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时空回溯:我带人类改写灭绝剧本 > 第317章

时空回溯:我带人类改写灭绝剧本 第317章

簡繁轉換
作者:佚名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14 03:09:12 来源:源1

听到李云枢的补充,中枢的脸色更加严肃了。

“如果将所有产能全部优先向着新海军装备这边靠拢,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完成初步部署?”

“五个月。”李云枢回答。

“请中枢放心,即便是海兽真的在这五个月之内发动攻击,配合现在的天穹长城节点和已经完成部署的长程导弹部队,我们也能够将海兽抵御在沿海一百公里以内的距离。”

“不够!”中枢的声音斩钉截铁。

“我相信我们的战士们和人民能够在任何情况下挡住海兽的袭击,但是那样损失太大了。”

“我看了你们所有的实验报告和实况直播,天穹长城节点的效果似乎是最好的,为什么不以那个为主?”

李云枢深吸一口气,解释道:“天穹长城节点的轨道电磁炮对于海兽确实有效。”

“如果说磐石系统能够在陆地或者说浅海击伤巨型海兽,天穹长城节点甚至可以穿透一定深度的海水击杀它们。”

“但是节点本身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部署。”

“首先是轨道运力问题。”他调出一组全息数据,“目前我们的远行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最大只能将五十吨载荷送入轨道。”

“而一个完整的天穹长城节点系统接近两百吨,需要四次发射才能完成一个节点的组装。”

“我们现在最多只能做到每周发射六枚远征五号火箭。”

“哪怕是全部成功,一个月也最多只能完成四个天穹长城节点的部署。”

“这还是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极限,如果算上可能发生的失误,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以及天穹长城节点轨道电磁炮本身所需的特种弹药的运输,一个月能够完成三个节点就算是非常顺利的情况。”

中枢突然打断:“等等,这个电磁炮的炮弹运输又是怎么回事?”

李云枢将全息画面切换成轨道炮的特写镜头。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轨道电磁炮的威力,每发特制的“定海神针”都需要特殊加工。”

他指着放大的弹体结构,“由于需要耐受大气层再入时的高温,同时还要拥有高硬度、高比热和足够的威力,我们采用了新研究出来的合金材料。”

“表面的纹路和造型可以利用激波效应减少阻力和加速。”

“同时,通过特殊的热转换材料将下降摩擦产生的部分热量转化成电力,借此激活表面的相转移外壳涂层。”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定海神针”的完整性和旋转构造,将穿透力和威力保持最大。”

“每一发“定海神针”都重达十吨以上,无论是运输还是往天穹长城节点安装都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他调出最近三十天的发射记录:“为了给已有的七个节点补充新的“定海神针”,我们几乎用掉了两周的全部运力。”

“每一个节点也就只有七发弹药而已,当做杀手锏和最后的手段还行,实战中如果要维持持续火力,轨道补给线会被瞬间压垮。”

会议室陷入沉默,中枢皱着眉头:“运力有办法解决吗?”

“这边可以用来建设发射基地的位置可不像蓝星,我们理论上能够拥有上百座发射基地。”

“可是我们的火箭数量已经是极限了。”

“远行五号的制造和安装都极为耗时,燃料解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更不用说蓝星那边目前根本没办法向这边提供新的远行五号,那边必须为月面行动提供足够的火箭,暂时还顾不上这边。”

“我们只能单凭这边的产能来完成天穹长城的架设。”

中枢沉思了片刻,突然取出了通讯设备,然后拨通了一个号码。

很快,“掘宝”计划的负责人之一,材料学专家杨忠任院士出现在联络装置的屏幕上面。

“中枢,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屏幕上的杨院士穿着一套灰蒙蒙的工作服,显然正在进行着研究工作。

中枢开门见山:“杨院士,上次你提交的关于新型纳米材料的报告我看了,现在我需要了解这种材料的实际研究进展。”

杨忠仁擦了擦手上的油污,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您是说“玄羽纳米管”?我们刚刚完成第三阶段的强度测试!”

他转身对助手喊道:“快把3号实验舱的实时数据传过来!”

全息投影立即更新为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图表。

杨忠仁院士指着其中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您看,在持续供电状态下,直径仅0.5毫米的玄羽纳米管可以承受9吨的拉力,这比理论预测值还高出12%。”

一旁的李云枢愣住了。

“玄羽纳米管?”

“那是什么东西?”

在杨院士他们汇报这种材料的研究进展的时候,李云枢正在指挥针对海兽的攻击实验,所以对于这个研究并不了解。

杨院士似乎也发现了站在中枢身旁的李云枢,他对这位总指挥也算是很熟悉了,连忙开口解释起来。

“就是将前面在地下发现的玄钢和羽铁的合金材料。”

“我们发现这两种按照特定比例制成合金后有极强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我们先把这两种材料利用纳米技术制成合金,再将合金以构成相转移装甲的那种构造制造成纳米材料,最后再做成丝线。”

“这种材料被我们称呼为玄羽纳米管。”

李云枢眼中闪过一丝震惊:“相转移装甲的纳米结构?那岂不是说......”

杨忠仁兴奋地点头:“没错!这种纳米管在通电状态下,会形成类似水熊虫表面的相转移层,让本来就极高的强度变得更加夸张。”

“而且......”他调出一段实验视频,“看这个。”

画面中,一根肉眼根本看不到的细丝轻松切开了30公分厚的特种钢。

杨院士补充道:“它的强度极高,纳米丝线状态几乎无坚不摧,大部分物资都可以轻易的切开。”

“我们有个提议,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材料,制造出一种特殊的网状陷阱,用来防止海兽上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