。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希望你能把它发扬光大。”

林夏接过《文武论》,双手颤抖——他知道,这本书凝聚了逍遥子一生的心血。“前辈,您放心,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文武学堂”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京城的孩子来上学,连外地的孩子也慕名而来。林夏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家庭,他娶了柳如烟为妻,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苏墨继承了他的左手书法,女儿苏剑则继承了他的剑术,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