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

簡繁轉換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5 14:44:11 来源:源1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第1/2页)

赵勇见状,立即下令追击。宋军和联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大乾军队狼狈逃窜,损失过半。

这一战,宋国不仅击退了大乾军队,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物资。周边的部落见宋国如此英勇,更加坚定了与宋国联手的决心。

西凉王得知大乾军队战败的消息,心中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宋国竟然有如此实力,能够击退大乾大军。他意识到,想要吞并宋国,并非易事。

“看来,我们需要重新制定计划了。”西凉王喃喃自语道。

宋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赵勇并没有丝毫懈怠。他知道,西凉和大乾都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他继续加紧训练军队,囤积粮草,与周边的部落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准备应对新的挑战。

在商丘的皇宫里,宋王看着捷报,心中感慨万千。他终于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他下令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赋税,鼓励农耕和畜牧,努力恢复宋国的国力。

边境的战事暂时平息了,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宋国、西凉、大乾三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爆发的时机。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天悄然来临。边境的土地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宋军和联军的士兵们,冒着严寒,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手持武器,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赵勇每天都会巡视边境的防御工事,检查士兵们的防寒措施。他看到士兵们虽然辛苦,但士气高昂,心中十分欣慰。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保卫好宋国的土地。

一天,赵勇正在巡视时,接到了斥候的报告:“将军,发现西凉的侦察兵在边境活动。”

赵勇皱了皱眉头,说道:“密切监视他们的动向,不要惊动他们。”

“是!”斥候领命而去。

赵勇知道,西凉在这个时候派侦察兵前来,一定是有什么图谋。他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

“西凉派侦察兵前来,恐怕是想趁冬季我们防备松懈,发动突袭。”李猛说道。

赵勇点了点头,说道:“有这种可能。我们必须加强戒备,增派巡逻兵,在边境线上设置更多的陷阱和障碍物。同时,通知联军做好准备,一旦发现西凉军队来袭,立即出兵支援。”

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开始按照赵勇的命令行动。

果然,没过几天,西凉的军队便在拓跋雄的率领下,趁着夜色,对宋国的边境发动了突袭。他们以为宋军在冬季会放松警惕,没想到却遭到了宋军的顽强抵抗。

宋军士兵们利用防御工事和陷阱,有效地阻挡了西凉军队的进攻。联军也及时赶到,从侧翼对西凉军队发动了袭击。西凉军队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拓跋雄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军。宋军和联军趁机追击,又歼灭了大量的西凉士兵。

这一战,宋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但赵勇知道,这只是西凉的一次试探性进攻,他们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边境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但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片土地。宋国的百姓们,在朝廷的鼓励下,开始忙于春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丰收,为国家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赵勇也利用这个时机,对军队进行了整编和训练。他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士兵,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由李猛率领。这支部队行动迅速,战斗力强,成为了宋**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西凉王也在积极备战。他从各地征集了大量的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他还派人前往西域,购买了大量的良马和武器,准备对宋国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

大乾皇帝在经历了上次的失败后,也吸取了教训。他下令加强边境的防御,训练军队,同时派人前往宋国,试图与宋国重新建立联系,共同对抗西凉。

宋王接到大乾的使者后,召集大臣们商议。

“大乾此时前来示好,不知有何用意?”一位大臣问道。

赵勇说道:“大乾上次战败,实力受损,他们担心西凉会趁机扩张,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想与我们联手,共同对抗西凉。”

“那我们是否应该答应他们?”宋王问道。

赵勇想了想,说道:“陛下,我们可以与大乾暂时联手,但必须保持警惕。我们可以与他们约定,共同抵御西凉的进攻,但不能让他们干涉我们的内政。”

宋王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

于是,宋国与大乾达成了临时盟约,共同对抗西凉。虽然两国之间还有一些矛盾和猜忌,但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他们暂时走到了一起。

西凉王得知宋国与大乾联手的消息后,并没有退缩。他认为,这是吞并宋国的最佳时机,一旦让宋国和大乾联手稳固下来,以后就更难对付了。

“传我令,全军集结,三日后对宋国发动总攻!”西凉王下令道。

三天后,西凉的大军在边境线上集结完毕。这一次,他们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声势浩大。拓跋雄担任先锋,率领着精锐的骑兵部队,率先向宋国的边境发起了进攻。

宋军的哨兵很快发现了西凉军队的动向,立即发出了警报。赵勇接到警报后,立即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并通知大乾军队和联军前来支援。

很快,西凉军队便抵达了宋国的边境城下。拓跋雄骑着战马,来到阵前,对着城墙上的宋军大声喊道:“城上的宋军听着,识相的赶紧投降,否则城破之日,便是你们的死期!”

赵勇站在城墙上,冷冷地说道:“拓跋雄,你休想!有本事就放马过来!”

拓跋雄冷哼一声,下令道:“攻城!”

随着拓跋雄的一声令下,西凉军队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推着攻城车、云梯等攻城器械,向着城墙逼近。城墙上的宋军,见状纷纷放箭、投石,顽强抵抗。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宋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防御工事,一次次击退了西凉军队的进攻。但西凉军队人数众多,攻势猛烈,宋军也伤亡惨重。

就在这危急时刻,大乾军队和联军及时赶到。他们从侧翼对西凉军队发动了袭击,西凉军队猝不及防,阵脚大乱。

赵勇见状,立即下令开城门,率军出城反击。宋军、大乾军队和联军三面夹击,西凉军队抵挡不住,纷纷溃败。

拓跋雄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军。宋军、大乾军队和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杀到西凉的边境才收兵回营。

这一战,西凉军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拓跋雄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差点被俘。西凉王得知战败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只好下令撤军回国,休养生息。

宋国、大乾和联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宋国的边境城池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士兵们伤亡过半。大乾军队和联军也有一定的损失。

战争结束后,宋国与大乾的盟约自动解除。两国在分割战利品时,产生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但最终还是和平解决了。联军的各个部落也带着战利品,返回了自己的领地。

宋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宋王下令继续加强军队建设,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实力。赵勇也因为在战争中屡立奇功,被封为镇国大将军,成为了宋国的中流砥柱。

边境的战事终于平息了,但人们心中的创伤却难以愈合。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百姓,每天都在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宋国的统治者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只会带来毁灭和痛苦,只有和平与发展,才能让国家繁荣昌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国与周边的国家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边境的土地上,再次响起了农耕和畜牧的声音,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滚动。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战争的阴影是否还会再次笼罩这片土地。但至少在这一刻,和平与安宁是属于这里的……

许多年后,当人们回忆起这场边境战事时,依然会为宋军的英勇无畏而感动,为战争的残酷而叹息。这场战事,不仅改变了宋国、西凉和大乾三国的命运,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人们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而和平,永远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

西凉王帐内的铜灯忽明忽暗,映着拓跋雄脸上纵横的刀疤。他单膝跪地,甲胄上的冰碴儿簌簌落在狼皮地毯上,融化成一小滩水渍。

“十万大军折损过半,你还有脸回来见本王?”西凉王将密信掷在他面前,羊皮纸卷上“大乾密使”四个字刺得人眼疼,“拓跋家族世代为将,怎么出了你这么个废物!”

拓跋雄额头青筋暴起,却死死攥住拳头:“大王息怒,宋军与大乾勾结,又有蛮族部落助阵,臣……”

“蛮族?”西凉王冷笑一声,从箭筒里抽出一支雕翎箭,“那些喝羊奶长大的蛮子,若不是宋国许了三车盐铁,怎会替他们卖命?”他忽然将箭尖抵在拓跋雄咽喉,“说,你是不是收了大乾的好处?”

帐外突然传来甲叶碰撞声,侍卫长掀帘而入:“启禀大王,南部六族族长求见,说要……要退出联军。”

西凉王猛地收回箭,箭杆在掌心捏得咯咯作响。南部六族世代游牧于祁连山麓,是西凉骑兵的重要兵源地。他踹翻案几,青铜酒樽滚到拓跋雄脚边:“带你的狼牙营去,把带头闹事的族长头颅给本王送来!”

三日后,祁连山的雪谷里飘起了血雨。拓跋雄提着三颗头颅回营时,战袍已被冻成暗红色。他望着帐外操练的新兵——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手里的长矛比人还高,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此时的宋国商丘,正被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笼罩。护城河的水位降到了膝盖深,河床裂开的缝隙能塞进拳头。赵勇站在粮仓外,看着百姓们排着长队领取救济粮,队伍里不时传来孩童的哭声。

“将军,再这么下去,军粮也撑不过三个月了。”军需官捧着账簿,声音发颤,“各地上报的蝗灾文书堆了半间屋,麦田里的青苗全被啃光了。”

赵勇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远处的练兵场上传来整齐的呐喊声。那是新招募的少年兵,最大的不过十六岁,最小的才十二,手里握着父兄留下的旧刀。

“打开西仓库。”赵勇突然说道,“把储备的军械熔了,铸成农具发给百姓。”

“将军不可!”军需官大惊失色,“那是防备西凉偷袭的……”

“百姓都饿死了,守着军械给谁看?”赵勇打断他,望着天边昏黄的日头,“派人去大乾边境的黑市,用战马换粮。告诉他们,价码翻倍。”

黑市的交易在月黑风高夜进行。宋国的战马刚卸下鞍鞯,就被大乾商人赶着往密道里钻。为首的商人掂着沉甸甸的金锭,忽然凑近宋军校尉耳边:“听说西凉在招兵买马,给的价钱比你们高五成。”

校尉猛地拔刀:“你敢通敌?”

“买卖而已,谈何通敌。”商人笑着后退,“你们的赵将军要是肯割让黑风口,我能弄到十万石粮。”

刀锋划破商人的袖口,露出里面绣着的龙纹——那是大乾禁军的制式。校尉心头一凉,这哪里是商人,分明是大乾的细作。

消息传回商丘时,宋王正在太庙祭祀求雨。青铜鼎里的艾草燃得正旺,忽然“噼啪”炸开火星,烧穿了祭文上“风调雨顺”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第2/2页)

“大乾这是想逼我们内讧。”丞相捧着密报,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黑风口是我军粮仓的屏障,万万割不得。”

赵勇却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他们想要黑风口,就给他们。但要在峡谷两侧埋下火药,等大乾人一进去……”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急报:“西凉骑兵突袭我军马场,抢走三百匹战马!”

赵勇抓起头盔就往外冲,甲胄的铁片撞得他肋骨生疼。城楼上的号角声急促如哭,他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母亲把煮熟的红薯塞进他怀里,说:“阿勇啊,当兵要护着百姓,不能学那些抢东西的强盗。”

西凉的骑兵并没有走远。拓跋雄勒住马缰,看着身后驮着战马的队伍,忽然扯下腰间的酒囊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下巴流进铠甲,冻成冰珠。

“将军,咱们真要把战马卖给大乾?”副将忍不住问,“那些可是汗血宝马啊。”

拓跋雄将酒囊狠狠砸在地上:“不卖?难道让弟兄们喝西北风?”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告诉大乾人,要马可以,拿粮来换。十石粮换一匹,少一粒都不行。”

交易在黑风口进行时,赵勇正趴在悬崖上往下看。大乾的运粮队排成长龙,领头的正是上次的商人。西凉人牵着战马从对面峡谷走出,双方在谷底交割,谁也没注意头顶的岩石后藏着宋军。

“放箭!”赵勇一声令下,火箭如流星般坠落。谷底的干草瞬间燃起大火,大乾的粮车被烧得噼啪作响,西凉的战马受惊狂躁,踏死了不少人。

混乱中,拓跋雄认出了崖顶上的赵勇,他张弓搭箭,却被流矢射中肩膀。赵勇也中了一箭,箭头穿透左臂,血顺着手指滴进谷底的火海。

“撤!”赵勇捂着伤口下令,转身时看到大乾商人正往密道里钻。他抽出腰间的匕首掷过去,正中商人的小腿。

商人倒地时,怀里掉出一块玉佩——和大乾使者腰间的一模一样。

这场混战持续到日落,黑风口变成了火海。宋国夺回了战马,却损失了半数的弓箭手;大乾丢了粮草,却抓到了三个西凉俘虏;西凉人死伤惨重,拓跋雄被亲兵抬着逃回大营时,嘴里还在骂:“赵勇你个卑鄙小人……”

消息传到大乾都城时,皇帝正在御花园赏梅。他捻起一朵落梅,听着使者的汇报,忽然笑了:“两个小国狗咬狗,正好省了我们不少事。”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还要继续挑唆他们吗?”

“挑唆什么。”皇帝将梅花丢进香炉,“给宋国送些粮,给西凉送些刀。告诉他们,本王等着看谁先撑不住。”

宋国的粮仓里,新到的粮食散发着霉味。赵勇抓起一把谷子,里面混着不少沙土。他忽然想起黑风口的那场火,浓烟里飘着烤焦的马肉味,还有大乾商人临死前的嘶吼:“你们都得死……”

西凉的王帐里,拓跋雄正在包扎伤口。西凉王送来的金疮药散发着异香,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射箭——“阿雄啊,箭要射得准,心要狠,但不能黑。”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边境的沟壑与血迹。赵勇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凉的方向;拓跋雄趴在帐内,望着宋国的方向。他们都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而大乾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们的刀光剑影。

开春时,宋国的麦田里终于长出了青苗。赵勇脱下铠甲,和百姓一起插秧。泥水没过小腿,冰凉刺骨,却让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种什么,就收什么。”

西凉的牧场里,新出生的马驹在奔跑。拓跋雄看着它们,忽然下令:“把大乾送来的刀全熔了,铸成犁铧。”

副将愣住了:“将军,那可是百炼钢啊。”

“百炼钢能当饭吃?”拓跋雄望着远处的祁连山,“告诉弟兄们,今年先种地,等秋天有了粮,再跟赵勇好好打一场。”

两国的边境线忽然安静下来。只有黑风口的焦土上,长出了几丛倔强的野草,在风中摇摇晃晃,像极了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生命。

然而平静总是短暂的。入夏后,大乾忽然派来使者,带着国书和一车金银珠宝。宋王拆开国书,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大乾要求宋国交出赵勇,否则就出兵踏平商丘。

朝堂之上,大臣们再次争论起来。

“陛下,为了国家安危,只能牺牲赵将军了。”一位大臣说道,他的声音颤抖着。

“不可!赵将军是我大宋的守护神,怎能如此对待他!”另一位大臣激动地反驳。

宋王看着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心中一片混乱。他知道,大乾这是在故意刁难,想要除掉宋国的栋梁之材。

赵勇得知消息后,主动来到皇宫,对宋王说道:“陛下,不必为难。臣愿意前往大乾,以一己之身,换国家安宁。”

“赵将军……”宋王眼中含着泪水,说不出话来。

“陛下放心,臣自有办法应对。”赵勇微微一笑,转身离开了皇宫。

他回到军营,召集了李猛等心腹将领,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

“我此去大乾,必定会拖延时间。你们要加紧训练军队,囤积粮草,做好战斗准备。一旦大乾出兵,就联合西凉,共同对抗他们。”赵勇严肃地说道。

“将军,西凉怎么会帮我们?”李猛不解地问道。

“西凉也不想被大乾吞并,他们会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勇说道。

李猛等人虽然不舍,但也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只好点头答应。

赵勇收拾好行装,只带了几名亲兵,跟着大乾使者出发了。一路上,百姓们夹道相送,不少人痛哭流涕。赵勇勒住马缰,向百姓们拱了拱手,说道:“乡亲们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

消息传到西凉,拓跋雄正在地里收割麦子。他听到赵勇要被送往大乾的消息,手中的镰刀猛地掉在地上。

“将军,这是除掉赵勇的好机会啊。”副将说道。

拓跋雄摇了摇头,说道:“大乾这是想一石二鸟,除掉赵勇,再吞并我们。不行,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他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决定派一支精锐部队,在半路拦截大乾使者,救出赵勇。

“我们和赵勇虽然是敌人,但在大乾面前,我们是盟友。”拓跋雄说道。

西凉的骑兵悄悄地出发了。他们趁着夜色,在大乾使者必经的山谷设下了埋伏。

当大乾使者的队伍进入山谷时,西凉骑兵突然杀出。大乾的护卫队猝不及防,很快就被击溃。赵勇看着突然出现的西凉骑兵,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他们的来意。

“拓跋将军,多谢了。”赵勇说道。

拓跋雄勒住马缰,说道:“别以为我是帮你,我是不想被大乾当枪使。你赶紧回宋国,告诉你们的国王,准备好和我们一起对抗大乾。”

“好!”赵勇点了点头,带着亲兵,跟着西凉骑兵离开了山谷。

大乾使者狼狈地逃回大乾,向皇帝报告了事情的经过。皇帝勃然大怒,下令出兵进攻宋国和西凉。

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宋国和西凉,这两个曾经的敌人,为了生存,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命运,将在这场战争中,再次交织在一起……

赵勇回到宋国后,向宋王禀报了西凉的意图。宋王大喜过望,立即派使者前往西凉,商议联合抗乾的事宜。两国很快达成了协议,约定共同出兵,抵御大乾的进攻。

大乾的大军很快便抵达了宋西边境。这一次,他们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之众,声势浩大。大乾将领站在阵前,对着城墙上的宋西联军大声喊道:“城上的逆贼听着,赶紧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赵勇和拓跋雄并肩站在城墙上,望着城下的大乾军队,眼神坚定。

“弟兄们,大乾侵略者想要吞并我们的家园,我们能答应吗?”赵勇大声喊道。

“不能!不能!不能!”宋西联军的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那就拿起我们的武器,为了家园,为了亲人,战斗到底!”拓跋雄也大声喊道。

随着一声令下,宋西联军的士兵们纷纷放箭、投石,大乾军队的进攻开始了。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杀声震天。宋西联军虽然兵力不如大乾,但他们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了大乾军队的进攻。

在战斗中,赵勇和拓跋雄配合默契。赵勇善于谋略,指挥联军防守;拓跋雄勇猛善战,率领骑兵反击。他们的合作,让大乾军队损失惨重。

大乾将领见久攻不下,心中焦急万分。他下令使用新研制的攻城器械——火炮。火炮的威力巨大,一颗颗炮弹落在城墙上,炸开一个个巨大的缺口。

城墙上的宋西联军士兵们伤亡惨重,但他们依然没有退缩。赵勇看着身边倒下的士兵,眼中充满了血丝。他对拓跋雄说道:“我们不能再被动防守了,必须主动出击。”

拓跋雄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率领骑兵从侧翼袭击,你率领步兵从正面突围。”

两人制定好计划后,立即开始行动。拓跋雄率领着西凉的精锐骑兵,趁着夜色,悄悄地绕到了大乾军队的侧翼。赵勇则率领着宋国的步兵,在正面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大乾军队没想到宋西联军会主动出击,顿时陷入了混乱。拓跋雄的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在大乾军队的阵营中冲杀;赵勇的步兵也奋勇杀敌,不断扩大战果。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当黎明到来时,大乾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宋西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杀了数十里地,才收兵回营。

这场战争,宋西联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墙上到处都是士兵们的尸体和鲜血,城内外一片狼藉。赵勇和拓跋雄站在城墙上,望着彼此,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疲惫和伤痛。

“这场仗,我们赢了。”赵勇说道,声音沙哑。

“是啊,赢了。”拓跋雄叹息道,“但不知道这样的胜利,还能有几次。”

他们都知道,大乾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战争还在后面。但他们也明白,只要宋西两国能够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战后,宋西两国开始重建家园。他们互相帮助,共享资源,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边境线上的百姓们,也开始互通有无,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而大乾,在经历了这次失败后,国力大损,暂时无力发动新的战争。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政策,整顿内部事务,试图恢复国力。

边境的战事终于平息了,和平的曙光再次照耀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在田地里播种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赵勇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的田野,那里一片生机勃勃。他想起了母亲的话,想起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弟兄们。他知道,和平来之不易,需要每个人去珍惜和守护。

拓跋雄也来到了城墙上,递给赵勇一壶酒。两人相视一笑,共饮此酒。酒液辛辣,却也带着一丝甘甜,那是和平的味道。

“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赵勇说道。

“嗯,朋友。”拓跋雄点头说道。

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温暖而明亮。边境的风,也变得温柔起来,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和平与友谊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