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4章 艾清:讲得好!(求追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54章 艾清:讲得好!(求追读)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54章艾清:讲得好!(求追读)(第1/2页)

编辑部内,艾清正坐在严晨的办公室聊天,两个人在谈论目前的文坛。艾清从疆省回到燕京,但还没有被撕掉标签。

先是聊了一些还没有回来的老朋友,接着聊起了诗坛的新一代诗人。

“北島这位年轻人,我见过,在诗歌上很有灵气,你们要多刊登和培养一些年轻人,他们才是诗坛的未来,至于我们这些老家伙,迟早是要腐朽到土地里面。”

北島和艾清很早就见过,对这位年轻人艾清是非常赏识,甚至朦胧诗的兴起跟艾清的支持有一定的关系。

他这个时候不会想到,他之后会被批评为“诗坛霸王”。

“老艾,你能回来,真为你感到高兴。文学界百废待兴,老张亲自在《人民文艺》坐镇,等时机成熟,你来《诗刊》怎么样?”

“一切听从组织的安排,不过《诗刊》还是靠你们,老邹就做的不错!”

刘一民很早就到了,听他们在里面聊的很热烈就没有进去,一群瓜子里面加个花生,不仅瓜子别扭,花生也别扭。

“一民,艾清先生可是十分看重你,你一定要给咱们豫省文学界争光。”

葛落给刘一民倒了一杯水,里面泡着他爱人去年秋天采摘后晒干的菊花。野菊花不能泡太久,泡久了非常苦。

如今文坛里,豫省的知名作家和诗人少之又少,想当年的李杜白之乡,文气没落到这种地步,葛落想起就痛心,所以每次看到刘一民,他总是感到格外的亲切。

葛落觉得在燕京碰见个潜力巨大的老乡,就跟74年援建坦赞铁路时在非洲碰见一个陌生的中国人一样难。

刘一民微微一笑,感谢起了他的菊花茶。

邹获凡背着从作协借来的相机来到编辑部,看到刘一民正在跟葛落聊天,于是说道:“一民,走,咱们两个一起进去。”

邹获凡推门进去后,就冲着艾清介绍道:“老艾同志,这就是刘一民同志。”

艾清打量了一下刘一民,主动伸出了手说道:“我刚才在讲台上看到了你,你旁边坐的是《人民文艺》的小崔吧。”

刘一民一愣,没想到艾清竟然注意到了自己,笑着点头:“崔道逸同志是我师兄,刚才在催稿。”

“看见没,我才不来《诗刊》,要是来了,跟小崔一样,也成为烦人的编辑了,整天催稿。年轻人,你是不知道,以前啊我也经常遇到这些问题,明明没灵感,非得约稿。我总不能应付了事,小同志,我理解你的感受。”

“艾老,见到您很激动,刚才人多,本来想上去握手的,但是又不擅长往前挤。您的《大堰河——我的母亲》和《我爱这片土地》是我最喜欢的两首。”

艾清听到刘一民这样说,挑了挑眉毛,看了一眼旁边的严辰和邹获凡,饶有兴趣地说道:“哦?你讲一讲?”

“我觉得不管是诗歌还有现实主义的小说,都跟我们这片土地、人民、国家、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紧紧扎根在土地里面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人民的作品。这两首诗写于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歌颂了土地和人民还有对国家的爱。

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如果不热爱这片土地,脱离了这片土壤和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我不知道我们能走向何方!”

刘一民讲的时候,艾清放在身后的手慢慢移到了身前,本来略带轻松微弯的身体逐渐挺了起来,他恍然间有一种感觉,刘一民像是他的同龄人,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4章艾清:讲得好!(求追读)(第2/2页)

跟北島聊天的时候,这群年轻人可不会这样说,他们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内心世界,阴郁的风格他并不喜欢,但也不是很讨厌,只觉得这是不同的性格和成长背景造成的。

还有就是一种长辈对待晚辈的慈爱,前辈对待后辈的居高临下的包容,所以愿意支持这些年轻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民同志,讲得好,讲得好!我们可能遭遇一时的曲折,但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艾清在撕掉标签后的诗歌,里面有对十年的批判,也有对光明的歌颂。他的那首诗歌《鱼化石》将这一段经历比做成地震,‘鱼’经过地震被埋葬后成为了化石,但最终鱼又被地质勘探者发现。

在这首诗的最后,又表达了积极的前进态度。

刘一民适时的表达了想要合影的想法,艾清十分亲昵地握着刘一民的手拍了一张合影。

“可惜!”刘一民说道。

艾清好奇地问道:“怎么了?一民?”

“可惜现在照片出不来,要不然可以请您签个名字!”刘一民道。

“哈哈哈,等我确定了地方,你随时来找我都行。”

送走艾清,邹获凡说道:“一民,最后老艾对你的称呼都变了,也开始叫一民了,你厉害!照相机给你,你去**拍照用的上。晚上还回来就行,到时候作协的摄影干事把照片洗好给你。”

邹获凡爽快地说道,又怕刘一民把相机弄坏,急忙吩咐他注意保护相机。

“老邹同志,谢了,要是咱们《诗刊》有最佳编辑比赛,我一定投你一票!”

“得了吧,你要是投我,你老乡就该吃醋了!”

邹获凡摆了摆手,笑着目送刘一民离开,刚一转身,暗道忘了交代刘一民,轻点蹬自己的自行车了。

这小伙子有火力,怕不得站起来蹬!

........

《人民文艺》编辑部门口,崔道逸远远地就看到一个穿着素色衣服的女孩,不断地在大门口徘徊,手里面拿着一个信封。

不知道在想什么,穿着帆布鞋的左脚不停地绊着右脚,要是有蚂蚁,绝对已经被碾死了。

“你好,小同志,投稿吗?我是《人民文艺》的编辑!”

朱霖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呀”的一声缩紧了身子,接着拍了拍胸口说道:“我不投稿,我是读者,写了一封信。我就住在西单,离这里很近,我想就不用再另外寄信了。”

“读者来信?”崔道逸热情劲消散了不少,不过还是接过了朱霖的信:“给我就行。”

“谢谢了,老同志!”说完,朱霖骑着自行车就快速地离开了。

“老同志?”崔道逸撅了噘嘴,56年毕业的大学生也成老同志了,本来随手想把读者信扔到一边,但扫了一眼,发现上面写着。

“《高考1977》?给一民的?”

求追读求月票,跪谢!刚发现书上新书总榜了,有月票的老爷投一投,帮忙冲一冲,我太想进步了!

投大神是锦上添花,投我是雪中送炭,跪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