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7章 作家上工也偷懒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17章 作家上工也偷懒

簡繁轉換
作者:最能编的狗牙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4:52 来源:源1

第17章作家上工也偷懒(第1/2页)

夜幕下的大山一片黑暗,远远地只能看到大山的轮廓或者几颗本地人熟悉的高大的树冠。山间杂草间飞舞的萤火虫和天空中星罗密布的星星相互交映。

从空中俯瞰的话,只有麦积大队的晒场上才能看到灯光,其余的地方根本看不到现代化的痕迹。

石岭公社除了驻地石岭大队通了电之外,其余的二三十个生产大队都没有通电,用的还是老式的煤油灯。

电影放完之后,晒场上的社员意犹未尽地朝家里面走去,时不时地高声谈论起刚才电影的内容。

不一会儿,四周的山坡上也响起一阵阵的树枝或者灌木的噼啪声和嬉笑咒骂,那是其它大队的人在抄近路回家。

“一民,还是你的面子比蒸肉好使,放映队的多给咱们放了一场电影。我以后要是当兵了,肯定也要像高营长一样。”李兰勇搂着刘一民的肩膀,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问道:“要是真打仗了怎么办?”

“那我要第一个上,我大哥说了,当兵就是要不怕死,怕死就别当兵。D和人民养当兵的干啥,那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上战场吗?要是受伤了,我就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李兰勇说的时候,言语中丝毫没有犹豫,一种大无畏精神在话里话外体现的淋漓尽致。

“只是我要是牺牲了,我爹和我娘还有我大哥,二姐肯定会伤心。”

“别想光荣的事儿,想跟我大伯一样当烈士,你还不够格。在战场上,子弹都会躲着你的。”

刘一民算了算,要是今年李兰勇能当兵,肯定是12月份入伍。教训白眼狼的那一仗是在79年2月份,如果李兰勇上战场,妥妥的新兵。

这场战争开打的时候,动用的大部分是乙种师,乙种师算是简编师,平时承担了大量的生产等非战斗任务,编制仅为甲种师的一半,在上战场前补充了大量的新兵。

要是动用训练水平高且满编的甲种师,伤亡必然能少很多。只可惜,当时北方压力太大,甲种师大多部署在北方。

刘一民摇了摇头,李兰勇今年能不能当上兵还不一定呢!

两个人没聊多久就在河边分开,走了几步,就一阵困意袭来,打了一个哈欠,拖着沉重的步伐朝家里面走去。

骑了那么久的自行车,实在是太累了。

回到家,刚准备睡觉,杨秀云敲响了房门,将汇款单递给了他:“一民,汇款单你自己收好,可别弄丢了。”

“娘,等过几天我到公社把钱取出来,给家里留一部分。”刘一民仔细盘算了一下,钱取出来后得先买一辆自行车,没有自行车实在是不方便。

就算自己上学了,也可以给刘福庆骑。

一辆全新的永久或者凤凰应该是160左右,还可以剩下两百元。上学用不了多少钱,国家还发钱,再说了他还会继续投稿,接下来钱不会缺。

要给家里面留点钱,刘福庆和杨秀云过了紧巴巴的一辈子,也应该好好的享受一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章作家上工也偷懒(第2/2页)

就是各种东西都要票,自行车票在农村相当难搞,其余的票也紧巴巴的,有钱能花的地方也不多。

“你挣的钱你自己拿着,年纪轻轻的身上不带钱可行,我跟你爹有钱,你大哥经常往家里面带钱,你不用管。”

杨秀云看着刘一民,一脸欣慰,终于不用再为老二的工作担心了。

“大哥给家里钱,我也得给,大哥挣钱太辛苦了。”

刘一国的煤矿刘一民去过一次,见到刘一国的时候,他刚从井上下来,浑身都是煤。现在煤矿下面条件差,发生事故是常有的事情。

就这工作找到也不容易,农村人没城里面户口,拿到一张招工表难如登天。因为他大伯是烈士,又没有后代,组织关照,特意给他们家了一个招工指标。

当初杨秀云看着招工表,又是高兴又是担忧,换句话说,只有拿到招工表的那一刻是高兴的。

刘一国在矿上的时候,大部分钱都寄回了家里面,自己过的紧巴巴的。

最让杨秀云和刘福庆担忧的是,在矿上太难找媳妇儿,一听煤矿工人,很多家庭好点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人们都调侃矿工,吃的是阳间的饭,干的是阴间的活。

送走杨秀云,刘一民一头就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往常因为天热,还要跟蚊子斗智斗勇,得好久才会睡着,今天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大腿隐隐发酸。他推开门看了看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刘福庆早已经上工,今天并没有喊他一块干活。

学校放假,初中班解散,刘一民坐在门槛上想了半天不知道要干啥,也不知道分数什么时候出来。

在门槛上坐了一会儿,刘一民起身来到厨房开始做饭,这样等杨秀云和刘福庆下了工就能直接吃上饭了。

厨房是个小土屋,上面是用木棍支撑,接着铺了一层麦秸秆和黄泥混合而成的泥。里面十分逼仄,如果两个人的话转身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墙壁四周被柴火熏的黝黑发亮。

接下来的日子,刘一民一边等成绩,一边跟着刘福庆一起上工。社员们经常盯着刘一民看,看完之后几个人挤在一起讨论。

这作家上工跟他们也没什么两样嘛,甚至偷的懒更多。

8月1号,刘一民刚起床,就看到了站在院子里的刘一国。刘一国的身高跟刘一民差不多,不过因为常年劳动,看着比他壮实多了。

刘一国穿着白色的背心,上面印着“为祖国挖煤”的红色大字,看到刘一民出来,立马转身笑着打量了起来。

“一民,好样的。你的事情咱爹给我打电话说了,了不起,我在煤矿上有时候也看煤矿的报纸,那时候还在想,你喜欢写东西,会不会有一天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还真成了。

我问了煤矿上的文书,他说能在《人民文艺》上发表,那是很厉害的了,打破了咱们县的作家记录。”

接着刘一国高兴地从裤子口袋里面掏出来了一个盒子,递给了刘一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