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8章 诗惊四座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8章 诗惊四座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28章诗惊四座(第1/2页)

刘一民刚将自行车锁好,文化馆创作组的几个人和馆长老张就跑到了他跟前。

“老张,你们看看我的自行车?要不是去的及时,今天就拿不到了。”刘一民拍了拍自行车的车座,真皮的车座跟美人臀的弹性一样。

“一民,别看车了,大家等着你的诗歌,快拿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平常最爱发牢骚的老李,拉着刘一民的手就要往宿舍楼急赤白脸的跑。

“老李同志,你稳重点!”老李平常握笔的手,竟然将他的手腕握的生疼。

老李依旧拉着刘一民朝着宿舍楼跑去:“稳重不了!一民,咱们文化馆就靠你了。”

“老李,你在这儿等我,我自己一个人跑的更快。”

刘一民快速地跑到宿舍,抽出自己所在桌子里面的稿子,回到创作组的时候,一群人眼巴巴看着他手里面的稿纸。

一个个眼睛瞪地溜圆,老张擦着额头上的汗:“一民,赶紧念吧!”

老李咽了咽口水,也应声附和,难得的没有出言阴阳老张。

“那我开始念了,大家听好!”

刘一民淡然一笑,大声地念了起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麦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

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刘一民参加过诗歌朗诵,对于诗歌的朗诵调再熟悉不过。所以他不简简单单是读,而是声情并茂的朗诵。

这首诗是舒亭在79年写的抒情诗,他把里面的“我是干瘪的稻穗”改成了“干瘪的麦穗”,更适合他这个北方只见过麦穗的农家小子。

等到朗诵完毕,创作组的办公室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等刘一民停下来了好久,老张才率先反应过来。

“一民,继续读啊!”

“没了!”

“没了?”老张声调立马提高了几倍!

“没了!”

“啪啪啪啪啪!好!好!好!”创作组的七个人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鼓起了手掌,接着老张也奋力地配合了起来。

直到双手拍的和充血的脸一样红,才停了下来。

“一民,我能看看你的草稿吗?”老李激动地说道,看着刘一民的脸,甚至带着一丝祈求。

“这首诗歌大气磅礴,充满希望。是一首好诗,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记得咱们县城的河里面就有一个水车,废弃很久了。熏黑的矿灯—不就是指咱们的这里的煤矿吗?将矿洞比做成历史的隧道。

真是好比喻,我一辈子都想不出来这么好的比喻。一民,我真想知道,你这个脑子是怎么想的?”

“别说一辈子,就算是八辈子你也想不出来。”老李阴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8章诗惊四座(第2/2页)

这话是老孙说的,要是平时老孙肯定要回敬一下老李,可现在他只是呵呵一笑,接着便挤到手稿边,踮着脚睁大了眼睛。

有人的脑袋晃了一下,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生气地将对方的脑袋给拨了过去。

“像话吗?像话吗?都给我散开,别看了。”老张推开人群,抢过草稿,自己举着看了起来。

“不错,真不错,光靠这一首诗,就能够抵挡上不少人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了。尤其是这一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读起来真有力量。前面写了年轻人的迷茫,后面是充满希望。

四人棒下台后,我们的国家充满希望。最后表达了年轻人一代的报国之志,从个人上升到国家,真是一首好诗。”

老张地分析引得其余人频频点头,接着老张激动地问道:“一民,准备好投哪个刊了吗?”

“我准备投《诗刊》,毕竟《诗刊》是目前我们国内诗歌类刊物的第一,影响力大。”

“对!就得投《诗刊》,这样的大作,投其它的小刊物都埋没了。”老张拍了拍桌子,敲得桌子邦邦响。

老张说完,拉着刘一民就要去邮局,看到刘一民在封面上写上寄信地址:“豫省洛城汝县望嵩南路人民文化馆”时,老张才放下了心。

笑的像个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一样,刘一民又问邮局的工作人员要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发表时请注明作者单位——汝县人民文化馆。”

“一民,让你见笑了。主要是咱们馆里面这群人不争气,我当文化馆馆长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就这一个愿望一直实现不了。再实现不了,我都没脸去见马克思了。

当然,我这级别,估计也见不到马克思。”

老张难得的开起了玩笑,接着又说道:“今天上班的时候路过革委会,咱县革委会主任还问起你的情况,听说你参加了高考,他非常高兴,还让教育局的人去查你去年的高考成绩,看看你今年希望大不大。”

刘一民:“......”

去年那零分的高考成绩,能看出什么希望?

回到文化馆,大家还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刘一民的诗歌,其中讨论声最大的无疑是老李。多年阴阳的本领用到了夸赞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犀利。

“同志们,大家可以讨论,但是只能仅限于咱们这个创作组,出去后,要有保密意识!你们都是老同志了,什么意思,我也不跟大家说了,都明白!

同志们,咱们大家要向刘一民同志学习,要在文艺领域为人民发光发热。”

老张人挺好,只不过有时候喜欢喊几句口号鼓励一下大家。

在创作组接下来的日子里,刘一民一边写作,一边跟创作组里面的人探讨创作。

经过刘一民的的报告,还真有不少人经常跑到下面的生产队采风,再也不是以前就在大街上随意转一转,连散食的步数都做不到。

9月即将来临,成绩即将公布的风吹的越来越近,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甚至革委会的人都跟着紧张了起来。

革委会的主任也很愁,得知本县的知名作家刘一民也参加了高考,觉得作家写小说写的那么好,成绩也肯定不错。

于是查了一下去年的成绩,结果一查傻眼了,考了零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